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情说说

关于射箭励志的八个字(巧言令色,鲜矣仁!)

一、关于射箭的名言

1、巧言令色,鲜矣仁!

2、据考古发现,弓箭在中国可追溯至两万八千年前;最早是单纯的用于猎杀、战争;后来儒家派赋予了弓箭文化,故才有“君子六艺,射以观德。”的旷世名言,繁衍出来的“射礼”是中华礼仪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

3、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4、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5、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不能够努力的学习,等到年岁大的时候,便没有了才能。在年老的时候,如果不去教诲别人,等人死了之后,就没有人怀念自己了。

6、金钱控制法律,控制政治,控制风俗,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不管什么义与不义,只要能够达到尘世的天堂,享尽繁华之福,化心肝为铁石,胼手胝足地去争取暂时的财富,这是今日最普遍的到处都揭橥着思想,甚至法律上也这样写着。

7、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8、译文:行为有未能达到预期目的者,都要反过来要求自身做得更加完善。只有自己做得正,天下才会向你倾心。

9、常想一就是用心感恩,庆幸、珍惜人生中那如意的十之一最终以那分豁达与坚韧去化解并超越苦难。

10、于是,纪昌觉得自己不眨眼的本领已练好了,就去见飞卫,要老师教他射箭的绝招。飞卫又告诉他,不眨眼的本领只是射箭基本功的第一步,接下去还要练目光的锐利,要练到把小目标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才行。纪昌按照老师的指点继续刻苦练习。

11、没有什么比射箭更能让头脑保持清醒。

12、(举例造句):绍闻是惊弓之鸟,吓了一跳。★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十一回

1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14、↑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

15、译文: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16、人生路上多曲折,美好的人生必然需要良好的心态。

17、技艺高超的人不会去做主客观条件不具备、不许可的事情;有大智慧的人不会脱离主客观条件去胡思乱想、盲目行动。

18、译文:喜欢学习就接近了智慧,努力实行就接近了仁爱,知道羞耻就接近了勇敢。

19、君子不会被名誉所诱惑,也不因诽谤而恐惧。遵从道义来做事情,端正自身,不被外物所颠倒,这边是真正的君子。

20、故事中,纪昌是一个神箭手,射箭百发百中。这是他苦练基本功的结果。他是个很好学的人,性格坚韧。

二、关于射箭励志的八个字

1、即使命运不公,良好的心态也会使生活充满阳光。

2、——曹雪芹(清代文学家)引自《红楼梦》第5回

3、译文:人的心灵都具有认识能力,而天下万事万物都总有一定的原理,只不过因为这些原理还没有被彻底认识,所以使知识显得很有局限。

4、射箭过程的集中可使大脑皮层兴奋,提升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力,具体体现在对肌肉反应速度的提升,同样对动作准确性以及身体的协调性都有提升,长此以往会养成做事严谨的态度,对工作学习以及规范个人行为都有帮助。

5、奥根·海瑞格(EugenHerrigel)是德国哲学家,他在著作《箭术与禅心》(ZenintheArtofArchery)中用射箭做了大量比喻,来阐释生活中的道理。有的人可能会争辩,认为生活中的成就是完全出于主观动力的。但一些人的成就在另一些人眼中可能并不值一提。仅仅因为你觉得应该就去做某件事其实并没有意义。

6、弹钢琴的时候,如果你强行按这个键那个键,是弹不出好听的乐曲来的。在射箭的时候,你也不能强迫自己一步一步地做完一次发射动作,那会不流畅,而且不会准。我们都要追求一个行云流水的境界。——米兰达·里克

7、射箭过程中首先需要的就是静心,使心沉下来,切忌心浮气躁。现在大都市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节假日约上三五好友,无疑是释放压力,联络感情的好方法,在此同时还能提升自身修养,增强自信心。培养不断进取的精神,人生数十载,修炼可止尽,又无止境。

8、射箭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和自己做斗争。有时候你可以毁掉所有。当你学会了技巧的时候,你会不断重建自己的完美技术。——吉娜·戴维斯

9、尝:曾经。须臾:指极短的时间。跂:抬起脚后跟站着。我曾经整天思考,但效果还不如学习一会儿好;我曾经踮起脚来观望,真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啊。这句话指出学习新知和登高望远的重要性。

10、弓箭科普丨一个用心在做的射箭公众平台

11、译文:整天聚在一起闲聊,不说正经话,喜欢耍小聪明,很难有什么出息。

12、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13、执迷的心态往往不可取(飞蛾投火)

14、译文: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有什么烦恼和愤怒不发泄到别人身上去,就是你自己心情不好,不要拿不相干的人当出气筒。不贰过,是知错就改,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15、任何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我们看似失去了很多东西,但我们得到的是经验和沉淀。只要你好好衡量,你会发现这些比金钱都可贵。

16、射箭员准备发射时,用执弓手握住弓,并伸直执弓臂,再用拉弦手向后拉弓弦,直到满弓点,注视瞄准具然后撒放

17、生活引导着我们不断尝试新事物,接受挑战和冒险,但之后,我们仍然向往着一个归宿。每个人都需要有一把忠诚不变可以信赖的弓,这里的弓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一个象征。

18、容易发怒,是品格上最为显著的弱点。

19、公众对射箭和弓箭的误解,是个不小的问题,但这也是说明了,射箭在国内还是有影响力的,只是大家对其了解的不多而已,或者了解的过于片面了而已。我们常说国内射箭运动的推广和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我们不停步,总有抵达终点的一天。

20、英国的BBC曾采访林东贤,他在瞄准时的感觉,他这样说的“在我看靶子的时,整个世界就像是一杯清水里滴上了一滴彩色的墨水”所以想射箭,只要还能看清靶子上的颜色差别就好了。而且很多时候瞄的更准,反而打的越差,因为注意力全都放到了瞄准上,动作姿势都变形了,怎么可能打的准?

三、关于射箭的名言

1、要想保持一直喜悦,就要不断去寻找不完美,不要觉得完美,完美就是水杯装满了水,只能溢出来。也只有一直空杯的心态,痛苦才会少,喜悦才会多。

2、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倘若心为物役,患得患失,就只会被悲观、绝望窒息心智,人生的路途注定是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了。

3、后羿是我国古代传说中有名的神射手。有一次,夏王让后羿射一块一尺见方的兽皮和一个直径一寸的靶子。他对后羿说道:“你如果射中了,我就赏给你一万两黄金;如果射不中,我就削减你的封地。”后羿听后顿时心神不宁,持箭向兽皮射去时,没有射中,又向靶子射时,也没有射中。夏王就问其他人:“后羿一向是百发百中的,为何今天却连一下也射不中,这是因为什么呢?”有一个人回答道:“后羿之所以射不中,是因为他心里既要为射中得到一万两的黄金而喜,又要为射不中受到削减封地的惩罚而忧。要是能免除这些外在的喜忧的话,那么天底下的人都能成为无愧于后羿的射手了!”

4、飞得越高,在人们心目中,也就越渺小,越是成功的人,他只是往上飞的,他会飞得高,也能飞的低,能接地气,不会脱离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太远。

5、豁达的心态成就事业(霍金的故事)

6、(拼音代码):jgzn

7、似乎他们有善射的历史传统。史书记载唐太宗举行过一次武将射箭比赛,结果前十名都被外夷将军占据,而高丽武将夺得第一。

8、译文:志,是气的统帅;气充塞在人体全身。志朝向哪里,气就跟随到哪里。所以说:“要做到不动心,一定要坚守这个志,同时不要让气走向偏狭极端!”

9、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10、出自《中庸》,孔子说:射箭的方法,很像君子做人的道理,射不中靶心,就要反过来要求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做好,功夫够不够。在生活中,人们总是在事情不如意时倾向于找客观原因或埋怨他人,但其实我们必须寻找到自身的原因并思考可以改变自己身上的什么。

11、译文:君子的言行符合中庸之道,小人的言行违背中庸之道,君子之所以符合中庸,是因为君子能在变动不居中做得适度;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

12、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13、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鸪,而反求诸身。”

14、这世间,任何发生的事,都是有相反的一面,很多人往往只看到好的一面,或是不好的一面,却没有向但丁第一句名言一样去思考另一面。

15、民风民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

16、↑游戏《孤岛危机3》中使用的复合弓、箭↑

17、有时一次朋友圈的转发,也是一份力量

18、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9、“Themoreobstinatelyyoutrytolearnhowtoshootthearrowforthesakeofhittingthegoal,thelessyouwillsucceedintheoneandthefurthertheotherwillrecede.”

20、请点击文章顶部(靶心)

四、关于射箭的语录

1、而在反曲弓的练习上,就像自己在练武林秘籍一样,旋臂、背加力、高推……每解锁一个姿势,功力就又提高了一层;美猎和光弓,一拿在手里,就有种户外生存的感觉,移动射击各种姿势,帅就一个字;传统就更不用说了,光是把箭打上靶就够你高兴一整天了。

2、译文:人了解你的时候,你安然无欲,悠然无所求;别人不了解你的时候,你也同样要安然无欲,悠然无所求。

3、译文:人总是要有所不为,然后才可能有所作为。

4、译文: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相关说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