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情说说

借喻的句子 「借喻和暗喻,都是比喻的修」

一、借喻的句子

1、借喻和暗喻,都是比喻的修辞方式。不同在于:借喻本体和比喻词不出现。如:大火球渐渐的从东方升起。(太阳——〉大火球)暗喻的比喻词通常为:……成了……,……变成了……,……简直是……等。如:雨太大了,我们都成了落汤鸡了!(我们——〉落汤鸡)比喻中还有明喻,它和暗喻的最大区别在于比喻词。它的比喻词通常是:……好象……,……象……等。如:小弟弟的脸象大苹果一样!(小弟弟的脸——〉大苹果)。

2、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的、相关的或相反的事物作背景加以烘托的一种修辞方法。

3、解读诗家妙语,品析诗人情怀。

4、所谓景语皆情语,“凉满”不仅指秋凉满床,也指内心的感受,忧思满床。

5、欧·亨利描述麦迪逊广场入冬的这段文字,精巧地杂糅了多种修辞手法:弗罗斯特是英文“frost”的音译,意思是“霜冻”。作者为霜冻赋予了一个充满罗曼蒂克气息的英文名“杰克·弗罗斯特”,这是用专用名词来代替本体的借代手法,无疑又是一种拟人修辞。

6、一个微风早晨,你我初相遇。夏蝉把天地叫窄了。窄得没有过去,也容不下未来。

7、(3)表达的效果不同。

8、借代可使语言形象鲜明,变化说法,避免语言直白,还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9、您对修辞的用法,有何心得?

10、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11、(例3)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12、用结果代替原因: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结果。

13、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4、①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

15、(例4)敌人害怕您静若悬剑,人民信赖您稳如磐石。

16、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

17、用具体事物代替抽象事物: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用“枪杆子”指称武装斗争。

18、二者的效果:设问的作用是提出问题,启发思考,加强印象;反问的作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语意的表达。

19、“借代”是“借而不喻”,而“借喻”是“喻中有借”。

20、碧绿的春水,是她清澈的眼波,起伏的山峦,是她秀丽的眉毛。想要问行人去哪里,就在那有着清澈眼波和秀丽眉毛的地方。我刚送别春天,现在又要送君归。如果你回到江南赶上春天,千万要留住她。

二、借喻的句子

1、上例破折号后是排比结构,如果将它改为“满树繁花,一街灯光”,或“一街灯光,四海长风”,就变成了对偶。

2、②但是懒的人怎么会知道有几棵树枯萎了呢?

3、隐喻[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例子: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本体)(喻体)(本体)(喻体)借喻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例子:天上张著灰色的幔.

4、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鲁迅《故乡》)用“圆规”指代杨二嫂。

5、③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6、③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7、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个本体进行描述。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8、我疲惫苍白,像一件旧毛衣,你不会再穿但又舍不得扔掉。

9、②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

10、第看能否转换成明喻,能转换成明喻的是借喻,不能转换成明喻的肯定不是借喻。

11、明喻:天空的白云像朵棉花糖一样。暗喻: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借喻: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好朋友。博喻: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12、舛(chuǎn)互是指对事物既全部肯定,又部分否定;或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

13、2.鸡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木板,好像说:“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今天我喂鸡》)

14、这两个例句中,本体和比喻词都隐去了,所以宋代陈骙在《文则》中称这类形式为“隐喻”,应当注意不要与现在所说的隐喻(即暗喻)相混淆。借喻是比喻中的高级形式,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特定的语境中,由喻体就可以直接领会到本体。如:“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读者可以立即领会“鬼”“豺狼”之所指。

15、联系上下文看:枯叶成了杰克·弗罗斯特先生手中的名片,每年光临前,他会先让北风老公公前来分发名片,好让房客们有所准备。欧·亨利以风趣幽默的笔触,连续运用比喻、借代和拟人修辞手法,巧妙串联枯叶、北风和房客,将霜冻这一自然现象写得风度翩翩,跃然纸上,令人莞尔。

16、年龄一大,相信的东西就越来越少。和牙齿磨损一个样。既非玩世不恭,又不是疑神疑鬼,只是磨损而已。

17、比如小说中的许多人物姓名,利用同音异字或词谐音双关,来表达不同的含义。清人洪秋藩在《红楼梦抉隐》中说:“《红楼梦》一姓一名皆具精意”,张新之也说:“是书名姓,无大无小,无巨无细,皆有寓意”。

18、语言应用题(第六大题)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造句,主要在仿句中考查。

19、例请补写出空缺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2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三、博喻的句子仿写简单

1、综上,当难以辨别二者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2、(例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5、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6、鲁迅先生以“花白胡子”代指“一个留着花白胡子的人”,笔法简练,既捕捉与代入了体貌特征,又增加了文字的画面感。

7、比拟效果:色彩鲜明,生动形象,启人想象,使读者产生鲜明的印象。

8、③他开始教化“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

9、例(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句中的“干将”本来是一个善于铸剑的工匠的名字,这里用其代指锋利的宝剑。(译)宝剑在磨刀石上磨出,发出耀眼的光芒。

10、不能让这些充满暴力的漫画毒害我们的幼苗。(幼苗=儿童)

11、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金戈铁马”指代精锐的部队。

12、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13、该诗第一句的“枣”谐音“早”,表达的意思是,提醒母亲(阿婆)及早让女儿出嫁。树不知老,可女人的青春容易消逝。

14、将人、物、事放在特定的背景下,情景交融,这背景也就有了情。

15、③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你的纸上来啦!”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16、那些枯枝、衰草以及其它怀旧的事物因了你而华丽转身

17、“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夏衍《包身工》)用“芦柴棒”指称那个十五六岁、瘦骨嶙峋的纺织女工。

18、例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19、比喻的效果:使所描绘的事物生动、形象,用作说理,能使深奥的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通俗、生动。常用的术语有“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20、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四、借喻的句子50个

1、用事物代人。例大铁椎,不知何许人。(魏禧《大铁椎传》)句中的“大铁椎”是文中主人公使用的武器,这里以其使用的武器来代指其人。(译)大铁椎,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2、对偶是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排在一起,表示相反、相关或相连意思的修辞方法。

3、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热的雪白的豆腐一烫,发出点顶香美的味儿,香得使祥子要闭住气;捧着碗,看着那深绿的韭菜末儿,他的手不住地哆嗦。吃了一口,豆腐把身里烫开一条路。

4、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借代的修辞效果可以用十六字概括: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5、用事物的一部分代替事物的整体: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用“一针一线”指代所有的物品。

6、①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阵暖暖的叮咛。

7、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它只代不喻。

相关说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