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情说说

形容处境非常艰难 『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真不』

一、形容处境很艰难的诗句

1、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真不愧为「壮词」。而结句的悲壮低徊,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更令人感慨与寻思。词的结构上也不同于一般词作,上下片语义连贯,过片不分,直到最后一句突然一个顿挫,读来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实为辛弃疾「沉郁顿挫」的典型之作。

2、一旦这自信落实到手上,灌注在声音里,弗罗斯特的眼前便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追求一个“大”字,不是野心的宏大,而是使命的重大。

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译文: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其八》

4、高考古诗阅读题(25)|古诗名句表达技巧辨析M(高考古诗阅读题版)

5、上课时,因为老师的一句表扬,打心底的喜悦从嘴角溢出;早饭时,因为同学及时送来的一个子感激的微笑像极了春天盛开的小花;下雨时,因为朋友适时递来的一把伞,周身流过一阵阵暖流。

6、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7、本文编辑:中国地质大学宋啟骏

8、基于此,本文拟在认知隐喻学的理论框架下,以中国诗歌及其英译本为语料,探讨诗歌具身隐喻的认知特质及其生命哲学内涵,并进一步考察其传译过程与传译效果。

9、诗行的后半部分读音含糊,或许还有省音,这对美国诗歌来说是里程碑式的突破,其意义不亚于威廉斯、卡明斯所做的实验。它抽离音节划分的主轴,造成了急剧却又独特的变化,因为这首先是弗罗斯特个人的声音,在韵律上,它首先具有地方性,其次是共通性,最后才是美国性。其实,叶芝的诗也历经过同样的巨变,可是,弗罗斯特的变化更惊人。叶芝为了增强句子的驱动力,为了“所谓修辞的争吵”,为了鼓动政治激情,将五音步压缩为八个音节,而弗罗斯特则是在五音步的限制内实现了颠覆。换句话说,他没有把音节弄得像威廉斯那样讥诮、讽刺,也不像卡明斯那样眼花缭乱,更不像史蒂文斯那样肃穆而矜持。

10、该诗以雪喻梅的冰清玉洁,赞赏了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诗人在当时北宋极端复杂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推行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的心态和艰难的处境,自然与梅花有着许多共通之处。“暗香”在诗歌中用来形容清幽的花香,亦是梅花的代称,诗人用此隐喻点出了梅胜于雪,以突显其坚强高洁的人格。译者应适度关注该隐喻的情感内涵,以“暗香”为主体重构相应的情感世界,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译文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诗歌文化所蕴含的道德之根本以及“达则兼善天下”的宏伟志向。

11、这首诗尤以第二句最为有名,影响最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激励了多少辈中国人奋发向前,人不死,奋斗不止。其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堪称绝唱。

1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世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千磨万击还坚劲,任你东西南北风。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尘劳回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青山座座皆巍峨,壮心上下勇求索

13、(例)“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迭题乌江亭》)

14、诗人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事迹的感叹的句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15、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16、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唐)李白《行路难三首》

18、具身隐喻英译的哲学思考

19、这是一场反击战。那将军是爱国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一战获胜,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岂不壮哉!

20、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二、形容处境非常艰难

1、只言旋老转无事,欲到中年事更多。

2、1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骆宾王《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5、(31)爱德华·霍珀(EdwardHopper,1882—1967),美国画家,代表作《夜鹰》《加油站》。

6、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7、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8、科研助力|“统计女王”和你讲:每一个文科生都能成为SPSS操作能手!

9、唐·杜甫《九日寄岑参》:“出门复入门,雨脚但如旧。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解释:连一步都难以进行。形容走路困难。也比喻处境艰难。寸步难行。

10、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2、杜甫在《望岳》中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诗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13、描写家中凄凉破败的景色的句子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1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5、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16、崔颢《黄鹤楼》中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说仙人一去不复返,千百年来只有白云陪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

17、该曲的主旨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8、所以我熟悉那些美丽的少女……(7)

19、翻译: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

20、现在我们知道,就连这首诗都不能轻信。“我想我知道这树林是谁的。”既然知道,为何还迟疑?到了这行诗的末尾,他果然猜中了。可是,不,这句话的重点并非树林的归属问题,也不是树林主人的真实姓名。真正的重点是恐惧,惧怕给树林命名,惧怕拟人的异教邪说,又或者惧怕占有者(树林主人与诗人)的傲慢。

三、形容处境很艰难的成语

1、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屈原《离骚》

3、例(2a)中的“玉臂”是女子臂腕的美称,突显了“玉”的洁白无瑕与女子臂腕白嫩纤美之间的相似性,例(2b)中的“玉肌”亦是直接以“玉”喻指女子白润的肌肤,两者均基于认知隐喻机制的运作,促使读者在两个认知域之间建立联想,赋予其丰富的情感想象,这种联想绝非低级庸俗,而是给人一种清新清灵之感,贯穿着一种对于女性的尊重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两位诗人均以开放的审美感知,对女性美进行了敏锐精细的刻画。在描写女性外貌体态时,呈现出女性鲜明生动的视觉形象,同时产生纤巧精致的美感,在动态中体察女性天然美丽的姿容与风韵,以“玉”的形体勾勒渲染出女性的娇美,将形体之美上升到现实欲求之上的精神世界之美。

4、1对偶,比拟,多觉结合,通感。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比拟,如“柳拂”。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5、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6、少壮不经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7、译文: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8、作者简介:潘震,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研究,认知语言学。

9、名著阅读:《红岩》复习要点

10、中国诗歌的具身隐喻英译研究

11、满眼青山未得过,镜中无那鬓丝何。

12、1风软一江水,云清九子山。(查慎行《早过大通驿》)

13、专著推荐|《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译本

14、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15、讽刺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颓废享乐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6、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17、我想我知道这树林是谁的。

18、黑夜已深但还有灯塔闪耀|飞地能否挺过时艰?

19、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

20、《静夜思》是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的是思乡之情。这首诗虽然只有区区二十个字,但流传非常广泛,它几乎是全世界华人耳熟能详的一首名篇。这首诗明白如话,读起来琅琅上口,表达的是人们普遍共鸣的思乡之情,所以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炎黄子孙最熟悉的古典诗歌。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四、形容处境艰难的成语

1、1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以景结情。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3、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表现诗人离开京城豪迈、洒脱的气概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4、专著推荐|Bloomsbury认知文体学(3卷本)

5、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描写了自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子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艰难跋涉”形容路程异常艰苦,也可以比喻事业,或去什么地方艰辛。

8、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9、(释义)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10、目前,中兴通讯为恢复公司经营,做了各种方案和预案,花费了很大精力。“公司上下对于多长时间,达到拒绝令的停止激活,还是抱有很大信心。”殷一民说。

11、庞德的诗不能给庞德脱罪,同样,弗罗斯特家信中的只言片语也不能成为他永久的罪名。一个人可以抱怨,可以愤恨,但还是得继续向前。诗歌本身就是一座王国,它对谁都不会宽恕。弗罗斯特的诗并无任何罪过。相反,他有太多诗值得我们感谢,太多的好诗,以至于诗人、传记、“洋基人的坚韧”这一象征都可以忽略,因为诗祝福的并不是诗人,而是读者。一首好诗展现的是一种慈悲,它不分种族、不分性别、不分古今。(34)不仅囊括了一个人的一生,它还充满了各种祝福,叫读者禁不住把它拿起来,继续往下读。

12、(释义)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13、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功夫。

14、而后数句则通过听觉视觉描写战场气氛,同样加入了“满天秋色”、“燕脂凝夜”、“霜重鼓寒”等等天气气象的元素,勾勒出惊心动魄激烈战斗。战斗最终如何,诗人没有说,反而荡开一笔,以黄金台的典故,写出将士誓死守土、报效国家的决心。可想而知,战场惨烈,守城将士当真是背水一战!

15、崔颢《黄鹤楼》中通过传说,重在写景,表达仙人已去,只剩下黄鹤楼矗立此地的句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16、专著推荐|刘正光《英汉认知语义对比研究》

17、科研助力|刀熊博士带你玩转社会网络分析:从方法到实践

18、译文:一觉睡醒虽短暂梦中却仿佛已过百年,只可以自己没有神仙道术可以留在梦境之中。野草花开花落,鸣鸠仍相乳相酬。

19、“玉”,是中国诗歌具身性意象的典型代表之一。“玉”由于其本身自然的物理特质,首先可以指向女性的身体,蕴含着深浅不一的情感韵味,如下例所示:

20、(作者)马致远(朝代)元

五、形容处境艰难的古诗

1、并非没有惊动一条绿莹莹的蛇。(17)

2、(释义)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

3、第一是时间上领先,公司有把握、有依据,已经率先把5G技术在4G时代做到了商用,在5G到来的时候有先发优势。第二是性能方面,源于在4G网络在核心算法的优势,5G依然能保持优势。第三是销售规模的领先,也就是成本领先,中兴依托国内市场,而国内是全球投资最大的5G市场,在国内有理想的份额,在全球市场就有规模优势。

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筋骨,劳其体肤,曾益其所不能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日一钱,十日十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

5、在诗词的意境中品味岁月的真味。

6、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8、自唐朝开始,桃花意象与女性的关系愈来愈密切,“桃花之艳”与“女子之美”紧紧联系在一起,深深影响着人们对女性的审美认知,呈现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桃花”意象为首选,代表中国女性形象的花卉已逐渐演进成为中国诗歌中的主流意象之该类意象已完全超越了具身隐喻的内涵,更多呈现出中国文人高雅清旷的审美意趣,抒写了对大自然及人类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向往追求。在诗歌作品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还艺术以艺术,还创造以创造,还形象以形象,突显诗人的审美旨趣,译出具身性意象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与艺术气质。请看下例:

9、1对偶,视听结合,比拟(拟人)。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10、在我们成为她的人民之前,她属于我们

11、《木兰诗》中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通过边塞军营夜景的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

12、杜康:《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后就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3、正是这份对国家命运的笃定激励了唐托让他决心追随独行侠。没有蓄奴制,没有对印第安土著的殖民,一个剥夺然后拥有的过程,可是,命运要求的强占却并未发生。选这首诗更多是为了自辩,而非前瞻。也许,换成一首纳瓦霍(3)的颂歌会更合适:和惠特曼的壁毯相比,弗罗斯特的“我们”没那么鲜艳,但却质地紧密,地方色彩也较浓郁,像摩西奶奶(4)的画,像柯里尔与艾夫斯(5)的复制图,黑白分明,纯粹的新英格兰风格。

14、杜甫在《春望》一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5、李清照在《渔家傲》一诗中,表明词人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的句子是: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16、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17、中国诗歌蕴含着具有不同情感韵味的具身性隐喻意象,该类意象是对人类生命哲学的抒写,开始于对人类身体的思考并延伸至与社会文化的隐喻连接,是对人类生命及本性灵魂的深度触摸,有力加强了读者在生命哲学层面上的深度体验。因此,具身性隐喻意象的翻译研究涉及的不仅仅是意象在不同文化之间的转化问题,更要考虑到具身性意象的翻译是促使译文读者进行哲学思考的原动力。译者应充分关注各类具身性意象的内涵,深入考量具身性意象所特有的生命体验与哲学思考,努力探讨具身性意象的深层心理、文化成因以及审美价值等要素的传译。

18、⑦“可怜”句:叹壮志未酬,白发先生。按:如此词亦定于淳熙十六年,则陈亮四十七岁,稼轩五十岁。

19、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20、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六、形容处境很艰难的诗句

1、(释义)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驰而过,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

2、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3、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高塔耸的诗句是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4、(19)指《理性假面剧》(AMasqueofReason,1945)、《仁慈假面剧》(AMasqueofMercy,1947)。

相关说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