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情说说

一时一景一心境,一花一景一世界(心境淡然的诗词135句)

一、描写心境淡然的禅意古诗

1、释义:杨柳青青,习习柔风,细细的柳条在清柔的风下,徐徐的摇曳。淡淡月光下海棠花儿清香扑鼻,独自倚于阑干。

2、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3、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初至山中/入山寄城中故人》

4、溪深树密无人处,惟有幽花渡水香。——《天童山溪上》

5、玉步生白露,夜侵罗袜久。

6、殊不恶:确实不错。道人:这里指僧人。

7、这首诗是苏轼于熙宁六年所作,这一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可能是公务太繁忙,先生累倒了,等到病情稍有缓和,便接受了寺院的高僧邀请。诗人来到寺庙,景色迷人,便有了游览的兴致。首联描写沿路风景和诗人的服饰,看见紫李黄瓜的鲜艳色彩,闻着瓜果的淡淡香味,作者戴着乌纱帽、穿着白葛衣,感觉很凉爽,同时也透露出诗人的心情确实很不错。

8、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问人间,情是何物。直叫生死相许。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醉翁之际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真趣淡然居物外,忘机多是隐天台。他生莫做有情痴,人间无地着相思。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因过竹院闻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9、诗境、画境、心境的

10、严格说起来,这个片断,书中交待的时间虽然稍稍逾夏历,且书中之“暑”作者虽名之为“秋暑”,但其“灼人”之势却形同夏季。

11、春天有百花,夏天有凉风,秋天有明月,冬天有白雪,风、花、雪、月这些在不同时刻都能象征着令人心境豁达之意的事物,便是开悟的人能够保持淡定从容的绵绵无绝之力。说白了就是:若心境豁达,淡定从容,不为琐事所扰,那每一天每一季都是好时节。表达心境淡然的诗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奇文共观赏,疑义相与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表达心境淡然的诗句:

12、苏轼因写诗获罪,幸免一死。被贬到黄州后,仍惊魂未定,梦寐惶恐。这首小词即作于初到黄州时,描写了深夜独自漫步时的所见所感……

13、人笑拙疏安淡泊,天教强健享清闲。

14、眠云惭道薄,铒药觉身轻。

15、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16、笔者有时于夏夜神有不宁,或者心生烦厌时,会想起沈复笔下这可人的夏夜。

17、人生境界也是如此。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身体的障碍,有心理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障碍。如果因此而退心,就要把念头回到初发心的观点上。初发心时什么也没有,但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

18、山中见烟,竹中见夕阳。

19、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宋代: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20、第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四篇文字都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贴近,对生命的体察,对平常日子的“觉”与“悟”,从而真切地展示了,儒家:“人者,天地之精”和道家:“天人合一”的文化品格,以及佛家的某种“禅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人内省与自修,捕捉大自然的灵气,以充实自己精神世界的一种缩影。

二、心境淡然的诗词

1、首联概述自己被贬谪遭遗弃的境遇“凄凉地”三个字,举重若轻,一语带过了多少艰辛!字里行间表达了无限的辛酸和悲凉。颔联运用了两个典故,写被贬归来的感触:当年参加政治改革的诸多友人已离世,自己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恍若隔世,无限悲痛怅往之情油然而生。颈联的格调从沉郁中振起,抛开个人的悲苦,表达了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后人多赋予此诗句以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等哲理意蕴。尾联直抒胸臆,点明酬答之意,也表达了共勉之意。

2、(释义):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3、赏析:蒙蒙细雨润湿了衣服,自己却没有注意到;枝上的花朵飘落到地上,听不到声响。主客谈笑之间,忽略了客观环境的变化,偶然才发现雨已湿衣,花已落地。

4、(译文)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5、如八年级下册中《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赏析:

6、朴实质朴的文字构成了一幅画面:青山而立,花开鸟臀枝,这是一个美丽繁荣的整体境界。

7、烈火烹油,鲜花着锦,挡不住时光之水的淹没;

8、赏析:诗人晚年厌恶仕途,更不喜欢尘世的喧嚣,却闲来散步,静数山峰,不求成仙,只愿做个忘机客。从此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运远,浮名薄利休羡。

9、颈联写的是他不遇友人后所见的景色。不知何时,一场细雨飘然而至,拂过山林,带来一派生机。雨后天晴,诗人便下山了,他一路欣赏着雨后的美景,只见大片的松树洗尽了风尘,显得更加苍翠欲滴。

10、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请君观此理,道道甚分明.——(五代)冯道《天道》

11、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12、桃源行 宋 王安石

13、《春晓》这首诗初读似乎平淡无奇,但当你反复阅读时,你会觉得诗里有一个世界。全诗风格如行云流水般轻松自然,却又悠远深邃,别具一格。

14、全诗以极其朴实流畅的语言,捕捉到了西南山区稻田典型的春天意象。诗中有画,静中有动,心中的乡愁冲破笔端。

15、这样的背景之下,读者便可真切感受到作者登上“西楼”远望“夕阳”“大地”“长江”时的无限悲慨了。不仅如此,我们以后再读南宋时代诗词也可揣度到爱国是主旋律,风格多是豪放悲慨的。

16、此诗约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这个时候诗人已经隐居终南山,每天以山水为乐。诗人一次登上附近的城楼,看到远处有山有水,近处人民安居乐业,心有所感,写下来这首感怀词。

17、心境淡然的古诗词有如下:

18、欲问相思,花开花落时。

19、这是200多年前江南的一段炎热的日子,沈复与他那位、被林语堂称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的妻子——“芸”,租借一对老年夫妇的旧房子避暑。

20、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纳兰性德《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三、一时一景一心境,一花一景一世界

1、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2、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这两句出自苏轼的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大意是说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栈停了又走,走了又停。所以人不应为过往伤怀,而应豁达处事,不要徒增自己的烦恼。

5、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明崇祯四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等职。清顺治十年被迫应诏北上,曾担任国子监祭酒,后以奉嗣母之丧为由,乞假南归,此后不复出仕。他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长于七言歌行,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6、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赠卫八处士》唐代杜甫

7、其中况味,令人心生向往。

8、华贵酒具,美味佳肴,作为席上客的李白,却一反平日“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洒脱,而是“拔剑四顾心茫然”。此时的诗人因为权贵馋言,仅一年多便离开长安,这怎能不让他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呢?姜尚垂钓、伊尹梦日,都是诗人远大志向的映衬。“冰塞川”、“雪满山”,也表现出人生之路坎坷波折。但李白在最后笔锋一转,高亢地咏诵出自己的人生理想,表现出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全诗虽有迷茫悲苦,但仍不失诗仙本色。

9、天地间雾气浮动,天与云、山与水“唯馀茫茫”,浑然一片白色。

10、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1、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12、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13、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4、我的心如流水般纯净,我的身体如云般轻盈。我陶醉在迷人的夜景中,只断断续续地听到微弱的钟声。

15、欣赏一部作品,一般都要涉及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当追问“写什么”和“为什么写”时,就是关于思想内容方面;当追问“怎么写”,则是从艺术形式方面探讨。从艺术形式着手,是看作品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这一步建立在对作品的思想情感有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在大体读懂了作品之后,可以从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展开欣赏:

16、政治失意,与弟弟子由多年不见,甚是思念。一年中秋,望月生情写下了这首词。面对那轮明月,苏轼很向往,心里却也矛盾,便写下“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月亮“照无眠”,苏轼因思念亲人而望月睡不着,他开始埋怨:“何事长向别时圆?”,想要月圆人团,何其不易!不管是人的悲欢离合还是月的阴晴圆缺,我们都无法决定!但苏轼豁达乐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生活寄托的美好愿望的表达,将词的情感主题升华。

17、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18、从艺术角度看,这二十字不仅“韵清”,和谐朗朗上口,而且构思娴熟,善于用物,修辞缜密,充满了得意洋洋的神态。

19、读了这首诗,一幅鱼戏莲的画面在我心中展开。诗中虽无人,却如闻其声,见其人,临其境。

20、我曾经觉得,这比柳宗元笔下的那位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时候,还要去“独钓寒江雪”的“孤舟蓑笠翁“似乎还要不靠谱。

四、描述心境淡然的句子

1、作者:周丁力|来源:(ID:tsgsc8)

2、月出惊吓山鸟,春溪里欢歌。

3、逍遥此意谁人会,应有青山渌水知。

4、古朴闲适是这首诗的特点。它不以强烈的语言打动读者,而是写得从容淡然,而语言浅显深沉,文字朴实绵长,让人感受到韵味,回味无穷。

5、一千多年过去了,李白记录的那个春夜,仍然给我以启示。

6、禅院里非常静寂,不时有一些香客来往,偶尔有一些飞鸟经过,却更显出这里的庄严和肃穆。“云根僧过白,霜信客来红”,诗人再由虚入实,仿佛白云和红叶都带上了灵性和慧根,整个画面亦虚实结合,充满灵动之感。好像连绵的云海变得洁白、经霜的树叶显得艳红,都是因为“僧过”和“客来”的缘故。

7、什么是“途中场景”?“黄昏时行人少”;那“不用担心”呢?“风雪乱山深”。全诗犹如一幅简笔画,线条简洁,描写准确,简洁有序。

8、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9、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10、赏析:范仲淹说,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禅师在深山里修行,“淡然忘外事,林下自怡情”,夜深人静,明月清辉,僧人与孤灯对坐,丝毫不感动孤独,反而心游四方,意驰象外,怡情自得,不时有一种得道的感觉。

11、阅读作品时有步骤的。一般情况之下,第一步应当追问“作家写了什么”。“诗言志”,古典诗词,以抒情言志为纲。因此,需从内容着手,读懂“写了什么”,看作者表达了怎样的心志或感情。怎样准确把握诗词的内容呢?陈伯海教授说过,“诗词发端于情志,成形于意象,而完成于意境。”因此可以说,理解意象是欣赏古典诗词的基础。

1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13、花落花开,你不在我身边,只送相思远去,希望你能听见。

14、柳黄不吐叶,水绿半苔。

15、藏不住痕迹,浮萍一起张开。

16、只有静下心来,我们才能回归自我,可很多时候我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总是无法让心灵保持平静。

17、这里的“缺月”“疏桐”“漏断”“鸿雁”就是这首词中的主要意象,抓住这些意象从而准确地把握到作者所营造的意境,进而品味出作者借“孤鸿”来表达孤独和志趣的高洁(主旨)。

1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9、感叹:不在非常时刻去非常之处,何以获得如此的视觉感受和心怀的激荡?

20、第这四个夜晚,刚好分布在春、夏、秋、冬四季;

五、十句顶级禅意短句

1、当你静不下心来时,不妨读读刘长卿这首诗,“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余生最好的活法便是:“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2、刘长卿出生于公元718年,大概是和杜甫一个时期的,但是不知为何后世常将其视为中唐诗人。他擅长写五言诗,自称“五言长城”,其代表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常年入选小学教科书。

3、树老不言处,秋深无事中。

4、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5、意思: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6、《鹧鸪天》宋代:朱敦儒

7、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9、夜静人闲,春山空荡,只见床头桂花飘落,闻溪水深处鸟鸣。佛心禅意,春山看穿千古,月明夜色住人间。

10、(释义):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皎洁的

11、并借着这些文字,获得一种心神的安定与释然。

12、诗人一路走来,不见人烟,但是那留在莓苔上的履痕屐齿却给人无限遐想。这让我想起了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开头看似简简单单的10字,实际却写出了友人所居环境的清幽。

13、以画境写心境,亦为诗境

14、非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5、祸福难料,人生无常,只有保持安闲自适的心境,方知人生得失没有定准。患病是失,安闲是得,不愿舍弃就无法拥有。只有淡然对待,才能让心绪平静。李清照病重时没有气馁,“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李白久病初愈,立刻兴奋地说,“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芳。”苏轼大病初愈,也写了一首诗记录他的心境。

16、这是禅宗的神秀大师所说的修行偈颂。这个偈子对于人们日常生活中自我观照,提高内省与保持自身修养也有很实际的指导意义。

17、(释义):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18、能拿起不易,能放下更不易;能动不易,能静更不易。

19、避世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

20、正如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的那样:

六、描写心境淡然的禅意古诗

1、寥寥数语便描写了一幅意境幽美,禅意十足的山间图景,虽是写“不遇”,却让人感受到了诗人乘兴而去,兴尽而返的满足和惬意。世间多烦扰,我们该如何安放焦躁的心灵呢?

2、黄昏时分,江面平坦,春花烂漫。

3、这里的“古寺”“高林”“曲径”“禅房”“山光”“潭影”“钟磬音”这些意象,描绘出了一个超尘脱俗的宁静世界,想象着作者沉浸其中,享受幽静充满禅意的意境,是何等惬意、自在。那么,意象是什么呢?

4、一般意思很清楚,但很少有人知道。

5、释义: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6、今天,我想分享30首经典短诗,短小精悍,却寓意悠长。任何读到它们的人都会被迷住。

7、不是同此心性,不是知音,岂能于雪夜湖亭相遇,无论是谁置身此境中,大约心中都会“大喜”的。

8、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宋朝苏轼

9、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10、清和时候,薰风来小院。琅脱箨,方塘荷翠毡。柳丝轻度流莺,画栋低飞乳燕,园林绿阴初遍。

11、结语句没有为跋山涉水、去故乡游说,而是说从故乡飞来,语言新颖,美感十足。

12、拟学鸱夷子,时时变姓名。

13、真应了庄子所谓:“淡泊无极,而众美从之”。

14、绿草蔓如丝,杂树红发。

15、微风轻拂的波浪,散落如河星。

16、《山中》唐代:司空图

17、白雪铺成的冬夜寂然无声,张岱笔下的文字也寂然无声,但追随他的文字去拜访了一回雪夜的西湖湖心亭,仍然能感受到张岱那种在“天地之间独往来”的生命律动;仍然能听见,他通过文字传递出来的强健而有力的心跳。

18、卜算子(宋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江城子(宋苏东坡)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爱情诗很多都和景关系不大的

19、在渐江的山水画中,意境美是通过诗境、画境和心境进行综合表现的。在其山水画的意境中,他把淡泊、虚静、荒寒、寂寥等审美意象表现得极富审美意蕴。这不仅使画者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圆融,更使观者超越了心灵、时空的限制,感受到物我圆融,感受到大自然中的生命之美、气韵之美和宁静之美。渐江性格沉稳坚毅,朝代更替之际,他毫不退缩,做出积极的正面回应。接连的抗争失败后,回到现实生活中,他选择皈依佛门的出世生活,并寄情于山水、书画之中。他出家后,把自己置身事外,这种价值取向与他的画境与诗境所表达出的思想情感是具有互文性的。

20、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1、阶前水:指虎跑泉水,味极甘洌。匏樽(páozūn):葫芦作的酒樽,泛指饮器。

2、李白在这篇短文中告诉我们:

3、沈复的夏夜是如此的简陋,却又是如此的丰盈;

4、不是游山玩水中受阻后的志趣消散,而是人生路上遭遇排挤轻视的黑暗,面对“赐金放还”,“变相出安”,眼前的佳肴美酒也淡然无味,满腔的热情被那冰塞川和雪满山无情扑灭,无奈和对姜尚,伊尹等人的羡慕之情交织一块,叹息不已,愤懑不止。人生的分歧与迷茫谁又能料到?可是挫折再大,希望不死,只要有帆,便能远洋。这是诗中给我们带来的自信、倔强和乐观,诗中巧用对偶、感叹、反复、象征等手法,情感突出,风格豪放,是对一代又一代人的无限鼓励和倡导。

5、最后一句,朴实而不简单,既诉说着江南春色,又传递着依依不舍的依依不舍,依依不舍的依依不舍,依依不舍的依依不舍,依依不舍的依依不舍。含蓄隽永,饱含深情。

6、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

7、笑看人间沉浮事。闲坐摇扇一壶茶。

8、莫道冬夜寂寂,这个以西湖湖心亭为圆心的冬夜,因一颗伟大心灵的孕育,因一位文章圣手的书写而铿然有声。

9、室冷秋苔色,轩闲夜月明。

10、接下来的数语写景就不由人不击节赞叹了:

11、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12、释义:在悬崖绝顶之上的茅草屋中,一位老和尚正在沉吟。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泓秋水净无尘为伊消得人憔悴红藕香残玉簟秋花自飘零水自流月满西楼凭阑久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菜根谭》洪应明

13、江南可采莲,荷叶何田田。

14、阡陌桑竹美如画,狭道通船逾千年。

15、再来看,《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赏析:

相关说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