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禅意心境的词语
1、尾联“流年不问随它过,笑饮卢仝七碗茶。"结得大气洒脱,结得豪爽,但又有些无奈。人生不过如此,不必问流年,不必问前因后果,能放下则放下,随它去吧,不妨笑饮卢仝七碗茶。把人生的快乐融于茶中。这才是真正的茶禅一味,人生之境界。
2、行到水云处,坐看云起时。?
3、这短短二十个字,有人看到诗中有画,有人看到画中有诗,也有人看到重重迷雾后直指本心的禅意。诗人通过有、无的转换,悟透了“复照青苔上”的真我。
4、“楼船夜雪”与“铁马秋风”是正对,既传达出诗人的豪情壮志,又给人一种荒凉萧瑟之感,所以它表现出的感情比较复杂。
5、稳如泰山:意思是稳健如泰山,形容像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也可形容人在紧急情况下的从容态度。、
6、造句:爷爷神态悠闲地品着香茶,怡然自得。
7、温一壶诗酒,煮一段年华,静沐云水禅心意。他日有缘,寻得佳丽,手牵手浪迹天涯,低眉问柳寻花,晗首细语羞答;南山西畴,琴歌酒赋,心连心不求闻达,共筑流水人家,同度春秋冬夏。偶有闲暇...禅世雕龙、鬓丝禅榻、禅絮沾泥、佛性禅心八万四千本为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后用以形容极多。出处:《法华经·宝塔品》:“若持八万四千法藏,十二部经,为人演说。”百丈竿头佛教语,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达到很高境界。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景岑禅师》:“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辩才无碍碍:滞碍。本是佛教用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禅世雕龙
8、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不要刻意的去追逐,一切遵循自然的规律,开心轻松,过好每一天!
9、开篇便以抒情为主,未运用常规式的先铺景,后抒情,造意章法别具一格。“有情只恨夜窗寒”这里的寒字不单指寒冷,其实主要是愁肠作梗,便怪罪于寒夜。无眠的夜,思潮澎湃,回想沧桑过往,唯借题诗来排遣。
10、所谓明起者,为开口即将题面说出,毫无些许做作。如:
11、那厢猫母,腮陷神悴,懵怔娇嗔环膝。
12、我们在写作时候要在承句(承联)承接得自然,写景或运事都必须顺势而下。第三句(第三联)需要起伏,否则结句(尾联)难以妙合。若以承带转,以转为进,起波澜而唤结句(尾联),则有起伏顿挫之妙。
13、关于格律诗起句式的起法还有很多,清顾龙振于(学诗指南)有云:起句之叙法共有十五:实叙、状景、问答、颂扬、吊古、伤今、怀愁、感叹、时序、直入、引端、虚发、联句、反题故事、顺题故事等。这里就不一一叙述。
14、李悦岭、南郭居士、巩晓荣、清雅月影、止水、欣慰文、洁心
15、深秋的云水,晕开了一季季枫红,一些命里的喜欢,踱着远古的碎步而来。相遇,终能相知,落进眸里的该是眷恋,还是叹息?风递细香,滋养着内质的温柔,又多少不堪回首,梦冷昨日。归去来兮,总是不知处。
16、怎么能忘了他抱石投江呢?那是绝望至极的举动,没有一丝一毫想生还的念想了。在这里作者没有只提到投江,而是引用“抱石”来说后面的“千古恨,万年情”!这样就把达到的力度和相呼应的程度提升起来,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17、在佛门中,被人们赞美为知识广博的智闲禅师在参访药山禅师时,药山问他:“什么是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
18、心平气和(xīnpíngqìhé)
19、禅絮沾泥(chánxùzhānní):比喻禅寂之心受到尘世烦恼的沾染。
20、中国佛教禅宗的创立者是慧能禅师,他继承了弘忍法师的衣钵。弘忍法师之所以将衣钵传给慧能,是因为他所作的一首偈语:
二、形容禅意的环境
1、所谓顺承,就是按顺序写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是在“起”的基础上的发展,连接起句所造之“势”,顺势延伸。也可以说安排意象要在“起”的背景上展开。承句就是颌联,颌联一定要对偶。
2、(出处):《水浒传》第四五回:“那众僧都在法坛上看见了这妇人,自不觉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时间愚迷了佛性禅心,拴不定心猿意马。”
3、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4、奈何也、权投补给,念其自生姑息。
5、中午,李宗盛请制作部同事吃饭的时候,嚷着让厉曼婷帮着想想词。
6、出自《论语》“见心见性扩达勇敢气定神闲。”
7、便于财务统计完善功德名录
8、荆家七口,方舱医聚,留守宠咪谁恤。
9、逆承的写作手法是在承接的时候,不按起句写作的先后顺序,而是作了颠倒处理。
10、梅实老师的词是一篇记实之作,粗读一遍,词中应该是描述武汉城抗疫中一户寻常百姓家所发生的一段故事。
11、或许,那一刻有层“近乡情更怯”的思绪在心头。
12、气定神闲(qìdìngshénxián)
13、◯如果没有音乐,生活就是一个错误◯
14、前承句用想象的设问句,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只有以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准备和家人同享胜利的欢乐作答。承句以起句所固有的情形为设问的依据,一问一答完成了承接的作用。
15、首联“独抱香枝凝素纱,歌头水调共芳华。"诗人采用对比的手法,把茶花的洁白形容为素纱,犹抱香枝,与潺潺山泉溪流为伴,唱着犹美的山歌,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芳香飘逸。“芳花”即香花。《楚辞·九章·思美人》:“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茶花亦芳华、香花。但“独"字不好理解。茶树不是一株,而是一片,一大片。
16、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17、脚规圆满谋身路,矩尺方平济世情。
18、曾经许下的心愿并没有随着前半生的进度条而接近现实。
19、佛祖拈花一笑,笑的时候不是一个过程,而是一个静态,这个静态,一个人手拈一朵花,微笑着静静的看着,看不到他在乱想什么,只看到他静静的享受着什么。看的是这个简静的场面,而不是乱猜佛祖拈花在笑什么,不是猜佛祖笑,不是猜花中有什么秘密。
20、一阵风,吹落花叶,似朵朵纷飞的蝶,慢舞红尘,一路浅歌,虽凋零在即,却着实为秋季增添了一抹嫣然的景致,唯美散落,正事这不完美的残缺雕琢了岁月这场繁华,入了眸,入了画,也入了流年。一片云,清闲以致,浅舞天涯,它的惬意与清欢,只有天知道,雨知道,还有自己的心知道。取一份云水的清欢,放逐于心灵陌上,安一颗尘心,淡一抹铅华,禅意淡雅人生,浅喜属于自己的这朵岁月烟火。
三、形容禅境的成语
1、读音:(chánxùzhānní)
2、“远望飞鸿北去”,看着鸿雁向北远去,心也似乎随着幻絮飞离了,下片前两句由景生情,开始写意。当然这里“远望”也可精减,因“飞鸿北去”就是远望的结果,但不换也不是问题。“忆曾约定屡延期”,进一步融入情感,想起曾经的约定,却总是未能付诸实施,只有在纸上写一写对你的情思,很是微妙,这便是所谓的春思或春愁吧?假如把“卷写情思”的“卷”改为“倦”,似乎会有另外一番风味,此乃题外话。
3、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4、是你在清风里低吟浅唱,是你在飞舞的枫叶上写满诗香,是你用不老的清宁静坐,等那一朵芙蓉绽放。那一片静,在季节的流连中娉婷,倚窗,不语。在一池秋水里,在一抹晨光里,我分明嗅到的只是此间的芬芳和暖意。
5、问答转法就是在颈联前分句问,后分句答。有自问自答、自问借答、设问自答几种。这种转法的好处在于,借用这种描写或明或暗地把问题明朗化,以达到阐明的效果。
6、从句意上来说,两个分句分述两次战斗情形,虽然时间不同,但是两次战争情形不分主次,陆游在这两次战斗中都饱含着丰富的愤激和辛酸的感情。
7、这首恬淡悠扬的歌,把“说不出口的表白”说了出来。
8、神怡心静(shēnyíxīnjìng):精神愉快,心境平和。出自晋·王肃之《兰亭四言》:"在昔暇日,味存林岭。今我斯游,神怡心静。"
9、鬓丝禅榻(bìnsīchántà):鬓丝:指年老的人;禅榻:僧床。形容老人过的像僧人一样的清静生活。
10、颈联“醉里浮沉留客驻,壶中冷暖与君嗟。"承颔联,进一步写茶之神奇。茶叶的浮沉,茶之香气让尘世你我陶醉于其中,而尘世的冷暖都在这一壶中,你我细酌慢品。茶的浮沉如人生之浮沉,这一联写的妙,妙如茶味。
11、问答承接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可引起悬念,另一方面可使全诗跌岩起伏,避免单调和平铺直叙。
12、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13、诗人拨开这些表象,将思绪和目光投向那空山,投向那人语者,这便是禅意的直指本心。反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落日的余晖照入深林,又照在青苔之上。一个“复”字,说明之前阳光也曾照到过青苔。但无论阳光照没照到,青苔就在那里,不是因为阳光照到才有的青苔,也会不因为阳光照不到而青苔就不见了。
14、造句: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危急关头,将军仍然气定神闲,调兵遣将。
15、按写作手法写承句
16、忽然我看到,黄金屋和格桑花香熏醉了漫天霞光,忽然我听见,琴音绕梁清歌袅袅沉醉了时光。蓦然回首花儿、树木、风、雨还有雁鸣、夕阳…竟是那么温柔、娇媚、且善解意,所有的悲喜此刻,已淡泊成秋天里的一丝禅意。
17、她不喜欢赚钱,因为她自己本来就不太在意花钱。
18、小学高年级儿童认知的独立性与判断性增强,他们对事情有了自己的理解,对他人的见解具有可逆性思辩,不再迷信权威。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给予学生更多思辩、探究的机会,需要更尊重、肯定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既使之保有个性化的独立世界,也使之在思维的碰撞中获得发展。例如,对于古诗中情感的体会,老师给予的不能是标准答案,而是给予学生相关的材料,由学生自己去分析、归纳,获得自己独特的视角与体验,同样一首李贺的《马诗》(其五),也许读到了凌云之志,有的读到了忧国情怀,有的读到了无奈,有的读到了抑郁……
19、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20、其实,人生的真相都藏在琐碎的细节里。
四、形容禅心的成语
1、注意起如果是急的起,那么承宜纡缓,起如果是缓的,那么承宜坚挺赴之。其中或景生情,或情生景。或抒情,或写景,或叙事,均须以虚实螺旋式描述之。景为实,情为虚,前实者后虚,前虚者后实。俱实者板滞,俱虚者浮滑。若专写情或专写景,则难收生动空灵之致,渊永超迈之妙。
2、云淡风轻,云淡风轻,这个成语,原本是形容天气晴朗,微风拂面,云层轻薄,阳光普照大地,一片温暖和煦的景象,后引申指阔达,禅意的心境,宠辱不惊,泰然自若,对事情的变化,看的很开,为人和善,不计较得失,思想格调非常高。
3、开头先抒情的词句,为下文写景或记事岩开写作天地。如:
4、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起句写女子深夜无眠缝制罗帐;承句写女主人翁回忆和意中人最后一次相遇的情景。起承两联都是用半虚半实的手法描述。
6、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材,洒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乡秀色,空木共氤氲。
7、每一次经历,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8、落笔意绵绵。小字吟笺。有情只恨夜窗寒。多少悲欢多少事,都是因缘。
9、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10、追求佛道的人们,梦想成佛的途径很多,不用说密宗和参禅 (也称为禅定)是最著名常见的方法了。
11、读音:( fó xìng chán xīn )
12、“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温文意指态度温和,尔雅指举止彬彬有礼,不卑不亢,有大家风范。尔雅名字读音婉转,音律双仄,但是读起来并不拗口,音律低调,朗朗上口,有余音绕梁之感。
13、禅世雕龙指文章世代相传。禅絮沾泥比喻禅寂之心受到尘世烦恼的沾染。佛性禅心指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静寂定之心性。
14、有时候,选择真的要比努力本身重要。短暂的人生路上,要对自己好一点,让眼前讨厌的白米饭变成手心温润的朱砂痣。
15、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16、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17、有人说,徐克、陈淑桦、李宗盛、林青霞,共同成全了一个“东方不败”。
18、客厅的家具摆设以及设计让人倍感自如,深红色的木制家具给人以古老而庄重之感,甚至有一种禅宗的定力。
19、这首诗推崇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关系,作者借村翁野老对他们的祭祀,烘托其遗迹的流泽。但是对于玉殿的虚无缥缈,松杉栖水鹤却抒发了无限的感慨。
20、尤其是当一个人有了梦想,有了信仰,他的孤独感就会愈加强烈。
五、形容禅意心境的成语
1、写过一首好词的人有很多,但仅凭一首好歌就说他们成功,难免有些草率。
2、读音:(chánshìdiāolóng)
3、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两两相忘》和《离人》。
4、注释:比喻禅寂之心受到尘世烦恼的沾染。
5、起初,厉曼婷是在点将的企划部工作,姚谦在制作部负责写词。
6、没有这样的词,整首歌恐怕失色不少。
7、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大家看这是一首送别诗。
8、作为半路出家的作词人,厉曼婷最开始的工作甚至跟文艺不沾一点边儿。
9、小普陀观音禅院修建募捐
10、转出作者一副衰老的形象,世事沧桑,个人的悲欢离合也尽在不言中了。以萧疏的华发抒写蹉跎岁月、老大伤悲之情,反映了相对倾诉的神态。此句写出了环境、形貌和心思,表现得很细密。构思、剪裁、抒写也很流畅自然。这种转,就是反转法。
11、她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12、休息区有个小型的图书馆,精美的书籍给人精致享受,喜欢书的朋友一定会爱上这里。
13、读音:( bìn sī chán tà )
14、此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开头句写凤凰台的传说,点明了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四句就“凤凰台”进一步发挥,东吴、东晋的一代风流也进入坟墓,灰飞烟灭。六句写大自然的壮美。对仗工整,气象万千。最后两句,面向唐都长安现实,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身报国无门,十分沉痛。
15、这是不合情理的描述语句,完全是在与迷妄的分别意识挑战,以破除一般人对知识的执著。扫除迷妄分别的世界,使人进入一个更真、更美、更善的心灵境界。禅语是不合逻辑的,但它有更高的境界;禅语是不合情理的,但它有更深的涵意。
16、其理论认为这种方法不受任何知识、任何逻辑、任何常理所束缚,是真正源自于自我(你自己)的,所以也是最适合解决自我(你自己)的问题的。也就是说可以把禅理解为是一种最为简单也是最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17、杯里盛香琼,向天祭有声。梦已圆、国强民荣。且向九州寻舵影,风雨顺,百花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