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情说说

半江瑟瑟半江红的上一句是什么(61句集锦)

一、夜泊秦淮近酒家的上一句

1、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2、清淡素雅豪绅权贵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晚唐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3、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如首句七个字却勾画出一幅生动的秦淮河的迷蒙夜景,大可以看出语言的精练、准确、形象。末二句,上句明白如话,朴素自然;下句却运用了浅显的典故,以表达他深沉的感情,颇为雅丽清新。这一切,都使得这首诗显得词来清丽,画面鲜明,风调悠扬,富有艺术勉力。

4、知识点梳理复习+考点分析

5、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了奢靡(shēmí)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无度,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6、·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

7、平台主办:中国水泥协会企业文化研究会

8、·创造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9、①句为互文。“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笼”字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

10、释义: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11、七年级(下)《外国诗二首》图文讲解+同步练习‖可打印

12、如果您喜欢这首诗词,点击右上角选择“分享到朋友圈”即可分享给朋友。

13、这是晚唐诗人杜牧抚景感事的七绝名篇《泊秦淮》的首联。诗人一开篇便渲染月夜泊舟的环境、气氛。首句用了重言错综法,叠用两个“笼”字,极为传神。它们把“烟”、“寒水”、“月”、“沙”四个意象和谐地溶合在一起,使人对秦淮河上的月色烟光有一种朦胧、迷茫、冷寂的感觉,在幽静中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这种朦胧的色调,表面上似乎与酒家歌舞喧闹的气氛很不协调,但它却最本质地烘托了这喧哗热闹背后的空幻、悲凉和冷漠。它既能传达出晚唐暗淡、没落的时代气息,又似乎隐约闪动着六朝绮靡生活的影子。从全篇说,这首绝句是散体单行,即截取七律的首尾两联写成。首句用了重言错综句法,造成句中对仗,诗的音律节奏便显得丰富而不单调,严整而又流动。

14、这处名胜是:江苏南京的秦淮河。秦淮河,中国长江下游右岸支流。古称龙藏浦,汉代起称淮水,唐以后改称秦淮。秦淮河有南北两源,北源句容河发源于句容市宝华山南麓,南源溧水河发源于南京市溧水区东庐山,两河在南京市江宁区方山埭西北村汇合成秦淮河干流,绕过方山向西北至外城城门上坊门从东水关流入南京城,由东向西横贯市区,南部从西水关流出,注入长江。唐代诗人杜牧《泊秦淮》诗行世后,秦淮河之名始盛于天下。

15、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全册朗读+精讲

16、七年级数学课程知识精讲

17、泊秦淮作者:杜牧选自《樊川文集》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8、七年级英语课程知识精讲

19、②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为后两句作铺垫。

20、第一个应该是秋天傍晚的(中秋节)第二个是暮春的时候因为上句提过“杨花落尽”明显是暮春第三个也是中秋题目是丙辰中秋第四个是个人认为是春季当时词人正在汴京(今河南)此词是因思念丈夫赵明诚而作的网上有一种说法是说写于秋季但我不赞同因为雁字回时明显是北方的春季^^

二、半江瑟瑟半江红的上一句是什么

1、此诗写秦淮月夜,朴朔迷离,酒家夜市繁荣,弦歌处处,而世风日下,花天酒地歌舞沉迷已成风气,商女只知清讴娱客,岂知前朝亡国之鉴?诗之警策之处在"不知"与"犹唱"的对比。诗人以冷眼看时事,以醒目观醉者,以历史讽现实:多少王朝的衰败,就是这样在人们醉生梦死、无忧无虑的享乐声中不知不觉地酿成的。人们脚下的金陵古城,就曾见证过多少这样的亡国故事啊!

2、(答案)诗歌前两句写景叙事,后两句议论抒情。所写景物烟、水、月、沙均是常见之物,笔墨淡雅,看似寻常,但其中蕴含的主题却值得玩味,表现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3、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渲染气氛,朦胧中透出忧凉。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

4、??,杜牧,晚唐诗人,夜泊秦淮近酒家,是出自他《泊秦淮》诗中的第二句。

5、·笼,笼罩。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

6、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7、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出自唐代诗人杜牧作品《泊秦淮》。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作品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8、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全册知识点梳理

9、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10、“诗贵含蓄”,本诗在表达情感上体现了这一点,请简要分析其特色。

11、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实录精选

12、“夜泊秦淮近酒家”的前一句是什么来着?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的我,脑子里突然冒出来这么一句。未及想起前一句诗,“近酒家”的景致已经历历在目。想来,数百年前这里就是热闹的所在,绵延至今依旧热闹。水是江南的魂!不错的,无论长江,还是秦淮,亦或是下处不远一道不知名的小河,都把江南浸润在其中。可以说,没有水、没有桥、没有舟楫,似乎也就没有景,没有情,没有故事了。

13、考中进士之后,杜牧被安排在学究满堂的弘文馆,从事校(jiào)正书籍的闲差(chāi),而且看起来暂无出头之日。正在此时,沈传师要担任江西观察使,而沈家本就和杜家是世交,所以就招杜牧为江西团练巡官。于是,杜牧离开了生活多年的长安,开始了他长达十年的幕府生涯,也促使他成为了行走的“景点代言人”。

14、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1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6、七年级语文课程知识精讲

17、全诗借古讽今,悲愤的七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①句为互文。“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笼”字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②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为后两句作铺垫。

18、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作者:杜牧(唐代)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9、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水面和水边的沙滩。在夜里,船在秦淮河上停泊,与岸上的酒店靠得很近。歌女不知道南朝亡国的怨恨,隔着河还在唱《玉树后庭花》。

20、七年级(下)《土地的誓言》图文讲解+同步练习‖可打印

三、夜泊秦淮近酒家的上一句山寺桃花始盛开

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自:泊秦淮作者:杜牧全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希望可以得到采纳!

2、●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3、诗歌第一句连用两个“笼”字,将、四种景物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图,为下文抒情议论做铺垫。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由一曲《玉树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了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

5、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填空复习

6、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注释)①秦淮:河名,源出江苏省溧水县,贯穿南京市。②商女:卖唱的歌女。③后庭花:歌曲名,南朝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后人亡国之音。(简析)��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7、全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8、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公元828年(太和二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9、文学常识: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10、夜泊秦淮近酒家上一句是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1、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12、⑵杜牧在《泊秦淮》中用“,。”形象委婉地表达出对达官贵人沉溺于亡国之音而完全不顾衰微国运的强烈不满。

13、如何理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诗?

14、七年级(下)《带上她的眼睛》图文讲解+知识点‖可打印

15、七年级(下)《老山界》图文讲解+同步练习‖可打印

16、4、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17、(答案)诗歌即景感怀、抒情,含蓄委婉。首句写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第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抒怀:先由“近酒家”引出“商女”和“商女之歌”《后庭花》,过渡自然;再由《后庭花》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间接抨击权贵豪绅沉溺于声色,不问国事的腐朽生活,含蓄深沉。

18、这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人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场所。诗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蒙烟水中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生情,顿生家国亡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之国联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运。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沈德潜称之为“绝唱”。

19、《后庭花》这一乐曲寓意:后两句在深沉的慨叹中寄寓着诗人讥讽谴责之意。字面上诗人是在感慨歌女不知亡国之恨,实质上则含蓄委婉地鞭挞讽刺了那些只知犬马声色,置国家兴亡危难于不顾的达官贵族。

20、夜泊秦淮近酒家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泊秦淮》全诗如下: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分析: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四、夜泊秦淮近酒家的上一句是什么诗人

1、部编七下语文朗读+精讲

相关说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