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轼被贬时写的乐观诗
1、“花褪残红青杏小“,短短七个字,诗人却写出了对春天易逝的惋惜。杏花开得早,也最先与春天告别。杏花开过,枝头的花儿褪去残红,飘落在风里。小小的青杏掩映在绿叶丛中,生机盎然。凋谢的残红与初生的青杏形成鲜明的对比,冲淡了暮春的伤感,也让读者看到希望。
2、除了美食家的身份,苏轼还是一个到处游玩的旅行家,而验证这一结论的最好方法就是看看苏轼这一生的足迹。
3、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4、可是,男人对此事乐此不疲,社会风气也不以为意,家中的妻子就看不惯了。
5、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6、“河东狮吼”的典故从此确立,至今仍然是凶悍妻子的形容词。又因为陈慥字季常,后来人们就把怕老婆的人称为“季常癖”。
7、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8、幸运的是,在友人们的营救之下,苏轼最后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劫后余生”的苏轼,来到了黄州。
9、“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读至此处,有一种戛然而止,意犹未尽的感觉。墙外的行人,驻足倾听。墙内的佳人,笑声渐渐听不到,最后,四周变得静悄悄。词的最后,可以有多种解释。
10、天资聪颖、思维敏捷的苏轼,总能出其不意,想别人所不能想,各种类比、典故运用得恰如其分,让文字变得有趣、幽默,读起来爱不释手。
11、苏东坡一生三起三沉,曲折波澜,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12、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13、于困厄中积极,于平凡中有趣,越了解苏东坡沉沉浮浮的人生,便越是惊奇于他笔下的旷达和生命力!
14、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
15、逝水东流,古往今来皆是如此。苏轼却反用其义,抒发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从上片的写景到下片的思考,过渡自然,如蜿蜒流淌的兰溪,沁人心脾。
16、出狱后,他便着手为苏东坡立传。又用了八年,参考苏东坡文集和后人笔记等百余种资料,不写一句没有根据的话,只为还原那个真实、丰富的苏东坡。
17、苏轼在密州时,写过几首著名的词,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江城子密州出猎》等,最有名的就是写于熙宁九年(1076)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了。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调任湖州知州,不久被被御史台的吏卒解往京师,经历了一场生死危机:乌台诗案。
18、朝中的大臣,嫉妒东坡。因为被流放在外的他,诗词还能传入宫内,而且还被皇上赞美。于是,很多人,想方设法,不让东坡回朝。在他们看来,神宗皇上在世一日,苏轼便无机会回京城。果然,东坡一次次被贬得更远。
19、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宋·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0、被贬到黄州,本是悲伤的事情,可苏轼却发现其中的美妙,鱼鲜笋美,真是乐观。
二、苏轼被贬时写的乐观诗句
1、樽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2、译句: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怛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3、苏轼气愤不过,便向柳氏争辩,甚至还搀扶陈季常,怂恿他娶妾对付柳氏。
4、余秋雨高度评价的传记经典,以诗词为主线
5、《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肯定是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受“乌台诗案”牵连被贬黄州期间。当时苏轼不仅政治上遭打击,而且经济状况很窘迫。然而,他仍乐观自嘲,怡情悦性,在此期间写出了四篇佳作:《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记承天寺夜游》。
6、被贬颍州(今安徽阜阳)时,对颍州西湖也进行了疏浚,并筑堤。
7、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27岁的苏轼在陕西凤翔府任签判,而苏轼也是初识陈季。怎么认识的呢?
8、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9、词的下片,诗人有感而发,以反问的方式,引出对人生的议论,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引人沉思,诗人的乐观豁达溢满字里行间。
10、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11、也成就了男二号陈季常的老婆——柳氏,哈哈,从此,“河东狮吼”也就流传开来,一直到现在,用来形容妻子的凶悍。
12、他领人在西湖筑堤,这就是所谓的苏堤。但是在这期间,苏轼的文章被人断章取义,苏轼被小人设计,惨遭陷害,这就是乌台诗案。王安石替苏轼辩解,出言到:哪有盛世而杀才士乎。苏轼才可以出狱。
13、中国阅读CHINA·READS
14、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5、反正就是一个和苏轼很投脾气的一个人,可想而知,人品一定不会差的!
16、他在惠州发现了中土罕有的荔枝,不仅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千古佳句,还在书信里跟儿子开玩笑说:千万别让那些陷害他的人知道岭南有荔枝,他可不想和这些“小人”抢荔枝呢!
17、等陈季常回到家中,柳氏举起青藜杖要打。后来还是在家人的劝说和陈季常的苦苦哀求下,这才改为罚跪。
18、不恨这种花儿飘飞落尽,只是抱怨愤恨那个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重缀。清晨雨后何处落花遗踪?飘入池中化成一池浮萍。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尘土,一份坠入流水了无踪影。细看来那全不是杨花啊,是那离人晶莹的眼泪啊。
19、苏轼的文风,简洁飘逸,幽默自然。欧阳修喜欢读他的文章,每当他看到苏轼的新作,必然高兴一整天。神宗皇帝喜欢读苏轼的诗文,倘若哪一天,皇上忘了吃饭,必定是在看苏轼的文章。
20、苏轼暮年对自己事业进行总结与评价,回首一生,他更多地想到的是黄州、惠州、儋州三个被贬之地,在贬谪生活中,他感受更多的不是痛苦,而是充实,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是实实在在的为民服务,所以一生的功业都放在了三地。
三、苏轼被贬积极乐观的诗句
1、参考百余种书目,还原真实、立体的东坡形象
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3、苏轼生于一个饮酒世家,祖父、父亲都是嗜酒如命之辈,而他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苏轼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关于“酒”的内容,有学者统计,在《东坡全集》一书中共出现“酒”字九百余次。
4、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5、是否还记得当年赶考时的艰辛磨难,由于路途遥远,人困马乏,连那头跛脚的驴都受不了了。
6、[水调歌头]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浣溪沙]人间有味是清欢。[食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恩二僧]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永遇乐]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中秋月]悠哉四子心,共此千里明。[司马君实独乐园]樽酒乐余春,棋局消长更。
7、偶尔在雪地上留下几个爪印,但转眼它又远走高飞,哪还记得这痕迹留在何方!
8、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9、因此,元丰四年(1081)正月,他在去岐亭时写了一首诗:“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此诗名为《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这一年多来,他结识了潘生、古生、郭生等新的三位好友,虽然生活条件艰难,但有半生好友、一壶浊酒,还有这初春的生机盎然景色,此生足矣。
10、苏轼对他的变法又予以否定,故苏轼又一次被流放,这之后,苏轼也没有一直如此,当司马光的变法又不符合时代发展时,苏轼的罪名轻了,这时的苏轼又被召回朝廷,做了翰林。
11、“休将白发唱黄鸡”,此处的唱黄鸡意为时光流逝,诗人说,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要看到希望,就连溪水都能西流,只要心态年轻,什么时候都能保持少年状态。
12、穿的了学士服,着得了战袍。
13、每个人生下孩子,都希望孩子头脑聪明。但是聪明有什么好处呢?我就是因为聪明,遭到人家的嫉妒,被聪明误了一生。只希望自己的儿子愚笨迟钝,没有灾难,没有祸患,而能够官至公卿。
14、少年的苏轼过的还是比较顺畅的,他从小就受到父亲文化气息的熏陶,他的文学天赋异禀,在苏轼21岁的时候,他随父亲,弟弟进京赶考,兄弟二人一举获得进士的头衔,同时,苏轼还得到了大文豪欧阳修的器重。
15、这四句诗,不仅道出了苏、陈二人非同寻常的友谊,也造就了流传千古的成语。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16、苏轼一生造过不少酒,真一酒、天门冬酒、桂酒、万家春酒、酴酸酒、罗浮春酒等耳熟能详的酒种都有过苏东坡的“手笔”,其中“东坡蜜酒”更是广为流传。
17、《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这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苏轼无辜遇陷害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初到黄州,没有薪俸,连住的地方都成问题。幸好一位在黄州做事的好友替他请愿了一块荒地,让他耕种、造屋。苏轼亲自在东坡开荒种地,又在东坡旁筑了一间书斋,命名其为“东坡雪堂”,从此自号“东坡居士”。在这样的境遇下,他仍然能保持一种随遇而安、达观脱俗、甘苦等同、忧乐无著的高超人生态度。
18、作为收藏,它经得起年月和审美的双重考验,无论多久,也不会过时。
19、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卷三引昊汝纶评云:“音节琅然,可歌可诵。机趣横生,而风采复极华妙。”
20、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咏长啸从容而行。拄竹杖、穿芒鞋,走得比骑马还轻便,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四、苏轼被贬各地时写的乐观名句
1、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2、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3、★拯救“书荒”!10个经典名著开头激起你的阅读欲
4、从北宋都城开封到广东惠州,大约三千里地,那时的惠州比较落后,苏轼依然没有怨天尤人。一晃三年多过去了,绍圣四年的某一天,苏轼正在处理公务,突然收到朝廷的一道圣旨,本以为让他返京,打开后才发现自己太天真了,而是让他赶紧收拾东西去儋州(今海南儋县)。
5、身处困境的苏轼,没有自怨自艾,词中洋溢着轻松、乐观的人生态度,还有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
6、学者吴鹭山《苏轼诗选注》:这诗以戏语寓哲理,起笔神妙,意境深远。全诗挥洒自如,机趣横生而又风采华丽,音节琅然。
7、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8、在某些二手市场,已炒出了上千元的天价:
9、苏轼的诗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蓑烟雨任平生。从中可以看出,苏轼饱受政治磨难却依旧乐观向上,淡定自若。
10、这次虽被贬南荒,但苏轼并不悔恨,这样的远游恰恰成为了他平生最奇绝的经历,苏轼豁达乐观的襟怀也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11、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12、对于如何了解苏东坡,李一冰选择从诗词入手。
13、东坡为无数苦闷的中国人找到心灵的出路:不管生活多难,都要取悦自己,活成有趣的样子。
14、这首词的下阕是为了应景专门写集会席间的歌女,用“斜照江天一抹红”比喻歌女的“醉脸春融”,按照老街前几天写的《飞红万点愁如海一篇短文看明白诗词创作如何用好明喻隐喻和借喻》,这是隐喻的修辞手法。
15、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16、在这首蝶恋花中,苏轼描写了暮春的景色,还有荡秋千的青春女子,天涯羁旅的行人。短短几十个字,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诗人用文字勾勒出一幅春景图,余韵悠长。
17、“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这句诗,充满春天的活力,生机勃勃,读来让人眼前一亮。燕子飞来的时候,村后的河流,围绕着村庄,缓缓流淌。
18、《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本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满庭芳》这首词是苏轼发配黄州时的作品。《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此词是作者贬居黄州期间寄给时任鄂州太守的友人朱守昌的。《西江月》这首寄情山水的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定风波》。
19、苏轼写的诗都是关于社会腐败的,从北京一直贬啊贬的,当时的惠州是个极为荒凉的地方,惨啊.老的时候回到了北京,第二年就驾鹤西归了.唉.
20、岭南两广一带在宋时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迁客逐臣到这里,往往颇多哀怨嗟叹之辞,而东坡则不然,他在这首七绝中表现出他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
五、苏轼被贬后乐观的经典事例
1、林语堂说他是个无可救药的乐天者。没有人比他的活得更丰满,更善于发现生活的快乐。
2、云忽散月儿明用不着谁人来点缀,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
3、恨君不识颜平原,恨我不识元鲁山。铜驼陌上会相见,握手一笑三千年。
4、《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是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看,前四句主要是写苏轼被一贬再贬后,所面临的凄凉处境和仕途的险恶。后四句则主写苏轼豁达的胸襟,以及苏轼诙谐和幽默的一面。
5、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6、陈季常的父亲是苏轼的上司,因为要求严格,与生性豁达随意的苏轼关系还很不好。即便这样,陈季常还是甘当苏轼的小迷弟,一有机会就要跟在苏轼身边。
7、直至66岁,苏轼的晚年时,因为天下大赦,苏轼才恢复人身自由,但是在回来的途中,苏轼却离开了这个黑暗的时代。
8、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9、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10、人生难免起起落落,当我们身处困境时,应该如何更好地面对?苏轼用他一生的经历给出答案。作为宋代首屈一指的文人,苏轼的才华超凡脱俗,二十出头就进士及第,可谓是天之骄子。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对苏轼非常赏识,并且毫不掩饰地说:“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11、因为乌台诗案,1080年,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刚到黄州,他就写了一首诗,旷达豪放,其中三四句让人流口水。
12、“压酒囊”就是工钱,虽然钱不多,可对于一个“无补丝毫事”的人来说,还要费这工资,确实惭愧。
13、这14字犹如脱口而出,对仗精工又自然天成,文词优美足见苏轼的乐观怀情,成为苏轼传颂的名句。
14、一次,秦观出外游玩。很长时间没回来。苏轼很惦记他,就写信询问他的情况。不久,秦观给苏轼回了一封奇怪的信,只见信纸上写了14个字,排成一圈:已暮赏时花醒归微去力马酒飞如苏轼看后,连声叫好。原来,秦观写的是一首回环诗,诗中描述了自己在外的生活合情趣。内容是: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15、这件事似乎被杜撰、被夸张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说明什么呢,说明了吴瑛率直旷达的性格与行事风格。
16、“门前流水尚能西”,溪水尚且能够向西流去,诗人以此激励世人,不要灰心。老当益壮,人老了,依然可以成就一番事业,这里表明了诗人乐观的精神。
17、苏轼有文人常见的“寒梅情节”,对梅花可谓是情有独钟。“数枝残绿风吹尽,一点芳心雀啅开”,也正是这种无畏寒冬的“寒梅精神”,让他获得了新生。苏轼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乐天派文人,即便身处逆境也不自怨自艾,而是投身诗书、拥抱佛老,达到随遇而安的境界。
18、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19、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20、这个故事被宋代的洪迈写进《容斋三笔》中,广为流传。
六、苏轼被贬时写的乐观诗
1、纵观苏轼一生,遭遇常人难以想象的不幸,却始终保持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在逆境中实现自身价值,把儒家的坚毅、道家的超脱、佛家的达观糅合在一起,从而成为世人敬仰的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