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西施的七言诗
1、天生丽质能存越,人道筹谋可灭吴。
2、京胡,又称胡琴,是中国的传统拉弦乐器。18世纪末,随着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形成,在拉弦乐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3、“我,西施。自到吴宫,十分得宠,朝朝侍宴,夜夜笙歌,那吴王已是沉迷酒色,不理朝纲,把当年的英气清磨过半了。想我越国被吴王破灭,越王身为囚虏,男为人臣,女为人妾,这是我越臣民莫大之耻。幸得范大夫用尽智谋,将我献与吴王;吴王见喜,已将越王释放回国,我君臣上下立志图强,将来定有报仇雪恨之日。那范大夫言道,报仇的重任都在我西施一人的身上,为此,不得不尽力而为。前日吴王听信伯豁之言,领兵伐齐去了。今夜月明如水,夜色清凉,思念国仇,不能安寝,为此,来在这响屧廊前闲步一回,思前想后,好不闷杀人也。”
4、一等奖一名,奖金3000元及获奖证书;
5、你看,情人眼里出西施、百无一用是书生、今朝有酒今朝醉……光往那一放,是不是张口就来?
6、舞破差夫终见怨,计从范蠡岂关羞。
7、原是浣纱山寨女,流传故事不寻常。
8、越王勾践征集全国绝色,西施扬起娥眉就到吴国去了。她深受吴王宠爱,被安置在馆娃宫里,渺茫不可觐见。等到吴国被打败之后,竟然千年也没有回来。
9、倪瓒说:“贞居真人诗文字画,皆为本朝道品第一。”高启说:“贞居早学书于赵文敏,后得《茅山碑》,其体遂变,故字画清遒,有唐人风格。”文徵明说:“贞居书法先学松雪,后入陶隐居,稍加峻厉,便自名家。”何良俊云:“贞居书师北海,间学素师,虽非正脉,然自有一种风气。”《七言诗轴》,纸本,纵104厘米,横6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从此帖看,笔画干瘦、枝丫狼藉,然而整体看来自有一种情趣。
10、一曲沧波万恨仇,美姬名赴越江流。
11、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12、本次征文评审,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原则,由主办方组织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通过初评、终评两轮评选,评出获奖作品16件。现将征文评选结果予以公布。
13、《出塞》词下阕:“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4、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15、译文:日落乌栖时分,姑苏台上吴宫的轮廓和宫中美人西施醉态朦胧。轻歌曼舞,朱颜微酡,吴王的享乐还正处在兴奋之中,却忽然发现西边的山峰已经吞没了半轮红日,暮色就要降临了。吴王与西施寻欢作乐已慢慢进入尾声。铜壶漏水越来越多,银箭的刻度也随之越来越上升,一轮秋月越过长空,天色已近黎明。
16、卡住了?难道是我们的记忆力出了差错?还是这背后本来就有故事呢?
17、姑苏宫里颓王气,国破吴人怨恨多。
18、●简评:这是一首为西施打抱不平的诗,以江水的不平之声,表达诗人发对流行的“西施误国”之说。
19、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20、这里把皇帝出宫游玩时带出来的马和画家画出来的马作对照,先把纸上的马一笔飏开,很快又收回来,表面上看这样真马假马交叉着来写,好像热闹极了,但是诗人的用意,恐怕还在着力衬托出“龙媒去尽鸟呼风”的凄惨景象。杜、白二位大诗人的诗笔,尽管波澜起伏,变化不穷,但有一个共同的原则,都是抱着本题发挥,并不脱离现实。文艺方面各个部门的作品,体裁虽然有别,道理无不相通,书、画、诗、文全都如此,剧本创作当然不例外。罗瘿公对旧体诗下过工夫,所以懂得这种手法。
二、写西施的七言诗句有哪些
1、“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的经典传说。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之美誉。
2、万古情深曾照影,五湖水与若耶溪。
3、借问此情谁敢负,西施献美把名扬。
4、宫深烦恼同床梦,缘薄悲伤异气俦。
5、绝叹萧山秋夜月,至今犹冷苎萝村。
6、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7、梅先生的看法很对,我们的确意味到作者描写西施当时的心情,报仇复国是第一要义,她有眼力能够认识范蠢这个英雄人物,所以用“眼”字此较含蓄有味。这可以从下面的大段独白中看出这种倾向:
8、鞓红魏紫能相访,西子崇宁更可人。
9、嫦娥珠落浣纱家,助越平吴万世夸。
10、除了美貌,美人西施的故事也充满了文化韵味。比如,沉鱼落雁、西施浣纱、西子捧心、东施效颦等成语,均与西施有关。
11、下面梅先生在“因此上到吴宫承欢侍宴,并非是图宠爱列屋争妍。”这两句的唱做方面,深刻地表达了西施在吴宫为了复仇救国,不得已承欢侍宴的矛盾心情。这和末场“五湖”,西施对范蠡唱的二六能够呼应起来,唱词是:
12、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王轩题西施石诗
13、但是,诗人们不这样看。他们以讴歌赞美的视觉,为美人西施翻案正名,为她鸣不平,还其江南姑娘美丽清纯的本色。
14、入吴未敢忘初心,日劝琼浆夜郑音。
15、●简评:这是一首西施的赞歌,赞美西施的如花容颜、纯洁心灵及家国情怀。
16、梅先生以为,剧本对景和情的描写,必须细致深刻地从人物性格的特征出发,才能情文并茂,生动感人。他在排演《西施》时,曾向执笔的罗瘿公先生说:“我们排这个戏的用意,是因为西施的故事,可以激励大家的爱国心,但不能把她描写得过于阴森可怕,那样就未免唐突西子了。”他还说:“西施在‘响屧廊’月下闲步一场的唱词,要从思念国仇、怀恋故乡的感慨中,透出诗情画意。”罗先生说:“我理会得。”果然,“响屧廊”一场戏的台词,符合梅先生的理想,做到了从情景中表达出剧中人报国、怀人的内心深处,而板式和唱腔的安排熨贴,唱起来就更能抒情:
17、容颜绝丽官家宠,本性纯良自个强。
18、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
19、不让须眉完使命,功成复国史留芳。
20、《心》心交心心花怒放,心连心心驰神往。相濡共相朝亦暮,惜惜同守谱新妆。(藏头四字:心心相惜。藏字中沿:心心相守)诗坛圣手XIONGZQ168强势回归,独一无绝对原创,希望楼主满意!谢谢!
三、写西施的经典古诗十首
1、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2、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3、去年(一九六一)七月间,梅先生参加一个文艺座淡会后回家来对我说:“孟超同志很欣赏“响屧廊”的唱词,他居然随口就能念出:‘水殿风来秋气紧……’那段词儿,并且说:这段词写的好,给人的感觉是遵守京剧格律的一首持。他的看法很在行,我们从新疆(按梅先生原定九月间到新疆演出)回来后,演前后部《西施》给他看。”这番话讲过后不到一月,梅先生就逝世了,可是他所创造的“淡装浓抹总相宜”像西湖那样美丽的西施形象,却时刻闪耀在我的脑子里。
4、一朝入紫宫,万古遗芳尘。
5、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6、未必仁恩天地厚,难辞重任在微肩。
7、待到功成何处去?情愁一抿苎罗江。
8、可笑越王空有志,复仇竟借美人身!
9、“当时计拙笑将军,何事安邦赖美人?一自仙葩入吴国,从兹越国更无春。”((唐)王轩《遇西施》)
10、因为七言诗比五言诗更为舒展且富于音乐感,也更为和婉动人。在此以前,除鲍照以外,几乎没有人特别注意这一诗型。而在梁代,以现存资料而言,七言诗的作者有十余人,作品数量在百篇以上(包括含七言句的杂言诗)。这就扩大了七言诗的影响,使之成为可与五言诗媲美的重要形式。梁代七言诗与鲍照的作品存在很大差异。即使是杂言的,句式组合也较有规律,不像鲍照《行路难》那样,节奏错综变化,并且大多数是齐言体。但从中产生了一种篇幅较长、隔句押韵、数句一转韵的极富于音乐感的七言歌行(如吴均的《行路难》,萧绎、王褒的《燕歌行》等),以后成为陈、隋及唐人常用的一种形式。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卢照邻《长安古意》等,均由此生。
11、“山翠湖光似欲流,蜂声鸟思却堪愁。西施颜色今何在?但看春风百草头。”((唐)元稹《春词》)
12、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13、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14、编委:林雪儿、孙建营、钟少卿、施美江、林熹、程展凡、蔡秋胜
15、拟在西施文化节期间举办颁奖典礼。
16、那次,不用景,效果很好,我们依然感到西施在迂回曲折的长廊里闲步望月。梅先生演过后说:“这样更痛快,由狭窄的廊子变为虚拟的廊子,我的表演就更能发挥剧本所描写的情景。”
17、●简评:这首诗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寄慨之作,借西施命运遭际来表达自己寄身贾府、病体难支的人生遭际。
18、吴川有恨渡施女,太泽无情吞玉魂。
19、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20、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四、关于写西施的古诗
1、西施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2、浙江诸暨,越国旧都,西施故里。毛主席路过诸暨时曾说过:“你们诸暨是个出名人的地方,美女西施和画家王冕都出在这里。”
3、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4、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
5、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
6、梅先生初演《西施》时,前部“采莲”、“馆娃宫(羽舞)”,后部“响屧廊”、“五湖”都用布景。解放后“采莲”的场子删掉了,“馆娃宫”的景也取消了,只有“响屧廊”、“五湖”两场还用景。一九五四年梅剧团在上海人民大舞台演《西施》,副团长姚玉芙对梅先生说:“我们规定前后部《西施》只演一次,可是‘响展廊’的景做起来要花不少钱,没有景又怕影响表演(按这堂景当年是仿照颐和园的长廊搭制的,廊内还挂着宫灯,西施在廊里有表演)。”梅先生说:“我想干脆不用景,景是根据剧本设计的,我出台后,可以从身上把景带出来,不会影响表演。”
7、桥名斟酌留吴月,山是灵岩筑馆娃。
8、译文: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平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她从来也不用自己穿著罗衣。
9、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10、倚玉浑无色,传神赖有花。蛾眉如淡扫,不在野人家。
11、巧妙化用,实力“走红”
12、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宴吴王。
13、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14、一代绝色美人终于如浪花般消失了,在吴宫里的人白白地想念着你。切莫讥笑东村效颦女长得丑,她满头白发时仍能在溪边浣纱。
15、莫道红颜多祸国,佳人忍辱报初衷。
16、至今溪边花,不敢娇青春。
17、姑苏城里香风醉,越女夭夭下碧池。
18、(二簧导板):“水殿风来秋气紧,”(回龙腔):“月照宫门第几层。”(慢板):“十二栏杆俱凭尽,独步虚廊夜沉沉。红颜空有亡国恨,何年再会眼中人。”
19、貌可沉鱼却浣纱,艰难苦恨总堪嗟。
20、但愿君王诛宰 ,不愁宫里有西施。
五、有关西施的诗句大全名句
1、2在首页的朋友们,点击添加朋友,搜号码:jinghuyishuwang(订阅号)
2、繁华过后各东西,鹿麋姑苏蔓草萋。
3、白话文释义: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美人与名花长使君王带笑观看。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怨恨,在沉香亭北君王贵妃双依栏杆。
4、谗言乱政由妃起,各自推弹各自量。
5、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6、这段词,第一句就能笼罩全场,把清冷寂寞的宫廷环境勾划出来,而“秋紧”的“紧”字用得好,它点清了深秋节令。第二句“第几层”和第三句的“俱凭尽”是古诗中虚实对照的写法。第四句“独步虚廊夜沉沉”的“独”字,“虚”字,写景写,幽静凄凉,“沉”字的韵也押得舒服。末句“眼中人”的“眼”字最妙,这如同下围棋做成了“活眼”,带动全局皆“活”。因为随便哪个听众都能理会到西施的眼中人是范蠡。
7、谋求乱政以身许,敬佩卧薪将胆尝。
8、●简评:这也是一首西施的赞歌,其中“艳色天下重”一句,是写西施的名句。
9、此诗字句浅白,所用东施效颦之典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其用意却在以古喻今。西施虽美,终究薄命随江水而去,有如浪花易逝。她虽令宫女怀恋,但不如东村女能活到白头。黛玉借此而说自己寄人篱下,虽有贾宝玉等知己的关心,但她也预感到病鹰继身难治,因而发出了预感命运不幸的悲叹。
10、身怀使命侍吴宫,得宠多多志不穷。
11、沉鱼禀赋惊天下,艳压群芳第一香。
12、靓影每从情眼出,芳姿即效俏眉颦。
13、平台热线,承接广告联系热线:
14、一例兴亡史,几番今古怀。
15、但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上一句到底是啥?
16、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17、三四两句写西施和一般女子一样,红颜多薄命。请不要笑东村效颦女长得丑,却能活到满头白发,且能自由地在溪边浣纱。意思是说美女不如丑女长寿、自由。黛玉《西施》化用王维诗意,意思指西施虽美,已如江中浪花,稍纵即逝;而东村丑女,却可活到银丝白头。
18、《口号吴王美人半醉》唐代:李白
19、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20、《游西施故里》作者:谢良喜(江苏)
六、写西施的七言诗
1、邮箱:475029890@qq.com
2、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3、《纨扇七言诗》,上写有“掠水燕翎寒自转,堕泥花片湿相重14个字,其笔法婉转秀丽,连贯如龙蛇,也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物
4、白话文释义: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5、吕望岂嫌垂钓老,西施不恨浣纱贫。
6、为兴故土千秋业,敢戏吴王十载长。
7、二等奖二名,奖金各2000元及获奖证书;
8、为加快推动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弘扬西施文化,让更多人了解西施,走进西施故里,打响西施文化旅游品牌,提高诸暨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年9月份开始,市旅游集团和市作家协会举办了“我心中的西施”诗词创作大赛,以进一步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征稿时间从9月21日至10月21日,共收到社会各界人士参赛作品一千两百多件。
9、未必红颜成祸水,无非丹陛不怜家。
10、原文: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11、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翻译: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翻译: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12、●简评:这首诗揭示吴王的醉生梦死是导致亡国的原因,借古喻今,暗讽唐玄宗沉湎声色,迷恋杨妃。
13、当然,在人们的潜意识中,美人总与红颜祸水、误国误民相关联。
14、围绕活动主题,内容贴切,思想积极、健康。每首要求50行以内(含50行),组诗120行以内(含120行),标准简化字。
15、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16、七言诗就是全诗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的诗体,起源于先秦和汉代的民间歌谣。汉、魏之际七言诗极少,南北朝至隋渐有发展,到了唐代才真正发达起来,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又一种主要形式。七言诗包括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和七言绝句(简称七绝)三种。
17、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
18、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19、唐代诗人宋之问在《浣纱篇赠陆上人》一诗中,写西施的美貌是:越女颜如花。
20、颦眉负重舞金阶,助越灭吴酬本怀。
1、春秋战乱最初期,妃子芳名入史书。
2、《子夜吴歌·夏歌》——唐代李白
3、功成何可惑人论,是妾生来向十洲。
4、(8)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5、分享是一种美德、关注是一种智慧
6、《赠别·其一》唐代:杜牧
7、勾践征绝艳,扬蛾入吴关。
8、为什么西施的美貌叫“沉鱼”?是因为西施在“浣纱”时,其美艳的容颜让鱼儿自行惭秽,沉到水底了。
9、轻歌妙舞起娃宫,色醉吴王社稷终。
10、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11、杀声四起都城破,神色仓皇对暮鸦。
12、●简评:这是一首为西施翻案的诗,道出了吴国之亡并非在于西施的美人计。
13、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14、白话文释义:微风吹动着荷花,送来满殿清香,姑苏台上可见摆宴的吴王。西施般的美人酒醉起舞娇软无力,微笑地倚看东窗下的白玉床。
15、曹丕所作的《燕歌行》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它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笔致委婉,语言清丽,感情缠绵。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是写景与抒情的巧妙交融。它仿柏梁体,句句用韵,于平线的节奏中见摇曳之态。王夫之称此诗“倾情,倾度,倾声,古今无两”,虽是溢美之词,但此诗实为叠韵歌行之祖,对后世七言歌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16、朝代:明代作者:董少玉
17、原文: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18、报国原来丈夫定,投身何故女儿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