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章中加入诗句有什么作用
1、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2、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3、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
4、(5)对读者的作用: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激发读者思考②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意
5、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
6、(6)送别怀人诗中描述人物形象的形容词:
7、玉容娇花,随意流逝必将老去;盛世浮华,时代更迭终成丘墟。历史巨轮,浊浪洪流,经三千年打磨,古诗文依旧熠熠生辉,愈发摄人心魄。
8、输入「柒留言」或者是appid,找到「柒留言」小程序,然后点击下一步;
9、例:文章的第3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做完这一切以后,他调试好小提琴,又开始了演奏,声音似乎比以前更动听更悠扬。”这次的琴声真的比以前更动听更悠扬吗?
10、⑤景物形象:就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即意象。意象是指诗人为抒情或言志而精心挑选的客观自然景物(山川草木、日月星辰、亭台楼阁、名胜古迹等),但这些客观物象加入诗人的主观情意之后,便成了诗词中的意象。
11、如果全部引用,引用的诗句能自己独立成文,可以用引号,而且如果引文结束的标点可以保留;但是如果引用部分需要和你自己的话连在一起才完整时就可以不必啦。
12、为了适应环境现实,调整和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使之适应环境,让图式有一个质变的过程,叫做顺应。
13、(5)突出、深化主题。
14、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具有高洁情操
15、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很多时候,稚嫩的童心需要大人们耐心的呵斥与培养,善良的性格与美好的品德就是在一点一滴中形成的。因此,不可忽略。
16、谈启发、理解和感受的题目,回答的时候既要注意谈理解(内容以学习精神品质等为主),更要谈实际。
17、承上启下总结全文总起全文,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生动形象的描写了……的场面/状况/特征等升华文章主题突出文章中心有特殊含义(表达了……的思想感情/深意等)8过渡表现了作者......的感情10递进
18、这是在甘肃张掖古庙里看到的。后来我就用这个对联做《细说红楼梦》的结语。我想,唯有具备佛家的心胸才能如此悲悯,而叶先生就是有佛家心胸的。
19、擅长点:化书成课,促动技术/引导技术,组织经验萃取
20、成语言简意丰,引用贴切,可使行文准确、生动。
二、诗句用在作文中要加双引号吗
1、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启迪读者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3、这个过程就像是,古大陆崩裂,碎片四处漂移,最终形成了今天被大洋分隔的各个大陆板块一样。
4、①概括句、段的内容,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写作对象、原因等;
5、渴望保家卫国、建立功名
6、2)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
7、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
8、今天,活字君和书友们分享作家白先勇所知道的叶嘉莹先生。白先勇称“叶先生是引导我进入中国诗词殿堂的人”,他回忆在台大读书的时候常常从外文系逃课去听叶先生的课:“叶先生讲课有一种魅力(Charisma)。她一口北京话,纯正而富有教养,念诗的声音很迷人。虽然听叶先生的课只有短短一年,但那一年的诗教却对我影响深远。我后来引用过刘禹锡《乌衣巷》境界背后的含义,这都是从叶先生处来的。”他说,自己创作《台北人》《永远的尹雪艳》等作品,都从叶先生讲杜甫《秋兴八首》、讲唐诗背后的历史兴亡中得到的启发。
9、知识点7:解决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问题(即塑造(刻画)该形象有什么作用(意义))
10、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11、公式:①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格式为:……用运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传神。②从修辞格来赏欣,见前面修辞格。③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赏欣,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
12、1)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13、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是最主要的作用。如“江中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力衰微的哀叹”及“一腔爱国之情”。
14、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15、(4)对主旨的作用:①暗示主旨/紧扣主旨②揭示/深化/主旨③画龙点睛④言有尽而意无穷/增添小说意味⑤点明主旨⑥更能突出主旨
16、②体现作者的情感,点明中心。
17、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变。
18、(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性格、心情、感情);
19、作用: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情感,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20、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向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它同时也是中华民族能够千年来屹立于民族之林而不倒的根本所在,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了几千年来先民们用实践与思考所凝结出的智慧结晶,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再到唐宋时期的鼎盛发展,这些珍贵的文化宝藏便像一颗颗宝珠,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三、在文中加入诗句属于什么写法
1、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2、如今,各类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节目层出不穷,《中国诗词大会》更掀起了一股古诗词的浪潮,这样一种综艺与文化的结合能够让古诗词像“旧时王谢堂前燕”一样“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更多的人逐渐接触传统文化,逐渐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感受传统文化所独具的那份魅力。领袖也提出了“树立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口号。如今,中国文化正以各种方式感染着全世界,从“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再到屠呦呦提炼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中华文化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所熟悉、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爱上了中华文化。这样的中华文化有理由让我们相信它曾凝结古人的智慧、又聚集今人的思考,将攀登上更加灿烂辉煌的巅峰。
3、本文语言如诗,文采飞扬,旁征博引的古诗文名句显示了丰厚的文化积淀,主体部分由品读、感悟、到受熏陶感染思路清晰,结构安排合理。
4、某段画线部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句)。
5、作用:展示人物心理、表现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
6、写冬日的有“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释义: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这些诗句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似一幕幕特写的镜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①)适用于文首、文中段落作用/适用于任何位置段落(②)适用于任何位置段落
8、(反面:胆小怯懦、逆来顺受、妥协退让、敏感自闭、固步自封、妄自菲薄、固执、吝啬、冷漠自私、粗鲁莽撞、粗俗不雅、饶舌多事、骄横火爆、横行霸道、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孤傲自负、刚愎自用、奸诈多疑、老气横秋、消极悲观、自卑、圆滑世故、尖酸刻薄、利欲熏心、唯利是图、争强好胜、孤芳自赏、)
9、借助故事情节烘托、作者及他人的介绍或评价
10、作用:脉络清晰,条理清楚。
11、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2、渴望各民族和睦友好、边疆和平安宁
13、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14、(7)借景抒情/即(事)景抒怀诗中描述人物形象的形容词:
15、例:从秃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秃的梧桐》)
16、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17、作用: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
18、诗歌则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19、但是却没有人教他怎么做,于是,他尝试着自己练习。
20、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四、文中出现诗句的好处,这种题咋写
1、(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同样的,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也可以把一类书中的知识摄取出来,分门别类的装在大脑里面的“知识仓库”中。
3、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4、4)了解文章的内容,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的记叙文。
5、可使所表达的语言意思简洁凝练,增添感染力,有利于作者表情达意;
6、(4)托物言志(咏物抒怀)诗中描述人物形象的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