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恨不相逢未嫁时上一句
1、愿意共赴死的梁祝固然悲壮,然而“相思相望不相亲”的余生岂不更是难捱?情之深浅,哪得衡量?
2、还君明珠双泪垂
3、如果我没祸害现在和我在一起的这个人,我就能祸害一个更好的。这句诗是出自:还君明珠泪双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全诗讲的是一个美丽的女子丧夫,每天过的很不好,偏偏佳人还迫于当时的风俗不改嫁。所以有了这种悔恨的心情。
4、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译文您知我已嫁为人妇,仍送我一对明珠。
5、她只需正色击退如此轻薄又不知天高地厚的登徒子,不侵犯自己的尊严也就罢了。
6、古文|唐诗宋词|国学经典|古代风俗
7、该诗句出自唐代张籍所作的《节妇吟》,全文如下:
8、有一种感情叫做用心埋葬。
9、朱庆馀平日向他行卷,已经得到他的赏识,临到要考试了,还怕自己不符合主考要求,因此写下这首诗:
10、从苏曼殊所写的前两句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于枫子这样敢爱敢恨的女子是非常欣赏的,但是碍于自己的僧人的身份,只能用后两句来回答枫子。第三句中“还卿一钵无情泪”表示自己没有办法接受枫子的心意,只能“无情”回绝,让枫子原谅自己,一个“泪”字更是体现了苏曼殊内心的纠结和愧疚。
11、诗中所说“双明珠”是李师道用来拉拢、引诱作者为其助势的代价,也就是常人求之不得的声名地位、富贵荣华一类的东西。作者慎重考虑后委婉的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做到了“富贵不能淫”,像一个节妇守住了贞操一样的守住了自己的严正立场。
12、不是我不敢共你做一个今夕何夕的绚丽梦想而是,在人生的这个驿站上,你真的来迟了。
13、我总想象着,在每一个清晨与黄昏,一位女子微微失神,她想起一个人,想起他春风里一个微笑,秋阳下一句寒暄,然后却要“怕人寻问,咽泪装欢”,只能暗暗道一声遗憾。
14、张籍是韩门大弟子,他的主张维护国家统反对藩镇割据分裂的立场一如其师。因此不为所动。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收买而写的名作。
15、当年有一位名为枫子的佳人一直在苏曼殊的身边流转,对苏曼殊情根深种。在两人结识了很长时间后,再也不愿等下去的枫子主动出击,有意逼迫苏曼殊和自己结婚。不愿娶妻的苏曼殊便做了一首《本事诗·乌舍凌波肌似雪》回应枫子的求爱,全诗不过短短28个字,却将苏曼殊所有的情意都包含在其中。
16、而这一首《节妇吟》。为诗人创新而作的新乐府诗。因诗的小标题下有寄东平李司空师道一字。被后世的人们演绎赏读为刚直不阿的诗人拒绝藩镇节度使李司空,使用各种手段拉拢文人和官吏,而张籍一度主张国家统一忠于朝廷,所以就写了这首意蕴含蓄的诗来婉拒。
17、除了它所表现的是君子坦荡胸怀这一因素外,其在艺术上的高妙也是促使它成为名作的重要原因。据说由于这首诗情词恳切,连李师道本人也深受感动,不再勉强。唐·张籍《节妇吟》君知妾有夫,赠妾以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此诗为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作者可能是陶工自己创作或当时流行的里巷歌谣。出自唐代诗人张籍的《节妇吟
18、我也有同样的问题啊,但是我的选择更自我一些,我选择了去爱,不管结局如何,先要听从内心的感觉,我爱,所以我要.
19、真的,这一生,我们是情深缘浅,因此,我必须狠狠心剪断这一缕情思。我只能低唱着,这一首歌,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你,希望你能找到一个更适合你的人。
20、我们遗憾的是,你没有在我爱你的时候爱我,而我也在你爱我的时候放弃了你,这段关系是我们一起搞砸的。
二、恨不相逢未嫁时 典故
1、张籍(约768—830),字文昌,祖籍今江苏苏州人,后移居今安徽和县乌江镇。
2、中唐以后,藩镇割据,已有乱世端倪,枭雄们都有点小想法,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李师道作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节度使想法当然很多,何况之前还有大名鼎鼎的安禄山(安禄山也曾任平卢节度使)……
3、这句话多用来讲纵是情深,奈何缘浅,相见相识时早已身不由己,相遇的太迟,彼此相知时,对方的身旁早已有了他人,令人觉得哀婉。
4、他,从遥远的彼岸涉水而来,闯与她的心,不经意就搅乱了她的心。他深情的目光,他温柔的凝望,醉了天醉了地,醉了她的心。
5、他的乐府诗《湘江曲》: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送人发,送人归,白苹茫茫鹧鸪飞。这一首口语化颇浓、语言浅白而含深深情蕴于其中,被白居易赞誉“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
6、这句诗源自唐朝诗人张籍的《节妇吟》,你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还偏要送给我一对明珠。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缠绵,把明珠系在我红罗短衫。我家的高楼就连著皇家的花园,我丈夫拿著长戟在皇宫里值班。虽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无遮掩,我侍奉丈夫发誓要生死共患难。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只恨没有在我未嫁之时遇到你啊!
7、恨不相逢未嫁时,其实是诗人为了拒绝他人拉拢。答案解析:唐代诗人张籍被后人称为是“流氓诗人”,他的一句“恨不相逢未嫁时”即巧妙地躲过了别人的盘问,也很好的周全了旁人的颜面,可以说是拒绝别人的经典案例了。中唐之后,藩镇割据现象严重,藩镇会用各种手段去勾结拉拢中央官吏,有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会去依附他们。而张籍是一位主张维护国家统一的人,当时作为藩镇之一的李师道想要收买他,但是他不为所动,便写下这篇《节妇吟》以表拒绝。
8、有一次,他们在咖啡店的约会。金庸趁着几分酒意,终于倾吐了自己的爱慕之情,夏梦听了极为感动,她说她是非常敬重他的人品、喜欢他的才华,只可惜他的“爱使”迟到了一步,感叹“恨不相逢未嫁时”了,并说根据她的为人,是绝不愿去伤害夫君的,请求他能格外原谅她。最后她深情地说:“今生今世难偿此愿,也许来生来世还有机会……”这次约会就这样伤感而无奈地结束了。从此之后,金庸只好把夏梦当作自己一生苦心依恋的“梦中情人”。
9、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林逋《长相思》
10、数见如同初相见,到老终无怨恨心。
11、每周三送你一组"真辛画"
12、话说张籍看罢,不禁也是哈哈大笑,当场便回诗答复了朱庆馀:“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于是朱庆馀顺利通过考试,从此名声大噪。他的那首《闺意》诗后被收录进《唐诗三百首》,名字换作《近试上张水部》,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抽空读读,也算在忙碌的工作、求职过程中,给自己添些想法和乐趣。
13、我们总是有意无意的伤害到别人,都说爱一个人好难,拒绝一个人何尝不是一件难事。
14、此诗词浅意深,言在意外,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立场。全诗情理真挚,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委婉曲折而动人。
15、(作者)张籍(朝代)唐
16、您知道我是有夫之妇,还赠送了我贵重的珠子。只因先前感谢您对我的这份心意,我才把它系在红色的裙子上。后来突然想起我家也是那钟鸣鼎食之家,我家丈夫也是征伐沙场的好将士。即使我知道您是个君子,心如日月,对我无非分之想。但是我也已经和丈夫盟誓要同生共死。所以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我还是将这珠子还给您吧,也感激流涕您对我一片厚爱。只是遗憾的是,没在出嫁前遇到您。
17、这首情诗出自于唐代诗人张籍的《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把你送的明珠还给你了,忍不住眼泪直往下垂,恨我们没有相逢在我还未出嫁的时候。
18、这首诗通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言情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立场。全诗情理真挚,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委婉曲折而动人。
19、这句诗的作者名唤张籍(约公元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唐朝诗人,安徽和县乌江人,也就是楚霸王项羽自刎的地方。张籍因做过唐朝水部员外郎,故世称“张水部”。贞元十四年时,经孟郊介绍在汴州结识大诗人韩愈,又经韩愈推荐,入长安进士及第,官阶累迁。
20、接下去诗句一转,说道:我虽知君不守礼法,然而又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亲自把君所赠之明珠系在红罗襦上。表面看,是感师道的知己;如果深一层看,话中有文章。
三、恨不相逢未嫁时下一句怎么读
1、蒋勋说“善其实是说,先设定所有人都是善的。所以佛陀在整个说法过程中不断提醒,说你们是善男子、善女子。”
2、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
3、我望不穿心事天涯,生死两茫茫
4、另一个故事也和张籍有关。唐代士子在参加进士考试前,时兴“行卷”,即把自己的诗篇呈给名人,最有名的比如王维当年行卷公主,提前就内定了。当时有个叫做朱庆馀的诗人,投赠的对象,是时任水部郎中的张籍。
5、原句出自唐朝诗人张籍的《节妇吟》,原文如下:
6、你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还偏要送给我一对明珠。
7、“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没有呼天抢地,只说一句遗憾。谁也不知道这遗憾是转瞬即逝还是穷尽一生。
8、记得以前在高中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叫柏树,生的一副好皮囊,虽然成绩不好,但是高高瘦瘦,篮球长跑样样一把好手,暗恋的明恋的姑娘也是一把。但是柏树也有自己喜欢的姑娘叫慧,也是我们班同学,只是一直没表白。
9、首二句说: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带微辞,含有谴责之意。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比,十字突然而来,直接指出师道的别有用心。
10、但是好些男孩以为是自己攻势还不够猛烈,所以依然穷追不舍。朋友谢绝所有邀请,不收任何礼物,说话注意分寸,让人自然而然的产生疏离感。我之前问她说,你既然不喜欢又何必费那么多力气,一句滚蛋,就能省去不少麻烦吧!
11、唐代诗人张籍自创的乐府诗。此诗具有双层面的内涵,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
12、李师道位高权重,而且手段残酷,无论张籍内心多么想呸他一脸,也还是“不敢峻拒,故作此诗以谢”(《诗筏》),所以“此诗为文昌却聘之作,乃假托节妇言之。”(《唐诗快》)就是说,张籍讲了一个节妇的故事,委婉地拒绝了李师道,据说李师道看了之后感动得不行。
13、世界上有太多的限制和隐藏的禁忌。有太多不可预测的事件和非自愿的分离。一个转折点可能已经错过了一辈子。
14、再一次读到这两句诗“还君明珠泪双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仿佛感觉到那年你那如火的感情一直在心底,在我梦魂深处,氤氲着炙烤着……
15、因为在她的心里,她真的是在乎他的。
16、这样的拒绝,就算你有非分之想,恐怕也让你低不下这个脸面了。全诗恭恭敬敬没有一点轻蔑的意味。甚至我还你珠子的时候,都要感激的流泪的。但是我已经有了同生死的丈夫,所以还是只能叹一句,时间没对上。你既是个君子,就该明白这其中道理。
17、“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这是唐代诗人张籍的《节妇吟》,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美丽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才华横溢而又多情善感男子的一生悲苦追求。尤其“恨不相逢未嫁时”一句,其实也是一代武侠文学大师金庸苦恋“长城三公主”之一的香港最美演员夏梦的真实写照。
18、此诗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言情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抒情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
19、”恨不相逢未嫁时“出自唐代: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20、郝思嘉就敢冲出去对卫希里说一句:“我爱你!”(王琴就敢拉着王功权私奔),女儿国国王却宁可穷尽一生等待也不言一语。
四、恨不相逢未嫁时前一句
1、然而张籍收到李师道的邀请函后,内心一时竟十分矛盾。照其本意来说,始终还要站在老师韩愈的队列,奉行国家统反对藩镇割据和战乱。可要一口回绝李师道的盛情,无异一瓢冷水浇凉了人家的热心,从此也就开罪了那位心高气傲的边关大员,日后还如何友好的相见?
2、虽然我真的知道也能理解你一片真心如月,纯洁又无暇,你是真心地爱我,真心实意地对我好。可是,爱情也讲先来后到,我的生命里先有了他,这一生无论怎样我都是要与他相伴到永远的。
3、”欲寄相思千里月“出自唐代:杜牧《寄远》
4、希望你心中的春天很长,没有孤独的寒夜,希望你的爱很暖,遗憾很少。
5、面对哑然的使君罗敷盛夸自己的夫婿,让随意又轻浮的使君自惭形秽,望而却步。
6、世间女子,好像红玫瑰与白玫瑰,好像火与水。
7、“还君明珠泪双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8、诗的题目很有意思,“节妇吟”就罢了,大约是赞颂一个贞洁烈女的,还“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李司空师道,这是姓氏+官职+名字的称呼方式,李师道,当时是检校司空,也是平卢淄青节度使。
9、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中唐以后,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曾作《送董邵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
10、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感情冲动,去伤害无辜的人。那于我,于你,都会背上一生最沉重的十字架。
11、小时候,不能理解老人晒太阳,一坐就是半天,长大了才明白:
12、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13、此诗具有双层面的内涵,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
14、小时候,以为自己能拯救全世界;长大后,发现全世界都拯救不了我。
15、虽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无遮掩,我侍奉丈夫发誓要生死共患难。
16、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却也只能相视一笑,你也在这里呀?然后,也没有然后了。
17、他很爱我,我也深深地爱着他。
18、根据记载,唐宪宗时,藩镇割据,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拥兵跋扈,勾结朝廷的官吏文人,图谋不轨。李师道也想收买张籍,张籍特写此诗,以节妇的坚贞不二自比,来表示对李师道的拒绝。
19、道德洁癖们不论自己是否精神和肉体一并纯洁如玉,也不顾“万恶淫为首”尚且讲“原迹不原心”,非要以精神出轨罪论,这女子当然算不得节妇。
20、金庸,原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1948年移居香港。自上世纪50年代起,以“金庸”为笔名作原著创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历年来金庸笔下的著作被改编为多部电视剧、电影、广播剧等文艺作品,对华语影视文化可谓重大贡献,更尊定其成为华人界最知名武侠小说作家之一的基础。金庸早年于香港创办《明报》系列报刊,他亦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五、恨不相逢未嫁时是什么诗
1、而另一位叫做苏曼殊的高僧在拒绝佳人表白这件事上更加巧妙,他的拒绝方式堪称完美。苏曼殊从小就非常有学习的天赋,对书画都非常擅长,可是在十九岁的时候却执意皈依佛教,剃发为僧。如此任性的苏曼殊在成为僧人之后也不走寻常路,前后一共三次还俗,然后又三次归佛,半生都在佛和俗之间流转。
2、唐·张籍《节妇吟》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3、恨不相逢未嫁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4、她把爱恨埋在心底,给世界风平浪静,给自己海啸山崩。
5、因为我分明切身的感受到诗中的女子那一份忍痛割爱的无奈和心痛。
6、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只恨没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7、这两句诗很有意思,代表了古代诗人的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用诗歌来说明或者表达自己态度志向。这里有双重语境和双重性别的特点。
8、紧接两句作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争激烈:前一句感谢对方,安慰对方;后一句斩钉截铁地申明己志,“我与丈夫誓同生死”。
9、张籍曾写下一首《野老歌》(一作山农词),全诗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谴责和对穷苦山农的同情。还有一首有名的《牧童词》,以牧童的口吻揭露了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恶行。
10、纵观整首诗,可以感受到苏曼殊对枫子并非毫无情意。他借乌舍来表达对枫子的赞美,因乌舍在希腊神话是最美的女神,用女神来形容枫子,表示他对枫子最高的礼赞。且“凌波肌似雪”也是形容女子行走轻盈身姿曼妙,女孩子听到这样的夸奖都会心花怒放。第二句中,用“索题诗”来暗指枫子对他的示爱,写得很是含蓄,让枫子有台阶可下。
11、唐朝中期以后,国势渐衰,各地藩镇趁机渐渐做大,节度使们为了扩张自己的领地与声望,实现自己逐鹿问鼎的勃勃野心,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诱惑、勾引、拉拢文人名士和中央官吏为其效命。权倾一时的平路淄青节度使李师道便是其他就看中了正在朝内做官的文采和名气俱佳的张籍,打算将他收入麾下,于是便以高官和厚禄“双明珠”向他抛来橄榄枝。
12、所以有人对节妇之节表示担忧:“然既垂泪以还珠矣,而又恨不相逢于未嫁之时,柔情相牵,展转不绝,节妇之节危矣哉!”(《诗筏》)既然都还珠拒绝了,还说恨不相逢未嫁时,这个节妇的贞节岌岌可危了啊!
13、古诗文网:http://www.gushiwen.org/唐·张籍《节妇吟》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原句出自唐代诗人张籍《节妇吟》,原文如下:
14、张籍的《节妇吟》通俗易懂,整首诗的内容如下,“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15、沧桑之后如果还痴心未死,那就努力寻找当初的失落;
16、此诗词浅意深,言在意外,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立场。全诗情理真挚,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委婉曲折而动人。除了它所表现的是君子坦荡胸怀这一因素外,其在艺术上的高妙也是促使它成为名作的重要原因。据说由于这首诗情词恳切,连李师道本人也深受感动,不再勉强。
17、中国最深情的九首宋词,再忙也要背下来!
18、这首诗也常被引用为对他人深情的表示,因为时间和物质无法相配,只能勉强拒绝。
19、最后以深情语作结,一边流泪,一边还珠,言词委婉,而意志坚决。
20、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走向衰落,藩镇割据势力大大增强,他们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张籍虽然官职低微,但他却主张统反对藩镇分裂。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拉拢而写的名作,表达了自己坚决忠于中央政府的决心和志向。由于张籍不想直接开罪李师道这位权臣,这首诗就运用了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六、恨不相逢未嫁时上一句
1、对面问安好,不提回头路
2、假如我们忘记张籍的初衷,把这首乐府就当做一个节妇的故事来看,依然是荡气回肠的。
3、该诗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言情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抒情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立场。
4、透过史书,我们可以直观曾经的风云激荡,诵读诗词,我们依然可以感悟历史的云波诡谲!唐代诗人张籍的著有《节妇吟》一诗,其中有几句广为流传,”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特别是最后一句“恨不相逢未嫁时”更是传颂千古!
5、这首诗表达了伤离惜别之情。上片写暮春送别,莺啼、歌咽,无限眷恋。下片写别后相思。芳草路远,幽恨无穷。月照小楼,撩人相思。全词以景衬情,思绪绵绵。造语婉妙,余味悠长。
6、对面是站着的是柏树,结结巴巴的说,你神,神经病吧,下次别翻我书包了,也别往里面放东西。我不,不需要,我也不可能喜欢你。女孩的眼泪已经开始往下掉了,太大颗,即使低着头也看的清清楚楚。她飞速的弯腰捡起地上的爱心,然后头也不回的跑了。之后没多久,听说就转学了。
7、只遗憾没能在未嫁之时与君相识。
8、第一句是“恨不逢君未嫁时。第二句是“君生我未生...君生我未生恨不逢君未嫁时...恨不逢君未嫁时,君生我未生...
9、”桃花无语伴相思“出自宋代:张先《醉桃源(般涉调)》
10、“你明明知道我有丈夫,是一个围城里的女子,却偏偏赠我一双明珠,这是爱的信物,我悄然收下,心里时时都在感念你对我的绵绵情意,忍不住小心地把这对明珠系在我的红罗短衫上。”
11、如若有情,让她们来生再续缘吧!
12、十副经典对联,说不尽的妙趣故事
13、说康有为和梁启超年轻时一起赴京赶考,康有为有幸地中了进士,而梁启超则因在答卷上慨然直抒胸臆,大谈“改革变法”,直吓得守旧考官目瞪口呆,最后笔一挥,没能录取梁启超,但副考李文田倒是对梁启超的文笔和才华十分赞赏,他望着梁字迹工整的考卷,惋惜的摇了摇头,长叹口气,提笔便在其试卷末尾批上这两句诗:“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啊!
14、这是一首具有双层面内涵的唐诗精品,在唐宪宗的时候,藩镇割据,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拥兵跋扈,图谋不轨。当时李师道也想收买张籍,张籍特写此诗,以节妇的坚贞不二自比,来表示对李师道的拒绝。
15、回首往事,当我们想起生命中那流星般的爱情,我们常常会责怪对方的思念。其实,归根结底,命运是如此的抽象和抽象。真正影响我们的是在那一刻见面和相爱的机会。
16、“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原诗是写节妇的忠贞守节,而现代喜用“还君明珠双泪垂”难舍难分的感情的辞谢,用“恨不相逢未嫁时”来惋惜所思慕的异性的已婚,相逢恨晚也。
17、可古代也有好例子,唐代诗人张籍有一首诗,却是将拒绝写的充满情谊又有理有据,或许我们真的可以好好借鉴一番。这首词大家应该或多或少都听过,叫《节妇吟》全诗是这样的
18、情诗一定要有新意,几千万人用过的情诗还有什么新鲜感可说。彬迷伴雾心相惜,爱若情深共此生。珊颜纤手倾澜意,一楼轻烟迎风雪。生云化雨带春意,一回枝叶秀已出。世间百年与君渡,,送你首藏头诗,刚起床脑袋不什么灵活。不好之处还请见谅
19、苏曼殊后面那句更是点名百助枫子对自己的感情,还有求婚的含义,他表示尊敬和感动,可是自己没办法给她同样的感情,还有就是泪,无情当中的那一点泪更加表明了他不是不动心的,只是身份的特殊,他前后思考了很久,但是最后还是选择拒绝,而最后一句更是绝美,把《节妇吟》这首诗最后一句:恨不相逢未嫁时,改了一个字,从嫁变剃,彻底的拒绝了百助枫子。
20、因此虽不愿违君情意,仍要归还明珠;
1、好了,跳出美妙诗歌的意境,回到本诗创作的背景出处。
2、而这首《节妇吟》里的女子,和罗敷不同。彼时罗敷义正言辞地拒绝地是陌路的男子,他轻薄也罢,他仗势欺人也罢,美丽聪明的罗敷对他是没有感情的,恐怕连好感都没有,不过萍水相逢而已。
3、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4、《陌上桑》里有这样的场景,使君见罗敷的美貌,非常强势地要求罗敷与一同坐车回去,罗敷毫不犹豫地拒绝时说,“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5、虽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无遮掩,但我已发誓与丈夫生死共患难。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遗憾没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6、你明知道我已嫁为人妇,仍送我一对明珠。为你的缠绵之意感动,我常把明珠系在罗衫红裙上。我家的高楼就连着皇家的花园,丈夫亦值班在皇宫里。虽然知道你真心有如明月朗朗无遮掩,但我也曾发誓要与夫君共患难同生死。归还你的双明珠忍不住一颗颗眼泪直往下垂,我多么恨啊!恨我们不是相逢在我还未出嫁的时候。
7、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表示对他人的深情厚意,因为时与事的不能相配合,只能忍痛加以拒绝之意。而在当时的张籍,这首诗的用意,是婉谢而不愿就聘。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幸福;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悲伤;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叹息;在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无奈。
8、爱情里,最幸福的事,就是在时间无垠的狂野里,恰巧遇到这个人,他爱你,你正好也爱她,并且双方都能拥有对方。
9、“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是流传比较广泛的一句唐诗,大多用来表达女子遇到钟情于自己的男子,但二人相遇的太迟,无奈女子已“罗敷有夫”,并且她又深爱自己的夫君。纵然对方情深,奈何有缘无份,相见相识时早已身不由己,只得洒泪拒绝男子,这句诗读来令人觉得十分哀婉和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