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情说说

写出两句比喻句的古诗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一、写出两句运用比喻的诗句

1、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2、箑:扇子。冬天搧扇子,夏天生火炉。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4、春天过去,冬天来临。形容时光流逝。

5、作者:寇准,北宋政治家﹑诗人,汉族。字平仲。

6、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7、参考答案: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8、(2)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9、作者:张志和,字子同。自号“烟波钓徒”。《渔歌子》共五首,流传最广。这首诗通过自然风光的描写和对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期望自己永远隐居江湖,向往自由生活,享受人间乐趣的心情。

10、(4)《春日》是诗人漫步在(泗水)河畔,享受踏青的乐趣。诗中的哪两句诗你觉得最富有哲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1、这首诗构思巧妙,概括性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晴雨皆宜美景的全面感受。文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以美人喻美景,新奇巧妙而又极富诗意。

12、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晴天。(对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比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比喻)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

13、题目顾名思义就是送给汪伦的诗,汪伦是李白的朋友。本诗以潭水之深比喻两人情谊之深。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真正做到了"景真情切"。

14、译文: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15、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16、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17、参考答案:关关雎鸠其叶沃若

18、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19、参考答案: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20、春风暖,吹绿了北国。这幅瑰丽的画卷,它是春天的杰作。春天是个魔术师,阳光是她的画笔,大地是她的画板,蘸着浓浓春色,她不停地画呀画呀,山青青,水碧碧,杨柳绿了,桃花红了,人心暖了。一笔一笔点染人间繁花似锦,一笔一笔令江山溢彩流韵。

二、写出两句比喻句的古诗

1、这首诗是写诗人对往事的眷念。用“雪泥鸿爪”来比喻人无意中留下的踪迹,就象飞鸿在雪地上踏出爪印一样,如老僧新塔,坏壁旧题,都是泥上爪印而已。但是往日的坎坷遭遇,仍然留在人们记忆中,心上的爪痕是难以磨灭的。就拿爬山道上,骑驴颠簸的经历来说,岂不是一种历练,一种经验,一种人生的财富。所以人生虽无常,但不应该放弃努力,事物虽然多见偶然性,但不应该放弃对必然性的追求。全诗比喻新奇,寓含哲理,写出了对生活的无限深情。

2、春天来了,她好似一位音乐指挥家。她指挥喜鹊布谷鸟在枝头蹦蹦跳跳,唱出清脆婉转的歌谣;她指挥可爱的小羊羔在母羊身边跳跃。

3、如2018年全国卷Ⅱ第15题: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无间冬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同“无冬无夏”。

6、例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7、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8、释义: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9、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10、雪山万叠看不厌,雪尽山青又一奇。

1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2、冬天,虽然没有春天迷人的鸟语花香,没有夏天壮观的闪电雷鸣,没有秋天诱人的丰硕果实,但它有献给大自然的含蓄的美!

13、作者: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14、如2013年江苏卷第3题:

1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6、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把人生比作短暂易逝的朝露。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义思念梦中情人,这里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借典故周公典故,比喻自己要虚心对待贤才。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7、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比喻: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比较: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8、直译:山上寺院的高楼多么高,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天上的星星。我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19、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宋·杨万里《三江小渡》

20、在《红岩》《边城》《老人与海》中,至少选择一部作品,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你从中获得的教益。要求:至少写三句,每一句中都有比喻。120字左右。

三、写出两句含有比喻的诗句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天凝地闭)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3、是“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青翠的洞庭湖山水比作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以及“潭面无风镜未磨”,将静止的水潭表面比作镜子。

4、坐在校园里,迎面扑来春的气息,空气里酝酿着芬芳的青草味。一大片绿色的草地映入我的眼帘,那是生命的绿色。大榕树像一把绿色的大伞,一片片新绿的嫩叶,充满朝气与活力,小鸟儿在枝头奏着欢快的乐曲,我的思绪也不禁飘到融融春色之中……春天来了,春天总算来了,春天终于来了!

5、《教学考试》杂志是公开发行的省级教育期刊,以服务高考改革,服务高中教学,研究高考命题规律为办刊宗旨。2018年1月与中国知网达成合作之后,其影响力与日俱增。

6、春天的天空是那么湛蓝,春天的树叶是那么翠绿,春天是无法比拟的,它是一幅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7、(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

8、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9、望洞庭唐代·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是“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将青翠的洞庭湖山水比作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以及“潭面无风镜未磨”,将静止的水潭表面比作镜子。

10、春天的雨是连绵的柔和的,它滋润着大地,抚摸着大地,小声地呼唤着大地,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时候,他们竟悄悄地汇成了小河,积成了深潭。

1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12、这首诗是李白为孟浩然所作。主要写两人的离别之情。情调轻松,充满了诗情画意。

13、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14、参考答案: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15、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16、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7、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往往要结合语境。语境给出的背景更大,设置的限制更多,在此情形下,比喻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理解难度提升。

18、(囊萤映雪)囊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19、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诗,高适《别董大》中也有两句诗正好与上述诗句中“无故人”意思想反,这两句诗是:“,?”

20、屯云闭星月,飞琼集庭院。

四、写两句运用比喻手法的诗句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3、比喻: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拟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夸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比喻的诗句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其一》).“豆蔻”句把少女比喻成花朵.拟人的诗句有,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其一》).“云想、花想”皆是拟人了.夸张的诗句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4、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5、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6、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7、这首诗前两句状物明确,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生动的刻画出了大公鸡的威严姿态。后两句又道出了深刻的道理,说出了公鸡的威严,同时也是在暗喻自己。

8、(1)古人写秋常写秋的悲凉,而这首《山行》却是秋的颂歌。著名诗人刘禹锡也有一首诗是颂秋的,把这首诗默写下来。

9、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0、参考答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11、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12、春风欢快地离开,春雨又接着亮相了,她细如牛毛,从天上撒下来。

13、D.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14、对事物的形象和特征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15、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16、这首诗送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空山深林中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多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17、氛氲发紫汉,杂沓被朱城。倏忽银台搆,俄顷玉树生。

18、(4)诗人王维是个才子,苏轼曾经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19、参考答案:认可“根”。“根”是文章的主题思想所在;“没有老家的人是没有根的”;老房、老树、老人构成“我”的生命之根和精神依托。

20、春天来的好快,悄无声息不知不觉中,草儿绿了,枝条发芽了,遍地的野花油菜花开的灿烂多姿,一切沐浴着春晨的曙光,在春风中摇弋轻摆,仿佛少女的轻歌曼舞,楚楚动人。

五、写出两句运用比喻修辞的诗句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疑似地上霜。《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构思细致而深曲,脱口吟成、浑然无迹。内容是单纯,却又是丰富的;内容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原文如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译文如下: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词句注释如下:静夜思:安静的夜晚产生的思绪。疑:好像。举头:抬头。

2、随着她春意的步伐,那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简直要顶着脚站出来啦。

3、对上阕中的景色描写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4、(春暖花香)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花香袭人。

5、(冬日夏云)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6、我在不知不觉间,便骑到了郊外。啊,这里才是最美的,这里才拥有最美妙的春景:在蓝天下,一望无际的田野绿油油的,好像永远也看不到尽头;往上看去,一朵朵可爱的白云把天空映衬得那么漂亮;在近处和远处,不时便会有一朵妩媚的小花,煞是可爱。

7、参考答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8、参考答案: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9、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月晦寒食天,天阴夜飞雪。连宵复竟日,浩浩殊未歇。大似落鹅毛,密如飘玉屑。清冬见远山,积雪凝苍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作者是岑参,出自他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10、参考答案: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11、(春回大地)好像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12、参考答案: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3、下雪了,整个城市就变成了银白色的世界。当雪花飘飘落下,就像白色的蝴蝶在跳舞,充满了童话般的色彩。

14、“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四句,形成了一幅生动传情的画面。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似有波涛奔流,浦树可见水雾缭绕,这又显出相对的动来。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浦树远,显其邃邈。整个画面立体感十分强烈。

15、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16、《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指出,具备良好创新思维的学生能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善于独立思考,大胆创新。

17、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8、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形象。前两句写牧童骑牛边走边唱,后两句,歌声嘎然而止,原来是想捕捉树上的鸣蝉。

19、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20、参考答案: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六、写出两句运用比喻的诗句

1、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咏柳》

2、《古朗月行》:朗月行是一个乐府古题。李白用了这个题目所以叫“古朗月行”,但李白并没有袭旧,而是自成以风格。尤其是前四句,通过简单的文字写出了儿童对于月亮懵懂的认识。

3、居住在台城的六代君王在位期间都竞争着比谁更豪华,而陈后主斥巨金修筑结绮、临春两座凌空高楼,达到了奢华的顶峰。可惜好景不长,往日亭台楼阁一派繁华的景象,如今已到处是野草。造成这种衰败景象的原因是陈后主不理朝政,整天沉迷于《玉树后庭花》这种靡靡之音中。

4、译文: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5、万里晴空,阳光灿烂。春姑娘晒得都眯缝起眼睛来了。

6、汤:顶、当。顶着风,冒着雪。形容冬天旅途的艰辛。

7、冬天来了,小草没有了,草地上铺了条白白的雪被子。河里冻上了冰。

8、参考答案: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9、“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10、如2018年北京卷第23题①:

11、春姑娘用她嫩嫩的小手,把柳枝抚摸;春雨用她那点点高兴的泪,为花儿洗澡。

12、如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再如“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无闲田”与“犹饿死”形成惊人的对比,揭露出尖锐的阶级矛盾。

13、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14、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崔道融《梅花》

相关说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