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朋友圈说说

朋友圈说说设为私密(精选78条)

朋友圈说说设为私密

1、    大城市的人际关系:天啊,他们俩居然认识!

2、同事说最怕别人看了一遍她朋友圈,就轻易下定义。

3、    小城市的人际关系:天啊,他们俩居然不认识!

4、打开微信APP,点击(发现),再点击(朋友圈)进入。

5、比如深夜突然emo的情绪,比如突如其来的矫情,或者是一些只有自己才能体会的感想

6、具体步骤如下:打开微信,点击“我”,再点击“相册”。(朋友圈说说设为私密)。

7、    我说,每个新加的好友,有可能是多年不联系的老同学,彼此生活基本不是同个状态,也有可能是完全不认识一面之交的陌生人,甚至是通过某些软件乱加的微商。一开始不知道对方是谁我又不好拒绝,但是一旦加为好友,自己的过去在别人眼里就一览无余了。不觉得很可怕吗?那些没有分组可见的,还有设置了“不给谁看”的朋友圈,就像挂在阳光底下的咸鱼……想想就可怕。

8、在自己的朋友圈页面找到要隐藏的内容人,如图我想隐藏这个内容;

9、每次发朋友圈都要思前顾后:这条能不能发,发了会不会被吐槽,会不会不够有趣,会不会…...每次都要考虑半天。

10、    曾经的我,也很喜欢在朋友圈晒心情,晒照片,晒状态,因为,只有自己的朋友看得到呀。后来,朋友圈有了父母,有了师长,有了同事等等等等。

11、之前看过一个说法,如果你突然离世,那么“三天可见”将不给任何朋友怀念你的机会,挺悲哀。

12、    比如,微商,还有外卖。通常我就备注个“卖XX的”“XX外卖”,然后不看他们朋友圈,顺便扔到某个分组,从此看不到我所有朋友圈或大部分朋友圈。

13、分组太累,关闭又怕你误会,所以才用心良苦的设置三天可见。

14、    今晚某妹跟我聊到某旅游城市,她说,我上个小长假去那边觉得那里超级好,山清水秀,我说咦你去过啦,因为确实没听她提起过。这时候她就跟我吐槽了一个同事,因为某妹此行没有晒朋友圈,回来之后,该同事得知她去桂林,却没在她朋友圈看到任何蛛丝马迹,就一口断定,她对他分组不可见了!!屏蔽他了!!!

15、专家:“三天可见”说明人们自我封闭倾向很严重

16、但仔细想想,当你想看一个好友的朋友圈时,点开一看,却只能看到短短几个字“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时,那种感受不会太好受的。

17、取消是因为这个功能真的很鸡肋,我点进好朋友的朋友圈看到是三天可见,心都凉了。

18、    朋友的孩子参加某些比赛了,除了帮忙投票还要帮忙发朋友圈广告一下。

19、进入到朋友圈之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自己的微信头像。此时,会弹出自己的个人主页,在头像的下方,选择点击”朋友圈“。此时,就会显示你发过的所有的说说,包含所仅自己可见的文章图片等。

20、有人说是因为跟风,看到大家都设置了,跟着玩玩。

21、打开后即可看到“朋友圈相册”,其中就有用私密模式发表的朋友圈。

22、开放最近三天,而不是彻底关闭,目的就是想告诉你,往事不要再提,我现在过得很好,我很乐意和你分享我当下的生活。

23、    我想多数人的朋友圈还是被绑架过的。

24、    他不解,我解释之后他又觉得好像 是这样。

25、这么做,有时是为了清净,有时是因为自己发的那些内容,连自己看了都觉得尴尬,不好意思

26、很多人觉得三天可见会疏远和朋友的关系,但真正好的关系并不需要依靠朋友圈。

27、于是,我们只得采取一些措施:分组可见吧,麻烦;屏蔽朋友圈吧,怕别人觉得我只针对他,半年可见吧,那和彻底公开也没太大区别,三天可见,也许就是相对完美的办法。

28、    后来,有了朋友圈,大家开始晒照片。

29、取消是因为发现了,把过去藏起来,不代表着过去就没发生过,倒不如解开好了,三天可见,反而阻挡了朋友来看我朋友圈的兴致。

30、蠢事做太多,怕新认识的人觉得low;flag立太多,怕自己啪啪打脸。三天前的自己,我都不想认识,更不要说以前。

31、这让我想起三月份发生那场空难时,很多人在痛惜和伤感之时,也纷纷说第一时间去打开了朋友圈

32、“朋友圈忽然就不想设置三天可见了,因为如果哪天发生了意外,我留给家人、爱人的,除了朋友圈里的那些动态,什么也没有。”

33、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我文不对题了?

34、有可能是您在发布朋友圈动态的时候只选择了分享给好友的分组,而不在好友分组里面的人是无法看见朋友圈动态的。可能是您的这个好友是单向的好友,就是只有你有他的微信好友,而他却没有您的微信好友,或者反过来。

35、所以啊,如果可以的话,朋友圈就别设置三天可见了

36、他们总是在你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关注着你,牵挂着你

37、同事进来了,议论你的过去;亲戚进来了,对你指手画脚;小学同学进来了,说你变了个人。之后,连房产中介、卖保险、淘宝客服、装宽带和修空调的也都加进来了,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你的好友。

38、    除了关乎自己的过去,其实还有很多不得不发的朋友圈,我称之为“被绑架的朋友圈”。

39、不想让人看就别发啊,我觉得三天可见就像夏天穿棉袄,捂得慌。

40、这种情况多起来之后,把朋友圈设置为三天可见,以减少别人回看的机会,仿佛三天后,过往也能随之消失殆尽。

41、“如果你不喜欢,那就关着没事,妈妈只是想多点关心你。只要你过得好,妈妈就放心了。”

42、有人说是因为想体验新功能啊,觉得挺有意思的。

43、再多热切的话到了嘴边,看见这堵墙,都瞬间消失在嘴里,没了说出口的欲望

44、    当然,依然会有分组,因为很多人加了之后,你就忘了他们是谁了……

45、    认识的,熟悉的,亲密的,对我的过去的了解都不一样。

46、从那之后,我就把朋友圈打开了,把所有的内容全部可见,而且不设期限

47、    某一刻记录下来的东西,又不能代表我整个过去。

48、其中包括爸妈,家里的亲戚,还有一些不太熟悉的列表好友

49、    是啊,好像所有人都约定了一样。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都要体现在朋友圈里,小到周末出游,大到结婚生子……那里满满都是生活质量和P图能力的体现。

50、她小心翼翼地问我能不能把朋友圈重新打开,她想像以前那样继续关注我,继续融入我的生活

51、点击进入,日期旁边有三个白色的(…),点击打开;

52、进入相册界面后,选择其中一条已发布的动态,单击打开。

53、有时我们会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加好友,但可能只会沟通那么两三次,之后便不会再有联系,不想让他们过多地窥探自己的生活,这种时候设置三天可见,多少算是对自己隐私的一种保护。

54、    慢慢的,产生了一种功能叫“分组可见”,多好啊。跟同学聚会,就我们这圈同学看得到就好啦,关其他人何事?去登个山,分享给相关的人就好啦,和那些完全没有户外兴趣的人似乎也没太多关系吧?

55、然后在微信默认界面,单击打开(我)的选项,如下图所示。

56、我亲手关上了她通往我的生活,关心我的那扇门,把她的世界和我的世界隔绝开了

57、发表后在朋友界面无法看到发表的内容,可以点击页面右下角的“我”选项。

58、进入新的页面后,继续单击打开(相册)命令,如下图所示。

59、    有一天,有个新加的好友问我,你是不是朋友圈都是分组可见的呀。我直接回答,不是,都设私密了。

60、我们都有沮丧、冲动、意气用事的时候。也都发过矫情的鸡汤;转发些集赞活动;晒些修过头的自拍;俗气的风景;模棱两可的情话…...但几天后,等到情绪稳定,又偷偷地删掉动态。

61、    于是,有一天,你加了某个人,然后发现他跟自己很多好友好像都是好友,所有的关系变得十分模糊,分组功能的存在反而成为弊端。

62、    “天哪!我就压根没发过朋友圈好吗!”某妹激动了……

63、自从我设置了访问权限,超过三天,之前的内容就都看不见,她对我的了解也就好像断了线

64、返回页面可以看到内容标题旁边有一把锁,说明这个内容已经被隐藏起来了,只有你一个人可以查看。

65、然后在打开的“我”页面中选择“相册”选项。

66、这个朋友生前是个热爱生活的人,朋友圈时常有更新,很热闹

67、    但是,分组功能真的就好吗?或许在大城市真的好。

68、三天可见看似是对隐私的一种保护,实际上也是一种对感情的阻碍

69、打开手机微信,点击(我),再点击(朋友圈);

70、有些东西,真的不太适合被刚认识的人看到,你永远不知道会给他们留下什么刻板印象。

71、早期的朋友圈是朋友间的交流,陌生人根本不可能进入你的圈子。我们可以尽情地发自己想发的东西,没有点赞评论也没关系。

72、设置了权限,不允许查看朋友圈,这种情况互相发消息是正常的。加入了黑名单(这种情况发消息是显示对方拒绝接收)。从通讯录中删除了,发消息给他系统会提示“对方开启了朋友验证,还不是他朋友”。

73、想从朋友圈里获取一些信息,以此了解她的生活近况,也以此作为话题的开场白,开启这场寒暄

74、因为每次点进去对方的朋友圈,看到的都是三天可见的提示

75、三天可见,即满足自己分享的欲望又能拥有安全感和保护自己的隐私。

76、    年初我花了3天的时间,将过去朋友圈里分享的鸡肋链接全部删除,将自己所有的照片一律设为私密照片,仅保留近期几天的。后来,我也就形成一种习惯,几天几天清理一下。

77、如今人人都很忙,忙着生活,忙着工作,忙着喘息

相关说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