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情说说

苏轼入世的诗句(67句合集)

一、苏轼入世的诗句

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赠刘景文》

2、这首流传千古的旷世之作,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也书写了苏轼的传奇人生。

3、江海之大,比不过心之大。心有江海,宠辱不惊。哪怕是驾一叶小舟,也依然可以从大自然中寻找美,寻找自由。

4、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5、他是旅行家,走遍了当时的大江南北,南到海南,东至蓬莱;

6、面对月亮,苏轼感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一方面既为自己的前途感到有些担忧,另一方面也为兄弟共度中秋的机会不易感到惋惜。此生此夜,纵然无限留恋,却终究是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7、现在我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自己的影子当成知心朋友和他一起起舞,希望愉快地度过如此良宵,邀月赏心,用酒浇愁,但悲愁还在。不要辜负了这良辰美景,此时此刻,唯有月亮才是我的知音,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唤起人们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8、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9、(5)阮延俊.苏轼的人生境界及其文化底蕴(M).广州:中国出版集团,20

10、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三毛《我的青春谁做主》

11、这首词是伤春之作。苏轼写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意蕴丰富,既有对春光流逝的感伤,又有含蓄婉转的情爱之思,所写春景清新秀丽,景中又蕴含情理,至今人们仍用“天涯何处无芳草”以自慰自勉。作者的“多情却被无情恼”,也不仅仅局限于对“佳人”的相思,而是表达了苏轼意欲在仕途上奋发有为,但终究未能如愿的抑郁之情。全词真实地反映了苏轼这一段心理历程,于清新中蕴涵哀怨,于婉丽中透出伤情,却又点到即止,意境朦胧,韵味无穷。

12、此诗被选入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语文六年级教科书。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

13、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夜归临皋》

14、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元祐初年,苏轼在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岁月如流,此次在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三年来,穆父奔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天涯踏尽红尘”。分别虽久,可情谊弥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更为可喜的是友人与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风节,借用白居易《赠元稹》诗句来说,即“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作者认为,穆父出守越州,同自己一样,是由于在朝好议论政事,为言官所攻。

15、学习了苏轼这么多的诗文,你印象中的苏轼是怎样的一个人?

16、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17、说起苏东坡所写的中秋诗词,想必大家都会想到旷古刷屏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自从这首中秋词出来之后,就成为咏唱中秋的标杆之作,《溪渔隐丛话》称赞:“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其实,作为情感丰富的苏东坡还写过几首咏唱中秋的诗词,而且创作年代相隔不久,通过梳理时间脉络,可以感受一个成熟苏东坡的诞生。

18、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坦平,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19、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20、作者|夏意阑姗,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文字寄情愁。

二、苏轼入仕之初时期的代表作

1、苏东坡一生起起落落,虽有一肚子不合时宜,但依然是豁达乐观,坦荡洒脱。今天就分享一下苏东坡的10首诗词,从中悟出人生哲理,学以致用。

2、于是二话不说,下场开撕,直言力谏到连司马光都自叹“敢言不如苏轼”,王安石甚至误以为他是司马光背后的智谋军师,大力排挤。

3、忆弟泪如云不散,望乡心与雁南飞。

4、道人卖得了钱就径自去买酒喝,醉倒后还自言自语说我这符可真灵。

5、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6、意思就是,要么多做实事,有益于今时;要么著书立说,启迪于后世,绝不允许自己的一生才华空付,碌碌无为。

7、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8、“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9、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

10、除了兴办学堂外,他还兴医治病。当地人非常迷信,生病时靠术士,倾家荡产也要买牛来祭神除病,苏轼说服他们驱除迷信,并亲赴乡野采摘草药,为人治病。他还劝重农桑:看到当地人懒于耕种,以打猎为生,田地多荒废,苏轼就劝说他们重视生产。还倡导民族平等——咨尔黎汉,均是一民,鄙夷不训,夫岂其真。

11、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12、大家想想看,在波诡云谲、人人皆以利益定进退的官场上,苏轼之所以能始终不顾个人之荣辱浮沉,坚守原则,公忠炯炯,不正是因他一向以“心灵隐者”自处吗?

13、1078年中秋,苏轼没有作诗。

14、这首诗写得明白如画却又立意深沉。在冷静自然的描写中,含蓄委婉地透露出作者对醉生梦死、贪图享乐、不惜光阴的人的深深谴责。诗句华美而含蓄,耐人寻味。特别是“春宵一刻值千金”,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人们常常用来形容良辰美景的短暂和宝贵。

15、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16、■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17、这首词反映了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词调较为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

18、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极富浪漫色彩。

19、但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20、(黄州的鱼和笋表示瑟瑟发抖……)

三、苏轼入世的诗句大全

1、后来觉得司马光尽罢新法太过一刀切,又是一个大步向前,反对!

2、为了一切热爱的东西,全力以赴;为了深爱的人,努力打拼。人间是值得的,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唯有脚踏实地,你才能有仰望星空的权利。

3、(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这一番“我的存在,必须要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壮志,他做到了,所有人也都看到了。

5、为政之勤勉,可见一斑。

6、说苏东坡入世,那绝对人所共识,无可争议:

7、城里人厌倦了高高的城墙,向往着郊外的景致,许多人家一大早就爬起来,闹腾腾地涌出城来踏青。

8、翻译:没有什么所厌恶背离的,何来超脱人世一说?

9、■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春景》

10、“水利万物而不争”成为了苏轼此后自处的信条。他曾说:“学佛老者,本期于静而达。”此时的苏轼也真正攀升到了“静”与“达”的境界。且看这首醉归遇雨的抒怀之作《定风波》:

11、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2、离京后数度调遣,中年苏轼悟老庄

13、还有他那一向为人所艳羡称道的豁达乐观,窃以为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此。

14、为了排遣,苏轼不得不寄希望于“超脱”,忘记现实中的得失荣辱,追求一种超脱物外的客观平衡。因此,苏轼的“人生如梦”,我们可以将之理解成心理安慰。毕竟,人生在世,在入世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超脱”,所谓“如梦”不过是一种精神追求罢了。

15、流放黄州,途中画风是这样的:

16、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

17、此诗表达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前四句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把人生看作漫长的征途;后四句照应“怀旧”诗题,以叙事之笔,深化雪泥鸿爪的感触。全诗动荡明快,意境恣逸,是苏轼七律中的名篇。

18、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

19、难得的是,这本书还以苏轼的词为主题,从当时的社会观念与时代背景出发,对苏轼的生平际遇、诗词艺术、社会活动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现了苏轼以文传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20、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四、苏轼,诗句

1、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这首词虽然是写给弟弟,但也不全是表达思念之情,也体现了苏轼儒家入世思想与道家超然物外的思想相交杂的复杂心理,它们最终融合成一段浪漫主义情感,一段人生长久的美好愿望,既是对自己的勉励,也是对亲人的祝福。

3、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4、不妨再拿韩愈贬潮州的谢上表做个对比:

5、注释①钱穆父:名勰,又称钱四。元祐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元祐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元祐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

6、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被贬黄州之苏东坡,秋夜泛舟赤壁,写下了传诵千古之《前赤壁赋》。此赋成就多样,然于我看来,其最有价值之处,除了直接向我们展示苏轼那广阔无垠而又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还让我们在咀嚼那股浓重的人生空漠感之余,隐约听到了北宋时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追求,在失落,在绝望与希望边缘徘徊的足音。

7、(4)余秋雨.山居笔记(M).上海:文汇出版社,19

相关说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