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情说说

桑榆可以代指老人吗 『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

一、老人的雅称桑榆

1、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

2、本指雏鸟的嘴,借指儿童。《淮南子·汜论训》“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

3、鹏程万里: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4、对象:润城镇各村、各单位推荐报名参加。

5、三寿中之上者,最高的年寿。《庄子·盗跖》中记载,“人上寿百岁,中寿下寿六十。”

6、为深入贯彻县委、县政府实施”田园城市、美丽乡村、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全域旅游名镇步伐,提升“东方古堡,诗意润城”旅游品牌影响力;深入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传统文化,展示文明新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润城镇党委、政府决定举办——

7、孤苦伶仃:孤独困苦,无依无靠

8、君从可乐山头下,两载洪涛荡我胸。

9、卓有成效:卓,特别突出,卓越。指很有成绩、效果

10、君不见,冶铁铁飞金失性,此虽儿戏终当戒。

11、心急如焚: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12、知命:指50岁。语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称50岁为知命之年

13、群贤毕至:很多有才能的人都来了

14、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文化底蕴,加快我镇全域旅游名镇步伐建设,提升“东方古堡,诗意润城”旅游品牌影响力,充分挖掘和展示我镇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示我镇群众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打造“诗意润城”这一文化品牌,根据润城镇首届旅游文化节实施方案安排,特举办“诗意润城”——诗歌朗诵会,方案如下:

15、杀人如麻:杀死的人多得象乱麻。形容杀的人多得数不清

16、信誓旦旦: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17、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18、百折不回:挫折。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也说百折不挠

19、B项错误,女孩十二岁称之为“金钗之年”。

20、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二、桑榆可以代指老人吗

1、一帆风顺: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2、断甓泥封石炭堆,当门齐放火莲开。

3、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孩子长到十岁就可以上学了,因此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4、“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本是唐代诗人王勃的名作《滕王阁序》里的一句名言。原文接下去两句是:“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抒发了古代文人虽然遭遇到“时命之穷”,仍然因之以自励的胸怀。

5、我醉油油听不足,海东闪缩冰轮生。

6、坐拥烟霞同啸傲,情耽诗酒近疏狂。

7、洪炉入夜溶并铁,飞焰照山光明灭。

8、资讯.旅游.房产.二手.交友.供求.商城.广告

9、五十步笑百步:后泛用以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好或重的区别

10、并州产铁人所知,吾州产铁贱如泥。

11、《论语·为政》云:“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古时15岁也称“志学之年”。在今天,15岁处于初中青春期的年龄,是一个人自我意识的迅速觉醒时期,内心尚未成熟却又急于长大。

12、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故特代指77岁

13、七月十五以面捏和尚祀场神

14、指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即婴儿刚生下来的时候是红色的,所以称“赤子”。赤子之心,就是指具有婴儿一样的纯洁无瑕的心。

15、 桑榆,喻为晚年出自《太平御览》卷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 意思解释为,夕阳西下,处于桑树榆树之间,后文人墨客多以桑榆一词喻傍晚之景借喻之人到晚年。

16、女子十五岁及笄。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17、古代对老年人的称呼:

18、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明徐渭《又启严公》:“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贻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19、瓦屋三间归有约,不应蹉跌到如今。

20、参赛选手必须遵守相关规定,按时参加开会、抽签、比赛。

三、桑榆的别称

1、D.还历之年一一六十岁

2、师中老成持重,为时名将。《宋史·种师中传》

3、D项正确,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一轮回,人年满60岁时,恰又回到出生时所逢的农历年,故称还历之年

4、A项正确,古代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岁左右。

5、遮天蔽日:遮蔽天空和太阳。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

6、土牛臃肿芒神丑,赚得香闺掩笑看。

7、低鬟敛鬓畏见人,软沙冷石堆红裙。

8、翻译过来就是,(游明根回答)我的年龄已经很大了,此时年老力衰,受陛下的恩泽,得以善终,在家中度过残年,接受先帝和陛下的恩惠,是我所乐意的事情。

9、90岁:上寿:九十为上寿。

10、为所欲为: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11、耆艾(qíài):《礼记》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人之五六十岁老年人;

12、说起“知天命”,有人会误认为是听天由命的意思,其实这个年龄对荣辱得失已淡然,知晓理想实现之艰难,做事情不再苛求结果。《周易》以五十根蓍草演算占卜的方法,视50岁为“大衍之年”,《淮南子》认为“年而知四十九年非”,说明此年龄为“知非之年”。年过半百,也是从中年步入老年的过渡期,人生到了更为成熟豁达的年龄。

13、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古代女子12岁开始带钗梳妆

14、桑榆的意思是桑树与榆树。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以喻事之后阶段。比喻晚年;垂老之年。喻指隐居田园。

15、C.豆蔻一一束发一一期颐一一不惑

16、此作佣者岂达礼,乃与市侩同豪粗。

17、古稀:指七十岁的老人。

18、铁花迸出珊瑚颗,深夜林中百道飞。

19、古代指女子十二岁的年龄。

20、物华天宝:原指万物的光华,天上的宝气。形容各种珍贵的物品

四、老人的雅称桑榆什么意思

1、垂髫(chuítiáo)

2、沁溪环曲抱山陬,啜茗垂纶趣甚幽。

3、我们形容一个天真少女,经常说她处在豆蔻年华,而形容老人,我们时常会说这位老人家已到了古稀之年,或者说到了耄耋(màodié)之年。那么,这些称呼年龄的词具体指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可惜年华不暂留,等闲嬉戏度春秋。

5、在家族的见证下,年满20岁的男子在宗庙里由指定贵宾加冠,以示成年。由于这个年龄的男子体格尚未强壮,所以又称“弱冠”。仪式之后,人生就开始全新的出发。

6、朗诵时间限定在3—5分钟,如果超时或不足,评委将适当扣分,集体朗诵可适当延时。个人朗诵必须是现场朗诵,集体朗诵可前期录制。

7、一叶轻舟泛沁溪,渡来闲傍小桥西。

8、给游客一个到润城旅游的理由:

9、人笑贫仍原宪似,自怜年与老泉同。

10、 东种桃、杨,南种梅、枣, 西种栀、榆,北种李、杏,大吉我国处在北半球,所谓阳宅右边,就是指的西边哦。由以上说法可以看出,不管是桑树还是榆树,都是在宅子的西边。这样,夕阳西下,阳光都是穿越桑树或榆树,人们看夕阳也是透过桑树和榆树,所以桑榆就成了日暮的代名词,后来就引申为了人到老年了。

11、高朋满座:满座尽是高贵的宾朋

12、似游赤壁侪麋鹿,宛在仙源听犬鸡。

13、和面作花糕笼蒸,高者四五尺,状于塔类

14、阳城产铁,每当上元夜,山头置巨炉溶铁汁,遍洒原野,名曰“打铁花”。为作《铁花行》

15、50——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眼之年、大衍之年

16、进入40岁,就来到不惑之年。《论语》中有“四十而不惑”的说法。不惑,就是不迷惑、不糊涂,到了这个年龄,人生中经历了许多事,也想通了许多事,不会像青年时期那样困惑了。

17、结草衔环:亦作“衔环结草”。原是古代两个受恩报答的故事。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18、指百岁之人。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日其勇,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轼《次韵子由二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19、髫(tiáo)年:女孩七岁。

20、安之若素:对于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平素,泰然处之

五、古时候桑榆指什么

1、A.女子到了出嫁的年龄

2、扶摇直上:形容上升很快。比喻仕途得意

3、鲐(tái)背:是古人九十岁的别称,鲐背泛指长寿老人。谓老人背上生斑如鲐鱼之纹,为高寿之征。《尔雅·释诂上》:“鲐背、耇老,寿也。”

4、幼学(yòuxué)

5、碧玉年华(bìyùniánhuá)

6、以下对年龄的代称,所指年龄最小的是()

7、“奉”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如:

8、偏是儿童能记事,闻鸡起摔老南瓜。

9、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内心焦急万分

10、汉语翻译如下:(游明根回应)我的年纪早已非常大了,这时年老力衰,受皇上的恩惠,得到善始善终,在家里渡过残年,接纳先帝和皇上的恩典,就是我所愿意的事儿。

11、十五岁。语出《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12、润城,饮食文化独特。千年的文化积淀和长期的南北方商贸交流奠定了千里沁河美食第一镇的称号。其中润城八润城麦芽枣糕、润城拉面、润城猪脏这四大名吃名满天下,是广大游客到润城必先品尝的地方美食,也是晋城地方美食以乡镇名子命名最多的乡镇。

13、谁知昨日张罗处,忽得今宵独热来。

14、老当益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15、比赛时,各单位负责参赛人员安全。

16、珠盘玉落:形容乐器弹奏的声音清脆悦耳,十分动听

17、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帮助,指解决不了问题

18、耄耋之年(màodiézhīnián)

19、闲中还欲求仙术,携手逍遥八洞宾。

20、正大光明: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六、老人的雅称桑榆

1、(正音)骥:不能读作“jí”;枥:不能读作“lí”。

2、我们从儿童时期开始换牙,长出新牙,因此在7岁至8岁间,古人称之为“龆龀”,该词还借指孩童。女孩7岁又称“髫年”,男孩8岁则称作“龆年”。初入学的10岁学童,则称“幼学”,《礼记》中称“人生十年曰幼学”。

3、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4、七夕摘菟丝沉水,以相刀砧

5、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

6、义愤填膺:由不义的人和事所激起的愤怒感情充满胸膛

7、力疲气竭暂放手,始见明月空中行。

8、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自称。或对一般读书人的雅称

9、容有底止:或许能相当深。底止,深的意思

10、为了解决患慢性病且行动不便的乡亲就医的困难,樊素珍提出可以上门服务,俗称“打排子针”“输排子液”,即每天1至2次到患者家中打针、输液,直至痊愈。有一年冬季的一天,她雪后骑自行车出诊,因路滑摔了3个跟头,她怕家人担心,回来只字不提。几天后,老伴儿从患者口中得知此事,不停地埋怨她:“你也是年过花甲之人了,摔个好歹的如何是好!”她呵呵一笑说:“没事的,我以后小心便是。”从此雨雪天出诊,她只能步行。真是刮风一身土,下雨一身泥。无论寒冬酷暑,她都风雨无阻,从不耽误患者的治疗。

11、花甲:指六十岁的老人。

12、“垂髫”为三四岁到七八岁;“总角”是一种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代指八九岁到十三四岁;“豆蔻”为女孩子十三四岁;“束发”为男子十五岁;“弱冠”为男子二十岁;“而立”为三十岁;“不惑”为四十岁;“花甲”为六十岁;“耄耋”为八九十岁;“期颐”为一百岁。

13、物华天宝:指各种珍美的宝物

14、信口开河:随口乱说一气

15、指日暮。比喻晚年。典出《太平御览》卷三弓《淮南子》:相传太阳落在崦嵫(古代指日落的地方),日影照在桑榆树上。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诗:“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16、男子二十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17、枯枝瘦草相新鲜,异彩奇葩遍原野。

18、更有桃花红夹岸,何殊身到武陵游。

19、一百四十岁。也就是两个古稀。

20、附件2:润城古诗词参考内容

1、范庄村是樊素珍婆家所在地,距县城近10公里,生活环境较差。她来这里开诊所,一不为挣钱,二不图享受,只想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乡亲们做点儿实事。冬天屋里没有暖气,要自己生炉子取暖,两个扫地风炉子,炉火旺旺的,室温只能达到十几摄氏度,穿着厚厚的棉衣还冻得直哆嗦;夏天,蚊虫叮咬那是小事,因经常停电,电扇都不能正常使用,闷热难耐。为了保持正常营业,她动员退休的老伴儿来这里做饭、生炉子、搞卫生,做后勤保障工作。女儿是卫校毕业生,目前在铁路上班,倒班休息时也来帮忙打针、输液。真可谓“全家回老家,艰苦行医齐上阵!”

2、花甲之年(huājiǎzhīnián)

3、评论功能现已开启,灰常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4、坚如磐石:象大石头一样坚固。比喻不可动摇

5、龆龀(tiáochèn):儿童换牙,长出新牙。(七八岁间)

6、包举宇内:并吞天下,占有一切

7、放浪形骸: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

8、(英文翻译)oldbutstillvigorousinmindandbody

9、迎上长街转曲巷,灯船花鼓入官衙。

10、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11、中国有句古训:“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八十耄耋。”这句古训是对人从生到死的经典概括。你知道它意思吗?

12、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多用于形容怀有雄心壮志的老年人。常跟“志在千里”连用。

13、为纳好风披扇影,偶寻春水践苔痕。

14、老拙:旧时老年人自称的谦词。

15、忽然澒洞不可收,万万壑千岩洒红雪。

相关说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