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情说说

关于西湖的小诗〔净慈寺对面原本有个庄园,〕

一、关于西湖的小诗

1、净慈寺对面原本有个庄园,隐居着一位诗人:陈三立。他就是陈寅恪的父亲,“维新四公子”之一。运动失败后,陈三立不问世事,自称“神州袖手人”。那天,泰戈尔把自己的诗集送给他,并求对方诗集一部。但是,陈三立谦谢了。他说,不敢以中国诗坛代表自居。

2、宋苏轼《夜泛西湖》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3、新月生魄迹未安,才破五六渐盘桓。

4、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5、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6、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7、译文: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8、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9、《七绝•狮峰徒步》竹林问道上狮峰,山路通幽画景彤。片片风飘红艳叶,姗姗网答槭栌逢。注:当时不知红叶枫树佳名,随上网查阅,回答是槭栌枫。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通:濛)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11、看不见的,是你昔日的美貌。

12、诗的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意思是说有几只初春里早出的黄鹂鸟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从南方新飞回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13、郎意浓,妾意浓。油壁车轻郎马骢,相逢九里松。郎的情意浓浓,妾也情意浓浓,妾坐油壁香车,郎骑青骢宝马,记得,在九里松初次相逢。

14、诗的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在常清君读来,这是整首诗中最为沁人心脾的经典之句。我的理解,诗人所写之意,既有观光现场的所见所闻,更进一步的蕴含之意是:虽然这还只是早春(孟春)时节,但一簇簇花卉就已经开始“迷人眼”了,一处处青草就已经开始“没马蹄”了,随着春天气息更加浓郁的仲春、季春时节的逐渐来临,“迷”的就不仅仅只是人眼了,而是整个人了;“没”的也不仅仅只是马蹄了,而可能是马腿、马身了。

15、回答您好,我是您的答主小胡,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请稍等两分钟。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回舫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以上诗歌都是有关西湖美景,您可以参考一下。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更多8条

16、桃李漫山过眼空。也宜恼损杜陵翁。若将玉骨冰姿比,李蔡为人在下中。寻驿使,寄芳容。垅头休放马蹄松。吾家离落黄昏後,剩有西湖处士风。

17、《七律•初冬西湖》岁末西湖素韵妍,知冬枫树欲燔燃。萧萧绿叶黄飘落,对对情人慢步前。垂柳成行依岸翠,小桥三孔过游船。金牛出水郎形美,仙女凡心羡世缘。注:西湖中的人造金水牛宏硕壮观。

18、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19、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拚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向朱颜不耐秋。

20、《七绝•花港观鱼》春赏西湖到此留,塘中水澈逐鱼悠。原为鲤动枝红曳,却是风来树点头。

二、关于西湖的小诗有哪些

1、红白山花开谢,半醉半醒时节,春去子规愁。梦绕水西寺,回首谢公楼。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杨万里

3、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4、常清君用心用情写好每一篇原创文章,期待着您的关注、点赞和评论

5、“他今日看见西湖山水,就生出无限的感想,并作了一首诗:山站在那儿,高入云中,水在他的脚下,随风波荡,好像请求他似的,但是他高傲的不动。”

6、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

8、泰戈尔为何访陈三立?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自由体新诗正盛,传统诗词受抵制,而陈三立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可见,这是新诗人对旧体诗人的一份尊重。

9、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1、落日澹芳草,烟际一鸥浮。西湖好处,君去千里为谁留。

12、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13、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14、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15、就有迎春的花朵年年岁岁开放

16、全词取境典型,叙事抒情结合。章法缜密,构思严谨,意象鲜明。

17、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虽然柳永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他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这个任务有待于苏轼来完成。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

18、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

19、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金波。

20、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三、关于西湖的诗歌

1、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

2、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3、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6、苍龙已没牛斗横,东方芒角升长庚。

7、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8、过片表现出环境之清幽,虚写出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笙歌散尽游人去,”乃指“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的游春盛况已过去,花谢柳老,“笙歌处处随”的游人也意兴阑珊,无人欣赏残红飞絮之景;“始觉春空”,点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惜春恋春的复杂微妙的心境。“始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首句说的“好”即是从这后一种感觉产生,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可解释认为“狼藉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之所在。

9、文字/西湖小学四年级2班学生

10、“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给人明丽清新的感觉。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11、记忆的琴弦当记忆的琴弦散拨在心湖彼岸跳跃的音符落入湖中荡起涟漪一圈又一圈是同桌之间浅浅的“三八线”是学习进程里的你追我赶是斗嘴生气时眼中的泪花是儿童节上的笑语如蜜甜清甜的丁香花沉醉在你我心间点点滴滴镌刻喜乐悲欢还有多少音符闪烁不断如繁星满天洒落记忆的琴弦

12、《春题湖上》唐·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杭州回舫》唐·白居易。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寄题余杭郡楼兼呈裴使君》唐·白居易。官历二十政,宦游三十秋。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绿觞春送客,红烛夜回舟。不敢言遗爱,空知念旧游。凭君吟此句,题向望涛楼。

13、赏析: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14、我特意请海宁徐志摩研究会的张云鹏老师查了当天的报纸。幸好,当年上海《申报》的记者,全程采访了这趟杭州之行。4月15日,报纸其中一版,头条标题《太戈尔昨日赴杭》,其中写道“定寓西湖饭店”。很明显,泰戈尔住在群英饭店的说法,是个误传。

15、《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五代 李璟

16、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

17、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8、至于说道哪首诗最能表达西湖的美景,本人则更欣赏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诗人的这首诗,即写出了西湖的水美、景美,用词亦是旷达、婉约,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19、汉语有个成语叫“莺歌燕舞”,是指黄莺在婉转悠扬歌唱,燕子在空中到处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当然这个成语倒不是出自白居易这首诗,而是出自宋代苏轼的《锦被亭》一词:“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不过白居易这首诗里的这两句又的确是描写出了一派莺歌燕舞的春天景色。

20、译文:在那开满了红花的树上,欢跃的群莺在不停的鸣叫,西湖岸边已长满了青草,成群白鹭在平静的湖面上翻飞。暖风晴和的天气,人的心情也很好,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

四、关于西湖的小诗三年级

1、坐想敬亭山下,竹映一溪寒水,飞盖共追游。况有尊前客,相对两诗流。

2、乃是池荷跳急雨,散了真珠又还聚。幸然聚作水银泓,泻入清波无觅处。

3、明未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为杭州籍诗人王晫的诗集作序说:“地有为诗助者,宜莫若杭之西湖。西潮当吴越之交,山水清妙,比户读书,天下贤俊所毕集,士得相唱咏为工。”他指出,西湖的秀丽山水景致、丰富人文内涵,使得自古及今游赏此中的文人雅士诗思泉涌,多有吟咏,留下大量诗歌华章。西湖是“诗助”的典范。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望湖楼: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

6、写到这里,常清君不禁联想到了同为唐代诗人的王勃的《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佳句。

7、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8、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9、《荀卿论》、《范增论》、《留侯论》、《贾谊论》、《晁错论》、《东坡志林》、《随记集》、《刑赏忠厚之至论》、《石钟山记》、《记承天寺夜游》、《重巽以申命论》、《进策》、《天石砚铭(并序)》、《策别课百官》六篇、《策别安万民》六篇、《策别厚货财》二篇、《策别训兵旅》三篇、《策断》四篇、《黠鼠赋》、《记游定惠院》(一作《记游定慧院》

10、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扩展资料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同时,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11、古丝绸之路上的楼兰美女久负盛名。相传,西域的王公贵族纷纷迎娶楼兰美女为妻。她们个个都是金发碧眼,眉高窝深,鼻梁高窄,下巴尖翘,是典型的欧罗巴人种。其美毫不逊色“沉鱼落雁”之容,胜过“闭月羞花”之貌。不仅让凡夫俗子一見心 动,就连佛门高僧也为之失魂落魄。有位叫无谶的高僧,来鄯善弘布佛法,当他看到公主曼头陀林之后,便不顾佛门禁令和公主发生私情,从此再无心向佛……

12、千古风流阮步兵。平生游宦爱东平。千里远来还不住。归去。空留风韵照人清。红粉尊前深懊恼。休道。怎生留得许多情。记得明年花絮乱。须看。泛西湖是断肠声。

13、译文:雨打荷叶溅起一片水珠、可比明珠照苍璧;湖中映月、恰似香奁收宝镜;荷花相次开去、仿佛云锦初织构出一幅浓淡相宜的画卷。鸟在空中上下飞舞,鱼在水里游动吐泡,鱼鸟己习惯于逐堡歌追游人,嬉戏觅食了。与友人豪饮,突然聚焦在“一饮千石”的友人身上。

1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5、唐代: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16、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17、那个春天,泰戈尔在杭州

18、唐李绅《重别西湖》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

19、有一种说法,他当时住在群英饭店,原名清泰第二旅馆,现在改造为汉庭连锁了,就在仁和路上,门口有块标识:2005年被评为浙江省文保单位,里面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砖木建筑,孙中山、宋庆龄都来住过,而其中一个房间,还挂了泰戈尔的素描画像。

20、白居易还留有许多表达对西湖不舍的诗词。“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西湖。”“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还有我最喜欢得《春题湖上》中的“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一句,全诗由景写情,前六句写景,突出一个“绿”字,用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勾画出西湖的旖旎风光,用翡翠比喻松树,用明珠比喻明月,用碧毯的线头比喻秧苗,用青罗裙的长带比喻舒展的蒲叶,妥帖入微,形象逼真。尾联抒情,突出一个“恋”字,以不舍之情做结,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将不舍之意藏于西湖醉人的美景中,又经由对美景的描绘自然地抒发对西湖对杭州的不舍,言有尽而余韵长。

五、关于西湖的古诗文

1、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2、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3、过片转入回忆,交待愁思的缘故。“郎意浓,妾意浓”者,郎情妾意都一样的深厚浓郁也;在短促的句子中,连用两个“意”字,两个“浓”字,给人予深刻印象。叠句在词中所具有的积极功能,在此得到了高度的发挥。

4、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

5、钱塘湖:即杭州西湖。在唐代的时候,钱塘湖和西湖这两个实指同一地点的地名都比较常见和流行,这在曾经做过2年左右杭州刺史(公元822年—824年)的白居易的不同诗歌中即可佐证,比如称做钱塘湖的,除了这首《钱塘湖春行》外,还有《答客问杭州》一诗中的“为我踟蹰停酒盏,与君约略说杭州。山名天竺堆青黛,湖号钱塘泻绿油。”,而称作西湖的,有两首诗的题目中,白居易就直接将其叫做西湖,如《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和《西湖留别》这两首诗。

6、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7、《七律•深秋杭州湿地公园》深入公园享静幽,争鸣鸟雀阵喧啾。云来解雨寒鸦哑,却得飘珠湿白头。漾漾霜溪摇橹动,飘飖黄叶汇清流。微茫小草随风摆,硬骨骚翁逐浪舟。

8、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9、离开前,他送给林徽因一首诗:“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哎!”

10、但林徽因也是决绝的:“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那一晚》)。因为此时,北平雪池胡同的林家,已经多了一位常客:梁思成。

11、最后二句,“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写室内景,以人物动态描写与自然景物映衬相结合,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末两句是倒装,本是开帘待燕,“双燕归来”才“垂下帘拢”。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

12、自古描写杭州西湖的诗歌可谓俯拾皆是,但能够最终成为经典绝唱的并不多,在常清君心目中,除了宋代苏轼的那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其中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名句,常清君在另文赏析),还有就是唐代白居易的这首《钱塘湖春行》:

13、宋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4、《西湖十景》诗:一峰一高人,两人相与语。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两峰插云)湖气冷如冰,月光淡于雪。肯弃与三潭,杭人不看月。(三潭印月)高柳荫长堤,疏疏漏残月。蹩躠步松沙,恍疑是踏雪。(断桥残雪)夜气滃南屏,轻岚薄如纸。钟声出上方,夜渡空江水。(南屏晚钟)烟柳幕桃花,红玉沉秋水。文弱不胜夜,西施刚睡起。(苏堤春晓)颊上带微酡,解颐开笑口。何物醉荷花,暖风原似酒。(曲院风荷)深柳叫黄鹂,清音入空翠。若果有诗肠,不应比鼓吹。(柳浪闻莺)残塔临湖岸,颓然一醉翁。奇情在瓦砾,何必藉人工。(雷峰夕照)秋空见皓月,冷气入林皋。静听孤飞雁,声轻天正高。(平湖秋月)深恨放生池,无端造鱼狱。今来花港中,肯受人拘束?(花港观鱼)

15、《长相思·游西湖》宋代康与之

16、笑谈间,风满座,气横秋。平生壮志,长啸起舞看吴钩。

17、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18、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19、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20、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

六、关于西湖的小诗

1、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2、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你能结合这首古诗的内容,为它配一幅画吗?

4、1924年4月14日早上8点,泰戈尔在上海北站搭早班快车来杭州,一共要呆3天。中午12点,他从杭州城站火车站走出来时,已经有人在月台上等候多时。文化界人士张君劢、张东荪、郭秉文、朱经农等,还有几个记者,一共10多个人。

5、杨万里的诗以白描见长,就这点来说,这是诗不失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从艺术上来说,出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6、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绿觞春送客,红烛夜回舟。不敢言遗爱,空知念旧游。凭君吟此句,题向望涛楼。木落汉川夜,西湖悬玉钩。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目极想前事,神交如共游。瑶琴久已绝,松韵自悲秋。

7、左瞰丰湖右瞰江,五峰出没水中央。峰头寺寺楼楼月,清杀东坡锦绣肠。

相关说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