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情说说

韩愈在潮州做的四件大事(82句合集)

一、韩愈在潮州做的四件大事

1、公元768年,韩愈出生在唐朝。这时的唐朝经历已过“开元盛世”的繁华,也经历过“安史之乱”的动荡。自幼就立下志向的韩愈在24岁那年通过科举走进体制内,也开始了浮浮沉沉的官场生涯。

2、上世纪80年代,台湾学者杨仁寿出版《法学方法论》一书,着重提到了“诽韩案”。他在书中指出:“‘诽韩案’的判决对‘直系亲属’的外延做了漫无边际的延伸,以至于让一个死人的第39代孙都有诉权,依次继续,远远超出了法律规定的‘诽谤死人罪’的立法本意。”基于对法学方法论和对各国立法例的参考,杨仁寿认为“诽韩案”的判决是错误的。

3、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二十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二十五岁后,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三十六岁后,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五十岁后,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五十七岁终。政治上较有作为。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而重气势。

4、那只是一种心情,文人的个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重于一切。来到潮州后,离着京城天高皇帝远,反倒可以施展才华,兴办儒学。

5、进入政治核心后,韩愈兢兢业业编修文史,甚至还在紧急时刻下派到第一线,参与平乱。虽然如此勤勉奉献,但“身世浮沉雨打萍”,人生起落却是在所难免。韩愈在51岁那年,遭遇到了人生最大的变故。也就是这次变故,他从当时的唐朝都城长安,被贬到了千里之外的潮州。

6、在古代,岭南被描述成一个气候恶劣、环境凶险的地方。所谓“毒雾瘴氛,日夕发作”,“飓风鳄鱼,患祸不测”,就跟一个原始丛林一样,士人闻之,自是后背发凉。

7、这句话,既是致敬韩愈,也是对潮州精神的一种概括。

8、明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载:硫磺既可以用来制作火药,也可以增补气力,“盖亦救危妙药也”。然而,李时珍提醒道:“服食者假此纵欲,自速其咎,于药何责焉。”就是说,这个药虽然能壮阳,但你如果用它纵欲,那么后果自负。

9、“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10、宋初,韩愈的散文主张并非主流,文坛盛行脂粉文学,如绵软娇柔的花间词、浮艳臃肿的西昆体,携“梁陈宫掖之风”,穷尽铺张排比,等到苏轼、欧阳修、王安石等人崛起的时候,韩愈式的散文才逆流而上,成为文坛风尚。

11、上海世博会厦门馆官方主持人

12、公元819年,韩愈写了《谏迎佛骨表》,触怒了唐代皇帝,被下令处死,幸得宰相裴度等人求情才免去死罪,被皇帝贬为潮州刺史。潮州所在的位置,古代被称为“南蛮之地”,湿气很重,长居北方、中原的人很难适应。从长安到潮州,路途遥远,在没有火车、高铁、飞机、汽车的唐代是一次漫长的旅程,韩愈历经九死一生才来到潮州,他的小女儿因为无法忍受路途的艰辛而死在了半路。

13、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只要你不放弃自己,世界就不会放弃你”。在韩愈47岁那年遇到了贵人,当朝宰相看到韩愈的作品,感受到了他在人文方面的才华和正直的个性,于是推荐韩愈进入了核心政治圈。韩愈,终于迎来了施展拳脚、实现抱负的机会。

14、谏迎佛骨是中唐时期的一件大事。史载: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唐宪宗派特使持香花,迎佛骨,在宫中供养三日。于是“王公世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韩愈看不下去,于是上疏《论佛骨表》,直言“佛不足信”,呼吁停止这场声势浩大的活动。

15、但是,这段小插曲对宋代士人来说是值得宣传的,尤其是那些推崇古文运动、欣赏韩愈的士人,比如苏轼、欧阳修。

16、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的耕作技术。

17、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

18、唐朝中期,气候比现在更加温暖、湿润,物种也更加丰富,在当时,潮州既有牙小而红的野象,也有举止矫疾的土黄色大鳄鱼。唐人刘恂在《岭表录异》里就写道:“鳄鱼,其身土黄色,有四足,修尾,形状如鼍,而举止矫疾,口生锯齿,往往害人。”潮州地处河流交汇处,鳄患持续多年,韩愈为了彰显自己除鳄的决心,特地写了一篇《祭鳄鱼文》,传说,韩愈写下这篇文章不久,潮州的鳄鱼就迁走了,此后数十年,潮州再无鳄鱼吃人。

19、我来御魑魅,自宜味南烹

20、韩愈这个人是比较喜欢直言上谏的,不管他说完这些话后,皇帝会有多恼怒,会对他做怎样的惩罚,他一概不管,只管把自己心里的说法表达出来,这种性格最明显地表现在有一次,唐宪宗为了追求长生不老,派遣使者去凤翔接了一座佛骨入宫,搞得是兴师隆重,大家都想拍皇帝的马屁,也没有人敢有什么怨言,但是韩愈却不干了,一直以来他都在主张儒学复辟,最看不上的就是佛教这些玄之又玄的东西,直接上了一篇《论佛骨表》,在文章里面把唐宪宗的这种行为是狠狠地给批了一顿,唐宪宗一看立马气的七窍生烟,我是皇帝,你还敢和我对着干,立马就要处死韩愈,幸亏韩愈的同僚帮着劝说,最终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把韩愈贬到了潮州去做太守。

二、韩愈在潮州的故事

1、现在,生活条件好,社会形态开放,男女分工不那么分明。城市化居住模式,消弱了宗族势力给人带来的危机感,潮汕人比别的地方重男轻女的观念,烟消云散。那个所谓的大男子主义,也不存在。至于功夫茶的习惯,他们是不会改变的,且会越喝越独到,越喝越风雅。

2、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3、他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经因为进言佛骨一事,被贬袁州,即今江西宜春。任职袁州期间,韩愈政绩卓越,并且培养了当时江西省的第一个状元。现宜春秀江中有以沙洲,名为状元洲,传说就是当年学子读书之处。宜春城中最高山头建有状元楼,宜春市区有昌黎路,都是为了纪念韩愈的特别功绩。

4、韩愈被贬到潮汕的时候,为当地人作了很大贡献,涉及经济文化各个方面,让潮汕当地从此走上不一样的发展道路。

5、“如何将研学旅行与语文学习融合起来?”

6、在韩愈未到潮州之前,他的文章就已流传到了潮州,潮人进士赵德就曾在“蓬茨中手持目览,饥食渴饮”,并为之“沛然满饱”。

7、了解完橡木每年开花繁稀还预示着科举的高中率之后。我告诉他们韩山韩江等都是为了纪念韩文公而改名的,这是为什么?他究竟在潮州做了什么天大的好事?值得潮州人民这么缅怀他?让他们带着问题向侍郎阁出发。这回都懂得看图解说明了,大家都记住了“驱鳄释奴,劝农兴学”这八个字了。

8、韩愈为政一方政绩卓越,他怼人技术也是杠杠的呢。你们熟悉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是单纯的写景诗吗?NO,NO,NO!这是他不满白居易同志爽约的心情宣泄,这首诗原来的题目叫《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高手就是高手了,怼人也怼出了千古名篇,白居易后来还老老实实地做了检讨呢,具体内容你们就自己去百度吧!

9、唐宪宗决定把韩愈贬到岭南,让他担任潮州刺史。

10、韩江、韩山,韩文公祠,仰韩阁,昌黎旧治坊,昌黎路,韩山上的韩木......这么多韩?对,潮州和韩愈的关系非常之深厚。或者说,潮州人把“以韩为师”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古城文化正是融进了韩文化,才如此别具一格。韩愈,字退之,号昌黎,他被贬潮州的那一年,是公元819年,比柳宗元被贬柳州晚了四年。这一年,正好是柳宗元去世。比苏东坡被贬惠州早了两百七十五年。后来的苏子,在来惠州的路上写道:“未应愚谷能留柳,可独衡山解识韩。”他相信自己能同韩愈一样,很快就会被皇帝召回。

11、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12、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13、后适逢大赦,宪宗便于同年十月量移韩愈为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元和十五年(820年)春,韩愈抵达袁州。此年九月,韩愈入朝任国子祭酒,于冬季回到长安

14、韩愈制作春药的法子,就是把硫磺末搅拌在粥里,给禁欲已久的公鸡服用,千日后,再命人把服用的公鸡宰杀烹煮,自己吃食。这是当时流行的一种壮阳秘方,时人曰“火灵库”,传闻试用此法者,不但能壮阳道、益气力,还能离修仙更进一步。

15、原来啊,月亮阴晴圆缺、悲欢离合,犹如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本领,它一会化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寄托古人的思乡之情;一会化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表达才子诗人的情意绵绵;一会化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彰显了患难与共的兄弟情谊,一会又化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隐士情怀……月亮真的会七十二变吗?当然不是,一千个诗人眼里有一千个月亮的化身,这样的月亮的确有了不同的意象,一篇篇古诗让人读起来都是不一样的感受。

16、但是说到韩愈与广东潮州的关系,我却是事先一点都不曾了解。踏上前往潮州的旅途前,我还真不知道韩愈当年曾来过这里,也不知道潮州与韩愈之间竟然有着那么紧密的联系。参观了韩文公祠后,韩愈在潮州所留下的深远影响让我受到了深深的震撼,直至今日仍久久难以平息。

17、但韩愈毕竟是老年人,泡在脂粉堆里吃不消,为了满足生理需求,他听信方士之言,继续服食春药。诗人白居易在《思旧》中说:“退之服硫黄,一病讫不痊。”这个“退之”指的就是韩愈(字退之)。

18、另外韩诗在艺术上有「以文为诗」的特点,对后世亦有不小的影响。当然韩诗中也有追求怪诞诡谲的游戏文字,是不足取的。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19、侍郎阁前是观赏韩江两岸风景的好地方

20、释放奴婢?哇,简直不敢相信,原来韩愈思想这么思想前卫!韩愈是唐代民主的先行者,难怪百姓爱戴他

三、韩愈在潮州做什么官

1、传说有一天,韩愈在街上碰见一个凶神恶煞、长着两颗长牙的和尚。韩愈看他面目可憎,觉得这一定不是好人,心里暗暗想敲掉他那两颗长牙。等他回到州衙时,门卫给了他一个红包,说是那个和尚送的,韩愈打开一看,里面竟是那对长牙,他脸色惊惧,觉得那和尚非但不是坏人,还可能是得道高僧,于是派人四处寻访,才知道那人是盛名在外的潮州灵山寺大颠和尚。韩愈大感惭愧,向大和尚赔礼道歉,二人从此结下深厚友谊。后来,潮州人为纪念他俩的友谊,专门在城里修了座“叩齿庵”。

2、听韩愈口吻,似乎是与鳄鱼商议,其实是以天子之命、中央之威下逐客令。斗鱼的结果自然大快人心:“是夕,暴风震电起溪中,数日水尽涸,从六十里,自是潮无鳄鱼之患。”事实上,仅凭一猪一羊一篇祭文就能解决长期存在的鳄鱼之患是不可能的。但人们却情愿相信,韩愈个人的巨大影响力和他所带来的中央政权的威慑力,能扫除长久盘踞在潮州上空的落后与蒙昧之风。

3、“六兄你说潮州市区号0768跟哪位文豪有关系?”

4、除了读韩愈,黄老师还以“飞花令”始,带大家认识“月”在诗词中的不同含义,它既可以寄托人们对故乡的思念,又可象征爱情,友谊,时间,人生,还可寄托诗人的情怀,对理想的追求……

5、官常以敬献奴婢作为向京师当权者拉拢关系的捷径。韩愈在不激化矛盾的同时,开始释放奴婢,并采用“计庸”方式,即债主须为奴婢服役计工钱,以工钱抵债;当工钱和债款相当时,奴婢须放归,差距太大的,则由官府“以钱赎”,直至奴婢被放出,就以正式的契约文书为证,不得反悔。释放奴婢之举,对于韩愈而言,是德政;对当地百姓来说,是福音。

6、李渊父子虽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没有听说哪山哪河易姓为李,倒是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蛮夷之地施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这是人民对办了好事的人永久的纪念。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我遍读祠内凭吊之作,诗、词、文、联,上自唐宋下迄当今,刻于匾,勒于石,大约不下百十来件。一千三百多年了,各种人物在这里将韩公不知读了多少遍。我心中也渐渐泛起这样的四句诗:

7、但圣命难违,元和十五年(公元819年)正月十四日,韩愈动身前往潮州。他先过秦岭,至蓝关,抵邓州,经稚县,去宜城(今湖北襄阳南),二月到广东乐昌昌乐拢江口,渡船南下,在始兴江口作《过始兴江口感怀》一诗,与兄长韩会一同赴韶关,三月二十五日来到广州,而后路过增城、惠州、海丰,于四月二十五日顺利到达潮州任所。

8、课程一开始,黄老师就让我们以“月”字为主题进行了飞花令。老师还列举相关诗句,为我们讲解了古诗中“月亮”的不同意象。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最是难忘家乡那一抹明澈的月光;在“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中,欧阳修对爱妻刻骨铭心的爱与思念令人痛彻心扉;在“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孤寂的李白只能与月亮和倒影相伴同饮;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月亮却与王维悠闲地欣赏大自然的处处美好……每一个“月”,都能激起我无限的遐想,使我与诗人产生强烈的共鸣,迸发出奇妙的感受,同时让我认识到,物是有限的,意是无穷的,这不正是诗歌的艺术魅力所在吗?

9、韩愈,字退之,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是“古文四大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作《祭鳄鱼文》,既有前朝之风,又通俗易懂,逻辑缜密,字字斟酌,字字传神。韩愈无私奉献,为政一方,造福百姓,为潮州老百姓驱赶鳄鱼鳄鱼;韩愈忠心耿耿,正直勇敢,敢写《师说》批判国子监学生不好学习;敢写《御史大夫》批评朝廷赈民救灾不力;敢写《祭佛祖文》进谏皇帝盲目信佛……一篇篇文章,饱含着韩愈一颗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和无私的爱国情怀,堪称典范!但韩愈也有可爱的一面,他热爱大好春光和大自然,像小孩一般纯真无邪。“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便是他邀约朋友一起去郊游踏春的最好印证。然而这位“老顽童”却在写完这些诗后的第二年便因病去世,令人痛惜不已……

10、黄老师说知道诗词里的月亮到底在说什么就读懂了大部分的古诗词。知道了古诗中的“风花雪夜、梅兰竹菊、杨柳松泉”到底在说什么,就明白了诗歌是用形象(意象)表情达意的,诗人用形象表达的思想感情远比直白要丰富得多,读诗就要揣摩“象”中蕴含的丰富的“意”。

11、不过鳄鱼并没有消失,后来也有发生鳄鱼在韩江(回迁或者根本没走)袭击人的事情。比如宋代就有相关记载,当地官员也开展了杀鳄的活动。

12、与前两件事情相比,第三件大事——赎放奴婢,则彰显韩愈的先进思想。唐时潮州,地方

13、7月,丛书《一家人的古诗之旅之读行岭南》将正式出版,欢迎广大亲子家庭关注!

14、在岭南文化的版图上,粤东的潮州地位十分重要。大名鼎鼎的粤菜就由广州菜、潮州菜和东江菜共同组成。《读史方舆纪要》也说:“隋废郡,改置潮州。府介闽粤之间,为门户之地,负山带海,川原饶沃,亦东南之雄郡也。往者,倭寇阑入则警戒东南,奸宄伏藏则张皇西北。郡盖非闲暇之地矣。”

15、在古代潮州韩江,曾有害人的大鳄鱼。后来韩愈做潮州刺史时已治理完了。在韩江岸上有治鳄碑为证。

16、据《潮州府志》载,丁允元一向重视教育,敬重贤能。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他认为位于城南的“韩文公庙”低矮破陋,不足以表达潮人对圣贤的崇敬之情,遂将“韩文公庙”迁至桥东笔架山,并以赵德陈尧配祀,题匾为“忠佑庙”。“忠佑庙”即是现在的“韩文公祠”。该祠是我国现存的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纪念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专祠。丁允元为官清正,德高泽广,故后人逐级中奏朝庭,于是皇帝钦赐“崇祀名宦”、“配享韩庙”,按国家典礼享春秋二祭。1989年,潮州市人民政府主持韩祠重修工作,丁氏旅泰宗亲遂集资港币25万元,建“丁允元亭”于韩祠右侧,此乃丁公迁祠800周年的又一盛事。

17、4月10日下午,“读行岭南,品味诗词”读行岭南语文公开课首堂课在羊城晚报印务中心开讲。本系列课程由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和乐学培优品读行联合策划,特邀华师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德初老师主讲。

18、什么样的朝奏这么厉害?这封朝奏便是著名的《谏迎佛骨表》。事情还是得从当时的唐宪宗说起。元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819年,唐宪宗让宦官把法门寺释迦摩尼的指头骨,迎入宫中,这就是所谓的迎佛骨。唐宪宗想通过礼佛,敬佛,来祈求国运昌盛。唐宪宗此举,导致当时社会,掀起了一场礼佛的风潮。由于唐宪宗发起的,当时的朝廷上上下下,没有官员敢反对。而韩愈则敢举天下之大不韪,敢为天下师,写了朝奏,反对唐宪宗迎佛骨。

19、韩愈是个文章家,写奏折自然比一般为官者也要讲究些。于理、于情都特别动人,文字铿锵有力。他说那所谓佛骨不过是一块脏兮兮的枯骨,皇帝您“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岂不盛哉,岂不快哉!”这佛如果真的有灵,有什么祸殃,就让他来找我吧。(“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这真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但是,这正应了我们现时说的,立场不同,感情不同这句话。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20、点击关注“有料有趣又专业”的科普期刊《百科知识》

四、韩愈在潮州的四大贡献

1、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就是将据称是佛祖的一块朽骨迎到长安,修路盖庙,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劳民伤财,一场闹剧。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他当过监察御史,有随时向上面提出诚实意见的习惯。这种官职的第一素质就是不怕得罪人,因提意见获死罪都在所不辞。所谓“文死谏,武死战”。韩愈在上书前思想好一番斗争,最后还是大义战胜了私心,终于实现了勇敢的“一递”,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而大祸又引来了一连串的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后名。

2、一家老屋门前,奶奶正弯腰打扫,青石板透着岁月风尘,又美又安静。见我张望,奶奶邀我进去参观。一对雕花木椅摆在条桌的两头,似乎不坐下去一会,就有些辜负这把静静等待的座椅。不想,等我起身要走时,奶奶却用潮州话说:不用急着走,坐下来喝一杯茶。座椅的旁边,就摆着茶盘。小茶壶小杯子很别致。茶味很浓,很香。这样的早晨,这样的地方,喝一杯茶,那种感觉早已超越茶能品出来的味,而是生活赋予我们的充实,心灵赋予我们的美好。

3、无独有偶,《潮州志·丛谈志三》“物部”也记载:宋王举直知潮时,犹有“钓鳄”故事,陈尧佐判潮,“鳄复肆虐,”竟至噬人。由此可见,《新唐书》说“自是潮无鳄鱼患”,其实是不实之词。

4、八仙之一的韩湘子参与建造此桥

5、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心网社区

6、这种南北之间的差异,从吃食上也可见一斑。岭南菜色,当地人吃得津津有味,韩愈却难以下肚。岭南人熟悉的蚵、蚝、章鱼、马甲柱等,韩愈过去都没见过,也不知道可以吃,所以,当仆役把这些东西端到他面前时,他像见了怪物似的,脸色铁青。

7、门上的环,极有意思。门环越粗,越圆,工艺越精致,铜层越厚,越显示家底殷实。普通人家,大多是铁质门环,也有工艺的优劣,粗细的差别。那些门环,铜质也好,铁质也好。粗也好,细也好,在岁月的磨蚀之下,如同人一般,有的优雅,有的沧桑。有的光亮,有的锈迹斑斑。有的完整,有的残破。看了,懂了,那就是所有生命的悲欣交集。这里是植物的天堂,每一户人家都有花草,即使不特意种,也会自己生长。青灰色斑驳的墙壁,布满青苔,总有花朵儿藤儿探出头来,彼此纠结,自生自长。我叫不出这些植物的名,说不出它们的特性。我只欣赏鲜艳和古旧的结合,废墟和活力的搭配,彼此让对方变得更美。

8、其实,这源于宋人的添油加醋。

9、很多古村落,旧房子作为文物,作为景观,空空地摆在那里让人看。而潮州古城的老旧房子,是有人住的。

10、第二件大事是治水兴农。韩愈在兴修水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积极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极大促进了以蚕桑为主的农业生产。

11、黄老师上课亲切而幽默。让家长用广东话朗读了一遍“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句千古流传的古诗句,原来啊,用广州话读“三百颗”和“三把火”这两句诗十分相似,苏东坡从北方来不太熟悉广州话。看他吃了很多荔枝,当地人跟他说“一口荔枝三把火”,所以苏东坡就误解成“日啖荔枝三百颗”。黄老师这个谐音“梗”把所有人都逗笑了,课堂气氛马上愉悦起来,同时让我们深深地记住了这首诗。他也经常让我们起来回答问题,并用和蔼的语气与同学们在交谈中让我们理解了问题的答案。那么自然,那么轻松,就像和自己的朋友在交谈一般,没有一丁点老师的架子。

12、在失意中,韩愈并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他一方面是潜心研究人文,著写文章;一方面保持着对时事的观察和思考。也正是在这些日子里,他写出了《进学解》,其中的名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被后世人代代相传。估计很多人不知道,其实这句话本身是韩愈用来鼓励自己的。在逆境中,依旧不要放弃自己。

13、李渊父子虽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没有听说哪山哪河易姓为李,倒是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蛮夷之地施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这是人民对办了好事的人永久的纪念。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我遍读祠内凭吊之作,诗、词、文、联,上自唐宋下迄当今,刻于匾,勒于石,大约不下百十来件。一千三百多年了,各种人物在这里奖韩公不知读了多少遍。我心中也渐渐泛起这样的四句诗:

14、当我手倚韩祠石栏,远眺滚滚韩江时,我就想,宪宗佞佛,满朝文武,就是韩愈敢出来说话,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上书直谏呢?如果在韩愈被贬时又有人出来为之抗争呢?历史会怎样改写?还有在韩愈到来之前潮州买卖人口、教育荒废等四个问题早已存在,地方官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任又一任,其任职超过八个月的也大有人在,为什么没有谁去解决呢?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解决了这些问题,历史又将怎样写?但是没有,什么都没有。长安大殿上的雕梁玉砌在如钩晓月下静静地等待,秦岭驿道上的风雪,南海丛林中的雾瘅在悄悄地徘徊。历史终于等来了一个衰朽的书生,他长须弓背双手托着一封奏折,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单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角天涯。

15、王大宝所做《韩木赞》前合影

16、潮州人会做生意,几个世纪前,就把生意做到东南亚,做到全世界。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大,在当地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品格,被东南亚本土人称之为“东方犹太人”。

17、那时候潮州就是还没有开化的蛮夷之地,韩愈几乎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的,到了之后,想着来了也不能白来啊,韩愈就开始帮当地做一些实事,兴办学校,修治水利,还解决了困扰当地已久的鳄鱼灾患,把中原文化都传播到了潮州,帮助当地发展起来。

18、认同感。唐代之后的潮州人绝大部分是汉人,祖先因战乱灾荒由中原地区迁移而来,有些家族甚至是举族南迁,对于他们来说,中唐时期被贬至此的老乡韩愈既是可敬的,又是可亲的。

19、它们都是踏踏实实的,稳固的,感觉到建筑里面有很多心意,很多情感,是用来流芳百世福泽后人的。它们既是潮州财力物力的彰显,也是历史感人文感相得益彰地融合,确实不可不看。

20、在潮州,当人们提及韩愈时,都从不直呼其名,而尊称其为“韩文公”。正如杨万里的《韩山》诗所云:“笑为先生一问天,身前身后两般看。亭前树子关何事,亦得天公赐姓韩。”

五、韩愈在潮州做的四件大事是什么

1、——中山大学南方附属小学李金霓

2、韩愈在潮州只待了半年,但就是这半年,让他成为潮州百姓心中的圣人,世世代代传诵至今。如今我们去潮州,可以看到“潮州山水皆姓韩”,在潮州文化史上,韩愈也几乎是封神的人物,所谓“若无韩夫子,人心尚草莱。”韩愈受人尊敬,不但是因为他防洪救灾、关心民生,还在于他解放奴隶、兴办教育。

相关说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