您的位置: 首页 > 心情说说

咏竹古诗十首(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

一、咏竹诗十首

1、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2、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

3、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4、锦箨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馔称清虚。

5、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6、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

7、京师多名园。车马纷驰逐。

8、此处乃竹乡,春笋满山谷;

9、一见此君面。荒村不是村。

10、译文:刚从笋壳中破出的新竹尚且有些幼弱,不太能够自己保持挺直,但已姿态优雅,有了能耐受严寒的仪态。而要看到它严正可敬,傲对霜寒的样子,就要等到秋风骤起,花粉凋落的时候了。

11、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12、此君在今日,大觉无不可。

13、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14、荣荣枯文皆本色,悬之高堂风动壁。

15、藏头诗总顾问:石上泉水

16、迸玉闲抽上钓矶。翠苗番次脱霞衣。

17、在封建社会勾心斗角的官场中,诗人深感人世间卑污甚多,便转而在大自然中寻找做人的真谛。面对瘦竹矮峰彼此“谦让”,决不争强出头,诗人的心情极不平静,设想假若人世间能像它们和谐相处多好啊!

18、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房剥春筠,

19、老枝髯鬣动,古干鳞甲翻。

20、题刘秀才新竹(唐)杜甫

二、咏竹古诗十首

1、思君思养竹,万籁听秋噫。

2、如何未归。道吴山越水,

3、龙孙春吐一尺芽,紫锦包玉离泥沙。

4、莫掩夜窗扉,共渠相伴宿。

5、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6、刚直凌云志,虚怀不私偏。

7、这两首诗充分表达了作者人老志坚,面对邪恶势力无所畏惧的凛然气慨。于今读来,仍令人感奋不已。

8、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知。

9、蓊郁新栽四五行,常将劲节负秋霜。

10、竹绿梅花红,转战西东,

11、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清代:郑板桥《题画竹》

12、丛菊如有情。幽芳慰孤介。

13、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14、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15、咏竹十首(古风)王占魁拔地千杆沐雨风,朝天万枝独自清。虽居红尘无凡心,乐与松梅做宾朋。亭亭玉立已成林,丛丛剑叶自超群。时有莺燕飞越过,略展歌喉送好音。秋披严霜数尺高,春沐雨露着绿袍。虚怀若谷人称道,时有佳韵颂天娇。穿云破雾雨低徊,叶舞枝摇迎春雷。纵然折枝无所惧,制笛做箫笙歌来。福贵利禄懒相争,虚怀若谷薄利名。无怨无悔道心坚,有志有节禅意明。

16、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7、岂知窗户侧,秀色窥茬苒。

18、写取一枝青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19、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20、初秋普明寺竹林小饮饯梅俞

三、竹子诗句最出名一首诗

1、此地重闻歌吹发,扬州风物故依然。

2、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

3、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4、故国何年到,尘冠挂一枝。

5、黄昏人去锁空廊。枝上月明春鸟宿。

6、云何又遣十辈来。昏花两眼为渠开。

7、细声侵玉帐,疏翠近珠帘。

8、一径森然四诗人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9、琴鹤为友朋,出入常拂拭。

10、业余集诗画,选纂万余言。

11、吾惟厌时俗,人亦来者宴。

12、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时复间松。

13、觳觫人中厨,如偿食竹债。

14、仍将竹作篱笆,求人不如求己。

15、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16、迎风更潇洒,亮节益韧坚。

17、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

18、自是子猷偏爱竹,虚心高节雪霜中。

19、交加月下影,浓澹雾中筠。

20、不用裁为呜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四、咏竹诗十首最好的诗

1、壮长走世路,驽骀强鞭苔。

2、殷勤问竹箸,甘苦尔先尝;

3、楼台庭柱,牧笛洞萧入垂帘。

4、乱叶犹能劲,柔枝不受吹。

5、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

6、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

7、《竹》 梁·刘孝先 《赋得阶前嫩竹》 陈·张正见 《竹石 》 清·郑燮 《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长竹》 唐·陈陶 《咏竹》 宋·黄庭坚 《从韦续处觅绵竹》 唐·杜甫 《洗竹》 唐·王贞白 《送钟元外赋竹》唐·孙岘 《慈竹》宋·乐史竹

8、不为金币,只为这份心意。感谢!

9、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

10、浮筠凝烟雾,疏节留雪霜。

11、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12、会当小杀青瑶简。图写龟鱼反上天。

13、中华国学、国医、国艺、国粹更多精彩。

14、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15、 释义:写出来的竹柏没了颜色,卖给东风不合时宜。

16、 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清代:郑板桥《竹石 》

17、论诗多佳句。脍灸甘我嘬。

18、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19、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

相关说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