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情说说

关于描写庐山的古诗句(描写庐山的古诗词73句)

一、关于描写庐山的古诗

1、中秋月(晏殊)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3、李白生活在崇尚道教的时代,求仙问道已不仅是一种宗教狂热行为,甚至变成了获得声誉、进入朝廷的一条“终南捷径”。这次李白来庐山,是求仙问道,更是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4、久眠褐被为居士,忽挂绯袍作使君。

5、五月六月暑云飞,阁门远看澄心机。

6、阅读《毛泽东诗词》有助于我们传承红色文化,并且深刻理解毛泽东思想,提升思想觉悟。

7、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李白《别东林寺僧》

8、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9、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10、悬装乱水区,薄旅次山楹。

11、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

12、千岩盛阻积,万壑势也萦。

1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日照香炉升紫烟,摇看瀑布挂前穿.飞流直下三千尺,仪式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14、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15、氛雾承星辰,潭壑洞江汜。

16、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17、(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4)鹿柴

18、不知几时岁,但见无昏晓。

19、腰悬竹使符,心与庐山缁。——韦应物《郡内闲居》

20、比如万人迷苏东坡就特别爱这首诗,说它是古今绝唱。中唐有个人模仿这首也写了庐山瀑布,他为了说明庐山瀑布很高,强调了瀑布水是从虚空中落下的(原话:虚空落泉千仞直)。东坡毫不留情地讽刺说,看来那银河还是上帝派来的呢~

二、描写庐山的古诗词

1、九天指九重天,天空的最高处,说瀑布落差很大。西汉大文学家杨雄写过一本书《太玄经》,里面说天分九重,有个成语叫“九霄云外”,九霄就是九天。

2、匡庐就是庐山,说它的景色天下第一。

3、空中乱漾射,左右洗青壁。

4、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5、于是苏东坡就写下了第1首庐山诗,《初入庐山三首其一》:“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6、李白先后五次来到庐山,写下40余篇诗词。他在走遍千山万水之后,评价庐山说,“予行天下,所游览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壮观也”。生性豪放的李白喜爱庐山是不言而喻的,但他抱负远大,不甘归隐于山间,所以他的一生都在“隐”与“仕”之间苦苦挣扎,而五到庐山的经历恰恰是他这种挣扎的真实体现。每当他在仕途中受到挫折,庐山总会用宽容温柔的胸怀接受他,抚慰他的伤口,帮助他重拾自信,抖擞精神,再度出发。或许,李白的命运早已同庐山纠缠在一起。

7、底事匡庐住忘回,其如幽致胜天台。

8、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陆游《自咏示客》

9、高人居乱世,几处满前轩。

10、钟声知何处,苍苍树里闻。

11、“不识庐山真面目”,成了千古名句,说明了这首诗它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人们在反映和讽喻社会上的某种现象,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时,它也成为了热门的引用词。

12、回互非一形,参差悉相似。

13、自魏晋始,至唐宋,一直到现在,庐山成为中国诗人艺术生涯中必经的圣地。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有3500多位文人登上庐山之后留下了超过16000首关于庐山的诗词。因为与庐山的相遇,让诗人们把几十个普通的汉字化成珠玑,永久洒落在中华民族文明的银河中。

14、我已经白发萧萧了却还是一个郡丞,又一次在隆兴府观看上元节的花灯。我也不屑和那些无耻之徒争什么长短高低,还不如东奔西走,挣二斗米糊口吃饭。

15、冥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

16、问题:描写庐山美景的著名诗句和文章有哪些?

17、倚石攀萝歇病身,青筇竹杖白纱巾。

18、许凝这首诗当时享有盛名,曾"脍炙人口",得到大诗人白居易赞许,甚至在乡试中比败了著名诗人张沽。

19、日暮东林下,山僧还独归。

20、李白诗名之盛,在中国古今堪称第一。这首诗看似平淡,但画面隽永,情境交融,了无点尘。

三、关于描写庐山的古诗句

1、远公遁迹庐山岑,开士幽居只树林。——李颀《题璿公山池》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苏轼《题西林壁》

3、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4、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43岁的白居易被贬谪为江州(九江)司马。由于对庐山风光非常留恋,他在庐山亲自设计建造了庐山草堂,作为谪官后的居所。他在庐山留下了几十首诗词,并写下了记述中国古代山水园林的名作《庐山草堂记》,此文还诞生了庐山著名的宣传语——“匡庐奇秀甲天下山”。

5、“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农历三月三日为上巳节,这一天按古风要去水边祓除修禊,驱除鬼魅,同时也是文人聚会吟咏的日子。

6、一往屏风叠,乘鸾着玉鞭。

7、“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九江挟长江、庐山、鄱阳湖之峻美,纳日月之灵气,自建埠两千多年来,蕴育一代又一代名人,引无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8、如果把苏东坡比喻成明星,那么苏东坡就是天王巨星,明星中的大明星。可以说,在苏东坡活着的时候,他的诗文就流传海内,万种敬仰。所到之处,人们都给予苏东坡极高的礼遇。

9、“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10、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

11、开元名相张九龄,写过一首《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12、陆游在“西州落魄九年余”的五十四岁那一年,淳照五年(1178年)宋孝宗亲下诏令,调他回临安,似将重用。但不旋踵又外放福建,一年之后再调江西抚州供职,依然担任管理茶盐公事的七品佐僚。这首诗就是在抚州任内所作,是为抒发壮志难酬的苦闷悲哀,展示愤世嫉俗之情。

13、湘潭浮夜雨,巴蜀暝寒烟。

14、这首诗是七言绝句。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第三句又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第四句,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这首诗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15、从军忆在梁州日,心拟西征草捷书。

16、临流一惆怅,还忆曲江春。

17、小吏操办公文时对上司低声下气,有人来苦声劝说,却模棱两可,含糊其事。我正准备归里赋闲的行装,不信你看,我游走用的藤杖都准备好了。

18、有觉南方重,无疑厚地掀。

19、还有个南宋评论家更不喜欢这首诗,说,用银河来比喻瀑布,太俗气,太刻意。

20、晚向双池好,初晴百物新。

四、描写庐山的诗古诗

1、白虹下涧饮,寒剑倚天立。

2、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3、在他诗作当中的庐山,从不同的角度依旧可以展现出庐山的美和伟岸。到底庐山是什么样子的?只是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所以无法窥见其全貌,而通过这首诗,苏轼也表达了自己心目中的无奈之情。

4、《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

5、对犹青熨眼,到必冷凝魂。

6、中国地大物博,虽然丛山峻岭,但也不尽相同,庐山的雄奇伟岸吸引了古今的文学创作者。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于庐山,文学创作者都通过自己的观点来表达了对于庐山的喜爱之情。

7、泰华根同峙,嵩衡脉共联。

8、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京都危在旦夕。面临灾难,唐玄宗惶恐不安,奔逃到川蜀。李白当时正在安徽、越中一带避难,尽管他深知朝廷腐败不堪,但也没想到会崩溃得如此之快。当唐玄宗逃亡蜀中的消息传到李白耳中后,他带着失望继续向南奔逃,带着宗氏夫人又一次来到了适合休憩疗养、能为他抚慰心灵的庐山隐居。

9、白日发光彩,清飘散芳馨。

10、险迫飞鸟坠,冷洒(一作“束”)山鬼泣。

11、最后是苏东坡写的第5首庐山诗,堪称千古绝唱,千古流传。《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2、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13、明发振云冠,升峤远栖趾。

相关说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