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军字的诗句
1、⑤形容词,平易,平和。此义后作“恞”(即“怡”)。如成语“夷然自若”,如:
2、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七上《诫子书》)
3、到头功业须如此,莫为初心首重 在军中赠先还知己 骆宾王 蓬转俱行役,瓜时独未还。魂迷金阙路,望断玉门关。
4、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参考译文:很快又心情平和悦色和颜,犹如宾朋对坐把酒来言欢)
6、祝词切切连成文福满人间情意真王氏骄儿英雄志军民共乐享天伦一份耕耘一份金帆扬万里渡贤人风疏雨淡人间路顺水行舟候佳音呵呵,军字开头诗句意思有些受限,希望你喜欢!
7、(参考译文:秀,是皇上(刘秀)的忌讳用字。秀,是汉代光武帝的名。)
8、本来举杯邀月这只是文人的雅兴,秋高气爽,月色分外光明,更觉得有意思,特别定这日为佳节,若在民间不见得有多大兴味,大抵就是算帐要紧,月饼尚在其次
9、告诉你个简单的方法:你把诗经电子文档里的内容全部复制到写字板或WORD里,然后查找“军”字,就能找到你要的短语了。
10、岩峦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 韩偓 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11、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
12、⑥名词,创伤。此义后作“痍”。如:
13、①动词,谷物吐穗开花。如谚语“六月看谷秀”,如:
14、(参考译文:夷,平坦。字形采用“大”和“弓”会意。又指位居中国东边的人。)
15、霜吹飘无已,星河漫不流(骆宾王《饯骆四》)
16、①名词,我国古代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后泛指少数民族。如:
17、愿得此生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肓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8、童昌龄篆刻作品:所欲不求大得欢常有余
19、“漫”是形声兼会意字,“氵”为形旁,“曼”为声旁兼表义,本义为“水漫外流”,常见义项和例释如下:
20、②动词,探求,探索。如成语“上下求索”,如:
二、军字诗句简短
1、倚马未曾妨笑傲,斩牲先要厉威严。危言昔日尝无隐,壮节今来信不凡。
2、控弦破左的, 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 俯身散马蹄。
3、“春”在“汉字叔叔”的“字源网”(https://hanziyuan.net/)中的甲骨文字形大多是这样的:(),龙仲子在《汉字的故事》中认为这是最早的“春”字,“这个字的上面是一个有点变形的‘木’字,下面的()其实是一个‘日’字。大概是因为树木长得过于茂密,太阳都被它遮去了半边,成了这个()样子。而上面那棵树长得似乎有点幸灾乐祸,你看它的叶子(),一扭一扭的,简直把自己长疯了。”而“生”的楚系简帛文字中就有类似的形体(),扭枝摆叶,生机无限!
4、感谢阅读,点个“在看”再走吧~~~
5、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魏学洢《核舟记》)
6、日晖红旆分如电,人拥青门动若雷。伊洛镜清回首处,是非纷杂任尘 右军墨池 刘言史 永嘉人事尽归空,逸少遗居蔓草中。
7、“復”本义为“回来”“回去”,引申为“恢复”等;“複”本指一种有里子的夹衣,引申为“繁复”“重复”“复杂”等。常见义项和例释如下:
8、▲图示(温岭三中毕业生叶心拟绘)
9、良玉同其中,三日烧不热。——答友问(白居易)诗歌全文如下:子夜吴歌(李白)
10、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11、风急天高猿啸哀——唐杜甫《登高》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史记·刺客列传》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谒金门》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12、良游怨迟暮,末事惊纷扰。——独觉(柳宗元)
13、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1)唐宋八大家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14、刘驾,唐(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司南,江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与曹邺友善,俱工古风。
15、(探字寻根读诗文)151:秀
16、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17、(参考译文:春,催生。字形由“艸”“屯”“日”构成,表示草在春天生发。“春”是会意字,同时“屯”也是声旁……现在隶书写作“春”,也写作“芚”。)
18、⑥动词,才能出众,优秀。如成语“后起之秀”,如:
19、(探字寻根读诗文)156:夷
20、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七上《穿井得一人》)
三、含有军字的诗
1、QQ:2777380394
2、(参考译文:复,前往回来的意思。字形采用“彳”作形旁,采用“复”作声旁。)
3、弃身锋刃端, 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 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 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4、“夷”的本义是“我国古代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后泛指“少数民族”;在战国前后,“夷”成为对中原以外各族的蔑称,后引申指“外国”“外国人”。古代人拿着弓是为了平定天下,或许东夷人当年是常被讨平的对象,“夷”后借指“铲平”“消除”;引申为“平坦”“平安”“平常”等意思。常见义项和例释如下:
5、“春”的第一种甲骨文字形()由四“木”和“屯”会意,树木抽枝长叶,春意盎然,后又将左下部的“木”换成“日”(),表示“春阳抚照,万木滋荣”;第二种甲骨文字形()由四“屮”和“屯”会意,商承祚在《古考》中说:“屮、艸(读cǎo)本为一字。初生为屮,蔓延为艸,像草众生形。”四“屮”合成的“茻”(读mǎnɡ)字就像在呈现大地上一派“春风吹又生”的景象,“屯”字又强化了其在地下积蓄的力量,一旦破土,生机蓬勃!
6、①动词,水涨,淹。如成语“洪水漫流”,如:
7、组练明秋浦,楼船入郢都。风高初选将,月满欲平胡。
8、“求”字的本义是“皮衣”,后造“裘”表示;大概“皮裘贵重,努力寻求才能得到”,所以“求”转指“寻找”“寻求”。常见义项和例释如下:
9、军府知归庆,应教数骑迎。(《送李骑曹灵州归觐》张籍)
10、良时光景长虚掷,壮岁风情已暗销。忽忆同为校书日,每年同醉是今朝。
11、③动词,要求,需求。如成语“供不应求”,如:
12、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七下《关雎》)
13、①骝马:黑鬣黑尾巴的红马,骏马的一种. 新:刚刚.
14、▲图示(温岭三中学生林弋汐绘)
15、(参考译文:填井平灶,指作好布阵的准备。也表示决心战斗,义无反顾。)
16、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五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7、最著名的肯定是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与“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之句。
18、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
19、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七下《河中石兽》)
20、畴昔好 拜宣武军节度使 李绅 油幢并入虎旗开,锦橐从天凤诏来。星应魏师新鼓角,地嫌梁苑旧池台。
四、军字的诗词
1、④动词,乞求,请求。如词语“求救”,如:
2、(探字寻根读诗文)181:复(復、複)
3、献凯多惭霍,论封几谢班。风尘催白首,岁月损红颜。
4、佳木秀而繁阴(九上《醉翁亭记》)
5、惟有杯盘思上国,酒醪甜淡菜蔬 过东平军 戎昱 画角初鸣残照微,营营鞍马往来稀。相逢士卒皆垂泪,八座朝天何日归。
6、探字寻根读诗文165:求
7、▲图示(温岭三中学生林佳妮绘)
8、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杜甫《九日寄岑参》)
9、良时光景长虚掷,壮岁风情已暗销。——三月三日忆微之(白居易)
10、书生只是平时物,男子争无乱世才。铁马已随红旆去,同人犹著白衣来。
11、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
12、②名词,外国,外国人。如成语“以夷制夷”,如:
13、上将顿盘阪,诸军遍泉井。绸缪阃外书,慷慨幕中请。
14、子反命军吏察夷伤(《左传·成公十六年》)
15、“秀”的石鼓文和小篆的上部都是“禾”,下部像禾根茂盛或果实下垂的样子,也有说“是一个面朝左的人,手臂前伸,表示手举庄稼”;还有说是“乃”,“‘乃’是‘奶’的初文,用‘奶’对‘禾’表示秀穗是籽粒‘灌浆’的生长期”。隶变后,楷书写成“秀”。
16、编辑刊发:小眯、小桥、敏而、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