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情说说

燕子诗词绝句〔在近已咫尺的阳春三月,在〕

一、燕子诗词绝句

1、在近已咫尺的阳春三月,在一户普通的老百姓家中。为了迎接新一年里燕子的归来,不放下破旧的帘子把房屋遮蔽起来。

2、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3、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晏殊·《破阵子》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

6、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当时杜府居住在成都草堂,暂时过上安定的日子,生活闲适自然。

7、三句“泥融飞燕子”,写动态。花鸟相对,既然写到春花,岂可无鸟?燕子就是春鸟的代表,是春的使者。“泥融”指泥土滋润、湿润,照应首句“迟日”,只有春日长才能“泥融”。紫燕衔泥,翻飞筑巢,忙出了春的生意,春的喜悦。在这样的春日,在这样的泥融状态下,忙碌的不仅仅是燕子,更是田间春耕的农人。即使是诗人自己,受到时代、季节带给他的生机与愉悦。我觉得,这样的春日对诗人而言,也是最好写诗的时节。

8、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杜甫《秋兴八首》

9、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章楶《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

10、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宋·苏轼《永遇乐》

11、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

12、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萧衍《东飞伯劳歌》

1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4、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唐·杜甫《燕子来舟中作》

15、释义: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16、释义: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

1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琢春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8、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蒋春霖《卜算子·燕子不曾来》

19、不知大厦许栖无,频已衔泥到座隅。 曾与佳人并头语,几回抛却绣工夫。

20、春天是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浩如烟海的关于春天的赞歌。孟浩然高唱:“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沉醉在春风春雨里不愿醒来;叶绍翁通过一枝探头出墙的红杏,描绘了那关不住满园的春色;朱熹则记录了万紫千红、莺莺燕燕、那份属于春天的独特的热闹。

二、描写燕子的诗句大全300首

1、只剩下憔悴的孀雌一燕身在,雌燕怀着对雄燕的无限眷恋,憔悴不堪。比翼双飞的日子已难再得,真是使人寸心欲碎。

2、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欧阳修《临江仙》

4、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5、“迟日”、“江山”、“春风”、“花草”。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诗歌表达了饱经离乱漂泊之苦的诗人在相对安定和平的环境中的喜悦心情。

6、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古人说,绝者截也。意思是说,绝句好比从律诗的八句中截出四句而形成,是从律诗变化而来。

7、译文:江上的燕子都明白我的茅屋过于低小,因此常常飞到这里筑巢。

8、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之《出塞》

9、天上自由自在比翼而飞的双燕,实在令人羡慕。它们总是成双成对地在玉楼珠阁中共筑爱巢,在金窗绣户间相互嬉戏低飞。

10、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1、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现实主义诗人,被称“诗圣”,全面而深刻地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集》传世。

12、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13、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之《送元二使安西》

14、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5、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16、 3浣溪沙 作者: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17、燕子何光彩,飞飞引众雏。 营巢终老章,解语只含胡。 贺厦恩非浅,焚宫祸亦殊。 寥寥鸿鹄志,嗟汝岂能俱。

18、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19、绝情、绝对、杜绝、绝句、绝望、谢绝、恩断义绝、滔滔不绝、络绎不绝、绝无仅有、艰苦卓绝、拒绝、与世隔绝、绝处逢生、婉言谢绝、惨绝人寰、绝伦、赞不绝口、绝路、荒谬绝伦、绝好、灭绝人性、摒绝、绝顶、五绝、绝响、绝艺、绝学、绝代

20、释义:看如今燕子楼空空荡荡,佳人盼盼已经不在,楼中的画堂里空留着那呢喃双燕。

三、燕子诗词绝句大全

1、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2、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3、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王令《送春》

4、释义: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5、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之《春晓》

6、展开全部即事(唐)杜甫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绝句二首(唐)杜甫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水槛遣心(唐)杜甫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燕子来舟中作(唐)杜甫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路入剡中作(唐)方干掠草并飞怜燕子,停桡独饮学渔翁。宫词(唐)韩偓燕子不来花著雨,春风应自怨黄昏。疏雨(唐)韩偓卷帘燕子穿人去,洗砚鱼儿触手来。

7、首句“迟日江山丽”,写视觉。“迟日”的意思是春天日渐长,这是从《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中化出来的。诸葛亮在隆中当“卧龙”时,刘备去拜访他,他还在睡美容觉,诸葛亮醒来后吟诗一首“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诗人用“迟日江山丽”统领全篇,定下了春日柔美明媚的调子。后面的诗句则围绕首句展开。

8、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9、一场春雨后燕子的翅膀上沾着丝丝的雨滴,土地里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泥土香味,里面还混杂着雨滴砸落的花瓣。

10、前面介绍过杜甫的七言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今天一起来赏析他的五言绝句。

1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2、音频在文章末尾,请下拉到底部↓↓

13、憔悴一身在,孀雌忆故雄。

14、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5、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

16、释义: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

17、占据着梁间安稳的地方,体态轻盈只有主人伶爱,好烟缘可堪羡慕。

18、译文: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19、燕子搀风入画楹,不知人傍绿窗行。 香泥惊落忽飞去,却向桐华顶上鸣。

20、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四、燕子诗句大全

1、点这里成为优爸课堂VIP

2、★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成双出没。

3、晏殊的>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苏轼的>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行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还记得有一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意境很美.

4、释义:无奈的是人的尘缘容易结束,燕子还是那样,轻盈的踏上帘钩。

5、柏梁失火去,因入吴王宫。吴宫又焚荡,雏尽巢亦空。

6、出自:唐·杜甫《燕子来舟中作》。

7、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8、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陶渊明

9、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欧阳修《采桑子》

10、燕子分泥蜂酿蜜,迟迟艳风日。——晏几道《谒金门》

11、燕子飞翔天上,参差舒展翅膀。妹子今日远嫁,相送郊野路旁。瞻望不见人影,泪流纷如雨降。

12、释义:海燕虽然是细微渺小的,趁着春天也只是暂时回到北方。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

13、(作者) 秦韬玉(朝代) 唐

14、燕子飞翔天上,鸣音呢喃低昂。妹子今日远嫁,相送远去南方。瞻望不见人影,实在痛心悲伤。

15、憔悴一身在,孀雌忆故雄。双飞难再得,伤我寸心中。

16、1《绝句二首》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17、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译文: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18、柏梁台失火了,焚烧了它们的巢窝,它们只好又到吴王宫里筑巢。

19、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20、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二首·其一》

五、燕子诗词绝句有哪些

1、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2、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杜甫《即事》

3、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4、到处莺歌燕舞,到处潺潺流水似曾相识燕归来谁家新燕啄春泥此句出自唐刘禹锡的绝句《乌衣巷》

5、杜甫的《钱塘湖春行》有“谁家新燕啄春泥”之句。

6、释义:黄莺儿歌声断续,小燕子飞来飞去。

相关说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