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情说说

描写池塘菱角的诗句(150句集锦)

一、描写池塘菱角的诗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2、我俩一条心。——邓丽君《采红菱》

3、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4、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多谢浣沙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唐·郑谷《莲叶》

5、诗人嗅到了爱情里的缠绵悱恻、你侬我侬,

6、这是一句诗,出自清朝诗人阮元的作品《吴兴杂诗》。原诗如下:

7、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8、诗里平畴青稻壮,画中焦岗绿荷香。连宵澍雨轻轻下,料得今秋稻菽丰。团圆不再又何投?弄碎心头断藕。莲艇娇娘菱角拣,荷花新嫂藕丝拖。水云烟月市桥西,菱角荷钱已满溪。盈盈一水遍栽莲,碧藕牵丝不计年。

9、新鲜采摘的嫩菱可作为江南宴飨的开胃前菜——轻咬一口,水灵灵、脆生生、甜丝丝的味蕾印记便直达心底。而熟食人菜亦毫不逊色,烹制出的多种美味与生食相比各有千秋:嫩菱极易失水皱缩,因此大火快炒为的是那不等人的甘脆可口;如若能心安神定、静待时令流转,大自然也不会辜负食客的坚守与等待。

10、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12、李清照《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3、他对这块木头磨棱刓角,精雕细刻。

14、这首诗是如何(明确手法)来抒情的?

15、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16、露lù(露水)(露珠)

17、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18、上阕写景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19、例2:“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二、描写池塘菱角的诗句

1、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

2、如高考题“遥看瀑布挂前川”中“挂”的妙处就有化动为静的作用,而“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又有化静为动之妙处。

3、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部分,即辨认修辞格和阐释表达效果。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只就共性的作用说说而已。

4、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

5、清明、寒食节过了没多久,百花逐渐退去了原有的艳丽色彩,慢慢凋谢了。人们为了挽留春光,翻腾衣柜,找出春天穿的衣服,纷纷出城来到苏堤,尽情游玩。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然而春之神似乎并不懂得人们的用意。

6、答: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先扬后抑。前两句写汉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而贾生才情无与伦比,表现出汉文帝对贾生的器重;后两句写汉文帝夜半不眠,不是向贾生询问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询问鬼神的本源问题,极尽抑扬吞吐之妙。辞锋犀利,讽刺辛辣,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7、相机认识生字及纠正字音。(惜露蜓。强调lǜ字的读音)师(刚才老师听同学读,有几个字不太准,在这里再强调下。)

8、托物言志是指诗人借富有特征的事物来寄托、传达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

9、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薛道衡《昔昔盐》

10、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11、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萧纲《采莲曲》

12、有积累过这首诗的吗?背给大家听听。

13、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诗中“穷”意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处境艰难”,而不是生活的贫困。属于诗意理解错误。

14、问《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15、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16、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每遍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

17、与抒情有关的: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情于事、寓情于理、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抒情方法从题材和表达方式两方面加以判断和区分。如果题材是描写景或物的,就要想到是否是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

18、平簟疏帘小阁晴,朝来池畔最关情。清清不染淤泥水,我与荷花同日生。——清。方婉仪《生日偶吟》

19、▲画家被睡莲的色彩与芳香吸引,作出备受瞩目的世界名画。

20、我母亲吃菱角有点本领,菱角煮好以后,她拿起来就啃,一啃还停不下来。那时都是小野菱,它一周四边都有刺,弄不好就要戳到上腭或牙龈。母亲无所谓,一斤二斤的菱角,不费吹灰之力就啃的一干二净。菱角那弥漫的香气,特有的香味,很诱惑人,每次看到母亲吃菱角,勾起我的馋虫,我就咂嘴弄舌,直盯着桌上的菱角,不由自主的流下了口水,我想吃,又不敢咬,咬在嘴里又不敢用劲,怕刺到嘴里的舌头。母亲看到我那种馋象,就用刀从中间劈开后,用刀尖挑菱角米,我不时吞咽着。

三、描写池塘菱角的诗句有哪些

1、菱角,古时叫“菱”,又称水栗子、沙角,生食可当水果,熟食能代粮。菱角的营养价值可与栗相媲美,含有蛋白质,尼克酸、核黄素、维生素和钙、磷、铁等多种营养物质,含有多种氨基酸,被视为养生之果和秋季进补的药膳佳品。

2、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3、莲子不可得,荷花生水中。犹胜道傍柳,无事荡春风。——孟郊《乐府三首》

4、(1)同学们读得不错,后两句谁能来试着读一读。找一生读。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6、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李白《采莲曲》

7、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8、E.寓情于景(有景无情)

9、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10、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11、尖:上部第一笔是“|”,不要写成“」”。

1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3、十里荷花带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只应舞彻霓裳曲,宫女三千下广寒。——宋·杨公远《月下看白莲》

14、再如:“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

15、初中语文新教材指定阅读名著,寒假读起来!

16、如“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7、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

18、①水急流虽然是写景,但与送别情景密切相关,呼应了上句中的“解行舟”,也开启了下句中的“人已远”。

19、团团堤路行无极,一株一步杨柳碧。佳人反覆看荷花,自恨鬓边簪不得。——宋。宋自逊《东湖看荷花呈愿父》

20、林迸穿篱笋,藤飘落水花。

四、描写池塘菱角的诗句古诗

1、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2、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李群玉《新荷》

3、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4、李乐坐在一棵大(shù)下朗读《小池》这(shǒu)诗。

5、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全词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惨遭遇,喻托作者报国无门、屡受排挤与打击的不平心境。

6、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7、②直抒胸臆。最后四句直接抒情:我的心平素已习惯闲静,淡泊的青溪更使我忘忧。让我留在这盘石上好了,终日垂钓一直到生命尽头。

8、我完全被他摸棱两可,含混不清的话搞糊涂了。

9、例题阅读下面一首唐人七绝,回答诗后问题。

10、随心安处即吾乡。闲把清茗浊酒、对斜阳。

11、诗中首先细致地描写了秋天的景色尾联陡转,以“惆怅”引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12、E.融情于景(有景无情)

13、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14、《采菱歌》年代:南北朝作者:鲍照骛舲驰桂浦,息棹偃椒潭。箫弄澄湘北,菱歌清汉南。《菱沼》年代:宋作者:杨万里柄似蟾蜍股样肥,叶如蝴蝶翼相羌。蟾蜍翘立蝶飞起,便是菱花著子时。《采菱曲(四首)》年代:明作者:钱宰绿柳横塘曲,沧湾是妾家。菱歌不解唱,秋水照荷花。《采菱曲(二首)》年代:明作者:蒋山卿鹜舲乘滉漾,弭棹弄涟漪。拾叶萦荷盖,牵丝乱荇枝。比镜那能照,为盘讵易持。望美徒延伫,日暮重相思。《看采菱》年代:唐作者:白居易菱池如镜净无波,白点花稀青角多。时唱一声新水调,谩人道是采菱歌。

15、借古讽今是咏史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凭吊古迹来达到感慨盛衰、托古讽今的目的。如

16、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17、注:这首词为苏轼贬谪黄州时所作。

18、盈盈日照新妆面。水调空传幽怨。扁舟日暮笑声远。对此令人肠断。——宋。秦观《词笑令》

19、这首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景画。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一团团燃烧着的旺火,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与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光的红艳,青与红相互斗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托而逾显其白;一个“欲”字,则以拟人化赋花朵以动态,使之摇曳而多姿。

20、(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五、池塘菱角图片大全

1、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物当作人来写,从而使描写生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灵动,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

2、答:这首诗的结句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朋友乘舟走远后,诗人并没有离开,而是在原地小憩了一会,醒来后只觉暮色苍茫黯淡,风雨迷蒙凄清,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这种以景语结情语的写法,更富意蕴,更有感染力,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3、(3)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诗人将今昔对照,内心沉痛。

4、曲院风荷,断桥残雪,是杭州西湖十景之一。孤山是林逋梅妻鹤子隐居之处。结束语屈原的《离骚》中写道:

5、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6、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7、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9、(5)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尽用人才的慨叹。

10、例二:《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11、然而真正久负盛名的还要数嘉兴的南湖菱——因皮薄肉嫩、甜脆清香、入口层次感丰满而为历代老饕中意;它呆头呆脑、模样憨厚、神似北方馄饨,所以后人又亲切地爱称其为馄饨菱。不过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南湖菱给予食客的视觉刺激——嫩时表皮葱绿、苍翠欲滴,内里浅白、无暇纯净,和历代文人墨客清雅高洁、淡泊宁静的审美取向不约而合。宋人范成大就曾击节力赞道:“有馄饨菱者,色白甜香,实为上品。”

12、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13、流liú(流水)(流汗)

14、首:下边是“自”,不要写成“白”。

15、技巧指要: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16、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17、(1)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

18、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19、如果设问的的是表达方式则应从这方面考虑,尤其注意抒情与描写的表达方式。

20、菱角在宝应种植历史悠久,宝应县內湖荡和池塘、沟河历来有种植菱角习惯。明代,宝应种植菱角历史负盛名。宋代诗人梅尧臣在《安宜道中》写下“青青老菱叶,下有繁实尖。浪尖拨船女,刺手终不嫌”的诗句。元朝萨都刺在《射阳湖杂味》的一首诗诗中,描写卖菱角情景“霜落大湖浅,渔家悬破罾。此时生计别,小艇卖秋菱”。

六、描写池塘菱角的诗句

1、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2、菱角儿,孤鹜峰的紫堇花,又该开得漫山遍野了吧?

3、技巧指要: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第一句语中带情。(桑无叶,土生烟)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雨心忧如焚之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

4、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5、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6、藏cáng(藏身)zàng(西藏)

7、①“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释运用)②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描写了苏堤的暮春之景。(析作用)

8、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9、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10、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越王大败吴国,凯旋而归,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宫女们个个打扮得花儿一般,在宫殿里恣情欢乐;另一幅则是“只今惟有鹧鸪飞”——现在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昔日的胜利、热闹早已烟消云散。诗篇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

11、技巧指要: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着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12、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13、参考答案:①尾联直抒胸臆。(2分)②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2分)③表达了对朋友殷切关心之意。(2分)

14、观点二:不同意。原因有:(1)这两句咏赞了精卫坚忍不拔的壮志、奋斗到底的毅力,表达了作者的赞扬和崇敬。(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自我之身,成全精卫之志。

15、衬托(烘托与反衬,属侧面描写)

16、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17、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18、(问题)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19、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20、有关植物的经典古诗词,也在滋养着人们的心灵:

1、认识7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4、宋代辛弃疾的《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5、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6、春天,柳叶露出(jiān)而细的(jiǎo),游客非常喜(ài)它们。

7、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8、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9、“小白长红”指白花少,红花多。园中春花的艳丽和“日暮嫣香落”的结局,形成对比,藉以抒发个人感慨。作者正值青春年华,犹如“越女”,然而因避父讳却不能为朝廷所用,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其悲戚之情自然流露出来,全诗悲剧气氛浓烈。“嫁与春风不用媒”说得轻松,其实花何尝愿意离开本枝,随风飘零。

10、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结构性较强,如:

11、如“阿鲁威的《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12、荷叶团团团似镜,菱角尖尖尖似锥。

13、得儿呀得儿郎有情,得儿呀得儿妹有心,

14、(注)①梅花落:乐曲名。

15、赏读诗,内化意境。(适当配乐)

16、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嗅觉角度。

17、四条河流交错环抱着吴兴城,它们的流向与城墙偏斜。这四条河又分出许多溪水,溪水边居住着许多人家。居民们利用这大好的自然条件,在水深的地方种上菱角,水浅的地方种植水稻,在那不深不浅的水域里种上荷花。

18、答案:①夸张,“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峭壁如削、倚天而立、直插江中的雄奇壮美之景;②拟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青山似女子蛾眉不展,凝愁带恨,寄寓了词人内心的愁苦;③比喻,“天际两蛾凝黛”句将江天之外两座夹江而立的远山比作女子的蛾眉,突出了远山的秀美。

19、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0、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1、悔不长留穆天子,任将妻妾住瑶池。暂随凫伯纵闲游,饮鹿因过翠水头。宫殿寂寥人不见,碧花菱角满潭秋。新授金书八素章,玉皇教妾主扶桑。

2、观鱼傍湓浦,看竹入杨家。

3、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4、例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5、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6、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7、注:①这首《舟中晓望》,记录了诗人约在开元十五年自越州水程往游天台山的旅况。②舳舻,一种方长船。“利涉”,出自《易经》“利涉大川”,意思是,卦象显吉,宜于远航。③天台山是东南名山,石桥尤为胜迹。④“赤诚”山在天台县北,属于天台山的一部分,山中石色皆赤,状如云霞。标,山顶。

8、问: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表现手法和作用有何不同?

9、露洗玉般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明。文徵明《秋莲》

10、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相关说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