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情说说

125句杜甫被贬之后的诗(杜甫被贬谪的诗句)

一、杜甫遭贬谪后的诗

1、我发愁得都谢顶了,头发稀少连簪子都插不上。

2、这是有所本的。据《太真外传》记载:开元末年,江陵府进贡了数十棵乳柑橘树,唐明皇在蓬莱宫左右悉心种植,在天宝十年终于结了果实。当时唐玄宗大喜,就摘下果实颁赐近臣,成为一时乐事。皇帝如此亲民爱物,难怪杜甫以此事来表现昔日盛世的辉煌。

3、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4、最会享受的诗人——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5、岑参的足迹用一首歌来形容,

6、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7、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8、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9、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同时,杜甫处于盛世末期,少时有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

10、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1、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12、这首词看起来是在写景,其实掺杂着词人的心情。首先是杏花红灿结子无数,然而漠漠的春阴笼罩着天空,缠着柳絮,可见心情是多么的不爽。好端端的春色被风雨破坏了!这不是含蓄表达自己的处境吗?下阙写到春到家山须小住,意思但愿这次被贬是短暂的,使召回的春景将很快地到来。最后两句是绕院碧莲三百亩,留春伴我春应许。意思美好的春景一定许应我的愿望。事实也果真如此,1155年秦桧去世,张孝祥重新被朝庭召回启用了!

13、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14、此说为明人王嗣奭所首倡,他对《同谷七歌》评析之后补叙道:“前《积草岭》云‘邑有佳人’,不知谓谁,岂同谷令耶?歌内甚有不足主人之意。”①继之,古代研杜卓有影响的人物、清人仇兆鳌再加首肯:“主人,同邑之宰。”②在其影响之下,自清而今研杜者,大都遵从此说。如清人浦起龙《读杜心解》“谓同谷宰。”又如冯至《杜甫诗选》注:“佳主人,指同谷县令。”

15、虽然一生多次被贬,鲜少顺遂,却还是能写出这样清新的诗句。大概这就是他理想的生活吧,行万里路,不问归途。

16、哭,不是因为终于坐上了皇帝宝座,而是看到了他的满朝文武。

17、本站内容来自网络,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18、而城外的战场上,叛军的战斗力爆表。

19、诗歌的创作年代与主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创作背景一旦认定有误,很容易误解作者原本的写作意图。因此,在讨论《洗兵马》的主旨前,首先要考定该诗的创作时间与背景。

20、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二、杜甫被贬谪的诗句

1、当官后,苏洵想通了,都五十了,应该对自己好一点了,因此,苏洵果断地向亲戚朋友“集资”(是不是高利贷就不知道了),在首都开封买了一套价值8000贯的别墅。也就是说,凭苏洵自己的工资,要还清房子贷款,得不吃不喝约100年。

2、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3、这是杜甫长达二十四年的求官之路,其间辛苦曲折令人可悲可叹。此时杜甫已经四十七岁,时光蹉跎,一事无成,让胸怀大志的杜甫感到绝望和压抑。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杜甫对政治越来越淡漠。

4、忆昔南海使,奔腾献荔支。

5、《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6、这是公元756年,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这个地方,是位于鄜州、一个叫羌村的小山村。

7、可以这样说么?有一份诗情,身心便是天马行空的,四方奔走过的路亦可成诗。

8、上篇所写是诗人初次梦见李白的情景,此后数夜,又连续出现类似的梦境,于是诗人又有下篇的咏叹。

9、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10、王和尚解诗:杜甫的烦躁与反抗

11、首句以秋风起兴,“凉风”“天末”表现出寂寞荒凉之感,接下来问候李白此时的心境如何。此时李白正被流放夜郎,心境可想而知。不知书信你可否收到?江湖风波,山高水远,想必音信是极难收到了。两句不经意的问候表现出世途艰险。让我们不禁感叹,两位大文豪在生前都过着如此艰苦的现实生活。而在这首诗中,杜甫丝毫没有提及自己,全部都是对友人的心情、消息的关心,以及为李白的不幸遭遇鸣不平,让人读来更加感人。

12、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至德二年(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成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黄河流域八百里秦川东部的华州任司功参军(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

13、社会兼职:甘肃省《西狭颂》文化研究会首席学术顾问,甘肃省轩辕文化研究会顾问,民盟陇南市“陇学研究院”院长,清水县“邽山书院”院长;天水师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陇南师专历史与文化旅游学院客座教授。

14、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

15、他说,杜甫是一个极热心肠的人,一个极有脾气的人,还是最富有同情心的人。

16、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17、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

18、蒋勋细讲《红楼梦》MP3

19、最终房琯于至德二载被罢相,由张镐代之。除房琯外,这些奉册灵武的玄宗旧臣,相继被肃宗罢免或者贬官。《旧唐书·韦见素传》记载:

20、《洗兵马》诗中不仅有对肃宗尽失子道的委婉揭露,更有对肃宗其他行为的批评,如“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四句,宋代郭知达解释说:

三、杜甫被贬之后的诗

1、所以,当杜甫还在担心李白的时候,李白正打算回京施展自己的才华呢。

2、最“浪”的诗人——李白

3、01:秋色怡人,杜甫深深爱上隐居

4、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5、两个人的相遇,不仅是“诗仙”和他的粉丝“诗圣”的会面,还是两个趣味相投的知心好友的碰面。

6、诗人都有一颗向往隐逸的心,《孟子》中曾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年轻气盛时,诗人们大多胸怀澄清之志,要建立功业,教化万民,但是一旦年老或者遭遇挫折,他们往往向往隐居避世,以获得心灵的平静,要么老死山林,独善其身,要么休养生息,等待时机。

7、而全篇最大的特色就在于虚词的应用,比如“近闻、想见,虽皆、已是,况复、还应”等等。只此几个虚字,就形象地展现出作者心乱如麻的深情。成功的炼字都和炼意紧密结合,作者既精于炼字,也以意胜,所以能平中见奇,更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8、豪情万丈,天下无敌啊!

9、译文:李白的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逸之风。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饮酒,再次仔细探讨我们的诗作呢?

10、我的儿子脸色苍白,没血色。见了爹爹我就转过身哭,脚上脏兮兮的,连双袜子都没有。

11、清代还有部分注家虽承认《洗兵马》中存在规讽的意味,但认为整首诗依旧意在歌颂,是一篇结合了批评情绪与欣喜情感的作品。这个观点得到了当今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他们认为这首诗寓讽刺于颂祷之中,整首诗是歌颂中有规劝。

12、还真是什么都不能阻挡一颗浪迹天涯的心。

13、相对于“诗仙”李白,这位“诗圣”的日子可谓十分艰苦。国破家亡,战乱不断,颠沛流离,郁郁不得志。他为了躲避战乱,几乎跑遍了唐朝所有“不毛”之地…人比人,还真是气死人啊!

14、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踏层冰。

15、呃......串亲戚。

16、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17、一天一首诗:杜甫《赠卫八处士》

18、如今“圣主”不圣、“贤王”不贤,李白的诗在皇帝眼中就显得格外碍眼,于是他金口一开,李白便因附逆作乱的罪名被关押在了浔阳的大牢内。

19、平民会被押送到长安,充当劳动力。

20、长江出葛洲坝船闸,顺流而下10余公里,近至宜都,可见南岸一段峭壁嶙峋,峥嵘突兀的山峰,与江北隔岸如犬牙交错,此开彼合的山峰,遥相钳制,恰似一堵巴蜀与荆楚之间的大门,这便是江出三峡的最后一道关口荆门山。史称“川鄂咽喉”、“荆楚西塞关隘”,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著名的吴蜀夷陵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公元219年,孙权袭取荆州,擒杀蜀国大将关羽,吴、蜀两国交恶。公元221年,刘备因怒兴师,誓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猛将张飞亦率兵,从阆中军发江州,与刘备会师,惜尚未拔寨,却被部下暗杀。

四、杜甫遭贬谪后的诗句有哪些

1、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2、而王维却说嵇康一心挣脱出去和低下头来接受别人的捆绑没有区别;一心要回到自由的长林丰茂之地与坐在衙门里没有区别。王维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觉得只要心里没有分别就没有分别了。可如果连妥协和反抗都没了区别,这岂不是黑白可以颠倒?是非可以不分?

3、闻一多先生曾这样评价杜甫:“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诗人,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长久的一道光彩。”

4、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5、羽翼:翅膀。这两句说:既已身陷法网,系狱流放,怎么会这样来往自由呢?

6、最强大的“守护神”——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赞公,初无真名实姓可考,亦不见于新旧唐书,幸赖杜诗十首叙写其踪迹行状,方使其人事迹不泯于人世。但由于唐宋以降对杜诗编年不一和其中存在着谬误,因而给杜诗研究带来了许多困难,赞公其人之行状的确认,即为其显例。由于北宋黄鹤等人将《宿赞公房》、《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士室二首》、《寄赞上人》、《别赞上人》等五首诗归编于秦州诗作中,因此,自古而今人们便认为:作为京师大云(经)寺住持的赞公,后曾因故贬谪于秦州西枝村。

8、柳宗元种黄柑看山水,彻悟了生,拥抱孤独,拒绝庸俗

9、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10、杨伦则表明全诗虽有讽刺,但也是以颂寓规,劝谏肃宗修人子之礼,整体呈现的依旧是欣喜之情,而并非“深文”,此诗正见杜甫“忠爱切挚处”。

11、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12、最后诗人还是不忘安慰几句,“玉垒题书心绪乱,何时更得曲江游。”诗人写信时心绪烦乱,虽然在成都的玉垒山前,却期待有一天他们可以共同在京城游览曲江。尾句表达了战乱平息后回到长安,兄弟聚首,生活安宁,重游胜景。

13、至德二载四月,杜甫从安禄山叛军占领的长安城逃至肃宗的行在凤翔,五月,由胄曹参军提升为左拾遗,这是他第二次授官,是由中书门下敕授的。

14、译文: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归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不应。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

15、首联“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这句记述当初逃出长安去朝拜皇帝的事情。当时“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而作者是“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作者为了朝见皇帝经历磨难,当时他“眼穿当落日,心死著寒灰”,而他的心情是“生还今日事,间道暂时人”。作者说“归顺”正是这种忠爱之心的表现。“西郊胡正繁”正是当初从金光门逃出时候,长安西郊的战况,当时胡骑出没,也是危险万分。首联用笔平淡,但是内涵颇深,只有联系杜甫的性格和当时的形式,才能体会到这种心情。

16、草堂前有江流,落日之时,也能看到渔夫樵夫满载而归。要知道,诗词中的渔人樵夫,多有无牵无挂,自足自乐的含义在。比如,屈原笔下的渔夫“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皮日休笔下的樵夫“至老未息肩,至今无病骨”,因此杜甫拈出渔樵之人,也是暗示此地生活的安详宁静。

17、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18、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19、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第三届全国硕博论坛邀请函

20、芦关扼两寇,深意实在此。

五、杜甫被贬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很少有人会质疑,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他们分别被称为“诗仙”和“诗圣”。韩愈有诗为证:

3、两个士兵跳出草丛,杀气腾腾。

4、此后,白居易工作岗位多次调整,还曾因言获罪,左迁浔阳,直到长庆元年(821),他终于回到长安,官居主客郎中知制诰,后任中书舍人(正五品),负责起草诏书,相当于国务院内的笔杆子,地位尊贵,工资也从一万六千钱涨到了五万钱,据计算,大约相当于年收入30万元人民币。到这个时候,已经工作十八年的白居易在长安买了个房子,终于拿到了长安城的房产证。房子还是买在从前租房住的常乐坊,那年白居易都五十了!

5、杜甫和岑参同朝为官,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属中书省,居右署。杜甫为拾遗,属门下省,居左署。两人都是文职,负责对皇帝进行规谏及举荐人才,岑参和杜甫也是故交,之前屡有唱和。这首诗就是岑杜在朝酬答之作。两人同朝为官,职责类似,虽属不同部门,但是声气相通,精神暗合,所以理解岑参这首诗就能探寻到杜甫此时的心境和感触。

6、后来,白居易被外放杭州,长庆四年,自求分司东都洛阳,在履道坊买了个大宅子,估计是把长安的房子卖了个好价钱,然后在洛阳买了个更大的房子,这不算炒房吧。

7、这一刻,杜甫心头,又照来一束白月光。

8、一草一木、家国天下,甚至八竿子打不着的底层人物,杜甫都不吝深情。

9、十一月,回纥叶护自洛阳至长安,肃宗敕百官于长乐驿迎,并在宣政殿宴劳,叶护升殿,其余酋长列于阶下,赐锦绣缯彩、金银器皿。

1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1、“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

1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3、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14、全诗清新明快,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笔下的春光如此明媚迷人,足见当时的杜甫心情有多愉悦了。虽然这首诗只有20字却妙绝千古,让人不得不感慨一句:诗圣写诗已入化境!

15、另外,“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餵肉蒲萄宫”两句,清人王嗣奭在《杜臆》中解释说:

16、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17、逐客虽皆万里去,悲君已是十年流。

18、千百年前,纵使没有飞机、没有高铁,古人仅凭双足一骑便游历天下,或是自愿,亦或是被迫,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践行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道。

19、译文:独自一人寂寞的坐在书斋里,日日夜夜地思念着你。翻箱倒柜寻找你的文章,时时把你的诗篇吟诵。寒冷的风霜侵入我的短袄,还丹仙药迟迟不能炼成。不能乘兴离开长安,隐居鹿门的期许已然落空。

20、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六、杜甫遭贬谪后的诗

1、因此,杜甫在诗的末尾特意拈出此事,来为新皇帝做箴戒。当初为了进献新鲜荔枝,一路数百匹马都死于山谷之中,此事至今仍留存在很多人的记忆之中。而杜甫写此事,是为了规劝当政者要爱惜民力,不可恣意妄为,损伤国本。

2、值得注意的是:三联“人共弃”“世相违”表达入世不能的心情,而“沧洲远”“未拂衣”表达出世归隐也不可得。三四联表达这种矛盾纠结之情,让作者进退两难。正是这种两难,所以作者首句说“坐不归”,而“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又有官场升沉不定,宦海无依之意。故而可知,作者写景也是写情,写情也是写心,比兴运用有神化之妙。

3、在此居住的人,吃饭也非常方便。秋天到来,栗子成熟,就可以用作食物,此地有美味的芹菜可以做菜。白鸦谷和青泥坊都是蓝田县的地名,杜甫以此对仗,显得工稳且生动。其实像栗子,芹菜粥之类并不是什么珍馐美味,但于诗中却切合隐士恬淡无欲的性格,也暗示自食自足,不假外求的人生态度。

4、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5、⑴狂客:指贺知章。贺知章是唐越州永兴人,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谪仙:被贬谪的神仙。贺知章第一次读李白诗时,如是赞道。

6、诗人们还走过那么多的地方,

7、01:杜甫这首有趣的诗,为何评价两极分化?

8、最“惨”的诗人——李贺

9、贬谪诗表达的情感一般是归隐田园,怡然自得.如陶渊明的.被贬后仍忧国忧民,如杜甫的.被贬后悲感交加,郁郁寡欢,如谢眺的.

10、公元758年,即唐肃宗乾元元年,47岁的杜甫触怒了皇帝,被贬到华州当司功参军,这是一个从七品下的小官,主要负责管理华州地方的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等的文教工作。这对杜甫是个不小的打击。

11、其作者在“赋”中则暗藏象征意义。如此病橘不就像风雨飘摇的大唐江山么?大唐为何走向没落呢?其一或许在内是如李林甫、杨国忠等国之“蠹虫”掏空了国家的精气神;在外则是安禄山发起的叛乱让国家遭受到沉重的打击。在内外夹击之下,这一棵高大的橘树怎能不凋残枯萎呢?

12、《绝句》两黄鹂鸣翠柳行白鹭青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船《山行》远寒山石径斜白云处家停车坐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舞自娇莺恰恰啼

13、清代以来大多学者认为这首诗意在歌颂唐帝国的中兴局面,诗人对于唐军取得的大好形势、贤臣良将齐心合力兴复唐室的美好前景感到欢欣鼓舞,觉得国家中兴的时刻已然来临。不可否认,这首诗中有对战争胜利的欣喜和歌颂,有对国家、人民命运的美好祝愿。但是,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钱谦益解读出杜诗中隐含的讥讽与批评,是难能可贵的,因为此诗主旨的确是“虚颂实规”“似歌实讽”。诗中充满了委婉的讽刺与批评,包含诗人对宫闱隐情的揭露,对当时政治现状的批评,矛头直指肃宗。《洗兵马》中的这种劝讽,体现了杜甫的批判精神,也体现出一个心忧国家的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百姓安居乐业的期盼。

14、最不情愿“折腾”的诗人—杜甫

15、“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不说梦见故人,而说故人入;而故人所以入梦,又是有感于诗人的长久思念,写出李白幻影在梦中倏忽而现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但这欣喜只不过一剎那,转念之间便觉不对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你既累系于江南瘴疠之乡,怎么就能插翅飞出罗网,千里迢迢来到我身边呢?联想世间关于李白下落的种种不祥的传闻,诗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还是死魂?路远难测啊!乍见而喜,转念而疑,继而生出深深地忧虑和恐惧,诗人对自己梦幻心理的刻画,是十分细腻逼真的。

16、这个时期杜甫诗歌主要抒写了故土难归的悲凉情怀;壮志难酬的失落心绪;年华逝去的孤独之感;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以及忧心天下的仁爱之心。其创作的整体基调是悲凉沧桑的。

17、王维有一篇文章《与魏居士书》,安史之乱后,唐肃宗让王维写一封信给魏居士让他出来做官,因为王维号摩诘居士,所以唐肃宗的意思是王维也是居士都出来做官了,你魏居士也可以。很显然魏居士最终还是没有出来做官,因为名字都没留下,看来魏居士是个真隐士。

18、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19、捻指来时,结子青无数。

20、明朝的胡震亨觉得还不够,重新给出评价:“动夺天巧,百代而下,当无复继。”

1、为死别往往使人泣不成声,而生离却常令人更加伤悲。江南山泽是瘴疬流行之处,被贬谪的人为何毫无消息?老朋友你忽然来到我梦里,因为你知道我常把你记忆。你如今陷入囹圄身不由己,哪有羽翼飞来这北国之地?梦中的你恐不会是鬼魂吧,路途遥远生与死实难估计。灵魂飘来是从西南青枫林,灵魂返回是由关山的黑地。明月落下清辉洒满了屋梁,迷离中见到你的颜容憔悴。水深浪阔旅途请多加小心,不要失足落入蛟龙的嘴里。

2、两年后,离开奉节县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诗人病死在衡阳市湘江的一只小船中。在他最后漂泊西南的十一年间,他虽生活窘迫,却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等一千多首诗。

3、唐肃宗于干戈之际,夺父位而代之。然尚有可诿者,曰:“欲收复两京,非居尊位,不足以制命诸将耳。”至于上皇还居兴庆,恶其与外人交通,劫徙之西内,不复定省,竟以怏怏而终。其不孝之恶,上通于天。……杜子美《杜鹃》诗:“我看禽鸟情,犹解事杜鹃。”伤之至矣。

4、官职低就低吧,能给皇帝提建议,也算不错。

5、《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还有很多,望采纳。

相关说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