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争得梅花扑鼻香裴休
1、一般是易经称命格使用。前两句大概意思是说:年轻的时候为功名利禄而四处奔波,费尽心力,但是有败有成。后两句是付出终会有回报的那天,(这一天到来是早是晚不定)当机缘来的时候会源源不断,荣华富贵显赫得连亲朋好友都感到无比荣耀。策马扬鞭:这个可以指官途也指商途等等。此命为人灵性机巧,初限尚不聚财,只是虚名虚利,财来财去,有败有成,一生勤学自有功名,有衣禄,福星照命,中限交来可称心,求谋如意,出外有人恭敬,一生受贵,要问其他消息,事后兴家发达,壮年滔滔财源旺,迎春花正发,微风细雨生,四十九交末运,移花接木桂花香,夫妻百年同偕老,寿元八十之外,福禄荣昌。
2、南方霜雪交加,冷透肌骨
3、北宋守端禅师始终参不透何为“色”,也不懂佛理中“色即是空”是何意。直到某个夜里,守端禅师突然看到一个四处乱撞找出口的苍蝇,这只苍蝇总是将透着光的窗纸误以为是出口,多次失败后才发现错误,最后还是从门飞走了。
4、这首诗的名字叫做《上堂开示颂》,是唐代高僧黄檗禅师的作品。想脱离尘世苦难并不简单,更应当砥砺行事。不经历严寒彻骨,又哪能迎来芬芳扑鼻的那一天。梅花傲雪迎霜,凌寒独立,很适合借以表达不畏艰辛的志向。
5、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6、巡觅|《佛说八大人觉经》之大心普济觉
7、六月里的西子湖啊,到底特殊,秀丽的风光和其他时节迥然不同。
8、学生作品指导老师:田一珂
9、物语|紫薇——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
10、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11、上恭下敬要谦和,莫轻他人自逞势!
12、接着看秋冬更替时的美景:
13、还有,“一饭一粥,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吃的粮食,穿的衣服,都是不容易得来的,在饮食方面,何必要求美味可口。穿着方面,也不需讲究华丽高贵,既然出了家,只要是家常便饭,能够吃饱就好了,穿的虽然是粗布麻衣,洗得干净就好了,对衣食千万不可有过分的要求。
14、译文: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15、段食又分粗细二种,如饮食中的饭、面、果蔬、鱼、肉等,为粗段食;酥、油、香气及各种饮料等则为细段食。
16、及今老无事,却呼童稚起。
17、这句话应该出唐朝·裴休《宛陵录·上堂开示颂》中的诗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18、学处|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19、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2)
20、裴休是唐朝时候的一位宰相,一向非常护持佛教,甚至把儿子送去出家。试想,当了宰相,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富贵荣华、功名利禄可算是享受不尽,但他能够送儿子出家,实在难能可贵。裴休不但送儿子出家,还写了上面的诗偈勉励他。
二、争得梅花扑鼻香的上一句
1、黄檗禅师所留的诗作并不多,但是每一首在当时都非常有影响力。现存的诗大多都是人们口口相传留下的,这首诗便是当时的宰相裴休整理纪录的,备受当时文人的喜欢和推崇。黄檗禅师的这首诗常用于劝诫弟子,告诉弟子对待任何事情都要肯努力肯下功夫,这样才能有所得,在追求禅理的过程中更是如此。
2、(1)刘毓庆,李蹊译注.诗经(全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20
3、观照|佛经会很难读懂吗
4、再看夏秋更替时的美景:
5、巡觅|承宋韵之脉铸时代之魂
6、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生活十分坎坷。他晚年失聪,只能通过书写与人交谈。当时,他正在创作《命运》交响乐。
7、梅花不经过一番彻骨的清寒
8、学处|常听见菩提子、菩提树、菩提叶,却还不知“菩提”二字是什么意思
9、黄檗禅师(?一850),闽(今福建)人,幼于黄檗山出家,因人启发,参谒百丈禅师而悟道。此后住洪州(今江西南昌)大安寺,参者云集。裴休镇宛陵时,建大禅苑,请师说法。因希运酷爱家乡黄檗山,以此名其禅苑,世称黄檗希运。《五灯会元》有唐宣宗为沙弥问法于希运之记载。禅宗临济宗创始人义玄出之门下。希运卒谥断际。示寂后,唐宣宗大中年间,宰相裴休收集其语录,编成《黄檗山断际禅师传法心要》、《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各一卷传于世。
10、他日忽然成大器,人间天上独称尊。
11、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12、触食——就是众生以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的官能去接触色、声、香、味、触、法这六种境界(六尘),由根、境、识结合而生起如黑白、软硬、冷暖、好坏等感受、感觉。六食触对可爱之境而生喜乐,以长养身心。
13、和合生态沙龙——和合生态与人的身心健康
14、这两句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名句。夏末的一场雨让人感到秋天来临。河边洗衣服的女子结伴归来,喧闹声回荡在竹林里,茂盛的荷叶丛中有渔舟缓缓驶出,似乎让人觉得仍然在热烈的夏天。
15、愿食——就是修行之人,发誓愿而持身修万行。如修行人,发利益众生、断烦恼、证悟真理的大愿,以愿持身,常修清净行。
16、黄櫱禅师(?一850),闽(今福建)人,幼于黄檗山出家,因人启发,参谒百丈禅师而悟道。此后住洪州(今江西南昌)大安寺,参者云集。裴休镇宛陵时,建大禅苑,请师说法。因希运酷爱家乡黄檗山,以此名其禅苑,世称黄檗希运。
17、韵文的后面,斐休宰相还写了一首偈曰:
18、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唐王绩《赠李征君大寿》
19、巡觅|走出失去亲人的痛,观世音菩萨教我的两件事
20、爱因斯坦的一个故事。有一天,老师让每个同学做一张小板凳。当老师看到爱因斯坦交上来的那个小板凳的时候,便问他:“这个世界上还有比这个更差的小板凳吗?”爱因斯坦老老实实地回答:“有。”
三、哪得梅花扑鼻香
1、清晨走出西湖时天上还挂着残月,我陪友人穿过荷塘,走在杨柳依依的小道上。
2、这个成语说明经历苦难之后才能过上幸福的日子,鼓励人们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3、译文:吃得千辛万苦,才能获取功名富贵,成为别人敬重、爱戴的人。
4、也无“绿杨烟外晓寒轻”的灵动
5、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6、烧香换水要殷勤,佛殿僧堂勤扫拭。
7、于是五百比丘,自悟本心,如梦如幻,于梦幻中,无有我人,乃至能生所生父母,于是五百比丘,同赞叹曰:“
8、朝见裴叔则,朗如行玉山。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身骑白鼋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9、远离尘缘劳碌之事实非寻常
10、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11、不经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
12、这两句出自唐朝诗人裴休的《黄檗断际禅师颂》。很多人见到这两句时的感觉是,非常熟悉,但又觉得怀疑:是不是写错了,尤其是这个“争”字读起来怎么感觉有点别扭?大众口头熟悉的版本是“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还有就是“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啊。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3、如剑佛亦尔,一相无有二
14、解三空,明四智,要超初果至十地。
15、赏析|东魏石雕一佛二菩萨像
16、释义:梅花要不是经受住一次次风霜摧折之苦,哪会有素馨沁人的花香?
17、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18、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19、释义:有一朵梅花忽然先开了;竞吐芳香的百花都落在了梅花的后面了。
20、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
四、怎得梅花扑鼻香上句
1、物语|七叶树——只为昔时受记莂今来此地荫人天
2、都可以,两个字都含有透的意思。透骨。另外古人的作品大多是靠原始手抄流传。会出现版本不一样的结果。
3、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唐代:白居易《夜雪》
4、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宋代: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5、身眼莫随财色染,道心须向岁寒存。
6、(4)刘宁.王维孟浩然诗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
7、另,《全唐诗》中记载《上堂开示颂》:
8、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9、名相裴休对他礼敬有加,842至848年裴休任
10、荣华止在紫罗袍,有道何须黄金贵!
11、开篇两句“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黄檗禅师就直接表达心意,掷地有声地阐述道理,直指求佛之人一定要摆脱尘世间的种种纷扰,这需要有很大的决心和努力。没有晦涩的用词,简单易懂,却干脆利落,为后文写景做好铺垫。后两句便是世人称赞的名句,更是成为很多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很多人或许都不知道这几句是出自黄檗禅师之手。
12、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13、0751——6501014
1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5、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16、尘劳:尘念劳心。迥(jiǒng)脱:远离,指超脱。
17、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18、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9、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20、你的师父,不光是只带你一个徒弟,还有好多师兄弟哩!对师兄,要尊敬他。对师弟,要事事以身作则,做为他的模范。师兄弟之间,不要常常斗嘴,争意气,出家人再斗气,实在没有意思。对师父,应该存着恭敬心;对徒众,应该要谦和,不要自以为高高在上,自以为了不起而轻视别人,仗势凌人。要知道,“四姓出家,同一释种”,佛在世的时候,社会虽然划分为四个阶级,佛的弟子不论是哪一个阶级出身的,大家一律平等,没有什么势力好讲的。
五、争得梅花扑鼻香古诗
1、如果感觉智慧不如人,没有办法学习高深的佛法,要是能够多礼佛,就会开智慧,应当很诚心的礼拜观世音菩萨,或者持念大势至菩萨(当然也包括阿弥陀佛)。别说没有时间,人家睡觉了,你还可以用功呀!三更过去,到了五更初,你就到大殿释迦牟尼佛前,把琉璃灯点亮一点,把佛前的净水也供好了,就诚心诚意地礼佛求智慧,有诚心,会有感应的。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折得蔬梅香满袖,暗喜春红依旧。——晏几道《清平乐》
4、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5、这一幕让守端禅师大彻大悟,留下《蝇爱寻光纸上钻》的名作流传至今。无独有偶,另一位高僧也是因为一次意外发现而大彻大悟,他就是唐代黄檗禅师,其名作叫做《上堂开示颂》。
6、解脱食——解脱食:修行之人,解脱恶业之系缚,于法得自在,以长养一切善根终得涅槃之乐者。
7、这句话的意思是:要不是经历如此一番透彻心骨的寒冷,又怎能有梅花如此扑鼻的芳香呢?这两句诗常用来勉励人: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经得起严格的锻炼折磨,然后才有苦尽甘来的特殊成就。可见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
8、一朵忽先变, 百花皆后香。——陈亮《梅花》
9、物语|木槿花——风雨禅思外应残木槿花
10、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出自唐·裴休《宛陵录·上堂开示颂》。意思是要不是经历如此一番透彻心骨的寒冷,又怎能有梅花如此扑鼻的芳香呢?这两句诗常用来勉励人: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经得起严格的锻炼折磨,然后才有苦尽甘来的特殊成就。
11、最后让我们看看冬春更替时的美景:
12、“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意思是:不经过彻骨寒冷,哪有梅花扑鼻芳香。
13、报答爹娘养育恩,天龙八部生欢喜!
14、开示|印光大师:净土五经大意
15、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出自唐·裴休《宛陵录·上堂开示颂》。意思是要不是经历如此一番透彻心骨的寒冷,又怎能有梅花如此扑鼻的芳香呢?这两句诗常用来勉励人: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经得起严格的锻炼折磨,然后才有苦尽甘来的特殊成就。
16、联灯|如何应对消费悲情的慈善乱象而又不损自己的慈悲心
17、唐·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里的,收录在《断际禅师宛陵录》。而这个《断际禅师宛陵录》,是唐代裴休居士集录黄檗希运之说法而编成的。
18、北方天寒地冻,滴水成冰
1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失败乃成功之母唐·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里的,收录在《断际禅师宛陵录》。而这个《断际禅师宛陵录》,是唐代裴休居士集录黄檗希运之说法而编成的。出自唐代黄蘖禅师的《上堂开示颂》
20、帮助人就是一种修行
六、争得梅花扑鼻香裴休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出家的目的,是希望能够“解三空”,对于空、无相、无愿三解脱所讲的空的道理,或者说明世间的苦空、无常、无我的我空、法空、(我、法)俱空的道理,都要精进研究。还有要“明四智”,对于唯识学所讲的转识成智,人的八个心识,把它转凡成智——第八识转为大圆镜智,第七识转为平等性智,第六识转为妙观察智,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这些是不能空谈的,必须透过修持、体证的。谈到修持的层次,二乘人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也就是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等四种果位。菩萨道有信、住、行、向、地等等,共五十二个阶位,必须一级一级地修上去,最后超越十地,直至成佛,这就是修行的阶段。
3、清斋薄粥但寻常,粗布麻衣随分际。
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5、该句出自李商隐《赠荷花》:
6、思食——是精神的食粮,就是人的希求、理想,以思愿活命。也就是第六识相应之思心所,于可意之境,生希望之念,以令诸根滋长相续。如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小儿视梁上悬囊等。
7、2022年的第一个节气
8、联灯|佛教既要远离世俗,为什么还会倡导知恩报恩的感恩理念
9、论地球村和合生态的世界建构
10、学处|梁皇宝忏的缘起、内容及意义
11、原文出处: 唐·裴休《宛陵录·上堂开示颂》
1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3、分享|吉祥红灯创造善缘
14、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15、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
16、哪里会散发扑鼻醉人的清香
17、林间傲骨须珍重,不到寒时不肯香。——《芝堂焚余·咏梅花》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唐·裴休《宛陵录·上堂开示颂》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宋·陆游《梅花绝句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宋·杜来《寒夜》。
18、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春秋 孟子《孟子》
19、译文:在台上表演的时间往往只有短短的一分钟,但为了台上这一分钟的表演时间,需要付出十年的艰辛努力。
20、这两句出自伟人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在秋末“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背景下,成百上千的大船都争着在绿色急流中行驶。“百舸争流”现在已用为成语,比喻各项事业欣欣向荣。我们知道,许多成语产生于古代诗词,但成语“百舸争流”产生于现代诗词,可见毛泽东非凡的语言创造力。
1、《上堂开示颂》是唐代著名僧人黄櫱禅师所作的一首无题诗。该诗用梅花顶风冒雪开放、发出芳香,比喻经过艰苦摸索、禅机顿悟的境地,从而表达了诗人劝诫世人为人做事应有梅花这般品性的思想。
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五代: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3、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4、三更宿尽五更初,好向释迦金殿内。
5、原来,晚唐时期,江西百丈山黄檗寺有一位得道高僧,名希运,人称断际禅师,有一次开示众生后,诗人裴休作诗一首颂之,诗曰:“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后两句通过梅花在彻骨的寒冬之末开放,散发出扑鼻的香气,来比喻人生须经过最艰苦的磨练才能成就一番宏伟事业的深刻哲理。其中“争得”是唐宋诗词中常见用法,意思是“怎得”。“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一经写出,便广为传颂。后代文人在引用时一般照搬原句,但民间戏曲小说在引用时,为了通俗,常常对这两句进行一点“小改造”,于是产生了“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流行版本。也有将两句浓缩为一句“梅花香自苦寒来”的。
6、之子于归,宜其家人。(1)
7、“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彻骨:透到骨头里。这两句大意是:如果不经受一番彻骨的寒冷,怎会有梅花那扑鼻的清香!“梅花香自苦寒来”,~两句运用反问句式,加强了这一朴素真理的表达力量,寓意颇为深远。梅花在隆冬时节凌寒开放,饱经冰雪风霜的考验,那扑鼻的清香,正是她经受严寒、战胜严寒的标志。可以此二句赞美梅花的品格,说明苦尽甘来的道理,或歌颂历经磨难、终获幸福的人们。
8、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9、黄檗禅师生前的重要讲法都由弟子裴休整理,包括《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两本法要字字珠玑,是禅门不可多得的入门指南。黄檗禅师门下弟子众多,主要法嗣有临济义玄、睦州陈道明等十二人,其中又以临济义玄声名最著,后创立临济宗。
10、眼触食,如人观戏剧、看影视等,终日不食亦不感饥饿;耳触食,如《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身触食,如穿衣服、洗浴等。触食显然与环境密切相关,环境好心情就愉快,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甚至因为环境适宜,心境舒畅,而使身心疾病得到痊愈;反之,环境差心情也就不好,如失意、忧愁,或受意外打击,往往会使人憔悴生病,甚至死亡。总之,触食如吸收空气与光能,对于我们维持生命也是很重要的。
11、译文: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12、这首诗是写于禅师意外看到一枝梅花在风雨中傲然绽放,这一美景突然点醒了禅师,便有感而发。全诗不过28字,简单易懂,一读就能知道黄檗禅师想要表达的内容,也因此流传的千年,很多人更是将其作为激励自己的源泉。
13、鉴赏:要不是经历如此一番透彻心骨的寒冷,又怎能有梅花如此扑鼻的芳香呢?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这两句诗常用来勉励人: 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经得起严格的锻炼折磨,然后才有苦尽甘来的特殊成就。可见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
14、译文: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15、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中国谚语
16、山穷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宋 陆游《游山西村》
17、含悲送子入空门,朝夕应当种善根。
18、好像是说在人间年末很冷的时候梅花飘香,读书都是为了扬名,时间很快过去催促人长大或者老去,有满腹的才华为何需要忙碌?我觉得你似乎不需要忙碌,有真才实学,会有功名的,也许只是时机还没到,就像是一年最后的时候梅花绽放。此签可能会有等腊月梅花开放的时候,会好的意思。也可能是指让你像梅花一样耐得住严寒,能耐心等待时机到来。
19、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20、自手握利剑,持逼如来身
1、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2、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佛智端裕禅师
3、摆脱尘劳事不寻常,须下力气大干一场。不经过彻骨寒冷,哪有梅花扑鼻芳香。
4、根据福建漳州范殷铭先生所提出的融生态系统研究,简单地说,就是人、社会与自然的融生态系统研究,三食资生与五食资生均属于众生生态系统建设的范畴。众生生态系统就是众生世间生态系统,是正报系统;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是器世间生态系统,是依报生态系统,是众生赖以生存的环境系统。
5、藏识|与两宋首尾呼应的两部佛教史书
6、这首诗出于《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一天,希运禅师上堂说法。希运禅师讲了赵州和尚回答狗子有无佛性问题时说了一个“无”字的公案,他以为若将这无字昼参夜参,行住坐卧、吃饭穿衣,抱住个“无”字不放,心心相顾,聚精会神,日久月深,打成一片。到头来,忽然顿发,悟佛祖之机。到达了这样一个彻悟的境地,别说什么阎罗老子,即使是一千个圣人也拿你没办法了。为什么能达到这种境界呢,还不在于事怕有心人嘛,必须下工夫去做。
7、这首诗唐代高僧黄蘖禅师的作品,诗的大意是,要摆脱尘世间的繁琐事务,是一件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情,需要下力气紧紧抓住凡尘俗事的由头,大干一场。就如梅花,如果不是经历了一翻彻骨的寒冷,她怎能绽放得如此冷艳,香气扑鼻。此诗本是一首禅宗诗偈,诗人通过梅花这个喻体,象征不怕艰难,成就事业的精神,来鼓励自己和修行的人要敢于吃苦,不畏艰辛,以期修成正果。后两句太有名了,以至于从诗偈成为世俗中人的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