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朝四百八十寺
1、西侧见地藏殿、玉佛殿,玉佛殿中供奉释迦牟尼玉卧佛一尊。长约9米,由缅甸玉整体雕琢而成,是延福禅寺里一大亮点。
2、“南朝四百八十寺”背后的惊人天机!
3、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喜老庄道学。
4、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一点点的侵蚀着这个巨人的身体。
5、1400年前的微笑,意义不凡
6、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
7、自刘宋以来南朝多数帝王崇佛,历代统治者几乎都给予佛教保护和支持。尽管有宋前废帝刘子业毁寺、逐僧,也曾推行过约束、管理佛教发展的政策,朝野崇佛、反佛之争亦从未停止,但南朝佛教发展蒸蒸日上,崇佛之风日盛,首都建康成为南方佛教的最大中心。
8、民间传说的源头,可能来自于文人虚构的传奇故事,或改编自戏文故事。东汉时期的上海,只有一条窄窄的沙岗,上海市区的陆地还没有露出海面,民间传说只能是传说,不可能是历史事实。
9、孙权观舍利,帐中舍利放五色光
10、出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山水诗,这是一首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言绝句。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11、南朝四百八十寺”,显然别有意蕴。南朝统治者佞佛,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庙,《南史·郭祖深传》说:“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据此,杜牧说“四百八十寺”显然说少了。
12、山门横额石刻“玉泉古寺”四字,两旁楹联书“玉馨金钟敲佛地,泉声松韵锁禅门”,出自高淳名士胡齐佳之手。
13、南京以往的城市建设中虽发现过多处南朝佛教遗迹,但未发现有完整的佛寺布局。近期,考古人员在西营村发现了一处南朝佛寺遗址,这处遗址是南京乃至南方地区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好、布局最为完整的佛寺遗址,因其重要性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项目。
14、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15、(作者)杜牧(朝代)唐
16、除佛教艺术装饰因素外,佛寺中的佛龛、佛塔等建筑也被放置在地下的墓葬空间中。如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后壁的壁龛与石窟造像的壁龛排列有相似之处;胡村南朝墓后壁则在类似龛的结构里,用砖砌出了三座“塔”状结构。
17、萧衍奉佛,狠起来连自己都不放过。其晚年经常日食一餐,过午不食,所食也只是豆羹、粗饭而已,以身作则吃素食。而且,萧衍信佛以后,断绝了女色,四十年无幸后宫,可怜佳丽三千,日日以泪洗面。萧衍作为一位文武双全、智商相当之高的皇帝,他其实是想搞政教合以佛治国。但这是行不通的。萧衍的结局并不好,侯景之乱爆发后,萧衍成了徒有皇位的傀儡,最终忧愤而死(一说是活活饿死)。当时南梁的寺庙皆以萧衍为护法神,可这位“护法神”信了40年佛,还是落得悲惨结局。
18、栖霞寺位于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山中峰西麓,三面环山,北临长江,是中国四大名刹之佛教“三论宗”的发源地,南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南朝时期与鸡鸣寺、定山寺齐名。
19、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只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
20、康僧会乘着帆船,下江南
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微笑]
1、南朝青瓷莲花纹盘,南京市博物总馆藏
2、在上海有一则与康僧会有关的传说:康居国宰相有个儿子叫康僧会,他不恋红尘而出家,来到上海、苏州一带弘法。他在此选择了一块风水宝地,不巧,这里正是广泽龙王新建的龙宫。康僧会的到来打扰了龙王的雅兴,龙王很生气。
3、但是杜牧是写出“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人啊,忧国忧民之心,可以说从来没有放下过。时唐文宗在朝,佛教自则天皇帝时期大兴,后唐宪宗迎佛骨,贬谪上书劝谏的韩愈,全国上下,佛教风头无两,大量土地用来修建寺庙,大批僧人不劳动,不交税,占用社会资源,而军政方面藩镇割据,中央王朝讨伐无力,大厦危危欲倾。
4、建于梁,在五代时期整修,在宋代时期扩建寺院,规模宏伟、臻于鼎盛,是当时的佛教圣地,江南民众纷纷前来朝拜,香火不绝。
5、南朝诸帝中有一位不得不提到的崇佛鼎力赞助者,那就是梁武帝萧衍。梁武帝不仅自己“舍道事佛”、受菩萨戒,还号召公卿百官、侯王宗族信仰佛教,“反伪就真,舍邪归正”。他余闲时讲经注经,命沙门编撰佛学著作,更四度舍身同泰寺出家,其中两次“群臣以钱一亿万奉赎皇帝菩萨”。
6、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东晋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自公元420年东晋王朝灭亡之后,在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国家,而它们存在的时间都相对较短。南朝讲的这四个国家,宋、齐、梁、陈。但南朝四百八十寺主要还是讲的梁朝时的佛寺规模。武帝是个出了名的信佛皇帝,曾三次舍身佛寺。建寺无数,其中以最有名。因此此诗中南朝,主要讲梁朝。梁武帝时期,佛寺已经超过了五百座,因此四百八十寺不是夸张。
7、反映了南朝统治阶级对佛教的崇信。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8、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翻译: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出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作者:杜牧。全文: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9、南朝四百八十寺,始于康僧会
10、于元末时期被毁,又于明洪武年间重建;于明末时又毁,清朝时期重建;清同治年间,与太平军作战时,再次被毁,仅存后房数间。
11、南朝起上起公元420年下迄公元589年,是东晋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先后顺序依次为宋、齐、梁、陈四个国家,而它们存在的时间都相对较短。其中最长的不过五十九年,最短的仅有二十三年,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更迭较快的一段时间。
12、南朝一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杜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杜甫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刘禹锡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明日歌》钱鹤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
13、当今天下三分,佛教、克里斯教和埃萨尔可谓三足鼎立。佛教发端于迦毗罗卫国,在西牛贺洲占据绝对影响,又由于唐僧西天取经,如今在东土大唐广为传颂,逐步取代了本土道教的势力。克里斯教滥觞于耶路撒冷,发展非常迅速,信众不少于佛教,尤其在北俱芦洲占有主导地位。埃萨尔起源于阿拉伯半岛,信众不少,而且非常团结,在南瞻部洲西北部尤其有影响。尽管灵山以及各处佛教寺庙香火鼎盛,但是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下,形势不容乐观。天下地盘虽大,但你佛教若不去占领,克里斯教或埃萨尔便要占领,这实际上是一场没有退路的“零和博弈”。
14、细心的读者已经发现,我们在介绍东汉译经僧的时候,摄摩腾、竺法兰,安世高、支娄迦谶、昙柯迦罗等,他们在中国的活动中心都是洛阳,那么是谁把佛法带到了江南呢?
15、《江南春》反映了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洒脱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而它们所表现的多为思旧怀远、归隐、写意的诗情。
16、《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7、译文: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18、南朝:继东晋灭亡后,先后在南方地区建立的四个朝代(宋、齐、梁、陈)的合称。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官僚十分注重佛事,在京城(今南京)大兴土木,建造寺院。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19、对于康僧会献上的感应舍利,孙权是服气的,他按照承诺,建造了佛塔来供养舍利,同时为康僧会建立佛寺,名字叫“建初寺”,意思就是建邺城的第一座佛寺。(建邺是当时南京城的名字)
20、”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四百八十不是准确的数目而是为了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
三、南朝四百八十寺 指的是哪里
1、延福禅寺于1987年起重新修建,基本恢复宋时面貌。进山门,首为天王殿,殿中供奉菩萨六位。弥勒佛、韦驮各面朝南北,两边为四大天王。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光的仰慕和向往。但也有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论”,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以奉承佛教著称,杜牧时代的佛教也是一种恶性发展。杜牧有反佛教的思想,因为最后两句是讽刺。他们认为,京城下有500多座佛寺,非常宏伟,僧尼10万多人,资产丰富,不得不说是非常好的。”
3、梁武帝如此大兴土木,造成的恶劣后果远不止劳民伤财那么简单,甚至到了殃民祸国的悲惨境地。杜牧在散文《杭州新造南亭子记》中,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梁武帝“舍身为僧奴,至国灭饿死不闻悟”。
4、杜牧特别擅长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绘一幅幅绚丽动人的图画,呈现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启迪。《江南春》反映了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洒脱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而它们所表现的多为思旧怀远、归隐、写意的诗情。
5、南京西善桥油房村南朝大墓墓砖拓片局部
6、梁天监二年,由千灯镇人王束舍宅捐建,取名延福禅寺。后晋时,改名为“般若寺”;后到宋朝,敕改额曰“延福禅寺”,沿用至今。
7、南朝由于佛法兴盛,帝王提倡佛教而造寺塔者颇多,其后妃、公主兴造寺塔之风尤盛,故南朝寺院林立,且以木材构筑者居多,绝大部分佛寺皆在都城建康(今南京)。
8、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6月12日)
9、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10、这里面的关键人物是孙权。孙权,三国时期孙吴的君主,曾经和刘备一起在赤壁之战中对抗曹操的军队。
11、每天5分钟,成为朋友圈的历史百科小达人
12、杜牧诗中“四百八十寺”虽是虚数,却也反映了南朝佛寺之多、佛教之兴盛。佛教传播在南北朝时期的兴盛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包括佛教义理中国化、高僧对佛法的弘扬等,尤其是佛教与政治的良好互动。
13、延福禅寺在古镇中心,恒升桥上瞧见的黄色建筑便是延福禅寺,跨恒生桥,沿石板街,走上约五六十步,便至延福禅寺。
14、南北朝时期南朝的许多皇帝都信佛教,修建了许多佛寺。此处的四百八十是泛指,并不是真的有四百八十座。其中比较有名的有镇江金山江天禅寺始建于晋元帝时、公元320年前后(一说于晋明帝时,公元325年前后),初名泽心寺。齐梁时,山有浮屠七级,名慈寺塔。梁武帝时,称萧帝寺或萧寺。梁武帝萧衍崇佛最甚,《杜阳杂编》:“梁武帝好佛,造浮图,命萧子云飞白大书曰萧寺。”后世多指佛寺为萧寺。寒山寺,你一定还记得那首吧。光孝寺全称报恩光孝禅寺。在福建建瓯市,始建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年间。最有名的是南京鸡鸣寺。南齐武帝萧隶成曾在玄武湖畔鸡鸣埭上驻兵演练,闻鸡起舞。梁武帝事佛尤甚,始建鸡鸣寺,香火盛极一时,人称南朝第一寺。
15、“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怀情入夜月,含笑出朝云”(《子夜四时歌·秋歌一》)。“草树非一香,花叶百种色。寄语故情人,知我心相忆”(《襄阳蹋蹄歌二》)。郑振铎认为,“萧衍新乐府辞最为娇艳可爱”。
16、尤其结尾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被历代所传颂。诗人将庄严肃穆的南朝古寺笼罩在朦胧迷离的江南烟雨之中,传达出一种幽静深邃之美。在烟雨的笼罩下,这份穿越历史风尘的沧桑之感,变得更加深婉绵长。
17、(译文: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18、2019年8月,南京市考古研究院的考古人员进场,对这一地块进行考古发掘。"这是南京乃至南方地区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好、布局最为完整的佛寺遗址,可以说,这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中被发现的第一座寺院。"考古领队、南京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龚巨平告诉记者。
19、诗句出唐朝诗人杜牧《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盖极言南朝寺庙之多。
20、钟山二号寺庙遗址是南京地区首次发现的南朝寺庙遗存。根据在该遗址发现的多处建筑遗迹及佛教相关遗物判断,这里应该是南朝上定林寺遗址。上定林寺建于南朝刘宋元嘉十二年(435年),史书描述寺中“禅房殿宇,郁尔层构”。
四、南朝四百八十寺有哪些寺庙
1、翻译: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2、杜牧由宣州江宁往扬州拜访牛僧儒,途中写下这首诗。也就是说,这就是一首山水诗。
3、这句诗描写烟雨朦胧的江南春景,在晚唐时期,南京城中还有很多南朝留存下来的寺院建筑。南朝梁武帝崇佛,在京城(今天的南京)兴建佛寺,据《南史》记载,当时南京城里佛寺有五百多座。所以杜牧这句“南朝四百八十寺”,是说江南一带留存着很多前朝的寺院建筑。
4、唐僧入住的“灵山国际会议中心”也是新建的,有99层高,取“九九归真”之意。会议中心依山傍水,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富丽堂皇,据说是七星级酒店标准。内设18套“佛祖套间”,每晚费用高达50两黄金,足够在长安买一座房子!因为唐僧是以“佛”的身份受邀参会,不必自掏腰包,否则光是这几天的住宿费用,白马寺一年的香火钱都不够啊。唐僧感到挺心疼,又挺不解:出家人四大皆空,六根清净,搞这么奢华干什么?
5、西天取经项目圆满结束之后,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然后回到东土大唐,坐镇白马寺传送真经,转眼之间唐僧已有几年没有回西天灵山了。这次借参加一个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机会,唐僧再度回到灵山。几年没见,灵山几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明显的感觉是,灵山的寺庙变得更多了,更豪华了。唐僧刚到灵鹫峰下,就看到一座新建的山门直插云霄,比南天门还高,上刻四个大字“西天灵山”,仿佛夜空里的四颗龙珠金光闪闪。再拾级而上,天王殿、护法堂被粉饰一新,大雄宝殿至少加高了三层。回首远眺,但见一片片新建的庙宇巍峨雄壮,一座座新建的佛塔高耸入云,气势无比壮观!
6、福鼎寺位于江宁牛头山。它建于南朝初期。“牛头禅”在禅宗之前的发源地。它后来被洪阳的混乱破坏了。今天,佛寺修复后,气势恢宏,地宫是供奉佛首的遗物。这里已成为各界人士行礼、立誓、祈福的佛教圣地。
7、孙皓生性残暴,修习佛法义理缺少慧根。康僧会为孙皓讲解因果报应和感应故事,稍稍开通其心性。简单来说,面对孙皓这样的根器,康僧会只好打开了哄小孩模式……
8、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9、东汉末年,天下三分,支谦为了躲避战乱,一路南行,最终渡过长江,来到南京。这时候,长江以南地区已经被孙权掌控了。幸运的是,孙权很欣赏他的才华和聪慧。在孙权的庇佑下,支谦在东吴翻译经书,传播佛法。
10、(南宋)无名氏赤壁图册页
11、皮鲁寺万佛宫,作者2018年拍摄)。
12、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13、你知道江南地区“四百八十寺”中的第一座寺庙是哪一座吗?答案是南京的建初寺,它的创建者就是今天一起读《高僧传》的主人公:康僧会。
14、长方形竖穴土圹,这种样式的地宫首次发现
15、4钟山二号寺5独龙阜6定山寺
16、盖极言南朝寺庙之多。南朝由于佛法兴盛,帝王提倡佛教而造寺塔者颇多,其后妃、公主兴造寺塔之风尤盛,故南朝寺院林立,且以木材构筑者居多,绝大部分佛寺皆在都城建康(今南京)。
17、《南史·齐本纪》记载,东昏侯萧宝卷“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
18、书法方面,萧衍亦是当仁不让,至少在善书的皇帝中排得进前几位。后人推崇王羲之的书法,就是萧衍一手“炒作”起来的。在此之前,王羲之的声名往往被其子王献之所掩。萧衍痴迷围棋,棋艺也很高超,棋瘾来时可以通宵达旦和人对战,废寝忘食。在这方面,南梁一代名将陈庆之与萧衍可谓是知己,两人经常摆上一盘大杀四方。
19、文/聂辉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20、多数人对南朝佛寺的第一印象来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一首《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又是春回大地时,在春景明朗的江南再次读诵这首诗,更有身临其境之感。
五、南朝四百八十寺下一句是啥
1、杜牧有一首名诗叫《江南春》,诗中有一句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南齐丹阳尹萧顺之之子
3、这个秋季,来延福禅寺喝一杯禅茶,赏一树银杏可好?
4、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翻译: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出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原文: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5、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6、这是一首仄起入韵,押平水韵“一东”部的拗律体七绝。第三句“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百、十”都是入声字,所以平仄为“平平仄仄仄仄仄”,属于失替,严重出律。第四句“多少楼台烟雨中”,平仄关系为“平仄平平平仄平”,在第五字使用了平声的“烟”,救上句五六字的拗。
7、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隋文帝杨坚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唐代时称功德寺,规模浩大,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当阳市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
8、南北朝时期佛教大盛,举国上下对佛教的热忱使许多佛教因素突破了宗教本身的界限,为艺术领域注入了新鲜血液。具有佛教意味的植物纹样如莲花、忍冬、菩提,人物形象如佛像、飞天,被广泛运用在日常生活用具和建筑的装饰中。
9、南朝的一些统治者推崇佛教,建立了大批寺院,想借此求庇神灵,但是佛寺楼台尚存,而南朝的君王又在哪里呢?这就是本诗带有讽刺意味的弦外之音。
10、最后一句叫“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个楼台就是第三句写的那个佛寺,所以这个佛寺跟这个楼台,他是用两个词语表达的是同一个意象,都是表达了佛寺。这个“烟雨”就是春天的春雨,为什么这个春雨作者不写春雨,写的是烟雨呢?他是写细雨霏霏、细雨如烟。江南有一种春雨就像是青烟一样,你看上去它像烟,但是你感触它,它又是雨,这就是所谓的“烟雨”。“多少楼台烟雨中”,是说整个江南的春景,包括莺啼、绿映红,包括酒旗,包括楼台都在烟雨霏霏之中,所以整个全诗写的还是江南春景。
11、有临水的村庄,有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1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意思: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原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赏析:前2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描写了江南的秀丽景色,表达了对江南风景的赞美之情。后2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表面上是写江南的景观——寺庙,实则是抒情。南朝修建的那么多宏伟壮观的庙宇楼台如今都繁华不再,表达了万事万物经不住历史长河的洗涤,终为土灰。是人借此讽刺唐统治者要引以为戒,多为民谋福利。
13、另一种感情就是这首诗的后两句,他写出来了对南朝佞佛者的不满。统治者为了信佛教,大量修建佛寺楼台,浪费了大量的民脂民膏,杜牧对此是颇有微词的,但是杜牧这种微词并没有直接地批评,而是用“四百八”这么一个词语表达出来了他对佞佛者的不满。因为他如果要单纯写佛寺的话,没有太大的感情,如果用了一个“四百八”写佛寺之多,他就把作者的感情给写出来了。他一方面写出了心中自己的隐痛,另一方面写出了统治者的奢靡浪费。这两方面的感情都有,有自己的,也有统治者的,有个人的,也有对社会的,但这种感情的表达,都写得非常隐晦。我们只有通过对诗人整个生平的了解,才能够透过诗句的字里行间了解这个诗的感情。
14、《江南春》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杜牧特别擅长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绘一幅幅绚丽动人的图画,呈现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启迪。
15、修辞手法是指语言表达时的方法,其实简练、对偶、排比、押韵、节奏感的诗歌本身就是写文的一种修辞方式。
16、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7、瓶内插盛开的莲花、莲蓬,
18、东晋时,济南泰安的兴国寺(今千佛寺的前身)里,大通禅师关房前天井里墙角边上,有一条有灵性的白颈蚯蚓。禅师日日只诵《法华经》,诵经三载,蚯蚓也听经三载。这条蚯蚓后来不幸被小沙弥误杀。由于听经三载,积下修炼的佛缘,蚯蚓得以转生为人,后来出家取法名“普能”,这便是萧衍第一世。第二世时转生为黄复仁,生于富贵之家。第三世转生才叫萧衍。此轮回故事还挺有趣,当年误杀蚯蚓的小沙弥也转生了,在这一世竟被萧衍误杀......
19、忍冬,顾名思义,是一种凌冬不凋的植物。因这种特性,忍冬在佛教中被比作轮回转生的象征。忍冬与莲花的组合也是当时流行的装饰纹样。
20、南京雨花台区华为工地M84楔形画像砖
六、南朝四百八十寺
1、7长干寺8金润发超市9西营村
2、因为宗教思想也是哲学思想的一种,当时的这些贵族阶层们就很喜欢研究佛理,甚至有统治者想要借助佛教思想来稳固自己的统治,要让一个东西流行起来,上行下效远比从下层慢慢往上传播要容易得多,所以当时民间信仰佛教的百姓也很多,另外还有官方组织对佛理进行研究。
3、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4、倘若杜牧是个导演,那他一定是极高明的导演。镜头下,只是几个由远及近的画面,就将一件历史事件交待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著一字旁白,心有灵犀的观众也知道他想要表达的意思。
5、上回说到,东汉时期,佛法初来中国,无人归信。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外国僧侣们开启了译经僧模式。也不知是巧合还是什么别的历史原因,来到中国的佛弟子几乎都是高手,你还记得有哪些人吗?一起来做两个小测试:
6、至于是否上达了天听,不知道,但是杜牧的这种看法也越来越被重视,直到文宗去世,唐武宗发动“会昌灭佛”,并平叛藩镇,为大唐带来了中兴的希望。
7、辅以菩提叶纹、忍冬草纹、
8、孙权为康僧会建立的建初寺,原初的建筑物在战火中销毁。后人在建初寺的遗址上,又修缮的新的殿堂,同时更新了几次名字,它现在的名字是南京大报恩寺。
9、在千灯,在石板街上走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沿着石板街道,踏着青石板,走过两边店铺,遇见一家店铺、一座老宅或是古寺,然后,满心欢喜地解密。
10、■康僧会和上海寺庙的传说
11、七天之后,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康僧会请求再做法七天。结果,还是什么都没有发生……孙权认为康僧会是个骗子,准备治他的罪。康僧会请求再给他七天时间,结果,还是什么都没有发生……
12、如来透露了灵山的秘密
13、东汉末年佛教初传,东吴赤乌年间孙权礼遇支谦、康僧会诸沙门,在建业筑建初寺和阿育王塔。该寺是继洛阳白马寺之后的中国第二座佛寺,也是中国南方建立的第一座寺庙。佛教在南朝尤其是梁时臻于全盛,佛教成为国教,建康成为全国与北魏洛阳齐名的另一佛教中心。
14、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15、上下丁砖模印莲花纹,中间顺砖模印忍冬纹
16、四百八十寺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并不是精准的.“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只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17、现场,还展出了琉璃珠、玛瑙珠、玻璃器、琥珀器……各类佛教圣物。龚巨平解释说,南朝时期,南京是大都市,和世界的交流密切。这些圣物显示出南亚地区的风格,反映出南朝时期建康地区与丝绸之路诸国密切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18、而题目中所说道的四百八十寺,则和南梁皇帝萧衍有很大的关系,前面的这些人只是推崇佛教,研究佛学,而萧衍对佛教已经到了痴狂的地步,自己就曾经四度出家,在全国推广佛教信仰,在他执政的四十多年里,南梁就出现了十多万的僧侣,仅仅只是南梁的都城就有佛寺五百多处,这个四百八十寺都还是往少里讲了。
19、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下期
20、南朝四百八十寺是说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是虚指数。
1、南京铁心桥王家洼南朝墓画像砖
2、康熙南巡时,曾登临寺院,为这座古刹题书了“古鸡鸣寺”大字匾额。鸡鸣寺因山而名。鸡笼山背湖临城,满山浓荫绿树,翠色浮空,山清水秀,风景绮丽。
3、南禅寺是一座千年古刹。它自梁武帝太清年间立起,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千百年的栉风沐雨,南朝四百八十寺大多都已湮没在历史的江流里,而无锡这座南禅寺,却依旧香烟袅绕、繁华依旧。
4、杜牧这个人,在中国诗歌史上是一个很有名气的诗人。他是晚唐的著名作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杜牧在晚唐之所以名气很大,就是因为杜牧的七绝写得非常好。他七绝中间写得最棒的是他的咏怀诗,比如说他的《题乌江亭》就写得非常漂亮,跟王安石的《乌江亭》经常联袂被人们提出来。杜牧的文章也写得很漂亮,所以杜牧在晚唐和李商隐并称为“李杜”,为了区别于盛唐的李白和杜甫,他们两个并称为“小李杜”。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首《江南春》绝句是杜牧写江南春景的一首名作。这首诗一共只有四句,因为它是七绝,每一句是七个字。
5、南朝四百八十寺”,显然别有意蕴。南朝统治者佞佛,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庙,《南史·郭祖深传》说:“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
6、在梁武帝对佛教的大力推崇下,佛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郭祖深曾云,“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而据后世统计,南朝萧梁时期佛寺数量达到鼎峰,多达2846所。
7、南朝青釉瓷莲花尊,以莲花为主体纹饰,
8、大火恩寺始建于东吴时期,是中国南方第一座寺庙,被称为“四百八十寺之首”。中国佛教的中心。寺庙里的玻璃塔在当时被认为是中国在西方的象征。在安特翁的童话里,在英国的硬币里。今天的大昭寺是在废墟中重建的,被称为“大昭恩寺遗址公园”。位于秦淮区,国门外。
9、江南春年代:(唐)作者:(杜牧)体裁:(七绝)类别:(山水)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0、南朝的四百八十寺的480是虚指。是古诗作者暗指寺院见建的太多到处苟安于歌舞升平却不想收复固土。
11、意思是: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原文:江南春杜牧〔唐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译文: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胧烟雨之中。扩展资料: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
12、康僧会对孙权说佛陀灭迹后,遗骨化作舍利,具有无边无穷法力,阿育王建造了八万四千佛塔来供奉它们。孙权不信,康僧会清静斋室,启运法坛,祈求佛祖显灵。
13、在欣赏的同时,偶尔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表达了作者的情绪很中性,既无明显的憎,也无明显的恶,仅仅是在单纯地写景、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