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年级上册9首古诗
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3、白帝: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位于长江上游。
4、采莲曲:古曲名。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劳动生活情态。
5、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6、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7、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
8、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9、(3)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作者)苏轼(朝代)宋
10、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11、③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12、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3、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14、三年级上册第1课《我们的民族小学》
15、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16、《常娥》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咏叹常娥(即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发诗人自伤之情。前两句分别描写室内、室外的环境,渲染空寂清冷的气氛,表现主人公怀思的情绪;后两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忆之后产生的感想,表达了一种孤寂感。全诗情调感伤,意蕴丰富,奇思妙想,真实动人。
17、天门山:位于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长江两岸,东为东梁山(又称博望山),西为西梁山(又称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18、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9、由“萧萧梧叶”可看出这首诗写的季节是。
20、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二、三年级上册9首古诗人教版
1、水东镇城岭小学薛老师和横荷街百加小学江老师需要的这份学习资料现在分享。
2、③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3、《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杜埔。()
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5、三年级上半册古诗有:《夜书所见》《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宋代诗人)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唐代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望天门山》作者:李白(唐代诗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苏轼(宋代诗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释义:今天七月晚上大家看看那晴朗的天空啊,牛郎和织女牵着大水牛、牵着两孩子,正在渡过天河上架起的喜鹊桥呢。各家各户的大小姑娘们望着天上的月亮,诚心诚意地向神灵乞求机巧和智慧,她们对着月光把红丝线穿进针孔,穿了一条又一条,这一夜不知穿了多少红线啊
7、(作者)贾岛(朝代)唐
8、①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9、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10、译文: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1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2、三年上的八首古诗是:唐朝诗人杜牧的《山行》,宋朝诗人苏轼的《赠刘景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朝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唐朝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望天门山》,唐朝诗人王昌龄的《采莲曲》,还有唐朝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其中两首《早发白帝城》、《采莲曲》在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上。
13、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14、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1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朝代)唐。诗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6、假如你的亲人在外地工作,春节即将来到,你把自己最想对亲人说的话浓缩为一句诗:。
17、冬天到了,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上飘落下来。我不禁想起了一句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人们常称之为雪花。何谓雪花,就是它的形状像花。雪花是六角形的结晶。假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其花纹千姿百态,犹如婀娜开着的白花,犹如一粒粒明珠,犹如夜空里的星星,犹如婷婷的舞女旋转着纱裙。就在星期五上午,这里也下了一场雪,它像洁白的花瓣从天空中飘忽而下,姿态从容,给人以恬静之感。雪还在下着,雪花变成了雪絮,雪絮越飘越多。房上、地上都盖上了床白色的棉被。只可惜还没等我摸着雪,雪就化了,真可谓“美中不足”啊!在下雪时,树枝挂着冰凌,汽车成了“雪车”,花朵里、小草上都长了一层白霜,人们都长了“白头发”。真有趣啊!我爱下雪的冬天,我将把它深深地印在脑海
18、叶绍翁的《夜书所见》,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望天门山》,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四首诗。
19、“异”的意思是:A不同B另外的C特别的
20、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三、三年级上册古诗9首
1、chùcùbèipèifénghéngchācā
2、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一作“至北”。
3、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4、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5、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6、三年级上册古诗一共有9首,其中《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3首描写的是关于秋景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3首歌颂的是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所见》《早发白帝城》《采莲曲》3首收录在单元末尾处的日积月累中的古诗。
7、饮湖楼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8、猿:猿猴。啼:鸣、叫。
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10、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1、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12、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13、村居江畔独步寻花春日清高鼎唐杜甫宋朱熹草长莺飞二月天,黄四娘家花满蹊,胜日寻芳泗水滨,拂堤杨柳醉春烟。千朵万朵压枝低。无边光景一时新。儿童相见不相识,留连戏蝶时时舞,等闲识得东风面,忙趁东风放纸鸢。自在娇莺恰恰啼。万紫千红总是春。大林寺桃花峨眉山月歌宿建德江唐白居易唐李白唐孟浩然人间四月芳菲尽,峨眉山月半轮秋,移舟泊烟渚,山寺桃花始盛开。影入平羌江水流。日暮客愁新。长恨春归无觅处,夜发清溪向三峡,野旷天低树,不知转入此中来。思君不见下渝州。江清月近人。牧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唐吕岩宋杨万里草铺横野六七里,毕竟西湖六月中,笛弄晚风三四声。风光不与四时同。归来饱饭黄昏后,接天莲叶无穷碧,不脱蓑衣卧明月。映日荷花别样红。
14、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文学赏析
15、同学们()口同声地说好:“好!”
16、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17、三年级上册最简单古诗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译文: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18、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19、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20、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四、三年级上册9首古诗手抄报
1、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交相辉映。
2、我们国家有三十()人口。
3、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4、(作者)叶绍翁(朝代)宋
5、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6、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7、读一读,用“√”选择正确的意思。
8、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9、住:停息。一作“尽”。
10、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1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1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13、题目中的“忆”是的意思,“佳节”是指。这首诗的后两句反映了诗人
14、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5、我()小红去书店看书。
16、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17、三年级上册第3课《爬天都峰》
18、我要加()努力学习。
19、横荷街佛祖小学阎老师和东乡县红光中小学胡老师需要的这份学习资料现在分享。
20、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五、三年级上册9首古诗按顺序的图片
1、释义: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2、任何学习教育问题,欢迎添加“小学语文小助手”交流学习
3、④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4、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5、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6、根据古诗写诗意,根据诗意写古诗。
7、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还:归;返回。
8、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语文三年级上册
9、⑸正是:一作“最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10、三年级上册古诗飞花令山带拼音:sannianjishangcegushifeihualingshan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2、⑶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13、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4、三年级上册第2课《金色的草地》
15、三年级上古诗人教版的有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6、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17、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18、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19、三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顺序:《夜书所见》、《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20、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同步辅导
六、三年级上册9首古诗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菊绿时。
4、(小学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叶绍翁,《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王维,《望天门山》李白,《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饮湖上初晴后雨(北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6、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7、“知”的意思是:A知道B知识C通知
8、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当涂在战国时期属楚国,故流经此地的长江称楚江。
9、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10、促()忆()异()悟()
11、“独”的意思是:A独自B唯独C孤独
12、②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13、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该诗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14、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15、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及注释
16、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7、《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18、篱()深()遍()遥()
1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0、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的神灵是整天守在湖边,看遍了西湖的风风雨雨、晴波丽日的,一定会同意自己的审美观点,因而作者要请水仙王共同举杯了。这一首的首句“艳”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若只看第二首,则“浓抹”一层意思便失之抽象。
1、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3、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