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情说说

关于子规的典故 『三径: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一、望月子规的典故

1、三径: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2、提示:点击上方↑"淮风诗刊"免费订阅本刊

3、倾诉离情之苦。如元人张可久《塞鸿秋·春情》“伤情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

4、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

5、《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另外,如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

6、《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7、青梅竹马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8、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9、夜晚的院落幽深隐蔽,池塘寂清谧静。我睡不着觉,把窗帘卷挂在帘钩上,映入眼帘的是满树梨花的花影。手指拢住古筝的弦,黑暗中筝面的雁柱也摸不到,音调也调不准。香炉中的盘香耗尽,懒得去添香料,身处屏风旁也徒然感觉到室内的寒凉。

10、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11、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12、顾兔。月亮的别名。南朝梁何逊《七召?神仙》:“顾兔才满,庭英纷而就落。”

13、《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4、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

15、尺素: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16、望帝把帝位让给他,自己隐居在西山。而鳖灵却趁机占有了望帝的妻子。望帝听到这个消息,内心十分痛苦。但鳖灵大权在手,望帝对付不过他,无可奈何,只有一天到头悲愤、哀泣而已。后来,杜宇临死时,嘱咐西山的杜鹃说:杜鹃鸟,你叫吧,把我的心情,叫给人民听吧。从此,杜鹃就飞在蜀国境内,日夜哀鸣,直到它的口中流血。

17、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18、欢迎全国各地诗人有一定见解的诗话词话类原创文章。

19、·老朋友:点菜单(…)→(分享到朋友圈)。

20、翁卷,生卒年不详,字续古,一字灵舒,浙江乐清人,南宋诗人。一生以布衣终老,以教书为生,落拓江湖,擅长诗歌,与徐照、徐玑、赵师秀形成我国诗歌史上的“永嘉四灵”派。

二、关于子规的典故

1、《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2、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3、梅兰竹菊称为“花中四君子”。

4、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5、望帝在家和鳖灵的妻子私通。鳖灵治水成功回家后,望帝感到对不起鳖灵,心中非常惭愧,才跑到深山里去隐居。后来死了,灵魂就化做杜鹃鸟。望帝尽管有一些缺点,但他爱人民,其总体上说,是一位好国君。人民一听到杜鹃的叫声,就联想到望帝生前的好处来,自然就感到杜鹃的叫声充满着悲哀。

6、倾诉悲苦、哀怨之情

7、唐代以后以明月入诗,写思念之情的诗歌大量涌现。李白《静夜思》几乎家喻户晓,成为以明月寄相思的典范。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月比人,抒发了望月思念亲人的感情。

8、典出《西铬》(西晋张载),比喻为人成全好事。

9、细柳营:指军营。唐武元衡《送张六谏议归朝》:“笛怨柳营烟漠漠,云愁江馆雨萧萧。”

10、梅竹兰菊花称为“花中四君子”。

11、杜鹃1鸟,身体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点,腹部有黑色横纹。初夏时常昼夜不停地叫。吃毛虫,是益鸟。多数把卵产在别的鸟巢中。也叫杜宇、布谷或子规。 杜鹃2 (dùjuān)

12、桂丛。指月宫。清代洪升《长生殿?重圆》:“听何处奏钧天,想近着桂丛边。”

13、杨柳——伤别情怀,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14、你独自靠着船舷向远处的岸边望去,淅淅沥沥的雨快要停歇了。天空中还是布满了黑云,让人觉得仿佛到了傍晚时分。水边的小洲上一片寂静,并没有采摘香草的女子。放眼望去,只见双双鸥鹭立在水边。一阵风拂过芦苇荡,芦苇轻轻摇晃,几点渔灯时隐时现。

15、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16、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这两句也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刘长卿《谪仙怨》:“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写别后相隔之遥与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至于对月思人就更多了,如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张九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

17、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高道《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梅花落”为曲子名。意思是请问笛声飘到哪里去了呢?风吹着悠扬的笛声一夜间就间就飘满了边塞大地。

18、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赵嘏《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19、桂窟。指月宫。元代郝经《三汊北城月榭玩月醉歌》:“露华涨冷濯桂窟。”

20、表现春光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燕子春天北来,秋天南归,诗人多把它当作春天的使者进行歌颂。如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三、子规杜鹃鸟的典故

1、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2、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

3、三尺: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称,也叫“三尺法”。

4、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5、作恩爱夫妻的比喻。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结果撑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了这些句子,难怪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6、荷花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花,也是“泉城”济南与孔孟之乡济宁的市花,济南大明湖、苏州拙政园有许多荷花的优质品种。

7、(梅花)“以(梅)花贵,自战国始”,到南朝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一时期的咏梅诗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之意。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品格的象征。苏轼的《定风波・红梅》“诗老不如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陆游的《ト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自己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8、**************************************

9、祝融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10、“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11、释义: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

12、“月”是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之以月入诗的作品多抒发思念之情。最早以月来表示思念之情的诗作,大概要属《古诗十九首》中的《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13、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14、下面,我们先来学诗,然后重点讲一讲古诗词中常常出现的子规究竟是只什么鸟?它在古诗词中表达了什么意象?

15、就章法而言,这首诗看似平铺直叙,顺笔写来,而针线极其绵密。诗的首句从近处着笔,实写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远方落想,遥念故园寒食的景色。这一起一收,首尾呼应,紧扣诗题。中间两句,一句暗示独坐异乡,一句明写想念诸弟,上下绾合,承接自然。两句中,一个“独”字、一个“想”字,对全篇有穿针引线的妙用。第二句的“独”字,既是上句“空”字的延伸,又是下句“想”字的伏笔;而第三句的“想”字,既由上句“独”字生发,又统辖下句,直贯到篇末,说明杜陵青草之思是由人及物,由想诸弟而联想及之。从整首诗看,它是句句相承,暗中钩连,一气流转,浑然成章的。

16、此诗以白描手法,描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绿野、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勾勒出江南水乡初夏特有的景色。四月的江南,山坡、原野是绿的,绿树、绿草、绿禾苗,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个绿色的世界。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白茫茫的水、绿油油的禾田,全都笼罩在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之中,远远近近的树上不时传来几声布谷鸟的呼唤。江南大地的景物,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此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

17、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18、“新诗园地”栏目:

19、南冠:指囚犯。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亲。”

20、梅花落:曲调名,多以通感的方式描绘遭遇冷落的感觉。

四、子规的典故和故事

1、作壁上观壁:营垒、壁垒。观:观望。在壁垒上观望。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2、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3、菊,赏心悦目,端庄秀丽,以“花中君子”“花中隐士”而名扬天下。菊花尤其为那些不趋世俗、节操高尚的志士仁人所钟爱。晋代诗人陶渊明赞美菊花,以菊为友,其乐陶陶。有诗曰:“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在唐时甚红。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5、(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6、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7、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例如,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徐自华《慧僧先生解职归见》:“转瞬西风又起,忽摇动莼鲈乡思。”

8、鳖灵做宰相没有多久,一场洪水忽然暴发,望帝就叫鳖灵去治理洪水。之后,鳖灵治水有功,望帝将王位禅让给他,望帝到西山去隐居起来。

9、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10、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小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

11、原来这个年轻人名叫范喜良,本姑苏人氏,自幼读书,满腹文章。不想秦始皇修筑长城,到处抓壮丁,三丁抽五丁抽黎民百姓怨声载道。范喜良急忙乔装改扮逃了出来。刚才是因饥渴难耐,故到园中歇息,不想惊动了孟姜女,边说边连连告罪。

12、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这是对自己知识的一种提升。在为人处事上会更加平和。《弟子规》中的一些语句可以潜移默化影响到个人的思想内涵,进而影响到人的行为。会运用《弟子规》中的话语和他人进行沟通,比如和父母有冲突时可以进行更好的交流和处理,能够更容易接受。提高表达能力。

13、鹰:刚劲、自由。,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14、除了我们已经学过的这些意象,还有些常见的意象也简单归纳如下,孩子们先有个印象,在后续的(我教孩子迷恋古诗)专栏中,我们还会详细讲到。

15、“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16、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

17、“温州当今诗人”栏目:

18、佳期当可许,托思望云端的意思是期待着再相见,思考着见面的情景。把思念寄托给了白云,想让白云捎去对她的思念之情。寒云轻重色作者:张仲素佳期当可许,托思望云端。鳞影朝犹落,繁阴暮自寒。因风方袅袅,间石已漫漫。隐映看鸿度,霏微觉树攒。凝空多似黛,引素乍如纨。每向愁中览,含毫欲状难。

19、烘托伤春惜春。如《送春》(宋·王令)中写到: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20、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伤春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五、子规啼的典故

1、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本草》称其为“相思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在唐时甚红。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2、除了杜鹃鸟,还有一种花叫做杜鹃花,这二者有什么关系呢?人们认为子规叫的悲切,鲜血染红的花就是杜鹃花。

3、“宋人赵善括《满江红。辛卯生日》:”颖脱难藏冲斗剑,誓清行击中流楫。“又称”中流誓“,如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4、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5、钗凤斜欹,鬓蝉不整。残红立褪慵看镜。杜鹃啼月一声声,等闲又是三春尽。

6、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7、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8、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小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

9、羌笛:征戍将士思乡和戍边幽怨的象征。

10、在治水上,鳖灵显示出过人的才干。他带领民众治理洪水,打通了巫山,使水流从蜀国流到长江。这样,使水患得到解除,蜀国人民又可以安居乐业了。鳖灵在治水上立下了汗马功劳,杜宇十分感谢,便自愿把王位禅让给鳖灵,鳖灵受了禅让,号称开明帝,又叫丛帝。

11、乡村四月是紧张繁忙的劳动季节,农民采桑养蚕之后又要插秧,家家户户都忙碌不停。诗人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使人们在一片繁忙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

12、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南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见于《山海经。北山经》)。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13、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14、典出《论语。卫灵公》喻指有博爱思想、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15、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婵娟。

16、桂月。传说月中有树曰桂,故称。《乐府诗集?东飞伯劳歌》:“南窗北牖桂月光。”

17、抒发悲苦、哀怨之情。

18、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19、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20、暮春三月花败又花开,矮矮屋檐下燕子飞走又回来。只那眷恋春光的杜鹃鸟仍在夜半悲啼,不相信春风唤不回。

六、望月子规的典故

1、(2)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诗人借景抒情,“子规啼月”是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象,在这里烘托了凄凉的氛围,渲染了旅愁和蜀道古木荒凉、危乎高哉的险峻雄奇景象,因而成为千古名句,广为流传。

3、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4、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5、杜康: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6、用“执牛耳”指盟主。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左传哀公十七年》:“诸候盟,谁执牛耳?”后常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黄宗羲《姜山启彭山诗稿序》:“太仓之执牛耳,海内无不受其牢笼。”(太仓,人名)

7、“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8、点击添加关注,及时订阅图文信息

9、典出《史记。高祖本纪》,指才智突出的人物。

10、“子规”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古诗词中的意象,可以简单理解为,是经过思维创作、具备抽象情感的客观事物形象。我们曾学过燕子的意象(可爱深红爱浅红?|我教孩子迷恋古诗,景物篇3)、月亮的意象(那些望月怀远的景物诗|我教孩子迷恋古诗——景物篇2)、荷花的意象(你知道夏秋诗词中都有哪些高频词吗?|我教孩子迷恋古诗——四季篇)梅兰竹菊四君子的意象(梅兰竹菊,为什么被称为“花中四君子”呢?)。今天我们再来看一看子规的意象。

11、《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12、鸟名。即杜鹃。《楚辞.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王逸注:“鹈鴂﹐一名买?﹐常以春分鸣也。”一说鹈鴂与杜鹃为两种鸟。洪兴祖补注:“按《禽经》云:嶲周﹐子规也。江介曰子规﹐蜀右曰杜宇。又曰:鶗鴂鸣而草衰。注云:鶗鴂﹐《尔雅》谓之鵙﹐《左传》谓之伯赵。然则子规﹑鶗鴂﹐二物也。”

13、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14、折腰:“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5、逐鹿《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16、兰,没有醒目的艳态,亦没有硕大的花和叶,却有朴实无华,典雅文静的气质。自古以来中国人爱兰、养兰、咏兰、画兰,古人曾有“观叶胜观花”的赞叹。人们更欣赏兰花以草木为伍,不与群芳争艳,不畏霜雪欺凌,坚忍不拔的刚毅气质,“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兰花历来被人们作为高洁、典雅的象征。

17、罂粟科一年生丛生草本花卉,亦称丽春、寒牡丹。相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刎坟下碧血所化,故有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辛弃疾有诗曰:“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只今草木忆英雄。”亦有英雄惜英雄之意,清代有人以虞姬口吻占诗曰:“君王意气过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上草,花开更比杜鹃红。”该诗角度新颖,情切动人。

18、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19、北宋周敦颐《爱莲说》赞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是“花之君子者也”。后世多以荷花比喻清高脱俗、不与世俗同流的君子。在人们心目中,荷花是真、善、美的化身。由于“莲”与“怜”谐音,所以古诗中也常借莲花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即“怜子”,“清”即“情”,此诗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思念的深长,以及爱情的纯洁。

20、捣衣,行为类意象,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蟋蟀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时古人已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

2、燕子是候鸟,随着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住在人家屋檐下。燕子在古诗词中意象颇为丰富,非其他鸟类所能及。

3、“子规声里雨如烟”,寥寥几笔勾勒出江南水乡初夏特有的田园风光。子规就是杜鹃鸟、布谷鸟,是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在本期(知识拓展)板块,我们为孩子介绍了子规的典故,并总结了常见的关于子规的古诗名句。学习贵在日积月累,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学起来吧!

4、相传,古代有一位蜀国的国王杜宇,很爱他的百姓。死后,他的灵魂变为一只杜鹃鸟。每年春季,杜鹃鸟飞来唤醒老百姓“快快布谷!快快布谷!”嘴巴啼得流出了血,滴滴鲜血洒在地上,竟然不断扩大慢慢的染红了整片山坡,花吸收了之后就变成了杜鹃花。这就是成语“子规啼血”的来历。

5、古诗词常用意象典故

6、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7、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8、南浦多见于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的一个专名了。

9、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1987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10、还珠:比喻官吏为政清廉。

1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12、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13、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和典故

14、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

15、在诗词中,诗人们经常借物抒情,创造出许多美丽的意象。古诗词中的意象,可以简单理解为,经过思维创作、具备抽象情感的客观事物形象。

16、黄叶:象征新陈代谢或表现美人迟暮。

17、诗的首句从近处着笔,实写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远方落想,遥念故园寒食的景色。这一起一收,首尾呼应,紧扣诗题。中间两句,一句暗示独坐异乡, 一句明写想念诸弟,上下绾合,承接自然。两句中,一个“独”字、一个“想”字,对全篇有穿针引线的妙用。第二句的“独”字,既是上句“空”字的延伸,又是下句“想”字的伏笔;而第三句的“想”字,既由上句“独”字生发,又统辖下句,直贯到篇末,说明杜陵青草之思是由人及物,由想诸弟而联想及之。从整首诗看,它是句句相承,暗中钩连,一气流转,浑然成章的。

18、关山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高道《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梅花落”为曲子名。意思是请问笛声飘到哪里去了呢?风吹着悠扬的笛声一夜间就间就飘满了边塞大地。

19、张辑《疏帘淡月•秋思》:“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润逼衣篝,线袅惠炉沉水,悠悠岁月天涯醉。一分秋,一分憔悴。紫箫吹断,素笺恨切,夜寒鸿起”

20、鸿鹄: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特邀顾问:陈文林、刘妙顺

2、张九龄《望月怀远》,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结构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其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抒发作者对亲人的想念。

3、婵娟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婵娟。

4、◇投稿邮箱:ahhfsk@1com

5、典出《史记高祖本纪》,指才智突出的人物。

6、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7、“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8、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9、南浦、柳岸、长亭:送别地的代名词。

10、桂轮。唐代李涉《秋夜题夷陵水馆》:“凝碧初高海海气秋,桂轮斜落到江楼。”

相关说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