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白最孤独的一首诗
1、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2、对于这首诗的时间和背景,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此诗作于天宝十二年,这是诗人第一次来到宣城,来到敬亭山。他不仅写下了《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而且还满怀无奈写下了这首《独坐敬亭山》。
3、他也想当圣贤,可是并没有这样的机会,因而之能寄情于酒。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5、但他所写的又不是他肉眼所见的,滔滔江水,从天而降,这样一泻千里的场景,是他的想象,这样的幻想有些夸张,却又在情理之中,令人仿佛闭上眼,便能见到这样壮阔的景象。
6、而山的有情,反应了世人的无情,青山依旧,可人世境遇却是翻天覆地。
7、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8、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9、这里也是如此,即使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他也坚信自己是必是有用的人才,这样大写的自信,鼓舞了古今无数仁人志士。
10、那段时间,我恰好在读李白,看了许多李白的故事,我才知道,《独坐敬亭山》所表达的,绝不像我理解的那样只有孤独,否则也太过肤浅了吧!
11、所以,在历史上,李商隐的诗是美得出奇,又难懂得出奇。人们一方面对他的诗爱不释手,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穷经皓首去理解这些诗。为了破解诗中的愿意,只好又追逐这位诗人生活的点点滴滴,连蛛丝马迹都不放过。只有这样,我们才发现,李商隐过得如此苦闷,如此孤独,也许就像这首《常娥》里面说写的:
12、李白一生好酒,就像他自己所言“酒肆藏名三十春”,在他看来,人生得意之时,就该尽情享受欢乐,对月当饮,对酒当歌。
1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14、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
15、何时更杯酒,再得论心胸。——《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
16、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17、但这一次不一样,李白写这首《独坐敬亭山》时,已是61岁,花甲之年。
18、而道家哲学讲究什么——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19、杜牧是唐朝中后期的杰出诗人,因为他的出身高贵,是宰相杜佑的孙子,在仕途上都还是一帆风顺的,但是为人比较感性,写的很多诗描写的是景,但却是隐含着浓浓的感情在里边。杜牧的诗主要是以七绝著名,用景物来抒发胸中的志士,杜牧并且还被人称为“小杜”,用这样的方式来区别杜甫“大杜”。
20、月光下花间饮酒,因为孤独无聊,便举杯邀月同饮,加上自己的影子,算成了三个人。
二、李白写的最孤独的诗
1、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
2、这首诗出自于唐代著名的诗人李白之手,想要更好的体会到李白当时孤独寂寞的心情必须要结合当时写这首诗的背景来共同分析。在当时李白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正处于在朝廷中不得志,有过在牢狱生活的经历以及曾被流放过。而此时的李白也是年事已高,有过这些经历之后与前期的写作风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作品中更多的都是抒发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之情。虽然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在当代人存有一些争议,但是无可厚非的是在李白经历了酸甜苦辣之后,也算是对人生有了一种新的感悟。在当下的李白没有了亲朋好友的陪伴,只剩下自己一人“独坐敬亭山”。
3、“岑夫子”一句是他的劝酒语,照应了标题《将进酒》。
4、作为一位不得志的文人,李白的孤独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被迫洒脱。
5、他不是陶渊明,归隐山林,“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即使屡遭挫折,他依然有“致君尧舜上”,道济天下的抱负,他的闲是迫不得已的“闲”,就像陆游的“矮纸斜行闲作草”。
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7、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8、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9、这是李白所要表达之意,这样的思想前人不是没写过,但却很少像他写的这般大气磅礴,令人不服都不行。
10、有段时间他甚至安家在敬亭山下,“我家敬亭下,辄继谢公作”。
11、这两首唐诗可以说是李白和杜甫五言绝句的代表作,李白清新自然,意境隽永;而杜甫发于议论,兼怀抒情;二者风格虽异,但同样含无尽之意于有尽之言内,着实难分高下.
12、此时的李白,已经从朝廷中放逐出来,再也不是翰林。他经历了人间的大悲大喜,从一个天子的近臣,变成了一介布衣,又回到了起点。很多趋炎附势的小人,让他吃了不少苦头,因此李白才写下了这首诗。
13、一句“与君歌一曲”便将他眼花耳热后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14、第一次是在公元753年,应其堂弟李昭,宣城长史(相当于现在的政府秘书长)之邀。
15、743年,唐玄宗对这位任性的文人彻底失去了耐心,给了些金子便打发了他,从此诗仙的仕途就这样断送了。接下来诗仙的人生可以用“自暴自弃”4个字来形容。加入永王的逆军,被贬夜郎,“谪仙人”的荣光不复存在。
16、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7、纵使千金散尽了,他还要拿出五花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这样一醉方休的豪情怎不令人敬佩呢?
18、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郁贤皓《李白集》认为此诗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前后。黄锡珪《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系于天宝十一载(752)。一般认为这是李白天宝年间离京后,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
19、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20、但是这种时候,我们就是孤独的,是寂寞的,有的人就会害怕这种孤独感,他们想要去寻找伙伴与自己一起,哪怕是只是陪在自己身侧。但是也有的人会很享受这独处的时光,因为这个时候他的心会静下来,然后能够冷静的去思考问题,去规划未来,没有外界的干扰,没有喧嚣,这个时候是他们最平静的时候,也是最清醒的时候,他们非常享受这种感觉,也在这期间受益。
三、李白最孤独的一首诗什么时候写的
1、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此时的李白混的有点惨,连鸟和白云都不远搭理他,只有敬亭山跑不掉,没有办法只能和李白大眼瞪小眼的对望。
3、意境很明确,就是孤独,然而到底是写谁,这首诗的争议却很多。有人说是写的意中人私奔,有人说是歌咏当时数之不尽的女道士,当然,更多的人还是倾向性认为,这是写李商隐自己的感受。最关键的还是在那个“悔”字上。
4、伴我歌唱月儿徘徊,随我舞蹈影儿凌乱,清醒时一起寻欢,沉醉后各自分散,期待这无情的游乐,升华为历史长河中永久的经典佳话吧!
5、李白《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译文: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如果风停了,大鹏飞下来,还能扬起江海里的水。世间人们见我老是唱高调,听到我的豪言壮语都冷笑。孔子还说过“后生可畏”,大丈夫不可轻视少年人。
6、他在年轻过的时候,曾拜访过名士李邕,却遭冷落,但他却毫不气馁,高歌“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7、而“闲”表面说的是孤云游离的状态,实际说的是诗人无所事事的悠闲。
8、李白与宣州有着不解之缘,他一生狂放,傲视诗坛,却对一人推崇备至,那就是南朝著名山水诗人,曾做过宣州太守的谢朓。
9、李白擅写古风古诗,其诗作中格律诗占比极少,五言绝句尤其稀有。但李白的五言绝句几乎都是精品,最著名的莫过于人人皆知的那首《静夜思》。而这首《独坐敬亭山》意境隽永、余味悠长,丝毫不输《静夜思》。
10、这两句诗有孤独感,为什么?
1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忘尽天涯路。
12、“人生”一句便是及时行乐的最佳描写。
13、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14、说起李白,都能将他与最伟大的诗人画上等号。确实,李白以非凡的天赋,造就了无数诗篇,又以离奇的人生,为这些诗篇增加的亮色。他的诗歌,达到了变幻莫测,天马行空的境界,为浪漫主义做出了最好的诠释。我们通常所见到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这一类。
15、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16、诗词原文清平调词三首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创作背景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一日,玄宗和杨妃在宫中观牡丹花,因命李白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而作。
17、虽然这几句写的是壮志难酬的愤慨,但却悲而不伤,不失豪壮本色,这便是诗仙的独到之处了。
18、不是一盘、一碟菜,而是整整的一只羊,一头牛。
19、无独有偶,柳宗元的孤独也是以天地山川为背景,只不过他的孤独似乎是因为不被理解,是心灵的孤独。柳宗元的《江雪》:
20、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
四、李白《凤求凰》全诗
1、《寄从弟宣州长史昭》中,他写:“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中,他写:“时游敬亭山,闲听松风眠”;《秋登宣城谢眺北楼》中,他写:“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他说:“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游敬亭寄崔侍御》中,他写:“我家敬亭下,辄继谢公作”。
2、后来他又多次重游宣城,“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3、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4、这首诗没有一句,一个字说孤独寂寞,为什么就给人一种冷清之美呢?在第一句中,室内的烛火都已经燃了一整夜,说明主人彻夜没有入眠,而第二句中,银河、晨星都是用来说明天色渐渐变亮,字里行间就是一中孤灯无眠的情绪。
5、可是他的心中到底还是意难平,所以才会希望醉生梦死,不复清醒。
6、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7、钟鼓馔玉象征的是富贵的生活,这种生活谁不向往呢?
8、作者:凯紫来源:凯紫的诗词之美(ID:kaizisc)
9、与其说他是视金钱如粪土,不如说他自信又豪爽,他结交好友,饮酒取乐,向来是一掷千金。
10、接下来的三句描绘的是一场盛宴,在这场盛宴中,他不断劝酒,痛饮高歌。
11、渝州:隋初改楚州为渝州,治巴县,即今重庆。后遂以渝为重庆的简称。《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2、如果说李白的诗,是气势磅礴的黄河,杜甫的诗,如同史家笔下的泣歌,那么李商隐的诗,则更像是一个个捉摸不透的谜语。它的诗大多隐晦难懂,甚至连标题都没有取,在一个个朦胧美丽的意境中,让人彷徨而不能轻易理解。
13、可月亮压根儿不懂饮酒,影子也白白陪伴,没办法,只好趁青春大好时光,快活一时是一时吧。
14、然而,作为诗人,特别是一位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自身命运又坎坷多难得的诗人,他的诗歌当然不会一成不变。除了放歌纵酒以外,他也写下过一些苦闷的诗歌。其中,最为孤独,最为落寞的当属这首《独坐敬亭山》:
15、经历了安史之乱的颠沛流离,李璘幕府的牢狱之灾,流放夜郎的大难不死,他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宣城。
16、接着的三句算是他的酒后真言了,以古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
17、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18、在他留下的千首诗中,最难以超越的应该是《将进酒》,只是开头17字,便惊艳了千年,后人有人称“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
19、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20、经常夜里两个时间醒,是肝脏在求救!坚持四件事,肝病就能远一点
五、李白最霸气的十首诗
1、他久久地凝望着敬亭山,敬亭山也仿佛在默默地注视着他。在这世间,能够和他永远相看不厌的也许只有敬亭山了。
2、他虽然诗途得意,但是仕途却一直十分坎坷。
3、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钦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4、这首诗通篇都是名句,有着震古烁今的感染力,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5、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6、其实李白能写出“相看两不误,只有敬亭山”,最伟大的意义不在于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而在于他真的找到了山水的灵魂,找到了敬亭山的灵魂。山水是有灵魂的,人类不要妄自尊大,以为自己是万物之灵长,以为只有人类才可以俯瞰一切,其实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有他们自己的灵魂。当然这种灵魂可能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它可能是哲学意义上或者说是玄学意义上的,但是只有能体悟到山水和自然的灵魂,你才能真正体悟到“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妙境。
7、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8、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金陵酒肆留别》
9、一个“尽”字,将他的情绪写到了极致,突出了他的百般惆怅。
10、“钟鼓”一句算是愤慨之语。
11、这首诗是李白所写的五言绝句,不仅有对敬亭山景物的一种描写,而且更是将敬亭山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这座山看作是自己的一位朋友。前两句诗是对于敬亭山景物的一种概括鸟儿飞走了,而天空中只剩下了几朵云彩在飘来飘去。这样的景象也正像是李白此时的心理状态,心中的孤单与飞走的鸟儿和天空的白云一样孤单寂寞。而最后两句诗李白将敬亭山比作是自己的朋友,而在此时此刻陪伴他的也只有这座敬亭山了。
1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白
13、这首诗的意思,一如李白的风格,并不艰涩难懂:群鸟在高高的天空中越飞越远,逐渐散尽,孤云也偷偷溜走,独自去偷闲。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怎么看也不会满足的,就只有我和这眼前同样孤独的敬亭山了。
14、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