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绝·观潮
1、横江上西望长安,归路为大江所阻挡,向东而望,汉水东连着扬子津。白浪如山哪里可渡,江上的狂风使船夫失色。好像是海神来过之后一样,又来了一阵恶风,巨浪拍击着天门山,打开了山门石壁。浙江八月的海潮能比得上这里的风浪吗,浪涛像连绵的山峰喷雪而来。
2、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3、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4、答:七绝《观潮》是四年级课程。
5、“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6、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
7、《十七日观潮》年代:宋作者:陈师道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8、诗人写的这首《七绝·观潮》中,从头至尾,气势如虹,这不仅写出了钱塘潮的气势,也写出了诗人自己内心的一贯的气势。内气与外景同时耦合,可谓真正的天成。江山的大气碰上了一个真正能理解它的知音,当然这个知音(即是诗人)胸中的风云也只有万里江山才能容纳。
9、初下浙江舟中口号 孟浩然
10、钱塘江的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溅起的浪花拍打向钓鱼台。
11、讴吟思归出无计,坐想蟋蟀空房语。
12、《七绝.观潮》第一句采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雪花比喻浪花来形容浪潮的唯美和气势,用夸张手法来形容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13、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14、人山纷赞:聚集观潮的人很多,大家一边观潮一边赞叹阵。
15、中和堂后石楠树,与君对床听夜雨。
16、人山纷赞:聚集观潮的人很多,大家一边观潮一边赞叹阵。容阔:指江潮像千军万马排列成的阵容,非常壮阔;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借喻雄师劲旅。
17、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
18、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19、鱼台:即钓台,在钱塘江中段的富春江边,相传为东汉严光(子陵)隐居垂钓处。
20、白话文释义:群山脚下钱塘江水滚滚,绵延远去的江水仿有说不尽的凄凉。江流满载古今愁绪,山中的雨犹如为国家的衰亡流的泪。江面的沙鸥仿似在嘲笑世人碌碌不得闲。
二、观潮古诗
1、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3、白话文释义:号称“天下第一潮”的钱塘江大潮,其中尤以农历八月十八的时候最盛最为壮观。
4、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绝岸愁倾覆,轻舟故溯洄。鸱夷有遗恨,终古使人哀。——清.施闰章《钱塘观潮》
5、涛来势转雄,猎猎驾长风。雷震云霓里,山飞霜雪中。——宋昱《樟亭观潮》
6、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忽隐忽现,翻腾着身子变换各种姿态,但是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7、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8、“钓鱼台”即钓台,在钱塘江中段的富春江边,相传为东汉严光(子陵)隐居垂钓处。“雪花飞向钓鱼台”,指后推前阻形成的浪涛飞向钓鱼台,写尽涌潮的磅礴气势,沿江而上,不可阻挡。清代诗人曹溶的《满江红·钱塘观潮》,曾有“乱涛穿到严滩歇”的诗句,意同“雪花飞向钓鱼台”一样。
9、银山动地君不看,独爱清香生雪雾。
10、译文:钱塘江潮水涌来时就像银光闪闪的城墙一般,又像钱塘江系了一条白练腰带一样。吴地软语中只说这是个游戏项目,我却落得到老都能年年观潮自得。
11、嗟余往来不知数,惯见买符官发渡。
12、七绝·观潮 毛泽东
13、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岸摧连古道,洲涨踣丛林。
14、毛泽东凝神沉思,直到江面渐渐地平静,他又才回到椅子上,问警卫员潮水是怎样形成的,又将月球潮汐的理论向他们讲了一遍,并且说:“南宋的时候,钱塘江可直到杭州,那时我们可以站在吴山上观看了。
15、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16、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17、千里波涛滚滚来,下句是雪花飞向钓鱼台。不是苏轼写的,是毛泽东写的《七绝·观潮》中的诗句。
18、横江馆的津吏上前来相迎,向我指着东边生起的海云说:相公有何事这么着急过江?像这么大的风波是不能开船的。月出星天起大风,江雾不开,海潮就像是海中大鲸东游一样,压促着百川之水往回倒流。惊涛骇浪冲击得三山摇动,先生不要渡河,还是回去吧。
19、只见涌潮汹涌,海塘相撞,层层浪花,仿佛千堆雪。毛泽东凝神沉思,直到江面渐渐地平静,他又才回到椅子上,问警卫员潮水是怎样形成的,又将月球潮汐的理论向他们讲了一遍,并且说:“南宋的时候,钱塘江可直到杭州,那时我们可以站在吴山上观看了。
20、“人山”写出了观潮者众多,不仅站得密集,而且站得层层叠叠高低不平,形成了一座人山;“纷赞阵容阔”,是说观潮者都在赞扬潮涌的阵势阔大、气势恢宏。
三、七绝·观潮
1、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情此景那两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苏轼《观浙江涛》
2、只见那些弄潮的儿童,还有乘画舫观潮的男女游客,都笑着以手指我,说我是乘坐一叶扁舟的渔翁。他们有谁能知道?我其实是观潮的枚乘,也是论水的庄生。
3、望入西泠,乍一线、涛头涌白。疑海上、鳌翻山动,鹏搏风积。银汉迢遥槎有信,秋光浩荡云无迹。快醉挥、吟笔倒琼瑰,冯夷宅。沙草远,迷烟碛。云树老,*宫壁。叹潮生嘲落,几时休息。事往空遗亡国恨,鸟飞不尽吴天碧。正销凝、何处夕阳楼,人横笛。
4、西兴渡口赛舟的帆刚落,渔浦山头的太阳还没有偏移。我想送潮该唱哪一支曲?对酒还应高歌陈太守作的诗。
5、吴山越山山下水,总是凄凉意。江流今古愁,山雨兴亡泪。沙鸥笑人闲未得。——出自元代:任昱《清江引·钱塘怀古》
6、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7、观赏钱塘秋潮,有三个最佳位置。海宁县盐官镇东南的一段海塘为第一佳点。这里的潮势最盛,并且以齐列一线为特色,所以有“海宁宝塔一线潮”的赞脊。第二个观潮佳点是盐官镇东8公里的八堡,可以观赏到撞头潮的奇景。潮流速度南快北慢,潮头渐渐分为两段。速度较快的南段称为南潮,迟迟不前的北段潮头来自东方,故称东潮。当南浠扑向岸上再被激荡调头,恰与蜗行牛步的东潮撞个满怀。第三个观潮佳点是盐官镇西12公里的老盐仓,可以欣赏到“回头潮江心处立有一道高9米,长650米的,丁字坝”,潮头冲到丁字坝头,被反射折回撞向对面的堤坝。
8、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李白《横江词》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七绝·观潮》初闻万马声,渐觉似长城。远自三山起,高连两岸平。凌风添怒势,映日作虚明。若是吴胥魄,如何渡越兵。——释文珦《钱塘江潮》
9、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前山日半衔。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李觏《忆钱塘江》
10、西兴渡口帆初落,渔浦山头日未欹。侬欲送潮歌底曲?尊前还唱使君诗。
11、断情七绝是九阴真经手游中的江湖武学,是个十分不错的武学,需要集齐50个残卷可合成断情七绝,残卷可以通过狱下之狱、世界BOSS以及禁地获得。断情七绝的使用武器是单刀,需要装备单刀类武器才可以使用。
12、《和运使舍人观潮》年代:宋作者:范仲淹把酒问东溟,潮从何代生。宁非天吐纳,长逐月亏盈。暴怒中秋势,雄豪半夜声。堂堂云阵合,屹屹雪山行。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巨防连地震,群楫望风迎。踊若蛟龙斗,奔如雨雹惊。来知千古信,回见百川平。破浪功难敌,驱山力可并。伍胥神不泯,凭此发威名。
13、江平无风面如镜,日午楼船帆影正。
14、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15、译文:钱塘江的潮水,是天下雄伟的景观。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是最盛(的时候)。当潮水远远地从钱塘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看)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不久(潮水)越来越近,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16、江岸上下游十多里的地方,满眼都是穿着华丽的服饰的观众,车马堵塞道路,吃喝等各种物品(的价钱)比平时要高出很多倍。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容有。
17、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18、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
19、译文:别人都说横江好,我却说横江恶。一连三日的大风能吹倒山,江中的白浪比瓦官阁的屋顶还要高。海潮向南而去,远至寻阳,牛渚山历来比马当山还要险峻。欲渡横江又嫌风高浪险,愁似长江之水,长流万里。
20、江山的大气碰上了一个真正能理解它的知音,当然这个知音(即毛主席)胸中的风云也只有万里江山才能容纳。
四、七绝·观潮毛
1、初闻万马声,渐觉似长城。远自三山起,高连两岸平。凌风添怒势,映日作虚明。若是吴胥魄,如何渡越兵。——释文珦《钱塘江潮》
2、“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
3、余姚古县亦何有,龙井白泉甘胜乳。
4、4: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唐.徐凝《观浙江涛》
5、《七绝·观潮》是毛泽东所写的诗体裁文学,这首诗最早发表在《党的文献》1996年第6期。观潮指观赏浙江省钱塘江口的涌潮。钱塘潮以每年阴历8月18日在海宁所见最为壮观。诗人在曾乘车去海宁七星庙观潮。
6、《七绝·观潮》是毛泽东所写的诗体裁文学,这首诗最早发表在《党的文献》1996年第6期。
7、江水忽凝不敢东,海口哆张反西吐。
8、原文:千里波涛滚蛋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雨阔,铁马从容杀敌回。译文:钱塘江的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溅起的浪花拍打向钓鱼台。到处人山人海,大家一边观潮一边赞叹江潮阵容壮阔,犹如铁甲战马从容杀敌后回返。
9、千qiān里lǐ波bō涛tāo滚gǔn滚gǔn来lái,雪xuě花huā飞fēi向xiàng钓diào鱼yú台tái。人rén山shān纷fēn赞zàn阵zhèn容róng阔kuò,铁tiě马mǎ从cóng容róng杀shā敌dí回huí。
10、回瞻魏阙路,无复子牟心。
11、这首《七绝·观潮》中,从头至尾,气势如虹,这不仅写出了钱塘潮的气势,也写出了诗人自己内心的一贯的气势。
12、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震撼天地,激扬喷射,吞没天空,冲荡太阳,气势极其雄伟豪壮。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景象。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几百艘战船,分列两岸。
13、这个问题问了主席的两首不同的诗,七绝·观潮
14、怒雪驱寒气,狂雷散大音。浪高风更起,波急石难沈。
15、鸟惧多遥过,龙惊不敢吟。坳如开玉穴,危似走琼岑。
16、“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人山人海的观潮者纷纷赞扬涌潮的阵势阔大,就好像那雄师劲旅凯旋归来,受到人们前呼后拥的欢迎。“人山”写出了观潮者众多,不仅站得密集,而且站得层层叠叠高低不平,形成了一座人山;“纷赞阵容阔”,是说观潮者都在赞扬潮涌的阵势阔大、气势恢宏。“人山纷赞阵容阔”,突出其他观潮者的反应。
17、到处人山人海,大家一边观潮一边赞叹江潮阵容壮阔,犹如铁甲战马从容杀敌后回返
18、“铁马从容杀敌回”的诗句,是由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化出的,是毛泽东观潮的总体感受和想象。
19、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20、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借喻雄师劲旅。 赏析
五、苏轼的《观潮》诗
1、忽看千尺涌涛头,颇动老子乘桴兴。
2、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出自宋代:陈师道《十七日观潮》
3、译文:浪涛涌来,卷起了千堆万堆白雪,观潮的人啊,谁不感到寒气凛冽。
4、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
5、 诗人写的这首《七绝·观潮》中,从头至尾,气势如虹,这不仅写出了钱塘潮的气势,也写出了诗人自己内心的一贯的气势。内气与外景同时耦合,可谓真正的天成。江山的大气碰上了一个真正能理解它的知音,当然这个知音(即是诗人)胸中的风云也只有万里江山才能容纳。
6、毛泽东〔近现代〕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7、踏潮献技的人站在波涛上表演,他们手里拿着的红旗丝毫没被水打湿。此后几次梦到观潮的情景,梦醒时依然感觉心惊胆战。
8、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9、澎湃的潮水中,蓝天的倒影在水里颠簸摇动;夕阳西坠,浮沉出没在湍急的洪波巨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