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情说说

表达愁绪的诗有什么『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

一、古代诗歌中表达愁绪的诗句

1、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时古人已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猿啼

3、诗人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琴”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5、愁的具体表现形式:

6、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为两问,“寒菊”的形象分析,“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诗人借寒菊表达的情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本诗名有咏菊,但菊花实为自已的真实写照,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8、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9、“桃”谐音“逃”,在《桃花源记》中,陶渊明借写桃花源中人的安定生活,表达了逃避俗世生活的安宁和悠闲。唐伯虎在《桃花庵诗》中也曾用“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需花下眠。”来表达自己自由自在生活的快乐与自得。既写出了诗人种桃树,卖桃花、换酒钱的日常生活写照,又有意突出“桃花”意象,借桃花来映衬隐士生活。

10、下面我们以我国历代优秀诗人的作品为例阐述一下:诗歌创作中的情感生成方法——情景交融。

11、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13、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敦煌词)

14、指帝位、政权。《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月老

15、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16、隋代无名氏的《送别》诗这样写道:“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诗歌先写青青的杨柳,再写漫漫的飞絮,然后以折尽柳条来表达希望亲人早日归来的美好愿望。李商隐在《杨柳枝词》中写道:“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诗人咏柳而抒别情,笔下柳条亦多情依依,并由折柳相送而生出折柳“迎归”的联想。令狐楚的《远离别》:“昨日卢梅渡口,整见诸人镇守,都护三年不归,折尽江边杨柳。”与李贺的《致酒行》“主父西游闲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道出了这样一个共同现象:“家人不归”,“亲人”攀树而望行人之归,折柳频寄,竟致枝髡树秃,断折而犹未得归,以此来表达思念盼归之意。

17、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8、《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19、《一剪梅》中词人惦念游子盼望锦书的遐想的诗句是云中谁记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20、◎赏析: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二、表达愁绪的诗有什么

1、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连理枝、比翼鸟

2、(解析)这首词运用了借物(笼莺)抒怀(或:托物言志)、反衬(以“梁间臙”等乌的自由反衬“笼中莺”的苦闷)、对比(以美好愿望与残酷现实进行对比,想告诉人们春天的好消息却不能自由飞翔,想直冲云霄一展胸怀却囚禁鸟笼不得自由)的手法,表现了作者烦厌官场、渴望自由的思想感情。

3、于自己:平生抱负,科举仕宦家国等;于家人:游子思乡怀人,闺人思夫等;

4、一切文艺作品,都需要表达感情。诗歌,尤其需要表达感情。在诗歌创作中都要表达诗人明确的是非,强烈的爱憎,感人的一腔愁绪与欢乐。感人的诗歌总是把诗人的喜怒哀乐洋溢在诗歌的的字里行间,从而震撼着读者的心灵并使读者得到美的享受。

5、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或文意先贬抑后褒扬,犹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顶。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即文势先高扬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扬后贬抑,好像瀑流,从高处飞泻而下。

6、.在古典诗歌中有许多诗歌表面上像是单纯地描写自然景物。实际上蕴含着诗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欲的感情。

7、《积雨辋川庄作》中描写闲适恬静的禅寂生活的诗句是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8、《夜归鹿门歌》中诗人归鹿门所见景象的诗句是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息处。

9、谢谢邀请!《忆帝京》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一首词,可以说是词人抒写离别相思的系列词作之代表,该词词牌名为“忆帝京”,大概是因为回忆在汴京的妻子而命名的。原词:

10、(答案)这首诗以蝉的饮露难饱指自己的清贫;蝉的徒劳鸣叫和树的无情寄托孤独凄凉的身世遭遇;借咏蝉以喻自身品质的高洁。

11、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

12、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13、自居易在《有木诗八首》其六中写道:“枝弱不胜雪,势高常惧风。雪压低还举,风吹西复东。”杨柳的样子弱不禁风,可是在作者眼中,它却是一个顽强不屈的抗争者,当风雪袭来时,它却顽强地与之抗争,仿佛一个性格倔强的弱者。对于弱者而言,杨柳的这种抗争很有效,很有启迪意义。

14、房太尉即房琯,他在唐玄宗来到四川时拜相,为人比较正直。757年(至德二年),为唐肃宗所贬。杜甫曾毅然上疏力谏,结果得罪肃宗,几遭刑戮。房琯罢相后,于763年(宝应二年)拜特进、刑部尚书。在路遇疾,卒于阆州。

15、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思帝乡》)

16、于国家:忧怀国家,关怀民生等。

17、《玉楼春·春恨》——宋代晏殊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译文:楼头的钟声惊醒了五更的残梦,心头的离愁就像洒在花底的三月春雨。

18、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总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她衣服,结果还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了这些句子,难怪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孔方兄

19、“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语):“心情十分悲痛,精神恍惚,就象低空飘飞的断云。”;“眼前只见这林花错落,离去时,听得黄莺啼声凄怆难闻。”无论是飘飞的断云还是黄莺啼声凄怆都染上了诗人的感情色彩在这里做到了“移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正如清代吴乔所言:“景物无自生,性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20、柳絮飘忽不定,与游子飘零、分离时的离情别绪飞扬合拍,故“柳”常作示愁的凭借。刘禹锡《忆江南》:“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襄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嗷。”以柔弱的柳丝在轻风中上下飘扬,向人们挥袖作别的惆怅,深刻地衬托出了抒情主人公百无聊赖、寂寞愁苦的心境。贺铸《青玉案》:“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表现了作者满怀愁思就像满地沐浴愁霖的青草、满城随风飘舞的柳絮,满天淅沥洒落的雨丝,遮天盖地,形象地诠释了作者此时忧愁的深刻和广度。“道旁柳杨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戴复古妻《祝英台近》)道旁杨柳依依,就象那惜别之情,依依不舍。愁绪却比柳丝多上千万倍呵!在这里,作者以柳形容愁绪的绵长。

三、古诗词中表达愁的句子

1、《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旨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由于桃花花色艳丽花期较短,落花之时很容易叫人心生愁绪。《红楼梦》《葬花吟》一诗中便有林黛玉借桃花落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愁绪与苦闷,表达自己在贾府中孤苦伶仃、无人可依的境况。吾丘衍《桃花雨乐府一章寄翼之》也有:“秦源春梦阳台晚,风散惊红作秋苑。闲阴碧树摇暖云,茸苔罗水香氛氲。蝶飞不湿烟绵路,吴娥怨涩鸾阶步。参差海羽双燕来,依微石舞潇湘回。”通过桃花落去表达愁绪。杜甫则有”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通过桃花被吹折来抒发自己经历坎坷人生的愁绪。“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则是通过桃花落入水中比喻为桃花轻逐流水,不但愁未解反而更胜一筹。

3、◎示例:“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4、又如: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

5、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6、《国殇》对阵亡将士进行热烈的礼赞的诗句是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7、明确:有“愁情”。首联写景“疏林雾滋”“寒水泊舟”营造“愁情”的氛围;颔联“他乡客”“赤子思”表现出作者客居他乡极思家乡的愁情;颈联触“春、月”而生还家无奈之愁情;尾联虚写(想象、对写法),借助想象家中父母想到子女归来的喜悦之情,反衬出自己思家的愁情。

8、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祝融

9、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明月、白云

10、《今别离》写出离别匆匆的句子是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11、(问题)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

相关说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