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经典文案

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和成语(83句文案)

一、飞将军李广的典故资料

1、各位老将统领的兵马及兵器,比不上骠骑将军(霍去病),骠骑将军手下兵士都是经过挑选的精兵。

2、李广难封,这句话是说李广虽然战功赫赫,但是一生都没有封侯,这也成了李广一生的遗憾,后世也有多有人为他打抱不平,更有人说他一生遭受卫青、霍去病的排挤,没有单独领兵、立功封侯的机会。

3、李广一生,专以射箭为消遣,一直到死,无多余享乐。他为官清廉,得赏赐就分给部下。家无余财,不治家产。带兵遇到缺粮断水处,必等所有士兵饮过水吃过饭,他才吃喝。对士兵宽和不苛刻,士兵因而爱戴他,乐为所用。李广自刎而死,军中将士都为之痛哭。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不论认识李广否,老老少少都为之落泪不止。

4、一代名将,一世征战,一门猛将,一心为国,如此收场,的确让人意难平。

5、但根据现有的原始档案查阅,孙被送军法处是因为“孙元良在第八十八师师长任内,声名狼藉,在沪作战期中,且有贪污案情。现虽无实据,但既有所报,不能不彻底查明。而且在师长任内,有克扣军饷情事,该师军纪至今仍甚恶劣,着即将孙元良交军法执行总监部看管,非俟查明实情,不得恢复自由。此令。”

6、景帝评定七国之乱时,李广夺旗立功扬名,虽有梁孝王授予将军印,但或许因汉景帝与梁孝王兄弟之间尖锐矛盾,最后没获得朝廷封赏。

7、汉朝反击匈奴的热血战争,不是哪一个人的个人英雄,却更是一代代军人的前仆后继。李广,无论有否封侯,无论吃过多少败仗,却是无可争议的先行者。他的贡献与辉煌,当得起超越时间的尊重!

8、李信的确是李广的祖先,两人相差60多岁,所以不是李广的祖父便是曾祖父。李信时任秦始皇的大将时,就骑射出众,所以,李广也继承了李信的一身武艺和勇猛。

9、根据史实,这一派人认为王昌龄指的飞将应该是卫青。毕竟这里才是汉匈战争中汉朝胜利的起点,前后12年时间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卫青、和霍去病率领汉军横扫匈奴,不仅通西域、开启丝绸之路,多次长途奔袭导致匈奴在漠南无王庭,只好远遁,南下渡过阴山袭击汉朝的可能性越来越少。

10、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11、看过了电影《八佰》,还是有许多不爽。毕竟和我所能接触到的档案记录太不一样了,但是后来冷静想一想,电影毕竟是电影,为艺术而生,又不是纪录片。就算是现今的抗战纪录片,又有多少真的经得起档案的检验?换个心态来看这部电影其实还是不错的。观后感却非笔者所擅长,就不写了。转而写点周边其它相关历史人物。

12、(犯夜醉归)宋·苏轼:“老去同君两憔悴,犯夜醉归人不避。”

13、李广英勇善战,历经汉景帝、武帝,立下赫赫战功,对部下也很谦虚和蔼。文帝、匈奴单于都很敬佩他,但年纪不大被迫自杀,许多部下及不相识的人都自动为他痛哭,司马迁称赞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4、若论功夫与武力,李广自然是一等一的人物,更是传下了李广射石的千古美谈,一手神射功夫,让擅长骑射的匈奴兵马胆寒,所以后世才有汉之飞将军的美誉。不过唐朝大诗人王昌龄名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却不是说的李广,而是卫青。

15、《史记》用酣畅的笔墨,叙写李广历文景武帝三朝,从少年起与匈奴七十余战,任职边境,无不以奋力作战而出名,然终其一生未获封侯之赏。李广几乎参加了汉对匈奴的所有战役,各部校尉以下军官,甚至那些才能不如中等人的,都有几十人因军功被封侯,而李广却未得尺寸功劳,这自然也就因不合封侯标准而未得封侯之赏。但司马迁认为凭李广之才没能立下军功,非不能也,非不为也,实在是“数奇”,即“命数”不好。

16、李广身材高大,臂长如猿,有善射天赋,他的子孙向他人学射箭,但都不及李广。李广不善言辞,与人闲居时亦以射箭来赌酒为乐,一生都以射箭为消遣。李广爱兵如子,凡事能身先士卒。行军遇到缺水断食之时,士兵不全吃遍,他不尝饭食。

17、有一次,李广回来晚了,天色朦胧,他和随从一面走,一面提防着老虎,忽然瞧见前面山脚下草丛里蹲着一只斑斓猛虎。他连忙拿起弓箭,使尽全力射了过去。凭他百发百中的箭法,自然射中了。手下的兵士见他射中老虎,拿着刀枪跑上去捉虎。他们走近一瞧,全楞了,原来中箭的不是老虎,竟是一块大石头,而且这支箭陷得很深,几个人想去拔也拔不出来。大伙儿真是又惊奇,又佩服。李广过去一看,自己也纳闷起来,石头怎么能射得进去呢?他回到原来的地方,对准那块石头又射了几箭,箭碰到石头,只迸出火星儿,却再也射不进去了。但就是凭这一箭,人们都传说飞将军李广的箭能射穿石头。

18、当然李广名气如此之大,甚至远远超过当时的公孙敖、苏建与张骞,这三个人可是都正儿八经封了侯的,那么他为什么就是如此难封呢?汉武帝时期,论功行赏,赏罚分明,如果你干掉了敌方的大将,立下大功,回来自然是要封侯的,但是李广没有这样的经历,卫青霍去病屡次直捣匈奴的指挥系统,连匈奴的王爷都有屡次击杀或者活捉,封侯当然不是问题;其次你要是抓不住大将,那么你可以攒人头啊,只要一次战役击杀敌人一千以上在,自然也可以封侯。

19、接来下有几个版本,笔者提供材料,读者自己分析。

20、李广是陇西成纪(今甘肃中部)人,他的祖先李信是秦代将军。李广身体高大魁梧,臂长似猿猴,继承祖上善骑射传统,百步取人,百发百中。李广在对匈奴作战中屡立奇功,人称“飞将军”。公元前165年,匈奴人大举进犯,李广从军作战,勇敢善射,立了战功,封为中郎将。李广为人木讷寡言,但有勇有谋、骁勇善战,冲关斩将,格虎斗兽,威震一时,以致汉文帝刘恒感叹地说:“假使李广生在汉高祖夺取天下之时,封一个万户侯当如拾草芥。”李广不但武功出众,而且品德高尚。在军中<作战立功,得了赏赐,李广就分给部下;行军路上,水少,士卒喝完水,他才喝。所以,李广深受士卒爱戴。

二、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和成语

1、匈奴人起的,有一次李广和几个手下去打探消息,单碰到了匈奴的大队士兵,李广被抓了,但他杀了几个匈奴人跑了,匈奴人就给他起名飞将军

2、冯唐是名将之后,是汉文帝时期以孝悌闻名的大臣,他性格耿直,敢于讲真话,不徇私情,因此处处受到排挤,一生都没有得到升迁,只是个郎官。汉文帝还是代王的时候,他以孝行著称,被举荐做了中郎署,侍奉汉文帝。后来,汉文帝进京做皇帝时,也没有带走他,可见当时汉文帝不是很赏识他。

3、用现代话来说,一天,汉飞将军李广外出打猎,看见草丛中一黑影,形如老虎,李广拉弓搭箭,一矢中的。将军上前察看,惊现所射并非猛虎,乃一虎形巨石,整个箭头没入石中,只剩箭杆凛然在外。此后,李广退回到原地多次重射,然连射数箭,均无法再射进石中。唐代诗人卢纶曾有著名诗篇《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赞扬李广将军的神勇。

4、意寓桃李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出来。比喻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人们就会记住他。只要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为人诚恳,真挚,就会深得人心。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比喻为人诚挚,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日本东京成蹊大学即以此为名。扩展资料:性格特征:

5、②“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6、由此可见,冯唐和李广都是西汉时期,一生都不太得志的人。因此,古人常用他们来比喻那些怀才不遇,或者人生不得志的人,现在也有人拿他们来抒发自己不顺的心境。

7、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

8、而在汉武帝年间,汉匈全面战争打响后,屡遭挫折的李广,更是不乏高光表现。特别是鏖战匈奴左贤王的大战,再度身陷重围的李广,冷静以几千将士结成稳固阵线,多次浴血击退数万匈奴铁骑的狂攻。尽管最终未能歼灭左贤王,但这以弱敌强的表现,却再度证明了汉军的武勇。

9、“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

10、李广出猎,看到草丛中的一块石头,以为是老虎,张弓而射,一箭射去把整个箭头都射进了石头里。仔细看去,原来是石头,过后再射,就怎么也射不进石头里去了。

11、汉朝建立以后,汉高祖曾经想要解决匈奴的问题,他于当皇帝的第三年(公元前200年)亲自率领步兵32万北上迎击匈奴,因为中了埋伏,在自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南)被围七天七夜,险些做了俘虏。突围脱险以后,汉高祖认为汉朝正处在战乱之后,实力薄弱,一时还对付不了匈奴,就采取和亲的办法,把汉朝宗室的女儿嫁给匈奴单于,每年送给匈奴许多绸缎和酒等物资,并且和匈奴结为兄弟。以后,汉惠帝、吕后、汉文帝和汉景帝,都一直实行这种委曲求全的和亲办法,来求得跟匈奴的和好。可是,匈奴的统治者并不满足,他们还是经常地派骑兵来窜扰汉族地区,掳走人民,抢走牲畜、粮食和其他物资,使北方一些地方的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12、“这个战场的中国士兵和华北作战时的对手判若两人,勇猛无比,而且他们的狙击技术不可小觑。如蜘蛛网般纵横交错的阵地,每一个据点都在顽强战斗,一个据点被击破后立刻就有下一个据点的猛烈射击扑面而来。”

13、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国家很是富强。可是汉武帝并不怎么愉快,因为他还有桩心事没有解决。这桩心事就是北方的匈奴还不断来骚扰,使得中原地区的汉族人民不能安安稳稳地生活。

14、李广这个人很有特点,在西汉历史上举足轻重,爱打仗,能打仗,会带兵。匈奴人听到他的名字就胆颤心惊。他是骑射世家出身,专业打仗的。汉文帝曾经说过:“你呀!可惜了,要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不在话下!

15、王维《老将行》中暗示统治者用人唯亲赏罚失据时说:“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16、历史曾被称为“飞将军”的汉代名代李广,出生于天水,其衣冠冢即在甘肃省天水市南1公里处的石马坪。游人至此,吟咏起古人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自会感触万端。

17、(小尉呵)明·陈子龙:“选人不就太常祝,夜饮不逢小尉呵。”

18、过了四年,武帝又命卫尉李广为将军,从雁门关而出邀击匈奴。李广军碰上匈奴军,对方兵多,强弱不敌,全军溃败,李广被生擒。当时文景遗留名将只有李广最为有名,军臣单于也知他悍勇善战,故在军中早有命令,要求发现李广要尽可能捉活的,雁门被生擒有这因素在内。

19、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统领五万骑兵出征,几十万步兵及转运物资的人跟随其后,而那些敢于奋力作战和勇于深入的人都隶属骠骑将军。

20、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三、飞将军李广的意思是什么

1、李广的名气比冯唐大得多,他是汉武帝时期相当著名的将领,号称“飞将军”,曾让匈奴人闻风丧胆,一生战功显赫,可他一直到死都没有封侯。李广一生没能封侯,除了汉武帝的唯亲是用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也是与他的性格特点有关,他虽然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很勇敢,但是他不懂战略部署,从战术上战胜敌人,只是以勇猛胜人,如一介猛夫,自负轻敌,因此他在大的战斗中,总是屡战屡败,没有大的战绩,因此一生都没封侯而含恨死去。

2、第三点,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里的阴山非常重要,他和前面的龙城是呼应的,正是有了卫青奔袭龙城的成功,才有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可能,如果是李广,要么在城下死战,要么出征迷路,这样的飞将军能不能让胡马不度阴山?

3、李广两个儿子先于他而死。李广死后,堂弟李蔡自杀。另一儿子李敢,死于霍去病箭下。

4、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

5、据《史记》记载,这是匈奴人给李广取的外号。

6、本意解释是,当人在遇到危急情况的时候,能作出超出以往的表现;同时也借以形容人或者团体,能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就能避免出现死于安乐的情况发生。

7、另有一次,四万匈奴骑兵包围了李广,猛攻,箭如雨下。汉兵死亡过半,箭也快用光了。手下恐甚。李广用弩弓射杀死好几个匈奴副将,匈奴军渐散。军吏面无人色时,李广却神态自然。

8、如《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为杜甫点化,在《咏怀五百字》中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9、李广(?-前119年),华夏族,甘肃天水人。从20岁开始,四十年战斗在抗击匈奴的战场上,大小战役七十余场,历经文帝、景帝两朝。当过上谷太守,当时鄚州也应该属于上谷郡的范围。另外,李广的父亲李信为秦朝名将,曾率军击败燕太子丹。太子丹就是在鄚州送别荆轲刺秦王的。

10、西汉时期,消灭匈奴主力的马邑之谋失败后,汉武帝决定主动出击匈奴,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四路人马中唯独首次出征的卫青,果敢冷静,深入险境,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首虏700人,取得胜利。另外三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其中,李广兵败被俘,最后逃回,被罢官夺爵。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胜利凯旋,封卫青为关内侯。龙城之战是自汉初以来对战匈奴的首次胜利,为以后汉朝的进一步反击打下了良好的人心基础。

11、点击箭头所指历史典故,关注历史典故,体会古人智慧。

12、但是,李广就不是这样的人,天生看见匈奴就眼红,不管对方来多少人,一定要以命相搏。后来汉景帝知道后,既为他的敢死精神感动,但又担心他妨碍了和亲求和平的国策,只能定期将他调岗,以免节外生枝。李广的这两个特点也恰好成了他的致命弱点。当汉武帝决定打击匈奴的那一刻起,他对李广给予了高度期望,希望他能给年轻将领起个好头。结果,首次出战,计谋被对手识破,无功而返。再次出战,匈奴特别厚待他,配合他搏命的打法,将他的部队全歼,自己被抓,凭着一身武艺逃回汉朝,结果被判死罪,拿钱赎命,贬为庶民。

13、然后该案交由时任军法处处长鹿钟麟接手。孙在牢狱中,为自己专门写了辩白书,将针对他的指控进行了一一辩白。(笔者在此不多做抄写,列出原件给读者)

14、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5、李广窝在网兜里,闭上眼睛装死。走着走着,他微睁眼睛,偷偷地瞧见旁边一个匈奴兵骑着一匹好马,就一个鲤鱼打挺,从网兜里一跃而起,跳上那匹好马,夺了那个匈奴兵的弓箭,拚命地往回奔跑。几百个匈奴骑兵追了上来。李广一连射死了前面的几个追兵,终于逃了回来。

16、我刚好写了一篇文章,详细地阐述了李广为何难封,有兴趣的朋友直接移步我账号,置顶文章就是。

17、在汉朝和匈奴的战争中,李广是出过不少力气的一员猛将。李广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他家世世代代擅长射箭,李广也以善射出名。汉文帝的时候,李广在一次抗击匈奴的战争中立了战功,被提拔为皇帝的侍卫官。李广经常陪着汉文帝出去打猎,他那百发百中的箭法,每次都使汉文帝满载而归。汉文帝很高兴,他曾经对李广说:“可惜你生在今天,只能陪着我打打猎,要是你生在高祖那个时候,封个万户侯是不成问题的。”

18、第二点,龙城最少是匈奴单于的王庭之是祭祀的重要场所,卫青千里奔袭,首战告捷,给汉朝反击匈奴注入强心针,龙城的意义敌人的心脏,龙城飞将的概念代表胜利、代表希望、就是如果是李广,一辈子没战辙北,作为出征的人,那一个常败将军当作希望和寄托,这人怕是不正常吧?

19、李广一听说哪儿出现老虎,他就常常要亲自去射杀,居守右北平时一次射虎,恶虎扑伤了李广,李广带伤最终竟也射死了这只虎。

20、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很多人对王昌龄描述的飞将就是李广深信不疑,并且一口一个司马迁说的李广是飞将军,王昌龄写的飞将自然就是李广。

四、飞将军李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有一次,汉文帝乘车出巡,经过冯唐任职的官署,发现他还在做郎官。而郎官是汉代的初级官吏,就是皇宫侍卫,一般是年轻人干的,而此时冯唐的岁数已经很大了,汉文帝打算给他升迁官职,毕竟是自己的旧邸老臣,也还有才华。

2、文帝恍然大悟,当即派冯唐拿着符节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让魏尚担任云中郡郡守,冯唐也被任命为车骑都尉。可是,因为冯唐性子耿直,容易得罪人,所以迟迟得不到重用。到汉武帝的时候,朝廷征召贤才,才有人想到了他。可是冯唐已经九十多岁,不能出来做官了。王勃在《滕王阁序》里说的那句“冯唐易老”,就是借冯唐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者的胸臆。而苏东坡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则是从“魏尚”的角度表达自己期待做一番事业的心情。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4、(霸陵醉尉)宋·苏轼:“月黑林间逢缟袂,霸陵醉尉误谁何。”明·高启:“猿臂将军本自贤,灞陵醉尉竟难全。”

5、到最后过江后,由于72军88师主官都失去联络,不得不由74军军长俞济时代为统辖,而该师一切事务由参谋长邓经儒为管理。不过88师收容情况比起74军的58两个师还不错,88师12月20日收容将官一人(邓经儒),校官16员,尉官136人,士兵1420人,步枪250支,轻机枪13挺,重机枪3挺,小炮2门,迫击炮1门。

6、支持卫青的人觉得,“龙城”指的是匈奴祭天和大会诸部处。“龙”亦作“茏”,又称“龙庭”。《汉书˙匈奴传上》:“五月,大会龙城。”其地在今外蒙古鄂尔浑河西侧的和硕柴达木湖附近。另一个依据是龙城之战中卫青的优异表现。

7、一次,李广百骑遇几千匈奴骑兵。手下大恐,欲逃。李广反命令手下前进到了离匈奴阵地约二里处停下来,下令:“全体下马解下马鞍!”此做法使敌人坚信汉兵是在诱敌。随之李广和兵士出击奔驰,射死了一匈奴将领,从容回队后解马鞍,让士兵们放开马随便躺卧。时值日暮黄昏,匈奴军始终不敢进攻。半夜,匈奴兵害怕伏兵偷袭,就领兵撤离了。

8、(醉尉恼将军)宋·苏辙:“五马亲来看射虎,不愁醉尉恼将军。”

9、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10、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于鉴赏者来说,如果不了解典故的含义,就不能很好的读懂这些诗歌,更谈不上鉴赏。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

11、当分析完这一些,龙城飞将已经很清晰明了,和迷路将军毫无关系,只能是卫青,最后一点,在边塞行军打仗,用常识判断,如果是你,你是期盼常胜将军卫青还是常败将军李广?

12、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国家很是富强。可是汉武帝并不怎么愉快,因为他还有桩心事没有解决。这桩心事就是北方的匈奴还不断来骚扰,使得中原地区的汉族人民不能安安稳稳地生活。

13、因为李广这样机智勇敢,所以汉朝皇帝很器重他,边境上哪儿形势吃紧,就把他派到哪里去。李广先后做过陇西、北地、雁门、云中等地的太守。他到了哪儿,哪里的匈奴人就望风逃走。匈奴人给李广起了个外号,叫他为“飞将军”。

14、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比喻为人诚挚,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日本东京成蹊大学即以此为名。

15、于是,李广的名声大噪,匈奴闻风丧胆,见李广如丧家之犬之流的溢美之词比比皆是。

16、首先是唐生智在《呈蔣中正此次奉令衛戍南京謹將此役各部隊之功罪得失》报告中提到,“第88师...雨花台阵地全部失陷(后),该师无法恢复,退由中华门、雨花门入城。而敌小部队由雨花门入侵,业已发生巷战。是时,88师大部已脱离官长掌握。无法收容,乃沿中山路向挹江门北走。过铁道部时,被本部特务队组织不听,因此波及全军,此应负最大责任也。”

17、这部电影在去年放映前,一张导演和原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之子合影的照片将整个电影和孙元良推向了舆论浪尖。按照很多文史的说法,孙元良之所以被称为“飞将军”,那是因为他打仗的时候很会逃跑,因此而得名。笔者这里就用一些档案材料说说“飞将军”孙元良抗战期间的经历。

18、李广是陇西成纪人,先人李信是秦国的大将。李家世代善射。文帝时李广开始从军,非常善于骑马射箭,杀了很多匈奴人,升为汉中郎。文帝说:可惜呀,如果李广生在高祖刘邦时代,可以做万户侯。

19、李广,汉族,陇西成纪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事迹:汉文帝十四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元狩四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司马迁评价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0、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五、飞将军李广故事最简单概括

1、李广(?-前119年),华夏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先祖为秦朝名将李信。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

2、至12日下午5时召开高级将领会议时,第88师各部在中华门至雨花门城墙一带与日军对峙。在将领会议中,唐决定弃守南京。按照唐的计划,第88师应该是从飞机场东侧高桥门附近突围,向淳化镇,溧水以右地区向日军突击,最后在黟县附近集结。但这个大部突围的计划被绝大多数将领所否定,最后唐加上口头授令“如第88师,74军,教导总队诸部如不能全部突围,有轮渡时可过江,向滁州集结。”

3、但纵是这坎坷遭遇,始终不能掩盖的,是李广戎马生涯一辈子的贡献。他神勇的形象,也得到了后世诸多文人的虔诚景仰。但除了唐朝王维“李广无功缘数奇”的诗句略有夸大外,其他的诗文赞叹,却足以缩影他热血武勇的一生。

相关说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