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情说说

苏轼被贬后写的诗(89句好句)

一、苏轼被贬后写的诗

1、但非常不幸的是,这三人都先苏轼而去,可想而知晚年的苏轼有多悲伤,不仅被贬,还连累了自己心爱的人同自己一起受苦而害病去世,大文豪的一生是真的命途多舛啊。

2、置身高楼,凭高看去,中秋的月夜,长空万里无云,显得更为辽阔无边。月亮的光辉从天上照射下来,使秋天的碧空沉浸在一片清冷之中。在月宫的琼楼玉宇上,仙女们乘鸾凤自由自在地来来往往,我向往月宫中的清净自由,秀丽的江山像图画般的美丽,看过去在朦胧的月色里,树影婆娑。

3、敛收平生心,耿耿聊自温。

4、他还亲自主持配制了“圣散子” 这一味药方,价格便宜,疗效显著,救了不少传染病人。后世也用于临床。

5、苏轼是因为“乌台诗案”而被贬的。苏轼在政治上比较保守,与王安石的政见确有不同。(这道题是活用文学史常识)(标准答案哦!)

6、苏轼被贬谪海南岛时,曾作诗描绘当地黎族妇女也爱用茉莉花装修鬓发和含槟榔的风俗: 暗麝着人簪茉莉,红潮登颊醉槟榔。

7、大家好!这里是演婷说,每天陪你三分钟!

8、然后,在次子的撑扶下,渡过白浪滔滔的琼州海峡,沿着琼西荆剌丛生的小道,向儋州走去。

9、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宋·苏轼《浣溪沙》

10、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11、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12、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

13、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5、首联“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意思是说,在远离京都七千里外的惶恐滩上,诗人仿佛像一叶小舟,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无疑这两句诗,将苏轼晚年被贬谪的凄凉处境,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二毛人”,指黑白头发兼杂的老年人。“七千里外”和“十八滩头”、“二毛人”和“一叶身”,形成的强烈对比,主要是为了烘托凄凉的处境。

16、更着短 高屋帽,东坡何事不违时。

17、《满江红》怀子由作苏轼清颍东流,愁来送、征鸿去翮。情乱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雕华发。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占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18、三十三年,今谁存者?

19、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0、第一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不过在此之前,因对“王安石变法”提出异议而受排挤,他就去杭州、密州当官。

二、苏轼被贬后写的诗

1、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2、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3、若说王润之让苏轼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那么王朝云便给了苏轼精神上的慰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释义: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就是苏轼和王朝云游西湖写的。

4、岭南天气卑湿,地气蒸溽,而海南为甚。夏秋之交,物无不腐坏者。

5、海棠被造物主故意安排在这空谷中,周围草木桃李烂漫,或许她内心苦于幽独。但面对周遭的一切,她还是嫣然一笑,这笑,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6、七月的海南,阳光毒辣灼人。

7、1082年,苏轼与朋友一同出游,不想却在沙湖道上遇上下雨,而拿着雨具的仆人已先离开了,被雨淋着,朋友们都觉得很扫兴,匆忙赶路,唯独苏轼扔在悠闲散步,其实对于人生,仕途的来说,这样的风雨算得了什么呢,所以苏轼对这春雨毫不在意,而等到雨停放晴后,苏轼便写下了这首诗。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经两年了,对待政治上的不幸遭遇,他一向随遇而安,豁达相待,此词就是借他在风雨中处惊不乱,来表达他这种旷达的人生态度。

8、苏轼的一生就像这几句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9、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10、在惠州,他发明了烤羊脊:

11、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12、在谪居儋州三年的韶光里,他食芋饮水,著书认为乐,共写诗一百二十七首、词四首、各种表、赋、颂、碑铬、论文、信件、杂记等一百八十二篇。这时期的著作,已没有了大江东去的奥衍闳深;也不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而是在很多的农家日子的写实中,寻求陶渊明动听自乐的隐逸日子。

13、我行忽至舜所藏。 江边父老能说子,

14、但是苏轼被降职做了黄州团练副使,虽然他是在做官,但是仍然在言论,行为上受到种种限制,后来,哲宗继位,司马光的变法又登上政治舞台。

15、那说起苏轼对于惠州最大的一个贡献,自然是他所留下的那些感人的诗篇,其中这首《惠州一绝》,更是令这首诗现在已经成为了惠州的一张名片,人们只要一提起惠州,自然而然地会想到苏轼,进而想到他这首诗,以及里面所描写的荔枝。那作为东南沿海一带比较常见的一种水果,可是到了大文豪的笔下,则是重新焕发出了生命,并且也让人们见识了惠州最有独特的水果。

16、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17、第一次是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苏轼写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等诗词。

18、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19、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20、在杭州,他写出了那首“遂成为西湖定评”的经典七绝:

三、苏轼被贬后写的诗表现乐观

1、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2、被贬黄州后,他作《卜算子》,以孤雁自喻。

3、苏轼一生风雨飘摇,他本是北宋文坛的领袖,博采众长,是集官僚、文士、学者三位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4、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5、到黄州后,他开始住在定惠院,以后又迁到长江边上的临皋亭。元丰四年春天的一个傍晚,词人在临皋亭上倚栏观江,见落日斜照、春意盎然,又逢短暂的春雨令水天生出奇妙的景致,心神激荡,便将这美好的景色记录了下来,即成此篇。

6、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奏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外还有屈原,李白杜甫张九龄王维孟浩然王翰杨炯杜审言陈子昂张籍贺铸唐伯虎徐文长等等诗人都有被贬后的诗句

7、现在我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自己的影子当成知心朋友和他一起起舞,希望愉快地度过如此良宵,邀月赏心,用酒浇愁,但悲愁还在。不要辜负了这良辰美景,此时此刻,唯有月亮才是我的知音,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唤起人们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8、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10、苏轼因诗入狱才刚放出不久,就继续写诗讽喻政治,苏轼这是活腻了吗?

11、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12、在这里,怎么能生活久呢?

13、在这里,苏轼写下了著名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和这首海棠诗。所以这里可以看作是苏轼黄州创作的第一站。

14、纵观苏轼一生,遭遇常人难以想象的不幸,却始终保持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在逆境中实现自身价值,把儒家的坚毅、道家的超脱、佛家的达观糅合在一起,从而成为世人敬仰的苏东坡。

15、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16、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17、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18、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

19、芒鞋不踏名利场,一叶轻舟寄迷茫。

20、苏轼这一生命途多舛,文学上的成就虽高,却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还一次比一次被贬的远,

四、苏轼被贬后写的诗表现豪迈

1、贬逐的人,当然不妨员外安置,诗人惯例,都要做做水曹郎。惭愧的是我劝政事已毫无补益,还要耗费官府岸禄,领取压酒囊。

2、这次虽被贬南荒,但苏轼并不悔恨,这样的远游恰恰成为了他平生最奇绝的经历,苏轼豁达乐观的襟怀也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3、阳台山上春雨忽至,胡乱地洒在歌楼打湿了美人的粉腮。忽然一阵东风卷地而来,吹散了云雨,落日的余晖从乌云缝隙中斜射出来,染红了半边天。

4、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5、仕途不顺也就算了,他的三位爱人也都红颜薄命先他而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释义: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单从这一句就足以看出苏轼心中对亡妻的想念之情。

6、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7、苏东坡写海南黎族酒的诗

8、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9、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10、重要的是,就算暂时身处陋邦地瘴,也要嫣然一笑。

11、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2、译文: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人群开始安静了。

13、这首词的开篇“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就是千古名句,它不仅营造出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表现出了苏轼内心的孤独感,还为后面“幽人”、“孤鸿”的出现起到了铺垫作用。意思是说:在漏壶水尽,夜深人静的时候,苏轼独自一人走到了庭院中,看到了一轮弯月挂在了稀疏的梧桐树间。

14、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15、酒并非好酒,常因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多被云层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16、已近垂暮之年的苏轼携次子苏过,在一家人的扶送下,跄跄踉踉地来到了海安。在行将渡海时,苏轼老泪纵横,拱手与长子及诸子预作诀别。一家人恸哭于海滨,悲愤交加,其情惨痛,令人感叹!

17、人生难免起起落落,当我们身处困境时,应该如何更好地面对?苏轼用他一生的经历给出答案。作为宋代首屈一指的文人,苏轼的才华超凡脱俗,二十出头就进士及第,可谓是天之骄子。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对苏轼非常赏识,并且毫不掩饰地说:“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18、这首词作于元丰四年(1081),一题为“黄州临皋亭作”。苏轼因为写诗揭露新法的弊端,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成为失去自由的罪人。

19、不恨这种花儿飘飞落尽,只是抱怨愤恨那个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重缀。早晨一阵风雨,杨花踪迹何处寻?一池浮萍,全被雨打碎。满园春色分三成,两成变尘土,一成随流水。仔细看来,那全不是杨花啊,点点全是分离人的泪。

20、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五、苏轼被贬后写的诗以及背景

1、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其三

3、公元1085年,宋哲宗继承皇位,高太后垂帘听政,保守派的王安石被任命为宰相,苏轼被召回京城。从起居舍人,到中书舍人,而后又升迁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只用了几个月时间,苏轼迎来仕途上的春天。但好景不长,苏轼因反对司马光的一些做法,再次被贬到外地,一次比一次远,于绍圣元年被贬至广东惠州。

4、王弗在27岁就先苏轼而去了,苏轼悲痛万分,连续3年都没有再写过诗词。后来长辈的安排下,苏轼又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作为继室,而王润之呢虽然不像王弗那样聪慧谦谨,但也是很柔顺贤惠的一个人,对待王弗所生的孩子就和自己亲生的一样。

5、杨花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没有人怜惜,任由它飘坠。离开了树枝,飘荡在路旁,细细思量仿佛又是,无情,实际上则饱含深情。它被愁思萦绕,伤了百折柔肠,困顿朦胧的娇眼,刚要睁开又想闭。正像那思妇梦中行万里,本想寻夫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唤起。

6、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7、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8、译文: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9、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相关说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