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情说说

103句苏轼三次贬谪所写的名诗有关于挫折的吗(念奴娇苏轼)

一、苏轼三次贬谪所写的名诗

1、几个人喝酒、赏月,不知不觉就哼起歌来,其中有一个会吹洞箫的朋友以箫声伴奏。箫声越来越悲凉,苏轼就忍不住去问那个朋友何故如此。

2、广阔的水面十分明净,山峰翠绿的影子倒映其中。忽然江面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小舟在风浪中掀舞。见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硬说什么风有雄雌。

3、总而言之一句话:活在当下,怜取眼前。他已经不止能宽慰自己,而且可以治愈他人了。这就是传唱了千年的《前赤壁赋》。

4、参考文献:《金山志》《宋诗研究》《东坡书传》《宋诗绝句精华》

5、杭州当地人说“晴湖不如雨湖”,但苏轼觉得晴湖有晴湖的好,雨湖有雨湖的奇,又把西湖与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比肩放在一起,一个“美”字,不容分说。

6、我余生已无多,势必将老死在这偏僻的海南荒村了,天帝该会派遣巫阳来召还我的游魂吧。高飞的鹘鸟逐渐消逝在广漠天空与苍莽原野的相接之处,而地平线上连绵起伏的青山犹如一丛黑发,那里可正是中原故地啊!

7、贬逐的人,当然不妨员外安置,诗人惯例,都要做做水曹郎。惭愧的是我劝政事已毫无补益,还要耗费官府岸禄,领取压酒囊。

8、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无人怜惜任凭衰零坠地。把它抛离在家乡路旁,细细思量仿佛又是无情,实际上则饱含深情。受伤柔肠婉曲娇眼迷离,想要开放却又紧紧闭上。蒙混随风把心上人寻觅,却又被黄莺儿无情叫起。

9、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10、苏轼为官,不仅造福一方,更是把杭州带入了一个诗意的新境界。后世人们在提到西湖时,大概都会想到两首诗。

11、守孝期满,兄弟返京,苏轼被任命为凤翔府判官。任谁都看得出来,这只是到基层过度一下而已,以苏轼的才学,早晚是要入朝的。

12、兄弟俩眼含热泪送父亲和苏轼妻子的灵柩回四川故里,又是三年。这三年,苏轼没有作过一首诗,也没填过一首词,而是在家乡的山上种了数千棵松树。

13、苏轼的一生,足迹遍及各地,从峨眉之巅到钱塘之滨,从宋辽边陲到岭南海滨。长期的贬谪生活,为他提供了品尝各地名泉好茶的机会。他一生写过近百首咏茶诗词,可以说苏轼的一生都是浸泡在诗意的芳香传奇……

14、后世在提到深情的植物时会提到两棵树,一棵是归有光家的枇杷

15、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16、为什么刷屏的谷爱凌依旧无法让一个母亲……

17、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18、在此期间,苏轼写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留下了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三行书”的《寒食帖》;完成了注解《易》《书》《论语》三部著作。

19、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20、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代:苏轼

二、念奴娇苏轼

1、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平山堂的时候,靠着枕席,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孤鸿出没的情景。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体会到欧阳醉翁词句中所描绘的,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

2、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3、落日中卷起绣帘眺望,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的夕阳与亭台相映,空阔无际。为了我的来到,你特意在窗户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犹新。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平山堂的时候,靠着枕席,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孤鸿出没的情景。

4、用西施之美来形容西湖之美,独具匠心,“遂成西湖定评”。

5、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6、苏轼被贬谪到蛮荒之地的岭南,却不改达观心境。

7、茶道文化的发展,将茶提到了独一无二的哲学高度,并输出海外,影响了日韩、东南亚等诸多国家,至今影响深远,拥趸者众多。苏轼、苏辙兄弟俩,也是重度茶道爱好者,常常与友人相约斗茶,并留下了许多诗词。

8、“诗和远方”的梦想。”

9、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10、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1、我作为一千年后的吃瓜群众,说不上来。我所知道的,就是这两个同为“唐宋八大家”这个当红组合里的天王巨星,私底下彼此尊敬又彼此钦佩的人,因为对变法意见不统在政治上,成为了对头。

12、杭州是苏轼离开京城后的第一站,如果他能长留在这里,那么这个结果并不算坏。但是,苏轼刚到杭州后不久就被调往了别处,调去哪了呢?

13、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水波不兴。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

14、这只是苏轼刚到京城的一个小插曲,他并未放在心上,因为他是无神论者,坚信人定胜天,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所谓的神算都是大忽悠,对宿命论嗤之以鼻。会试结果出来后,苏轼和弟弟苏辙均进士及第,唯独父亲苏洵名落孙山。苏洵一点都不失落,反而相当开心,为自己培养出两个非常优秀的儿子而骄傲。

15、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16、养育了天才数学家陈杲的模式?有娃收藏,没娃提前收藏!

17、黄锦祥:东坡乃文星旷世,曜耀寰中。千古奇才,殊不复见!

18、而若干年后,青年苏轼即一鸣惊人,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曾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

19、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20、遭遇诬陷、锒铛入狱、濒临杀头、降职被贬、食不果腹,这一桩桩一件件如果接二连三地发生在我身上,我可能会愁得只剩下“愁”。并且这样的事情不管发生在谁的身上,我都不相信他会一笑了之。

三、苏轼三次贬谪所写的名诗有关于挫折的吗

1、整首词围绕一个“狂”字。从“左牵黄,右擎苍”的狂态,到“千骑卷平岗”狂势,再到“亲射虎,看孙郎”的狂兴,无不流露出苏轼再一次对未来满怀希望的内心。尤其是那句“鬓微霜,又何妨”,让我看到了一双蔑视坎坷和衰老的眼睛。

2、经过了一年的抗蝗、抗旱、抗洪,苏轼来到密州的第二年,这座小城终于有了点小康的样子。与此同时,京城也传来了好消息。保守派在与革新派的最近一次较量中,占了上风,革新派的二号人物吕惠卿被罢相,司马光、苏轼这样的名字又一次在朝廷中被提及。苏轼此时的内心,像乌云裂开一道缝隙,露出灿烂的阳光。

3、后来,关于苏轼,欧阳修还说过三句话。

4、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5、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6、接下来的“身如不系之舟”指自己晚年生活的飘泊不定,抒写羁旅漂泊的忧伤情怀。

7、经历九死一生的“乌台诗案”以后,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此后历经一贬再贬。

8、叔党是苏轼的儿子,苏轼这封信很短,他告诉儿子他在海南品尝到了一种极美味的食物,叫做蚝。又嘱咐儿子可千万别让朝中那些士大夫们知道,他们要是知道非争前恐后来海南抢食不可。

9、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

10、他自嘲一生都在为这张嘴而忙,没想到老来犯了错,险些亏了嘴。幸好,这黄州偏虽偏、穷虽穷,但是长江里的鲈鱼美、后山上的竹笋香啊。而且,他现在这个团练副使于国家没有什么帮助,却要国家发工资来让他买酒喝。

11、这样一来,三首诗的名字乃至写作原委都明白了。原来诗人在临近过年时,因为在外地做官,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于是就用诗歌来描述蜀地老家迎接新年的习俗,与子由一起分享。那么,这三首诗,分别写了一个习俗,就是“馈岁”“别岁”和“守岁”,是为“三岁诗”。

12、欧阳修看看这个才华与思想起飞,魄力共胸怀一色的年轻人,对他说:“我看好你哦!”

13、苏轼总是能认真对待命运跟他开的每一个玩笑,再玩笑着回应命运。在这种情况下,苏轼下令招聘二十万民工全面疏浚西湖。深挖、拓宽,并把从河底挖出来的淤泥筑了一条长长的河堤,堤上修建六座石桥,以供讯时通水。

14、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因为苏轼自从进入朝廷之后就一直反对由王安石领头的‘新法’一派,再加上当时的他在文坛上的地位很高,他的诗词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是很大的,这也就间接阻挠了‘新法’的推广,引起了变法派对他的强烈的不满。他的政治对手将他所有诗词收集起来,成为在朝堂上攻击他的理由和借口,引起皇帝对他的不满之后被贬。

15、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16、无论诗词、书法、绘画、经学,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17、其实苏轼被贬的地方不止这三个,只是这三个城市让他终身难忘,不仅距京城很远,而且都非常偏僻,可以说是不毛之地。黄州是今天的湖北黄冈,苏轼在乌台诗案后被贬到此地,惠州是现在的广东惠阳,儋州更远,在今天的海南岛。苏轼才华横溢,而且胸怀抱负,却屡遭贬谪,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怎一个惨字了得!

18、澄迈驿通潮阁(其二)

19、再比如,这一时期,苏轼曾把自己定义为“闲人”。可不是嘛,他的确是个闲人。他此时所任的这个“团练副使”是个什么官呢?简单地说,就是民兵排长,还是个副的。大概这世上再没有比这小的官了,想不闲也难。

20、贬谪岭南儋州时期,苏轼过着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碳、夏无寒泉的日子,但是再困苦的生活也没有压垮苏轼,反而使他更加乐观、旷达。

四、苏轼在逆境中乐观豁达的事例

1、你若喜欢本文,敬请分享并点个在看

2、创作背景:苏轼于公元1084年(神宗元丰七年)五月间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3、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4、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

5、苏轼诗清新豪健,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一格。

6、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末两句,语带诙谐,有自我调侃的意味,却也深刻地传达了作者此刻的微妙心情。

8、苏轼在密州时间并不长,但却在密州留下了三首震撼千年的词,这三首词被称为“密州三曲”。也正是因为苏轼的到来,使这个小城焕发出了诗意的光辉。

9、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10、阳台山上春雨忽至,胡乱地洒在歌楼打湿了美人的粉腮。忽然一阵东风卷地而来,吹散了云雨,落日的余晖从乌云缝隙中斜射出来,染红了半边天。

11、苏东坡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12、此词咏杨柳,上阕主要写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的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下阕与上阕相呼应,主要是写柳絮的归宿,感情色彩更加浓厚。

13、由于该处古松修竹,清雅幽静,明清两朝常有学者借读于此,留下许多诗词歌赋。最有名的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年萧县知县赖以平所作回文诗。其诗顺读是:前来翠霭积烟村,悬涧水声琴入韵,泉飞带雨穿虹架,天接路高登步步,兴触诗人醉酒樽。列屏山景画留痕。树曲盘崖抱石吞。烟云起落碧当门。(其一)倒读则是:门当碧落起云烟,步步登高路接天。吞石抱崖盘曲树,架虹穿雨带飞泉。痕留画景山屏列,韵入琴>水涧悬。樽酒醉人诗触兴,村烟积霭翠来前。(其二)奇妙之处不仅因为它是通体回文诗,而且正读、倒读时各删去每句前两字,又成了两首回文诗,堪称回文诗中的绝品。

14、就算是提出疑义也不妥啊,那不是显得这两位文坛大咖对古文疏于记忆嘛。想来想去,便只好让他过关,考卷的主人苏轼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那场考试的中第者。

15、苏东坡被贬杭州时,写的诗有:《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湖上夜归》、《夜泛西湖》五首等等。

16、这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17、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

18、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六十二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州)。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他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

19、上阕写词人在临皋亭上看到的黄昏景致,下阕由静景转向描写动景,写春雨骤降骤停,为满江春水增添了新的情调。词作构思独特,想象丰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意境阔大,气势豪迈。表现了词人旷达宽广的襟怀,抒发了浓厚而深沉的思乡之情。

20、第二句是“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也。可喜!可喜!”读到苏轼的来信,我竟然出汗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我的多巴胺又活跃了。我想,我应当退居二线,给这个年轻人让位了。

五、苏轼被贬却依然乐观的诗句

1、苏轼彻底火了,再也不是那个刚从山里出来的农村娃,走到哪里都备受追捧,无数少女为他尖叫,太多书生找他签名。苏轼表面上享受众星捧月的感觉,但并没有因此忘乎所以,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反复默念“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八个字,以“达则兼济天下”为目标,凭借才华与努力步步高升,替君王分忧,为百姓谋福。

2、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3、你是网名还是为孩子取真实的名字啊?如果是真实名字的话呢,最好呢,先算算五行,毕竟一生的名字啊!不是光好听就好(如果对你有帮助,请设置“好评”,谢谢!)

4、这首《自题金山画像》作于苏轼去世前两个月,是其最后的诗作,也是苏轼一生的写照。

5、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6、朋友说:“来到这赤壁,我就想起了曹操。你看曹操当年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如今呢?

7、这样不堪的岁月,往往会把一个人的诗意给消磨没了,但苏轼不然,内心的忧伤和生活的困苦,他要用诗来记录。

8、自己都感到好笑,一生为嘴到处奔忙,老来所干的事,反而要得荒嘴。长江环抱城郭,深知江鱼味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觉阵阵笋香。贬逐的人,当然不妨员外安置,诗人惯例,都要做做水曹郎。惭愧的是我劝政事已毫无补益,还要耗费官府岸禄,领取压酒囊。

9、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10、诗人面对当年自己的画像,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既有对目前垂垂老矣的描述,也有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多重感情交织在一起。

11、小序中的“子由”是苏辙的字。

12、第二次是被贬惠州,但是这一次苏轼可以说是很无辜的,守旧派的领导人物当时的太皇太后高氏病逝后,变法派抓住机会一度成为朝廷上的主导力量,守旧派因此被变法派大肆打压,苏轼也因为一贯所站的立场,再加上当时的他是元祐党人的领袖,变法派全面打压,也再次被贬。

13、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卷二十六:“此是名篇,兴象实为深妙!”

14、在古代文人多是感情变化而抒发的写作方式,故常常是不平则鸣。而“穷而后工”也是不平的一方面。贬谪文人的诗作大概也可以做例子,比如: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刘禹锡等。

15、在上面的断句过程中,不仅调用了主谓宾结构要断在一起、相似结构要分开断句等技巧,还用到了文言文的省略句式(如大量的省主语)、倒装句式(如“官于岐下”)等知识。

16、躲避的只是世人的机心,而不是要逃避世上的事情,即使困顿,也不忘有益于世。

17、“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诗,用在宋朝的文人身上是再合适不过,宋朝时期的文人、读书人、诗人们的身上都有一种非常高雅的气质,并且不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他们的这种气质终其一生,都是非常的高雅。苏东坡不光是一位名流千古的大诗人、大文豪,同时苏东坡也是一位官场中人,也是一位美食家,但是苏东坡的仕途并不顺畅,在苏东坡为官期间也是屡次被皇帝贬压,在苏东坡43岁的时候,苏东坡就被皇帝贬到了当时的黄州。

18、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

19、苏轼初出茅庐即一鸣惊人,时人和他自己的期许并不是一介书生或一百里之才。

20、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六、苏轼三次贬谪所写的名诗

1、流落到海南,苏轼没有放弃自己,没有抛下诗意,也没有忘记美食。他发现了原来大海里可吃的东西比陆地上还要丰富。从前那些竹笋啊、鲈鱼啊、跟一种美食比起来,简直弱爆了。这种美食就是生蚝。尝过了生蚝的美味,苏轼当即给儿子修书一封:

2、公元1075年,苏轼在密州正经历“蝗旱相仍,盗贼渐炽”的劫难,而这一年,他的妻子王弗也去世整整十年了。十年了,你在阴间,我在阳世;你长眠于家乡的山岗,我四处漂泊;你在我的梦境中对镜梳妆,我在尘世的消磨里两鬓如霜。字里行间,道不尽对亡妻的思念,纵然再坚硬的心,读来也会变得柔软。

3、此词上片前四句以实笔写景,目光由远及近,然后转入对平山堂的回忆,后五句写平山堂,实际是以虚笔写快哉亭,二者风光一致,对欧阳修的思念更使此亭见得亲切;过片五句再次转回到目前,江面由静谧安闲而忽然波澜汹涌。

相关说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