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么判断散文
1、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随笔杂文、报告文学、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逐渐缩小。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2、“譬喻虽多,却未见如何出色”
3、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
4、以人物为线索:如王安忆的《我们家的男子汉》
5、散文的外延不断缩小,在现当代,凡是形成了文类规范、辨明了文体特征的亚文类,就从整个散文大家族中独立出去。
6、朱自清不是散文大家,但称得上是“20年代一位优秀的散文家”。
7、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8、要搞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标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
9、写人叙事散文就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着饱满的感情。
10、写人、叙事记叙文和叙事散文相似,描景状物类记叙文和抒情散文有相似之处。
11、从词语角度赏析句子技巧
12、一位年轻朋友问我,何谓散文?怎样区分散文与小说和诗歌?我开玩笑,打比方说:
13、其中,“质疑”声最大的大概要属台湾诗人余光中。
14、提起余光中,估计大家也都不陌生。当年,余光中一首情深意切、朗朗上口的《乡愁》感动了多少远离故土的游子和他们在故土企盼团圆的亲人,连小孩子都能轻而易举、张口背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15、但还是有个比较明确的概念最好。起码叫作家、文学爱好者和读者心中都有数。现在的问题是,文学手法的相互借鉴,文体地盘争夺得越来越激烈,对于有些小说和散文,我们都有点迷糊。
16、我们的文学作品,一方面要持续地激励人心,进行深度的和广泛的唤醒和启蒙,另一方面,应当最大限度地给予我们自己和其他人以心灵的安慰与精神的照耀。尽管这在很多人看来是虚妄的,没有意义的。但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必然有其传播性与影响力。这个年代,文学何其小众,但我们却不能因为小众,而真的“躲进小楼成一统”,把草原以3D形式来显现,把雪山与江河做成绘画,而是应当更远的放逐,更高更广阔和纵深地去发现和探索我们自己,以及我们和历史、未来,特别是在当下遭遇的种种蹊跷而富有多重意味与指向的、各色各样的纠葛、和解、不妥协与龃龉,以及恐惧与向往,不安与和谐,愉悦与疼痛。
17、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说明事物的.议论文:表达观点,阐明道理,逻辑严密,有据有理.记述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散文: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形散而神不散,文章文笔随意但字字句句都与主题中心有关.
18、“我的判断是否定的。”
19、首先,朱自清散文风格温厚,诚恳,沉静,这一点看来容易,许多作家却难以达到。
20、(2)突出叙述的对象(人、物)(3)点明主题、承载作者情感。
二、怎么判断散文的类型
1、2 、抓住事物特点,理解写作目的 状物的文章,总是通过对具体形象的描述,突出物体的特点,表达思想感情,达到写作的目的。这就是常说的托物寄情、托物寓理或托物言志。我们阅读时,就要透过表面现象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体味作者寓什么理,寄什么情。如《莫高窟》一课中,作者描写了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数万件珍贵文物的藏经洞,旨在突出了莫高窟艺术的博大精深。这样,作者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的赞美之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学生也能很形象地感受得到。
2、散文讲究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没有具体的写作规格,可以在叙述中夹杂议论和抒情。议论文必须先提出论点而后列举事实和道理来证明自己的论点正确。你所引用的文章是要写篇散文,而不是议论文。
3、文字“缺点亦复不少,败笔在所难免”
4、解读状物类散文方法: 散文从表达内容上大体可分为叙事写人类、写景状物类、议论说理类等,其中最难理解的是写景状物类散文。而所谓状物,简单地说,就是描绘事物;具体地说,就是将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光泽等形象地描绘出来。《莫高窟》一文就属状物类文章。课文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数万件珍贵文物的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这类文章,学生不是特别感兴趣,理解上也有些困难,尤其是文章主旨的把握成了学生阅读道路中的绊脚石,怎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散文的主旨呢?现就结合《莫高窟》一文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5、基本特征:“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神不散”指散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6、散文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难度相对较大,有些教师对散文缺乏深入研究,教学中抓不住要点和重点,不知道散文应当教什么,应当怎么教。总体来看,散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7、议论说理散文就是既具有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又有一定议论说理特色的散文形式。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
8、判断句子是否用到了修辞手法,或者其他的表达手法(如描写方法、说明方法等)。
9、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文眼”就是文章的眼睛。鉴赏散文,善抓“文眼”较为重要。抓住了本文的文眼,欣赏佳作就像按图索骥,顺藤摸瓜一样。
10、“小小的”一词也是扎心了!
11、分享,是一种美德,手留余香
12、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想象,是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13、内容上的特征: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14、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与小说的重要区别是,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来自生活,并非虚构。
15、第一题是选择吗?如果是的话看选择题题干,小说的开头是:下列对小说内容理解……,而散文会是: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 还有就是一般写得乱七八糟根本看不懂要讲什么的就是散文,写故事的则是小说 哦对了,以前看过一段话你可以意会一下:一个人走在路上,这是散文;一个人走在路上,不小心掉到了河里,这是小说;一个人走在路上,给大地弹到了月亮上,就成了诗歌。
16、记叙文则有所讲究,选取材料要有一个变化发展过程,有相对完整的故事,形象突出的人物。记叙文表现方法有描写叙述议论。写作角度有很多。记叙方式正叙倒叙插叙,记录相对完整的故事。六要素在记叙中一目了然。而很多散文是不具备六耍素的。
17、关于这点,余先生举了我们耳熟能详的《荷塘月色》中的段落:
18、散文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文章文笔随意但词词句句都与主题中心有关。短小优美,生动有趣。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散文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期,是除诗歌、戏剧、小说、辞赋以外的所有散体文章,包括政论、史论、传记、游记、书信、日记、奏疏、小品、表、序等各体论说、杂文。从内容上来说,散文主要分叙事性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议论性散文。
19、◇关于生态散文的界定,我在《生态散文的边界》中提出了三个考量标准,分别是生态自觉、田野经历、系列写作的纵深度。这三个标准,仅仅是勾勒出的大致情状,不是命题性的,而是描述性的。之所以不必急于给予生态散文框定出一个定义,那是因为生态散文恰处于萌芽阶段,前方存在着诸多可能性的领域。
20、附录:部分重要作家散文风格
三、怎么判断散文文体
1、“交代太清楚”而“平庸无趣”
2、插叙(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
3、因此,我在阅读同行的作品时候,往往肯定的少,说缺点的多。因此,也确实得罪了不少人。前些年批评的劲头大些,一发现问题就想说;现在,则安静了许多,特别不想指摘很多人的作品。不是怕,而是觉得,我个人,充其量不过是一个爱好写字的人,从不自称作家诗人,也不敢。写东西是个人的事情,多半与个人的成长、文化环境、灵魂质地和思想识见有关。写的好喝不好,都是个人造化,用不着其他人来说三道四。优秀者自会层层高楼,庸常如我者,再怎么建议和批评也还是水波不兴。
4、需要注意的是,高考选文最常见的线索:一是感情的发展变化;二是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三是文中的“我”。
5、帮助学员取得语文高分!
6、散文的特点是自由灵活,小说的特点是情节曲折跌宕,诗歌的特点是有丰富的想象力。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对散文、小说和诗歌的创作特点作了平实的描述:“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小说是想出来的,诗歌是蹦出来的。”“一个人自由自在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人从大地上被弹射到了月亮中,那就是诗歌。”
7、散文,从字面了解,就是松散的文章.但不是说乱写一通.一般来说,就是把自己的内心感受用优美的语句来表达,但不失自己的性格.而且必须真实,太虚假的东西就不是散文,那就变成了小说之类了.
8、生态散文写作要放开眼界拓宽题材通道
9、散文中的“情”,常常是作品中组织人、事、物、景的重要线索,它使作品的结构显得紧凑严密、波澜跌宕。散文抒情的方式也很灵活,或是托物寓情,或是借景抒情;或是直抒胸臆,或是将感情深藏在字里行间。
10、那如果不这么写,该怎么写比较妥帖自然呢?
11、拟人(具有人格化,富有情趣,表意丰富)
12、◇合作平台:《文史茶座》《同步阅读》
13、(2)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这是狭义上的散文。
14、◇文学顾问:王天民(副教授)姜静(博士后)水兵杜思高罗秋渊(排名不分先后)
15、第一步:阅读句子,这个句子中运用了哪些词语。
16、对于散文,普遍的观点,是强调真,真实,亲历,现场。所以还有“在场主义”比赛之一种。在场就是散文吗?我看未必。什么叫在场?这个概念看似清晰,实则含混。是作者在场,还是文章主人公在场?那第一人称的小说又算什么。说到真实,也大有可疑。应该说,所有故事性的描述,包括小说,一定是真实的,现实的真实和幻想的真实,直接的真实和间接的真实,主观的真实和客观的真实,等等,离开真实,故事的存在一定是子虚乌有的。所以,包括所谓的“亲历”等约束性词语,其实都把散文这个概念搅混了,把外延界定的有些死,叫很多人觉得言不尽意,或言不达意。
17、可惜,很多时候,四顾无人。
18、以感情变化为线索: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19、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修辞句等在文中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这些语句,或者是作者塑造形象的主要特点,或者是作者的主观情感,或者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因而,我们在阅读时要特别留心,必须重视这些语句的作用。把握住这些语句,我们就能够很清楚的抓住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情感脉络。文章的主旨也就清楚了。
20、第二步:写出这些词语的特点作用。
四、怎么判断散文化小说
1、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2、所谓古诗一般都有严格的韵律、字数要求的散文不需要散文诗介于二者之间上面两篇都不是诗前者可为散文后者乃人物传记
3、语句作用题分析句子的作用:主要从内容或表达效果和在文句结构上的作用两个方面去分析。看语句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
4、散文语言优美凝练: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5、余光中更直言不讳地指出了这一点:“这样的女性意象实在不高明,往往还有反作用,会引起庸俗的联想。”
6、说出此种写作手法的作用(如某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什么)。
7、我们应准确把握散文的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的散文的特点设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以及教学方式。通常情况下,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散文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记叙性散文,一类是抒情性散文。
8、整体分析字词包含的作者情感。
9、记叙文一般采用以小见大,抑扬,对比等表现手法。
10、记叙文可以分为记人,叙事,写景,状物。
11、而余光中老师将这个比喻评价为“很不恰当”,高中语文老师讲不下去了哈哈!
12、李景平,中国环境报资深记者。近年在《绿叶》杂志、《中国生态文明》杂志做生态文学系列访谈,策划组织多项生态文学征文、采风和创作活动。
13、对这个句子鉴赏的标准答案难道不应该是,“该句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方法,用小提琴的声音来形容荷塘中的月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色的和谐美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嘛!
14、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5、散文和记叙文之间之所以难以区分,是因为它们之间有交叉重合的部分,有时是等同的。
16、中国现当代散文戏剧名作欣赏
17、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18、从2015到20
19、对于作家或读者,我以为非要强辨一篇文章的文体,没有十分的必要。随自己认定就好。或者小说,或者散文。但重要的在好。不好的文章,随它什么文体,何必多操心,也没人愿意多操心。因为说到底,文体划分最终应该是文学理论家们条条框框要一项项归拢的事情,要不他们做什么。画家画好画,书法家写好字,作家写好文章,是应有之意。至于哪篇文章到底如何分,怎么分,或者分不分,其实都无关紧要。
20、散文:形散神不散,分段特别多,一般来说第一遍读会十分晕乎。(散文分叙事散文、写景散文、文化散文等)
五、怎么判断散文的语言风格
1、在说朱自清的散文前,余光中先评价了一下朱自清的新诗,直言朱自清的诗“没有一首称得上佳作”。
2、巴金:真挚朴实,富有激情,寓深刻于平淡。
3、了解情技即弄清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也就是高考考点要求的“能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因此掌握诸如渲染、铺垫、象征、伏笔、照应、悬念等技巧有利于鉴赏散文,把握美文实质。
4、记叙文则是文章体裁,是按表达方式来划分的,表达方式则包括记叙、议论、说明、描写和抒情。它与说明文、议论文齐名。
5、而不断的散文、小说文体之争,实则也反映出我国目前散文文学蓬勃繁荣和急遽发展的日新月异。这是一种理论严重跟不上实际的最直观最真实的显现。战国纷争,群雄逐鹿,其结果往往是一个伟大时代的即将诞生。同样,散文文学的绚烂和繁荣,其间,也必定会产生一个伟大的散文文学时代,和一群伟大的散文文学巨人。
6、除了以上几点,余光中还对朱自清抒情散文中“说理”是否恰切、语言使用是否得当等逐一进行了批评,直指朱文虽然赞誉很多,但“缺点亦复不少,败笔在所难免”。
7、以事件为线索:如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
8、记叙文: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9、“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10、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11、现在人们都认为,散文写作犹如滚滚洪流,比较泛滥——门槛低,几乎人人都能写,人人似乎都成了散文写手。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实际上也印证了散文写作必须基于自我、主观的个体意识强烈的社会背景。当社会个体自我内心的逐步觉醒、充实和强健到一定程度,需要张扬,需要宣泄,需要表达,从文学的角度采取更普遍方式的,不是进化到“神龛”的诗歌,就必定是“我手书我心”的“自由散漫”谁都能写的散文。散文更像适合“小众”的文人画,不计工粗,寥寥几笔,也许就勾勒出了心中期望的愿景。而清心、闲逸的小众文人画,目前正大行其道,广受欢迎。所以“心灵鸡汤”、“大文化散文”、“新散文”等等浪潮一浪盖过一浪,远未停歇。
12、←左滑可欣赏全套12册封面
13、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
14、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
15、解释字词在句中或文中的含义。
16、③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④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17、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
18、②解答表达特色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语言是文章的载体,不论是评价文章的主旨,还是鉴赏艺术技巧,都离不开对语言的体味、把玩、涵咏。否则,一切鉴赏都是空谈。规范答题模式明确概念+具体解释+简述好处。其中“明确概念”最为重要。后两个环节应根据题干要求具体处理,切勿死板地模式化操作。
19、①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20、朱自清的散文成就可谓有目共睹、影响深远,很多人把他称作新文学的“散文大师”。
六、怎么判断散文
1、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2、把字词原意解释出来。
3、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描写为辅,兼有议论抒情,到占的比例非常小。
4、顺叙(使事情来龙去脉清晰)
5、散文则以记叙,抒情议论为主,且描写较多。
6、记叙文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含在具体材料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
7、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要理清思路,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8、散文的语言风格很多。优秀的散文语言都能做到精练准确、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针对不同作家的不同语言风格特点,如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豪放,有的婉约,就要仔细玩味,仔细体味散文的语言之美。
9、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10、这种流水账的句法,是浅白散漫,不是什么腴厚不腴厚。船在“河里”也有语病,平常是说“河上”的。就凭了这样的句子,《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能称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吗?就凭了这样的一二十篇散文,朱自清能称为散文大家吗?我的判断是否定的。
11、(1)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与韵文、骈文相对,不追求押韵和句式的工整。这是广义上的散文。
12、然而,也并非所有人都认可朱自清“散文大师”的称号。
13、阅读一篇散文,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
14、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15、其次,朱自清的观察颇为精细,宜于静态的描述;可是想象不够充沛,所以写景之文欠缺开阅吞吐之势。
16、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
17、一个人给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
18、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形象,生动,具体。
19、而“我与父亲不相见”的说法,不但“平视”父亲,而且“文”得不必要。“二年余”也太文,太哑。余光中认为朱自清倡导的纯粹白话,但《背影》里这句至少是一败笔。
20、以小见大即通过平凡细微的事情来反映重大的主题。文章常常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笔。记叙的是小事,描写的是细节,剖析的是细微现象,但所表现的是重大主题,所阐发的是深刻道理。
1、◇完成度特别高的生态散文作品,我觉得还没有出现。作为当下的在场的写作,生态散文不宜提经典性或者经典化,这有点操之过急。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写出典范性的生态散文作品,批评界有能力辨认出这批典范性的生态散文作品。
2、通过景物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即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3、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花赞》。
4、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5、“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6、散文讲究的是形散神不散,就是说,抓住文章主旨,然后采取各种手法进行描写。记叙文讲究的是故事连续性,也就是时间产生,发展到结束要有线索。散文的神是虚的,记叙文的线索是实的。
7、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说明事物的。议论文:表达观点,阐明道理,逻辑严密,有据有理。记述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散文: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形散而神不散,文章文笔随意但字字句句都与主题中心有关。
8、对于散文,这仍然是一个需要革新和创新的历史时期,仍然需要一大批卓越的写作者改变散文越来越同质化甚至腐朽的面貌。当然,这一类的优秀写作者已经在努力,而且做得效果很不错。但在我看来,这样的人还是太少了。我觉得,当下的散文写作,在技术和形式上的探索与实验还没有达到理想境界,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境界。而最为缺乏的,是自由的思想、独我深邃的识见与饱满而卓越的精神高度。
9、投稿、合作事宜请联系:tanniman@1com
10、文言教学|新课标“目标”“评价”视野下例说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下)
11、议论文:表达观点,阐明道理,逻辑严密,有据有理。记述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散文: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形散而神不散,文章文笔随意但字字句句都与主题中心有关。
12、其实当你写散文的时候,也许你会觉得自己好像已经写走题了,因为你对这个题目阐述了很多.但是你一定要抓住自己要写的主题,因为散文都是形散神聚的啊.像我.每次考试的时候总以为写得乱七八糟,可是.每次都得到了很不错的分数.
13、小说:多为虚假或将事件夸张化的,大多带有讽刺意味。
14、另外还要注意修辞的作用,散文语言比较注重形象、生动。一般多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人,亲切自然,人格化等。
15、(1)对文章内容表达的作用,如使内容丰富、充实,具体、生动等,更富有文化性、文学性,诗情画意。(2)情感寄托或象征、寓意等。(3)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4)贯穿全文的线索。(5)照应(呼应)(6)突出主旨,升华(深化)主旨等。
16、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17、如果是分析加点字词,分三步走。
18、余在文末强调,作家的重要性有“历史的”和“艺术的”两种,对于朱自清的散文来说,其历史意义已经重于艺术价值了。他说:
19、好像是,人们现在越来越不清楚散文和小说的分界了。在“西部作家论坛”,一些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有这种争论;在“中国散文家论坛”,我也听过这种争得面红耳赤的场面;在“新散文观察论坛”,各执一词,说法依然。最近,我看到2014年第12期《都市》韩石山先生关于白琳散文的评论,其中有这样几句,“她的散文,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近似小说”,并且韩先生还举例当年史铁生非说《我与地坛》“就是小说”来佐证。韩先生认为,“强调质地,就是散文;强调形态,就是小说”。那么,这篇文章到底有怎样的质地,或者形态呢,不知道。那么,这篇文章到底是算散文,还是算小说?大约白琳女士原本认为她写得是散文,一定有人偏说是小说,于是她也有些糊涂。
20、第四步:表达了谁的什么感情(赏析句子前一定要整体感知)。
1、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内容相对来讲比较宽泛,而且比较随和。美感较强。杂文的内容带有一定的评论性,而且带有比较强的批判性。它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大多涉及社会上的方方面面,而且主要是说问题,没有什么好事。
2、文学理论中其实没有记叙文这个概念,而所谓记叙文是在教学中为了区别不同的表达方式(议论、抒情、记叙、说明、描写)而约定俗成的一种文体。与之对应的还有议论文,说明文,抒情散文,它们都属于散文的范畴。
3、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4、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在于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相似之处,使一定的思想感情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象征能够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和表现力。
5、衬托(突出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形象分明,主次分明)对比(特点鲜明,反差强烈)抑扬(在行文的反差中,突出事物,突出特点;强调语意,行文跌宕,曲折含蓄)渲染(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象征(形象含蓄,寓意深远,引发联想,感染力强)反讽(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喻事理,更鲜明地表达主题)反复(强调作用和情感,有气势,感染力强,)类比(以浅寓深,以此类彼,生动形象,通俗易懂)。(5)修辞手法:
6、——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刘军访谈录
7、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富有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8、写景状物散文就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散文。作者往往借助对自然之景、物的描绘、抒情、议论来表达对时代、社会、人生的认识与理解。它是高考散文阅读的首选。阅读写景状物散文,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景、物,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写出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以此感受景、物的形象特征,进而分析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后理解全文的主旨。
9、余还特地撰写了洋洋洒洒的万字长文《白话美文的模范——我读朱自清的散文》(发表于《名作欣赏》杂志,收录于北京大学出版社“跟着名家读经典”丛书),立场坚定地阐述他的观点。我们先来看一段余老先生的“批评”: