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情说说

画的一首诗(画诗一首什么诗120句)

一、画诗一首什么诗

1、下联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清代康熙之时,号“莲坡”的举人查为仁著有《莲坡诗话》,其中记载了湖南湘潭人张灿的一首七绝: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事事都变更,柴米油盐酱醋茶。

2、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3、诗人以清疏的语言和潇洒的笔调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的云山秋意图。全词音韵和谐,辞意兼美,清丽秀润,亲切自然。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6、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7、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8、投稿邮箱yxlfxyygs@1com

9、画是一首近体诗“五言绝句”

10、高高的山上现在进入了秋天,山中景物清爽秀丽。景物众多争艳斗奇就像一副图画。枫叶之多尽染万山一直连绵到云彩边上,在山岩深幽之处。无数的菊花,点点洒洒。

11、(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12、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忧伤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13、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14、(刊发的优秀作品,将有机会在百度,搜狐上展示,若有异议请提前告知!)

15、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

16、桃李莫相妒,天姿元不同。

17、这首诗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实。

18、❤点击免费领取➔最齐全的工笔画自学视频教程

19、“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两句讲的是画面上的花和鸟。

20、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二、画的一首诗

1、《画》描写了山,水,花,鸟这四个景。

2、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琴抚未携月入室棋落盘中局已定书赠如玉倾城颜画壁霓裳舞娉婷诗朋满庭阁欢喜酒友登堂藏笑语花雨柳风邀相来

4、这是一首很轻,很幽淡的词。

5、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6、远看山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

7、这是一首画作欣赏诗,从诗中的描述来看,画中有山、水、花、鸟都是典型的中国画题材,而且肯定是一幅画得相当逼真、传神的作品。作者通过文字的描述,把一幅本是静止的画变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卷轴展现出来:苍翠的山,流动的水,绽放的花,欢鸣的鸟,一派鲜活的景象,把读者引入了无限的遐想之中。当读者从遐想中回到现实的时候,才发现,画中的一切不过是一个个无生命的静物。

8、思念之初,神魂入梦,行遍江南烟水迷濛之路,不见伊人,消魂之苦无以倾诉,醒来后,消魂情状更难忍受。梦寻无望,只能弹筝诉说,可依然难解心中断肠之苦。

9、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10、大溪二小一(1)班徐杭成

11、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12、城北小学五(1)班桑宁禧

13、实验小学三(3)班刘曦遥

14、有两种,唐伯虎:书画琴棋诗酒花,开门七件人人夸。而今有酒独自饮,奈何无人对诗话。还有一首类似的诗:清代查为仁《莲坡诗话》中一首诗:“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烟酱醋茶。”

15、画面上的花和鸟。花儿在春天里盛开,春天过去,花儿就凋谢了;但是画上的花儿,不管在什么季节,也照样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的鸟儿,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人走近了,它也不会受惊,不会飞走。这都表现出一幅山水画的特点。

16、海水桑田欲变时,风涛翻覆沸天池。鲸吞蛟斗波成血,深涧游鱼乐不知。

17、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8、《咏画》是著名诗人楚翎翼的处女作,是他七岁时读古人诗、观古人画,突发灵感所作。这首五言绝句读来朗朗上口,虽然字有重复,但是诗歌表达的意境却悠远深长。

19、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20、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

三、画这首诗画一幅画

1、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2、这首诗就是一首题画诗,中国画非常讲究“意境”,往往画中题诗,诗画互补,使意境更加深远。再在画面加盖红印章,使中国画集诗、书画、印于一身,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使人在读诗看画、看画赏诗之中,充分享受艺术美。

3、泽国二小四(4)班叶明泽

4、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5、是王维写的一首描写山水的诗。

6、如果说山水是诗人抒发情思的媒介,而诗心化境,则是画家营造山水意境,并付诸创作的最佳途径。画家心中的景象,逐渐化为一种潜在的意象,这意象,一旦有“诗心”的激发,就会有一种创作的冲动。

7、《画》这首诗是一首画作欣赏诗,从诗中的描述来看,画中有山、水、花、鸟都是典型的中国画题材,而且肯定是一幅画得相当逼真、传神的作品。

8、白话文释义: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9、真正的艺术家大都具备诗人的情怀,因为诗首先能够净化人的心灵,而那心灵,又恰恰诗化了世间万象。诗与画,或激扬、或委婉、或清馨、或幽雅、或秀丽、或雄浑……抑或是那些含有辛酸、无奈、失意、伤感、牢骚等情绪的作品背后,无一不有一颗诗心在动。

10、要求文章内容健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录用的稿件,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及照片。

11、这首诗是在安史之乱以后,李龟年南奔湘中,曾在某官郎邸席上演唱本诗,这说明本诗在盛唐时已为时人所传唱,且在战乱年代依然长盛不衰,从中足见本诗感染人心之深。

1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3、柳绿花红、菩飞莺啼、美人如云,使人产生暇接的感觉,诗人以语言音韵来表情达意,颇有情致。

14、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15、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1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画(唐代王维诗作)

17、《画》这首诗写了山、水、花、鸟四种景物。

18、词人在这首词里发出了年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19、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20、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扩展资料这是一首画作欣赏诗,从诗中的描述来看,画中有山、水、花、鸟都是典型的中国画题材,而且肯定是一幅画得相当逼真、传神的作品。

四、画这首诗

1、七步诗曹植(两汉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意味无穷,院子里、池塘边,梨花和柳絮都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之中。阵阵微风吹来,梨花擂曳,柳条轻拂,飞絮蒙回,是一个意境清幽、情致缠绵的境界。

3、《咏画》是楚翎翼的第一首诗歌,是他七岁时接触古诗后突发灵感所做。

4、答: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是古人八大雅事,指弹琴、弈棋、书法、绘画、作诗、喝酒、赏花、品茶。清代查为仁《莲坡诗话》中一首诗:"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

5、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画是一幅山水诗。有田园风情,是一首丰收的诗。从字面意思来理解,这是一副山水画,试看全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第一句写山,二句写水,三句写花,四句写鸟。如果真的具体写一副画,这画是哪副作品已没法猜测了,但是根据所作诗句内容猜测,应该不是写一副具体的画,。古诗《画》描写了山,水,花,鸟这四个景。

6、春天本是百花竞放、喧闹芳菲的季节,可是经历一场风雨后,凋零的花朵,衔泥的春燕,对月啼叫的乌鸦却让人顿感凄凉。全词无一字说愁,却处处都透着愁绪。

7、SUMMERSAFETY

8、(注释)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惊:吃惊,害怕。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惊:吃惊,害怕。

9、芳草松色、白云溪花的美感,“禅意”默想的清享,都清美极了。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惬意自得的感受,也都含融在诗的“忘言”之中。

10、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

11、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伤。全诗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无穷,历来为人传诵。《竹石》既是一首题画诗,又是一首(咏物)诗。(原诗)清·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赏析)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坚韧不拔的品质。既是一首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它还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谜底是《咏画》。

12、更多资讯,请上:www.tyfon.com.cn

13、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14、《画》为诗人赞画之作。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唐代王维所作,但在王维的作品,或在《全唐诗》都没有此诗。

15、实验小学三(7)班程诗艺

16、《画》是宋代佚名诗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赞叹的却是一幅画。前两句写其山色分明,流水无声。

17、全曲用白描手法,写出久别重逢后喜悦的心情,也写出了心上人的娇柔可爱。

18、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把画景于实景对照描述,显示了画的形神兼备。

19、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20、❤点击免费领取➔山水画教学视频精选合集68讲

五、画这首诗是一首什么诗?

1、作者通过文字的描述,把一幅本是静止的画变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卷轴展现出来:苍翠的山,流动的水,绽放的花,欢鸣的鸟,一派鲜活的景象,把读者引入了无限的遐想之中。当读者从遐想中回到现实的时候,才发现,画中的一切不过是一个个无生命的静物。

2、温峤小学六(4)班王可琪

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

5、诗画合一就是将古诗和绘画融为一体的艺术,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6、仿佛诗里的境,就在眼前。

7、锦园小学四(1)班林依柔

8、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9、《画》为盛唐诗人王维所做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伤。全诗原文如下:

10、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1、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

12、纯粹的爱情是纯粹的忧伤如果我喜欢你,我会给你讲故事如果我爱你,我会给你讲我的故事Amote,ameme我想我疯了

13、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14、《画》是一首五言绝句诗。

15、《画》为盛唐诗人王维所做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忧伤。

16、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7、白云依偎安静沙洲,春草环绕道院闲门。新雨过后松色青翠,循着山路来到水源。

18、《画》为初唐诗人王维所做的一首五言绝句。

19、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20、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

六、画诗一首什么诗

1、《画》后被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沪教版《语文一年级第一学期》等多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选为课文。

2、从诗中来看,画中有山、有水、有花、也有鸟,这都是典型的国画题材。至于画作怎样?通过王维的描述,可见它肯定是一幅逼真至极,极为传神的佳作。无论是画中青翠的山,流动的水,绽放的花,以及那欢快的鸟,这样一派生动愉悦的景象,足以让我们为之无限的遐想。

3、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4、《惠崇》,是元丰八年(1085)苏轼在逗留江阴期间,为惠崇所绘的鸭戏图而作的题画诗。苏轼的题画诗内容丰富,取材广泛,遍及人物、山水、鸟兽、花卉、木石及宗教故事等众多方面。这些作品鲜明地体现了苏轼雄健豪放、清新明快的艺术风格,显示了苏轼灵活自如地驾驭诗画艺术规律的高超才能。而这首《惠崇》历来被看作苏轼题画诗的代表作。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lóuhāo)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5、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6、《画》被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沪教版《语文一年级第一学期》等多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选为课文。

7、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8、近听水无声,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

9、后两句描述其花开四季,鸟不怕人。四句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鸟图。全诗对仗工整,尤其是诗中多组反义词的运用,使其节奏清晰,平仄分明,韵味十足,读着琅琅上口。

10、来源:梧州市凤翔小学刘莉莉

11、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2、《墨梅》是(元)代诗人(王冕)写的一首画诗。诗中后两句突出墨梅的“(淡雅、傲霜斗雪的清高气质)”,抒发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和情怀

13、有时,读到一首美妙的诗词时,真不愿从中走出。只愿长醉不醒,停留在那最美的画面里,停驻在那至美的诗意中。

14、琴棋书画诗酒花茶这是古代文人的清雅乐事。加上“终有卿与君同”如果说这话的人是单身狗就是表达自己对另一半的要求,希望对方和我一样是这样清雅如古代文人般。或者说这句话的人已经找到了和他共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的人,所以有此感慨。表达惬意快乐!

15、全曲自然天成,看不出任何刻意雕琢的痕迹,隔帘听雨,风吹落花,“小雨”“杏花”“杨柳”的意象构建了清新闲适的意境。

1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7、这首诗写出了一幅山水花鸟画的特点。画面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有颜色的,都是静止的,不会有任何活动,也不会发出任何声响。这首诗写得相当恰切,也较有趣。

18、隔着帘栊,一次又一次听到风儿送来卖花女那如歌的卖花声。走出闺房才发现夜来下过一场小雨把台阶冲洗得干干净净。在安闲幽静的庭院里,翠袖中微感寒冷。

19、《鲁沂文学》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20、“远看山有色”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

相关说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